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王钟麒年谱

書城自編碼: 252149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傳記年谱
作者: 邓百意
國際書號(ISBN): 9787807659570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11-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42/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27.2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HK$ 132.2
化妆品学原理
《 化妆品学原理 》

售價:HK$ 55.8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HK$ 47.0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

售價:HK$ 55.8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HK$ 55.8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HK$ 109.8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HK$ 109.8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HK$ 87.4

 

建議一齊購買:

+

HK$ 384.8
《敬业堂诗集(全三册)(平)》
+

HK$ 236.8
《王茂荫年谱》
編輯推薦:
关于王钟麒先生的首部年谱著作

★研究王钟麒先生学术问题的必备资料

★王钟麒被誉为“小说巨子”“文学界巨子”“当世隽才”等

王钟麒自1903年活跃于沪上报界以来,大量参与了小说、戏剧、诗词文创作及批评,深入文学史、学术史研究,在各个领域都有相当不凡的建树,“小说巨子”“文学界巨子”(语见南社高旭)、“当世隽才”(语见《神州日报》主笔臞蝯)确非过誉。更罕为人知的一面,他还是当时名重一时的社会活动家:为国学保存会成立之初的正式会员、南社成立初期的骨干成员,可能是同盟会最早的成员之一,深度参与了辛亥革命的早期革命活动(受过巡捕通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充任总统府秘书),与柳亚子、陈独秀、刘师培、马君武、谢无量、马一佛等重要历史人物过从甚密。尤其值得文学界和新闻学界关注的是,王钟麒相继担任了当时非常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申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神州日报》《南方报》等十余种报刊的专任主笔或者撰述,是“元老记者”于右任创办革命报刊时期的左右股肱,是章士钊创办《独立周报》的合办人,上列报刊上的许多重量级社论文章,均出自王钟麒之手。

综上可见,在近代文学领域,王钟麒
內容簡介:
王钟麒(1880-1913),字毓仁,生于扬州,在清末民初活跃于报界、文学界,在小说、戏剧、诗词创作以及文学批评等多个领域均有不凡建树。作者在年谱的撰写过程中,整理了大量的民国报纸和杂志,对谱主的生平及创作进行了梳理。为以后进行相关研究的学者做了大量奠基性的工作。
關於作者:
邓百意(1980-),湖南湘潭人,文学博士,海南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小说及文化研究,合著有《中国古代小说叙事三维论》。
目錄
前言1王钟麒家世小传1年谱

1880年(光绪六年庚辰)1岁

1892年(光绪十八年壬辰)13岁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庚子)21岁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壬寅)23岁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癸卯)24岁

1904年(光绪三十年甲辰)25岁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乙巳)26岁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丙午)27岁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丁未)28岁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戊申)29岁

1909年(宣统元年己酉)30岁

1910年(宣统二年庚戌)31岁

1911年(宣统三年辛亥)32岁

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壬子)33岁

1913年(中华民国二年癸丑)34岁

征引文献目录

后记
內容試閱
1880年(光绪六年庚辰)1岁

本年王钟麒出生于江苏扬州,具体月日不详王钟麒的出生年份,目前最可依据的推断材料是《雅言》第五期刊载的马浮的《江都王君墓志》和《神州日报》1913年12月24日刊载的《附本社前记者王无生先生传略》。《传略》中明确言及“年仅三十四岁”,与《墓志》所言“年三十有四”相吻合。根据时人称虚岁的习惯,可断王钟麒出生于1880年。《光绪增修甘泉县志》中“王钟麒”条目内亦持此说。。祖籍为安徽歙县,因生于扬州,故又常自称扬州(江都)人。

是年王钟麒父亲38岁(虚岁),所谓“盖先府君年四十而始生不孝也”王钟麒《先府君淡菴公哀状》,《独立周报》总第27期。,为差近之说。1892年(光绪十八年壬辰)13岁

本年,周美权的父亲周学海候补扬州同知,把家眷从安徽东至迁到江苏扬州,15岁的周美权随父迁居扬州。周美权与王钟麒订交,当始于此期。王钟麒自称扬州故交以周美权情意最契,“往还最亲爱者,惟周美权公子一人”僇《诗话》,见1910年3月11日《神州日报》。,相互多有诗词往还。因周美权的关系,王钟麒认识了其叔父周学熙,以诗文订交。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庚子)21岁

至本年,王钟麒完成《读书日记》十卷,内容分读经杂记、读史杂记、彝鼎欵识记、读选杂记、读楚词记、读散文记、读骈文记、文庙配食记及叙例。

在父亲的羽翼下,王钟麒的幼年和青少年时期过得相当适意,尤其在经济上,十分宽裕。在《先府君淡菴公哀状》一文中,王钟麒谈到弱冠前后家庭的经济状况:


不孝既冠,稍能卖文以求活,身任数役,见者咸谓先府君为有子,而不知不孝身为境役,又好交游,结朋友,虽稍进甘旨,至于持筹计门户,犹不能不累及先府君。盖不孝至今日而始知柴米价也。


弱冠之前的王钟麒,从不知操持生计为何事。弱冠以后,跻身报界,有了一定的经济来源,却因喜好交朋结友而弄得家无余裕,时不时需要父亲的周济。真正承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是在父亲王均去世之后,用王钟麒的话说,就是“不孝至今日而始知柴米价”,当时王钟麒已经虚岁28了。

本年曾与陈去病晤面1909年10月18日,《民吁日报》上刊载王钟麒的《惨离别楼词话》,载录陈去病来函,内中有云“病院一别,忽忽九秋”。。

陈去病(1874-1933),字巢南,一字佩忍,别字病倩,笔名季子、有妫血胤、老衲等,号垂虹亭长,江苏吴江人。1903年赴日留学,参加过拒俄义勇军,曾主持《江苏》杂志。《国民日日报》、《警钟日报》创办之后,陈去病为撰稿人。1906年加入同盟会,1907年为《国粹学报》编辑,与吴梅等组织神交社。1909年,与柳亚子、高旭一起创办南社,成为南社的三位发起人之一。1913年参加讨袁的二次革命,曾被孙中山任命为参议院的秘书长。编有《笠泽词征》、《松陵文集》等。王钟麒入报界以后,与陈去病多有诗词往还。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壬寅)23岁

至本年,王钟麒一直居于扬州,父亲的言传身教对他的影响很大。

王均非常重视儿子的教育,常常申诫幼子的一句话是:


王氏由皖迁扬以来,鲜以学业名者。吾幼遭乱废读,若能继吾志,利禄非所计矣。(王钟麒《先府君淡菴公哀状》,《独立周报》总第27期)


出身于徽商家庭的王均不乏营务之略,中年后又以经营盐业成为地方名贾,但他对早年因丧乱而废读始终耿耿于怀,家道中兴之后,非常希望下一辈能够走读书名家之路,常向儿子灌输“以学业名”的教育理念,告诫王钟麒不应汲汲于金钱之利。青少年时期的王钟麒,一直试图走传统仕进之路,曾经参加过国子监布政司试,惜未成功《民国甘泉县续志》记载王钟麒“尝以国子监生应布政司试,房考某力荐未售”。囿于史料限制,王钟麒应布政司试的确切年份不可知。清朝举行最后一次乡试的时间是光绪三十年(1904年),次年即宣布废除科举,但王钟麒以国子监生身份应试的最晚时间应不迟于1902年。1903年上半年时,王钟麒与刘师培密切往返,思想激进,而在此前,他已与鼓吹革命的林白水成为密友。这说明至迟在1903年以前,王钟麒已经锐意于排满革命,绝不可能再图举业。。

据王钟麒回忆,父亲王均素怀经世强国的理想,从小酷爱读书,所览之书,品类繁杂,经、史、子、集,无所不具。即便在祸乱频仍之世,王家仍然存得古今图籍近五千卷。清代移居扬州的徽商很多都具有亦商亦文的特点,例如雍正年间的徽商马曰琯,藏书极富,达十余万卷;清末民初时歙县徽商吴引孙、吴筠孙建造了名为测海楼的藏书楼,可媲美于宁波的天一阁,藏书之巨,竟达二十四万余卷。家藏的海量图籍,王钟麒多半是翻阅过的。徙居扬州的徽商除了有藏书、读书之好以外,不少人还将文人长期供养在家。据老扬州人的回忆,直到新中国成立前,还有不少徽商经常款待文人墨客张南《老扬州遗事》第10-12页。,颇得古人聚养门客之风概。《先府君淡菴公哀状》中所记“门下犹多蒯缑之士”,即述此风。王钟麒还提到,父亲尤好搜集当时的社会新闻,凡是有助于经世济民的,都在勘辨真伪之后认真记录下来。经过长年不懈的积累,竟然写成了32卷,藏于家中,未曾付刻。这些文字,王钟麒应该都曾认真读过。日后王钟麒投身报界,历任诸报主笔,一贯关心国事,各种时论、社论,泛之者,从民风时俗立言,狭之者,专就当前局势或者当局的某项政策发议,往往切中时弊,所提出的各种建议或者解决之道,但以实效为务,不为虚言。这种特质,显然打上了家学渊源的印记。

