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春节(河南卷)上下

書城自編碼: 252761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民俗学/民俗文化
作者: 吴效群,彭恒礼,周巍峙
國際書號(ISBN): 9787511240910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05-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657/63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455.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慈悲与玫瑰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HK$ 87.4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售價:HK$ 76.2
云中记
《 云中记 》

售價:HK$ 76.2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

售價:HK$ 47.0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售價:HK$ 65.0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售價:HK$ 78.2
拯救免疫失衡
《 拯救免疫失衡 》

售價:HK$ 55.8
收尸人
《 收尸人 》

售價:HK$ 72.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338.0
《春节(山东卷)》
+

HK$ 314.6
《春节(青海卷)(对青海春节各地风俗的综合考察与再现)》
編輯推薦:
走近中国,从走近中国节日开始。
內容簡介: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在自然界的这场生死转换大戏中,自视“天地之心”(《礼记》)、追求“天人合一”的中华先民要做些什么?在华夏文明发祥地中原河南,围绕春节,人们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赞天地之化育”(《中庸》),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
团圆祭祖、新春鞭炮、祈福对联、新年饺子……形象地表达了以天下为己任、慎终追远、追求和谐圆满的价值理想,重视情义的高贵品质。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界定了人与自然、社会、超自然的关系。
全球化时代的今天,春节仍是中原民众最为重视的节日,但已悄然发生许多改变。
關於作者:
吴效群,男,山东济宁人,汉族。199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民俗学博士,现为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著有《妙峰山:北京民间社会的历史变迁》(2006)、《走进象征的紫禁城-北京妙峰山民间文化考察》(2007),主编《中原文化大典·民俗典·民间信仰》(2008),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及省部级项目多项。曾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奖(2007)。
目錄
目录
综述 001
一、河南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背景 003
二、河南春节习俗流变 008
三、河南春节流程 016
四、河南春节地域特色及现状 021
五、河南春节的功能和意义 034
志略 041
一、节日时空 043
腊月初八 043
腊月二十三 044
腊月二十四 044
腊月二十五 045
腊月二十六 045
腊月二十七 045
腊月二十八 046
腊月二十九 047
除夕 047
正月初一 047
正月初二 048
正月初三、初四 049
正月初五 049
正月初七 049
正月初九 050
正月初十 050
正月十三 051
正月十五 052
正月十六 053
填仓节 053
堂屋 054
庭院 054
街道 055
村庙 055
水井 056
厨房 056
粮仓 057
大门 057
祠堂 058
牲口棚 058
寺庙 059
万寿宫 059
