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HK$
87.4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HK$
122.1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HK$
77.3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HK$
98.6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HK$
98.6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HK$
60.5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HK$
88.5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HK$
221.8
|
編輯推薦: |
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忘却似乎成为一种必然”,因而停下来的回顾显得尤为重要。为撰写本书, 作者曾采访过日方有关创作人员高仓健、栗原小卷、中野良子、山田洋次、佐藤纯弥,以及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贾樟柯等中国电影人。并掌握日方大量的第一手珍贵资料和珍贵图片,为日中电影研究展现了不一样的角度。
|
內容簡介: |
本书通过大量中、日文史料,回顾了日本电影在中国放映近百年的历史,是该研究课题的第一部通史。它对“伪满”、“孤岛”及“沦陷”时期上海、新中国成立初期日本电影在中国的放映情况做了详实的考证,无疑填补了此研究领域的空白。
在中国结束“文革”步入改革开放时期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日本的影视作品陆续在中国上映播映,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电影《追捕》《望乡》《生死恋》《远山的呼唤》《砂器》《寅次郎的故事》《一盘没有下完的棋》中日合拍,电视剧《血疑》《阿信》等等,成为一代国人共同的文化记忆。本书着重对1978年至20世纪80年代末的“日本电影电视剧热”这一文化现象,从电影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进行多方位的审视和考察。
|
關於作者: |
刘文兵,2004年于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影视媒体学。
曾任日本学术振兴会博士后研究员、日本电影专门大学院大学客座副教授。
现任东京大学研究生院学术研究员、早稻田大学兼职讲师等。日本映像学会、表象文化论学会、现代中国学会会员。并任中日友好电影节常任理事、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会员等职。
主要个人学术专著有:《电影中的上海》(日本庆应大学出版社,2004年)、《日本电影在中国》(日本集英社,2006)、《中日电影艺术家交流纪实》(日本集英社,2011)、《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日本岩波书店,2012)、《中国抗战影视剧的世界》(日本祥云社,2013)、《当代中国电影》(韩国Sanzini出版社,2014)《中日电影交流通史》(日本彩流社,2015)等。并与其他专家合著《表象的媒体话语》(东京大学出版会,2000)、《跨越时代的日本纪录电影》日本岩波书店、2010、《东西文化的环流》(日本专修大学出版社,2014)等多部学术著作,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演过电影《今井正与山本萨夫》(池田瑞穗导演,2014)。
|
目錄:
|
前 言 高仓健为何出演张艺谋执导的中国电影? 001
第一章 战争与电影 009
(一)上海篇 010
战前虹口地区的日本电影放映 010
“孤岛”及沦陷时期的日本电影上映 012
上海租界放映的第一部日本剧情片《暖流》 017
日本电影挑战好莱坞? 023
风云变幻的上海电影界 027
军事占领与现代性 032
《春江遗恨》 038
中国人眼中的日本电影 044
有关电影节奏的问题 047
热情与冷淡──两国电影人的温差 051
(二)东北篇 057
东北地区电影放映简史 058
“日系馆”和“满系馆” 062
