新書推薦:
《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售價:HK$
109.8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HK$
110.9
《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售價:HK$
87.4
《
武当内家散手
》
售價:HK$
50.4
《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售價:HK$
99.7
《
炙野(全2册)
》
售價:HK$
78.2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HK$
55.9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HK$
266.6
|
編輯推薦: |
?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哲学卷?记述了百余位哲学家,分别见于三个分册.其中,第一分册收录了53位管理学家.9787030428776
|
內容簡介: |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以纪传文体记述中国20世纪在各学术专业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数千位华人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学者,展示他们的求学经历、学术成就、治学方略和价值观念,彰显他们为促进中国和世界科技发展、经济和社会进步所做出的贡献.
《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哲学卷·第一分册》按学科分别结集卷册,并于卷首简要回顾学科发展简史,卷末另附学科发展大事记.这与传文两相映照,从而反映出中国各学术专业领域的百年发展脉络.
《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哲学卷·第一分册》着力勾画出这些知名专家学者的研究路径和学术生涯,力求对学界同行的学术探索有所镜鉴,对青年学生的学术成长有所启迪.
|
目錄:
|
?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总序钱伟长i
?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 哲学卷?前言汝信iii
20世纪中国哲学学科发展史1
20世纪中国知名哲学家97
杨文会99
郑观应110
廖平118
严复130
康有为146
孙中山160
蔡元培170
章炳麟182
梁启超192
王国维203
李叔同215
熊十力227
张东荪239
张颐253
王星拱261
杜国庠274
李达283
胡适301
潘梓年316
张申府329
汤用彤338
梁漱溟351
金岳霖359
冯友兰369
吕澂380
杨献珍392
朱光潜402
宗白华418
方东美427
汪奠基437
贺麟447
陈康459
黄药眠470
徐复观485
侯外庐498
全增嘏510
温公颐519
赵纪彬530
胡曲园538
孙叔平548
郑昕561
印顺570
蔡仪582
严群592
杨荣国604
严北溟615
温锡增624
沈有鼎631
唐君毅641
牟宗三653
张岱年668
虞愚679
洪谦690
20世纪中国哲学大事记696
|
內容試閱:
|
20世纪中国哲学学科发展史
引 言
哲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它是在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上必然发生的一种以理论形态表现出的文化自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及其发展最一般规律的学问.除此之外,哲学还包含着信仰信念?知行关系?道德伦理?审美思维和社会实践等诸多内容,所以,哲学也是教人如何在这个世界上安身立命的学问.哲学的起源最早可以追寻到人类的史前时代,那时人们关心的主要是生死?灵魂?自然现象等问题.如果说这些关心还是不自觉?蒙昧的,那么,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后,伴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和认识范围的扩大,这些关心和思考开始摆脱原始的狭隘和愚昧,逐步发展为对世界的本原和存在形式?人的本质及人的思维和认识能力?精神与物质的关系?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等问题的考察和探讨.随着这种考察和探讨的知识化?系统化,就形成了哲学这门既有深刻理论思维?又有强烈实践动机的学问.同时还因为任何一门哲学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虽然哲学的阐述方式通常都比较曲折和深奥,与经济活动?法律制度?行政管理?日常生活等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但归根到底,哲学是以其思想的深邃和理论的凝练之特长来集中地表达时代内容,所以,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随着人类文明的持续演进,哲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在不断丰富,哲学研究的对象?主题和范式在不断变化,每一个时代的哲学既是对前人智慧的总结,也是结合时代的内容予以突破和创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哲学是人类智慧的总结和体现,它不仅要为人类社会的存在提供理论支撑,而且还力图从总体观念上为人类社会的今后发展指明方向.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而灿烂的文明史,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学说,过去常常被称为“道”?“道学”?“玄学”?“理学”等.一般而言,中国哲学的形成和最初的繁盛发生于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时期.西汉时开始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学两千多年来在中国占据特殊地位.佛学的传入和道家文化的产生发展,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儒释道三家的观点呼应?彼此论辩又互相吸收,为后来的魏晋玄学?宋明理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中国传统哲学研究中的一些主题,如天人之际?名实之辩?知行关系?形神关系?古今变通等问题的探讨及成果,在世界哲学史上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但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哲学”,并不是指我们传统的哲学思想及其学说,而是专指我们在20世纪之初受西方哲学的影响,按照西方学科体制建立的现代哲学学科.中国本无“哲学”这个名词,19世纪的日本学者西周取汉字“哲”?“学”二字翻译西文“philosophia”,用以表达西方哲学学说.中国晚清的学者黄遵宪将这一术语介绍到中国后,经过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应用,逐步得到中国学术界的认可,此后,“哲学”二字就作为专门表述这门学科的名词沿用至今.这方面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是1912年北京大学正式建立“哲学门”,1913年南京民国政府正式将中国哲学史和西洋哲学史明确规定为中国大学哲学系的课程设置,从此,哲学作为一门学科置入现代中国的大学体系之中,并由此产生了一批职业哲学家,一些既有国学功底?又在西方留学的名家开始担任大学的哲学教授,如胡适?张君劢?张颐?金岳霖?冯友兰?贺麟等.与此同时,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等人则努力从事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传播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受到青年知识分子的欢迎.此后的数十年,虽然风云变幻,但中国哲学工作者筚路蓝缕?殚精竭虑,经过数代人的努力奋斗,以自己的创造性的劳动推动了中国哲学事业的进步,我们的文化开始自觉与不自觉地融入世界文化之林.