窗户 060
墓地 061
灯场、灯棚、鳌山 061
天地棚 062
东郊 062
戏楼、戏台 063
桥、天桥、百子桥 063
打麦场 064
年集 064
二、组织 065
火神会 065
泰山老奶会 066
社火会、玩会 066
朝山会 067
赛会 067
灶爷会 068
年会 069
焰火会 069
高跷会 069
财神会 070
骂社火会 070
添仓会 071
铜器会 071
灯会 072
漯河正月十九会 072
宗族 073
会首 073
灯官 074
族长 074
庙祝 075
信众群体 075
表演者 076
竞技者 077
三、节日缘起 077
腊月二十三祭灶的起源 077
年的起源 080
元宵节的起源 083
正月十五闹元宵 084
四、仪式活动 085
祭灶 085
祭牲 088
祭门神 089
打夜胡 090
祭五祀 092
祭井神 092
敬罗祖 093
祭城隍 094
祀土地神 094
祭天神 095
敬葛仙 096
敬酒仙 096
祭鲁班 097
敬老君 097
祭孔子、文昌帝君 098
拜戏神 098
祭祖 099
接喜神 102
迎天地全神 102
请财神 103
拜火神 105
请紫姑 107
祀蚕姑 108
吃五豆 108
吃腊八粥 108
送腊八粥 110
腊八抹米饭 110
扎炊帚、纳锅排 110
腊八扎耳朵、剃头 111
酿腊酒、腊八蒜、腊醋 111
杀年猪 113
腌制腊肉 113
打糍粑 114
赶年集 114
认干亲 116
忙年 117
抓集 118
扫尘 119
照虚耗 120
磨豆腐 120
蒸年馍 121
炸丸子、果子 123
剪藩胜 125
贴剪纸 126
贴春联、年画 126
包饺子 128
抢财 129
百业封门 129
撒岁 131
驱鬼 131
迎春 132
吃年夜饭 134
守岁、辞岁 135
午夜放炮 136
起五更 137
放关门炮、开门炮 137
拜年 138
团拜 140
元旦大朝会 140
拜万岁牌 141
进椒柏酒 141
发压岁钱 142
送饺子 142
走亲戚 143
走舅家 144
新客回门 144
请年酒 146
乞如愿 147
嚼鬼、嚼鬼筋 148
解疠 148
岁 149
烘岁 150
送穷灰、迎富贵 150
开市 151
取火添坟 151
占卜祈福 152
搭天地棚 154
扎花花树 155
蒸面灯 156
上元张灯 157
叫闺女 158
骂社火 159
走百病 160
挂天灯 162
送灯 162
完灯 163
忌在娘家过腊八、小年、春节 164
忌叫卖腊八蒜 164
忌家人不齐祭灶 165
忌女子祭灶、幼女吃祭灶糖果 165
忌吃荤 165
忌蒸年馍时生客进门、查数 166
忌说不吉利语 166
忌贴春联后讨债及厨房、丧家贴红色春联 167
忌吃泡馍 167
忌初一做饭拉风箱、吃饭吃单数 168
忌初一午后拜年 168
忌生炊 168
忌正月洗脚、空房 169
忌打碎器物 169
忌拜见于床前 169
忌三十晚上早睡 169
忌贪睡晚起 170
忌三十晚上锅里无余食 170
忌提名 170
忌出外方便 171
忌大年初一倒垃圾 171
忌吵架生气、啼哭 171
忌遇出殡 172
忌梳头、照镜子、开箱柜 172
忌灯火中途熄灭及油灯、板凳倒地 172
忌动刀剪针线 173
忌劳动 173
忌打喷嚏、看病、吃药 173
忌担水、泼水 174
忌串门、在别家吃饭及遇尼姑、和尚 174
忌见血迹 175
忌舞刀弄杖、杀生 175
忌天阴、风雨雪雾天气 175
忌吃面条、稀饭、糊饭、烤馍、带馅的馍 176
忌正月初三吃米饭、初八不吃饺子 177
忌正月初一吃饺子时碗数比人口总数少 177
忌敲打锅边 177
忌借东西、乞丐行乞 177
忌贴春联时富签穷对子 178
忌正月初三走亲戚 178
忌正月初五、初七、初八出门 178
忌正月初五动土、做针线 179
忌初五不送穷 179
忌正月初五前用藕待客 180
忌不洁之物室外晾晒 180
忌动石头、浆洗衣服 180
忌初十不食烙馍 180
忌正月十三干活 181
忌正月十四剁饺子馅 181
忌看娘家灯 181
忌元宵夜喝米茶用筷子 182
忌在娘家过十六 182
忌正月十七夜点灯 182
忌填仓节开仓放粮、食金丝缠元宝以外的食物 183
忌正月买鞋、买盐、剃头 183
五、表演艺术与口头传统 184
豫剧 187
河南曲剧 188
越调 188
太平调 189
怀梆 190
大弦戏 190
罗戏 190
卷戏 191
北调 192
二夹弦 192
四股弦 193
落腔 193
豫南花鼓戏 194
嗨(咳)子戏 194
扬高戏 195
灶戏 195
京剧 195
汉剧 196
腊花戏 196
晋剧 197
皮影戏 197
目连戏 198
傀儡戏 198
封箱 200
开箱 200
年节祭庄王 200
除夕迎庄王 201
迎四神 202
跳财神 202
拜年神戏 203
拜年 203
正月十五埋二郎神 203
应节戏 204
秧歌舞 204