整个青少年时期,王钟麒接受的教育,应以传统教育为主,《民国甘泉县续志》中称其“熟精选理”,科举应试失败之后,“益发愤寝馈于班、马二书,兼熟精选理,以故所为文多沈博绝丽之作”钱祥保修、桂邦杰纂《民国甘泉县续志》第548页。。居留扬州时期,王钟麒于历史方面用力尤勤,打下了很好的史学功底。文学上造诣亦不凡,暇日笔耕不辍,著有《孟晋山房骈体文》《古今体诗》《红禅词》《小奢摩室诗话》,可惜尚未付梓即已散佚。诸文体中尤擅于古体诗词和骈文,所著《悲秋赋》,曾传诵一时,乡党间颇有令声。

王钟麒居扬时期,交往密切之人有周美权、方泽山、闵葆之、陈大镫、陈霞章、程善之、刘师培、林白水等,王钟麒与他们的具体订交时间多不详,暂系于此。

周美权(1878-1949),名明达,后改名为达,字今觉,号美权,一号梅泉,别署炁公,安徽至德(今东至)人,以数学家和邮票大王闻名于时。1892年,周美权的父亲周学海候补扬州同知,把家眷从安徽东至迁到扬州,13岁的周美权遂随父迁居扬州。一直到1911年,周美权才离开扬州,往上海寻求发展。王钟麒居留扬州时期,与周美权屡相往还。周美权为研究数理,一度刻苦学习外语,又四度赴日本参与数学研讨,王钟麒熟习日文,可能是受了周美权的影响。

方泽山(1874-1927),名尔咸,号无争,江苏江都(今扬州)人,幼有文名,12岁中秀才,15岁中乡试第一名,被誉为“扬州神童”。1890年进京会试,因目睹朝廷腐败,丧失了科举兴国的信心,不再应试。在北京结识了梁启超、谭嗣同等,一同参与了公车上书。当时有“南梁北方”之说,“南梁”即梁启超,“北方”即方泽山。北京之行后,方泽山曾客游武昌,入张之洞之幕。后返乡,致力于兴办教育和实业。其兄方地山,也是江都名士,兄弟二人并称“扬州二方”。王钟麒日后在诗话中屡屡提及与方泽山的交往。王钟麒定居扬州时期,与方泽山过从十分密切。1906年王钟麒移居上海之后,与之渐渐疏阔,但每逢岁末回扬州,仍频相往来。方泽山年长王钟麒六岁,成名亦早,无论是眼界还是经历,在王钟麒的扬州故交中皆属上流。

闵葆之(1872-1948),初名真,又名尔昌,号黄山、复翁,江苏江都(今扬州)人,曾入袁世凯之幕,1912年起担任北京临时政府的秘书,并相继供职于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段祺瑞等执政的北洋军政府。王钟麒到上海之后,结识了章士钊。章士钊有《论近代诗家绝句》,其一为:“胡马窥江几度来,广陵于此炼诗才。卅年牢落京华路,除却逢原没草莱。”此诗即评闵葆之。诗后注云:“逢原指王无生。吾识葆之,由无生之介。”舒位《三百年来诗坛人物评点小传汇录》第105页。从诗后小注可知,章士钊认识闵葆之,尚得力于闵氏故交王钟麒的引荐。

陈大镫,扬州士人,近代翻译小说家,译有《革心记》、《婀娜小史》、《风俗闲谈》、《十之九》等作品,其他情况不详。谢无量为王钟麒《血泪痕传奇》所作的序言中,谈到他第一次见到《血泪痕传奇》,是在丙午(1906)秋,当时他正好在扬州的陈大镫家喝酒,王钟麒作陪,席间亲自将手稿交给他,谢无量阅后,“为下酒三升”,对这部悲剧作品很是称赏。陈大镫曾与吉柱岑、吴恩堂一起并称扬州光绪三狂士,才气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是冶春后社中声名极响的人物,王钟麒《血泪痕传奇》刚脱稿,就拿给了他看,可见二人交情不浅。

程善之(1880-1942),字庆余,号小斋,别署一粟,安徽歙县人,幼年时随父迁居扬州。1896年补为博士弟子员,后成为中国同盟会的早期会员。辛亥革命时期,曾任《中华民报》的编辑,二次革命后归隐扬州。著有小说《懊侬》《児时》《何访》《机关枪》《可怜虫》《偶然》《残水浒》等。程善之自皖南迁入扬州以后,与王钟麒、刘师培、方泽山、周美权等多有交往。程善之有一本杂记叫《倦云忆语》,作于1913年,该书以闲散的笔墨,记载了各种陈年往事,其中就包括与扬州友朋之间的往来。《倦云忆语》的“梦幻”和“师友”章,各有一段文字:


刘申叔家仆人,偶击毙一狐,是日火作于窗,救之,始熄。其仆之衣物置笥中,火焚无余,而笥不伤。王无生家亦有怪,无生晚餐,虾粒粒自羹中腾跃,怪之,以与侍者,侍人尽吞之,竟无恙。二事皆余亲见者。(程善之《倦云忆语》第104页)

王无生自负其骈文,刘申叔自负诂经,俱有目空一世之概。予谓无生文诚有佳者,若其冗漫散轶处,则绝无轨范,盖得胡稚威之弊。申叔解经,多刺取乃祖札记,郭象尚不可为,况为子孙者乎!曾以此面折之,申叔怫然。是以知其为人也。(程善之《倦云忆语》第52页)


程善之记载了早年发生在刘师培和王钟麒家中的两件怪奇之事,对他们的才华进行了评价。所谓“二事皆余亲见者”,事虽涉于荒诞,却可见出定居扬州时期,程善之确实与王钟麒、刘师培来往密切。

刘师培(1884-1919),字申叔,号左盦,江苏仪征人。1902年中举,1903年赴上海进行反清革命宣传,早期参加了《俄事警闻》《警钟日报》《国粹学报》《中国白话报》《申报》等报刊的编辑与撰稿工作。1907年东渡日本,参加同盟会,后迫于经济压力,被端方收买,成为清廷暗探。1913年后,投靠阎锡山和袁世凯,鼓吹帝制。后获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从事中古文学、礼学、经学、文字学方面的研究。1919年病逝于北京。王钟麒与刘师培初识的时间,学界一般认为是1904年。根据各种资料推断,应该不会晚于1902年。当时王钟麒居留扬州,与扬州主张进步的人士频繁往来,其中就包括刘师培。刘师培开始接受西学,极有可能受到王钟麒的影响,因为在1902年之前还没有线索表明刘已经接触西学,特别在1903年春,刘师培还赴开封参加了科举会试,此时并没有迹象表明他有革命的举动,而且追求科举功名的热情有增无减,但是在1903年所著《攘书》《中国民约精义》《中国民族志》中就可以看出刘对西学有了初步的认识李孝迁、修彩波《刘师培论学观初探》,《福建论坛》2002年第3期。。这个时期正是刘师培与王钟麒交往密切的时期。另外,冯自由《刘光汉事略补述》有云:“甲辰(1904年)秋冬间,以家贫不能自给,遂应友人王仲麟(王字无生,江都人)之邀莅沪,谋充学校讲席。”据万仕国的判断,冯自由的说法有误。刘师培至上海的时间不是甲辰年(1904年),而是1903年,至1904时,刘师培已在革命党人中有较高声誉万仕国《刘师培年谱》第32页。。王钟麒自结识刘师培之后,在亲密交往中达成了一致的文学救国理想,遂于1903年秋冬间邀请刘师培一同去上海。王钟麒的第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刊载于《国民日日报》,发表时间是1903年9月23日,说明王钟麒赴沪谋求发展的时间不晚于1903年秋冬间。这印证了万仕国的分析是准确的。《刘申叔遗书补遗》中也确认了这一点。可见,刘师培于1903年至沪,此后投身革命,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王钟麒的影响,则王钟麒之于刘师培,实际上充当了革命引路人的角色。梅鹤孙回忆舅舅刘师培的一段文字可以与此相印证:


舅氏中乡举后,在扬州常与王郁人(仁)往还。王先生是一个种族革命家,字无生,又号天僇生,安徽歙县人,侨居扬州,时在上海《神州日报》主笔,鼓吹新潮。我记得十岁左右时,舅氏携我至城外香影廊喫茶,就有王先生一同逛史公祠。他是一个清瘦有神的人,手携《浙江潮》一本,坐在梅花岭石头上,与舅氏谈到天黑方归。王先生每日必来,因他又与福建党人林少泉成为密友,少泉就是林白水。(梅鹤孙著、梅英超整理《青谿旧屋仪征刘氏五世小记》第35页)


梅鹤孙提到的“(王钟麒)时在上海《神州日报》主笔”,其回忆稍微有误。刘师培中乡举的时间在1902年9月,当时刘师培参加南京省试,中了第13名经魁,自南京回扬州之后,刘师培即与王钟麒往来频繁。《神州日报》创刊时间在1907年4月2日,此时刘师培已经听从马君武的建议,应章太炎等人的邀请,与妻子何震、姻弟汪公权、苏曼殊等一起东渡日本,王钟麒也长期寓沪,不可能两人还在扬州长期往还,甚至“每日必来”。梅鹤孙生于1894年,其“十岁左右时”,如果按照虚岁算,当在1903年左右。梅鹤孙提到王钟麒曾“手携《浙江潮》一本,坐在梅花岭石头上,与舅氏谈到天黑方归”。《浙江潮》杂志,1903年正月创刊于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