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哲学界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不仅促进了全社会的思想解放,为改革开放的政策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推动了全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大发展,同时也给哲学学科本身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可以说,中国哲学界在最近30多年间获得了新的生命力,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现在,不论是就哲学学科的从业人数?专业杂志和业已出版的著作?译著和论文及其影响来说,还是从哲学观念的更新?哲学研究对象的转换?哲学研究范式的进步来看,都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发展最富有成果的时期.哲学作为一门统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性学科,一方面既有推动理论建设的任务,另一方面又关涉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价值观,担当着提高全民族的思想理论水平?道德修养的重任,对现当代中国人已经并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影响.相信再经过若干年的奋斗,中国哲学一定会在世界哲学图景中写出浓墨重彩的一章.由此来看,20世纪是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中国发生?发展的最关键的一百年,这个世纪的哲学家们所作的贡献值得我们专门记载.
由于哲学研究对象及其广泛,有关哲学学科的内容及其领域的讨论自古以来就众说纷纭,极不统一,从古代的亚里士多德,到近代的黑格尔,再到现代的克罗齐,对哲学研究的对象?内容?范围都有不同的阐述.我国哲学界对此也没有一致看法,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对哲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也是时有争议.这种状况影响了对这个学科的二级学科的划分,不同主管部门对此都是按照自己的理解予以界定.最近几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对哲学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的划分也都不一样.我们参考上述部门对哲学学科的划分,并根据哲学界对这一学科的理解,着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东方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科学技术哲学?宗教学等9个二级学科在20世纪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予以专门介绍,仅供有关方面参考.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它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入和传播而被介绍到中国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历史头绪纷繁,要全面?系统地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0世纪中国的发展史,需要密切联系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潮做斗争的历史进程的考察中,阐明毛泽东哲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整个社会的变革紧密相关,具体来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第一个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最初译介和传播,约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新文化运动;第二个阶段是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成立,为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并最终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的近30年,大体上是从1949年到1976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取得空前威信及普及?发展到“文化大革命”遭到扭曲的阶段;第四个阶段是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繁荣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初译介和传播1900~1921
1899年,?大同书?面世后,中国开始了本国学者介绍?传播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历史.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内容,侧重点在唯物史观方面,主要介绍的是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理论,辩证唯物主义则较少涉及.其中,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是第一位在中国人自己撰写的著作中提到马克思名字的人.
1902年9月,梁启超在?新民丛报?第18号上发表的?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一文中,对马克思做了简要介绍.1903年出版的日本学者福井准造著?赵必振翻译的?近世社会主义?一书是在中国较为系统地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生平及其社会主义学说的著作.当时,已有学者初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是历史唯物论,马君武曾于1903年指出:“马克司者,以唯物论解历史学之人也.”1907年,世界社出版的?近世六十名人?一书中,刊登了马克思1875年在英国伦敦拍摄的肖像,这是中国最早见到的马克思的肖像.至五四运动爆发前,中国的志士仁人还对马克思主义著作进行了早期介绍和译述.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引起中国先进分子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热烈向往,特别是五四运动爆发之后,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中国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思想的宣传?介绍呈现出繁荣景象.当时,陈独秀?李达?毛泽东?蔡和森等人都曾以十月革命的胜利为客观依据,热情讴歌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为扩大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一个认识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性及其改造社会巨大威力的是革命先驱者李大钊,他是中国倡导唯物史观第一人,连续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马克思主义,其?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是第一篇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本理论的著作.当时?新青年?杂志发挥了巨大作用,?晨报???国民?也积极刊发马克思主义文章.1919年5月,陈博贤翻译的河上肇的?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一文出版,这是中国介绍唯物史观的重要文章.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出版?共产党宣言?,掀起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的高潮.
五四时期还出现了三次大论争,即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论争?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论争?关于无政府主义的论争.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论争由胡适于1919年7月发起,他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向马克思主义发起攻击,李大钊等人进行了反驳,并于1920年3月在北京大学组织了“以研究马克斯派的著述为目的”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扩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这一争论一直延续到1921年7月在南京召开的少年中国学会会员大会上.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论争开始于1920年11月,研究系的张东荪?梁启超等人借英国哲学家罗素来华演讲的机会,抛出了反对社会主义的观点,受到李大钊?李达等人的反驳.关于无政府主义的论争,其实质是中国要不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论争,通过论争,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更充分地展现在中国人民面前.经过三次论争,不但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更为广泛和深入的传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成长,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思想在五四时期广泛传播的一个重要体现.在这一过程中,毛泽东实现了世界观的根本转变,在观念形态上以高度浓缩的形式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为以后创立毛泽东思想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广泛传播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创立1921~1949
1.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1921~1927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马克思主义很快在中国广泛传播开来,在短短几年内,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已在中国革命中取得指导地位.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李达在这一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1912年,北京大学创设哲学门,1914年开始招生,1919年更名为“哲学系”,是中国最早的哲学科系,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介绍引进和学习研究的基地.当时,陈独秀和李大钊率先在哲学系开设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课程.1920年,哲学系的学生邓中夏?刘仁静和罗章龙等发起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并进而成为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瞿秋白的?社会科学概论?和李达的?现代社会学?是当时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代表作.瞿秋白在其著作中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成为中国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宣传的第一人.
在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中国思想界发生了三次影响较大的论战: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批判国家主义?批判戴季陶主义.马克思主义者参与了这三次论战,在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中,陈独秀?瞿秋白批判了张君劢的唯意志论?胡适的实用主义和丁文江的马赫主义,为科学解决人生观问题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在大革命时期,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批判了国家主义和戴季陶主义,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阵地和影响.毛泽东写出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当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重要的理论成果,也标志着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萌芽.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进步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广泛深入地宣传?研究和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并努力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1927年以后,马克思主义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