捻伞 204
花鼓灯 205
火淋子 206
铜器舞 206
盘鼓 207
打铁舞 208
闹伞 208
踩高跷 208
旱船 210
天彩楼 211
竹马 211
踩云舞 212
九连环 213
八美图 213
碟子舞 213
十把扇子 214
霸王鞭 214
担经挑 215
挪花盆 215
赶神路 216
五鬼闹判 216
五鬼拿刘氏 217
鬼会 218
独杆轿 218
抬皇杠 219
托装 219
云彩灯 220
河南坠子 221
鼓子曲 221
三弦书 222
评书 222
河南大鼓书 223
河洛大鼓 223
善书 224
莺歌柳 225
河南竹板快书 225
洪山调 225
山东琴书 226
大铙 226
小铙 227
锣鼓书 227
划龙船 228
打五件 228
槐书 228
相声 229
拉洋片 229
鼓吹乐 230
弦索乐 230
吹打乐 231
锣鼓乐 232
拉弦乐 232
吹管乐 233
弹弦乐 233
腊八粥的来历 234
腊八抹枣树 234
灶君传说 235
用年糖糊灶君的嘴 236
扫尘 236
祭灶守岁 236
熬年的缘由 237
春节挂天灯 239
拉天灯、点旺火 239
过年吃饺子 240
放鞭炮、点灯 241
正月初一不倒水 241
营坊不过大年初一的故事 242
初五吃饺子的习俗 242
贴门神的来历 242
贴春联的由来 243
撒芝麻秆 244
正月十五吃汤圆 244
正月十五点旺火 245
正月十五挂红灯笼 246
正月十五猜灯谜 247
玩龙灯 248
打春牛 249
马街书会的起源 250
歌谣腊月二十三 252
祭灶歌 252
酒令歌 253
敬酒歌 254
忙年歌 255
过新年歌 257
拜年歌 258
闹元宵 258
接妹歌 259
老两口观灯 259
姑嫂观灯 259
看花灯 260
探五更灯 261
望会 262
看焰火 262
旱船歌 262
推小车歌 264
高跷歌 265
竹马歌 265
秧歌 266
腊月民谚 267
正月民谚 276
六、游艺娱乐 287
角抵 287
弹棋 287
象戏 288
斗牛 288
手谈 289
缘竿 289
跳百索 290
拔河 290
捉迷藏 290
顶针续麻 291
猜枚行令 291
投壶 292
掷双六 292
打麻雀 293
掷钱 293
请七姐、六姐 294
猜灯谜 295
放焰火 295
出社火 296
斗鸡 297
打秋千 298
提灯笼 299
蹴鞠 300
百戏 300
掷核桃 301
堂会 302
投门状 302
探春 303
七、节日用品 303
腊八粥 304
腊八蒜 305
腊八醋 305
腊酒 306
灶糖 306
祭灶火烧 307
祭灶汤 307
年馍 308
枣花 308
枣山 309
枣园 309
大馍 310
上供糕 310
花馍 311
桩子 311
饺子 311
元宵 312
年糕 313
刀头肉 313
米茶 314
丸子 314
果子 315
生汆丸子 315
粉闸 316
扣碗 316
牡丹燕菜 317
八宝饭 317
鸡蛋汤 317
假海参 318
连汤肉片 318
红烧肉 318
菜蟒 319
面果 319
金丝缠元宝 319
油香 320
角花 320
卷帘 320
甜碗 320
干货 321
米酒 321
葡萄酒 322
屠苏酒 322
椒柏酒 322
烧酒 323
凤凰玉米羹 323
头脑 324
懒豆 324
腊肉 324
腊鸡(鸭) 325
腊肠 325
腊鱼 325
香灰烧鸡蛋 326
面条 326
烩菜 327
洛阳不翻 327
新安县烫面角 327
浆面条 328
牛肉汤 328
锅贴 328
灌汤包子 329
五辛盘 329
马齿菜 330
驴肉 330
七宝羹 330
包子 331
春幡 331
帻 332
冕冠 332
爵弁 332
袍 333
瓜皮帽 333
组绶 333
幞头 334
貉袖 334
衣 334
花冠 334
盖头 335
冠梳 335
弓鞋 335
闹蛾 336
雪柳 336
背子 336
貂蝉冠 337
裙子 337
深衣 337
襦 338
领抹 338
菩提叶 338
卧兔儿 339
玉梅 339
方心曲领 339
灶马 339
春联 340
门神画 341
年画 342
剪纸 342
鞭炮 343
焰火 344
花灯 345
鳌山 346
面灯 346
天灯 347
鬼灯 347
压岁钱 348
挡鬼棒 348
香 349
香炉 349
纸钱 350
蜡烛 350
牌位 350
家堂柱 351
神龛 351
芝麻秆 352
喜竹 352
土牛 352
紫姑 353
辟瘟丹 353
棘盆 354
假面 354
天桥 354
355
天地棚 355
匏 356
千斤石 356
炭将军 356
打鬼棒 357
麦麦穗 357
花花树 357
导腾草 358
犁铧 358
九曲黄河灯 359
面人 359
糖人 359
洋片 360
留声机 360
八、节日文献 360
南阳民俗文化 361
内乡民俗志 361
中原文化解读 361
浚县正月古庙会 361
文化沁阳 362
荆楚岁时记 362
郑州古今 362
河南文史资料 363
中州大观 363
东京梦华录 363
洛阳民俗志 364
岁时广记 364
开放城市洛阳 364
中国殷墟?去安阳认识商代文明 365
濮阳民俗志 365
内乡县衙与衙门文化 365
文化小百科 366
覃怀文化论纲 366
中州民俗 366
河南省志?民俗志 366
中原文化大典?民俗典 367
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南卷 367
中华全国风俗志 367
郑州民俗志 368
开封民俗 368
民间礼俗 368
民间节日 369
汴梁琐记 369
河洛风情 369
东京风情 369
如梦录 370
中国民俗大系?河南民俗 370
四民月令 370
醉翁谈录 371
歧路灯?王经纪糊涂荐师长侯教读懒惰纵学徒 371
喻世明言?张舜美灯宵得丽女 371
宣和遗事?十二月预赏元宵、罢灯夕之乐 372
调查报告 375
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城区春节调查报告......................377
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南五里堡村春节调查报告.........399
河南省开封市游梁祠社区春节调查报告...............413
河南省洛阳市河回族区春节调查报告...................435
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火神台村春节调查报告...............450
河南省罗山县山店乡林湾村春节调查报告..................476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乍曲乡清泉行政村春节调查报告........493
河南省西平县师灵镇南李庄春节调查报告.................510
河南省西华县红花集镇王桥行政村春节调查报告............531
河南省沁阳市覃怀区春节调查报告......................579
河南省灵宝市阳平镇东常村、西常村春节骂社火风俗的仪式过程、组织方式以及传承状况......................610
河南省郑州市春满中原商都民俗庙会调查报告.........634
参考文献 651
后记 655
內容試閱
综述
春节是汉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是中国传统岁时节日的代表。它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理想和生活追求,千百年来深受民众喜爱。大河之南,中州古地,自秦汉起,春节文化已在此萌芽,发展,演变,二千多年的历史时空里,春节伴随一代又一代河南人繁衍生息,幸福生长。时至今天,春节仍是中原地区最隆重的节日,并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演化。
春节是中原民众的生活史诗,是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它对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对于华夏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书以河南春节习俗的历史与现状为研究对象,通过历史追溯和田野调查,全面地介绍河南春节文化及其现代变迁,展示中原文化魅力,唤起社会对传统节日的珍视。
一、河南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背景
一 自然生态
河南自然生态特点,大略可从四个角度去认识。
一曰地势西高东低,大河奔流。河南地势与中国地势颇为类似,即西高东低。西部与黄土高原边缘接壤,东部和南部为沃野千里的黄淮平原。河南者,即大河之南也,大河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是为黄河上游;自内蒙之河口往下,经陕西、山西至洛阳孟津,是为黄河中游;自孟津以下,豫中和豫东为黄河下游。
大河自西向东流贯河南,不仅带来丰富的水资源,更将黄河上游疏松肥沃的黄土携至下游,下游河面变宽,水流减缓,泥沙沉积,形成平坦肥沃的黄河冲积平原。河南的这种地势极其有利于人类早期农业发展和人口繁衍。总观人类历史的发展,举凡发达的古代文明,无不与大河有关。埃及有尼罗河,巴比伦有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印度有恒河,正因为有黄河的恩赐,河南成为我国最适合原始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成为华夏文明摇篮。
二曰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河南的第二个自然优势是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在一般在12℃—16℃之间。根据出土的大象化石等文物看,古代河南比现在更加温暖湿润。温和的气候有利于植被繁茂和农作物生长,也带来更多的动物性食物。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能够杀死害虫和致病微生物,保障粮食安全和人畜的健康,有利于农业生产和社会稳定。
四季分明的另一益处是有助于早期人类对时间进行精确的划分,这便是早期的历法。先秦时期,古人已经掌握了用土圭测日影长短确定季节的方法,将一年的时间划分为四季并逐渐细化为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人们对身边自然物候长期观察的结果。从其描述看,显然是以黄河中下游的自然变化为参照。黄河中游还是我国早期历法的诞生地。文献中记载“伏羲作历度”(《周髀算经》);神农“正节气,审寒温,以为早晚之期,故立历日”(杨泉《物理论》);黄帝“迎日推策”(司马迁《史记》),用蓍推知节气之将来;黄帝之曾孙高辛氏“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司马迁《史记》),不仅编制历法,而且连四时祭祀的鬼神都加以明确。夏有《夏小正》存世,尽管在基本面貌上颇多争议,但证明夏有历法无疑。秦《吕氏春秋》中有《十二纪》,《礼记?月令》虽经过秦汉人的整理补辑,但其所利用的材料应取自周制。在《十二纪》和《月令》中,一年被划分为十二月,一年从孟春开始,到季冬结束,为春节等岁首节日的产生奠定基础。
三曰自然生态多样,物产丰富。河南省自然生态呈多样化的特征,既有山岭河谷,又有平原、盆地;既有人工开垦的大片良田,又有罕有人涉足的原始森林。自然生态的多样化,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农产品,使得河南单位面积内承载的人口数远远高于那些贫瘠地区,河南也因此成为我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无论平原还是山地,河南到处阡陌纵横,鸡犬之声相闻,为传统岁时节日的兴盛奠定了人口和物质基础。
四曰沟通南北,连接东西。河南居于“天下之中”,东接山东、安徽,北连河北、山西,西邻山西,南通湖北,地理位置极为优越。河南三面环山,北有太行,西有伏牛山,南有大别山,易守难攻。中部为盆地或平原,沃野千里。东朝大海敞开胸怀,有黄淮水运之利,适合建都。司马迁《史记?封禅书》云:“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三代”即夏、商、周,“河洛”即黄河和洛河,可知大河之南的这片沃土,孕育了中国历史最早的国家。从先秦到北宋,先后有十几个朝代建都河南,形成古城林立的奇观。我国八大古都,河南占四席,数量为全国之冠。河南自古一直是封建王朝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是古代历法和节日风俗的形成地,作为一年岁首节日的春节自然受到上自帝王下到百姓的重视,根据宋吴自牧《梦粱录》记载,北宋春节期间的文化活动,从冬至就已经开始,持续时间之长,活动之丰富,史所罕见。
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河南成为历朝历代努力争夺的“焦点”。“得中原者得天下”,自魏晋到明清,不断有北方游牧民族南下,问鼎中原。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融合,为河南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文化基因,塑造和改变着传统节日面貌,不断生成新的节日风俗。
优越的地理位置还使得河南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枢纽。东汉佛教传入我国,最早的佛教寺庙——白马寺就诞生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则为禅宗祖庭。魏晋时期传入我国的波斯宗教祆教也曾广泛分布在河南的开封、洛阳、安阳等地。这些外来文化与中原本土文化长期共存,相互交流,对本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