上海电影一枝独秀 064
乏人问津的日本电影 066
“满洲映画”的困惑 073
第二章 日本左翼电影在中国 081
(一)日本独立电影的艰难跋涉 082
共鸣与声援 096
中日电影人情深谊长 104
(二)电影交流的挫折与延续 110
化为泡影的日本电影赠送计划 111
日本电影人看中国 112
第三章 日本的光与影 119
(一)令人眼花缭乱的繁华日本──《追捕》 121
现代都市体验的冲击 122
中野良子和真由美 128
神秘的裸戏 130
(二)阶级压迫思想解放──《望乡》 132
裸露镜头的处理 134
感伤的叙事口吻 136
“解放思想运动”中的日本电影 139
第四章 人情和人性的回归 143
(一)人性主题的深化 144
难忘《人证》《阿西们的街》 144
人性美和人情美的复苏 150
(二)爱情啊,你姓什么?──《生死恋》 152
两国观众的不同反响 152
与《冬日恋歌》的异同 158
(三)宿命弑父情结历史记忆──《砂器》 161
人性主题的深度挖掘 161
被唤起的历史记忆 165
第五章 第四代、第五代导演与日本电影 171
(一)中国新浪潮电影的先驱者──第四代导演 174
(二)第五代导演和日本电影 180
(三)从银幕到现场──合拍片《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185
一波三折的拍摄过程 185
《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和中日关系 187
有关电影化的思考 189
(四)改编自井上靖小说的中日合拍片 193
《天平之甍》的中国之旅 193
《敦煌》之梦 196
(五)电影交流的多样化 203
东洋洗印所(IMAGICA)与中国电影 203
电影剧作家的交流 204
第六章 高仓健和山口百惠的神话 207
(一)寻找男子汉──高仓健在中国 208
阳刚之美的化身 208
中国的高仓健们 212
(二) 明星与偶像──山口百惠的启示 215
山口百惠的两副面孔 215
山口百惠的复制与传播 218
明星制和偶像的概念 219
第七章 日本电影热的背后 221
(一)由喧嚣走向沉静 222
(二)“日本电影周”的举办与德间康快 227
(三)日本电影热的衰退 232
第八章 日本电影热的延续
——80 年代的日本电视剧 235
(一)《血疑》中的家庭形象 236
(二)《排球女将》与中国的体育振兴运动 241
(三)《阿信》与“阿信精神” 245
(四)首部中日合拍电视剧《望乡之星》拍摄纪实 252
长谷川照子其人 254
酝酿与策划 257
创作阵容 261
从协拍到合拍 262
中日双方不同的观剧感受 268
结 语 275
(一)“日剧”的流行与中国白领的出现 276
(二)日本动画片的人气 279
附 录 影片一览表 283
参考文献 307
后 记 315
|
內容試閱:
|
上海租界放映的第一部日本剧情片《暖流》
第一次在上海租界公开亮相的日本剧情片是松竹公司的《暖流》(吉村公三郎,1939)。这部完全没有政治色彩的言情片原来是做出口欧美、赚取外汇之用的,所以已经有现成的英文字幕版。1942年8月14日至17日,该片在上海的“南京大戏院”首映时,使用的就是原有的英文字幕版,另外添加了耳机中文解说服务。之后,该片又在“大华大戏院”等其他电影院中反复放映 。
《暖流》改编自岸田国士的同名长篇小说,原定由松竹旗下老牌导演岛津保次郎担任导演,因为他突然跳槽投奔东宝公司,所以改由他的弟子、青年导演吉村公三郎执导。
这部电影描写了东京某大医院院长的千金(高峰三枝子饰),院长接班人的正直青年(佐分利信饰),心术不正的主治医生(德大寺伸饰)、护士(水户光子饰)等人之间的恋爱纠葛。拍摄于1939年的《暖流》,正赶上日本政府为加强对电影业的控制而制定的《电影法》的出台。虽然勉强通过了剧本审查,上映后还是被媒体严厉批评内容不符合战时体制。然而日本方面为什么偏偏选择它作为第一部在上海上映的剧情片呢?
很显然这里面包含着日方的“深谋远虑”。1937年6月,由原节子主演的日德合拍片《新土》(阿诺德芬克、伊丹万作,1937)一经在上海东和剧场放映,立刻引起了中国文化界、电影节人士的强烈抗议。迫于压力,这部在结尾部分公然美化日本侵占中国东三省的影片,不得不停止放映 。
可能是吸取了《新土》在上海碰壁的教训,日方才特意将《暖流》这部完全脱离战争这一残酷现实,甚至让人联想起刘别谦的好莱坞情景喜剧的影片拿来放映吧。
被称作“东方巴黎”的国际大城市上海跟东北等中国其它地区是大有不同的。满映电影放映队在三十年代东北农村进行巡回上映时,由于许多农民是生来第一次看到电影,在放映结束后依然不肯离去,等待电影中的人物从银幕后走出来 。鉴于这种情况,不少日本电影人充满了要对中国观众进行启蒙的“热情”。
但是在上海,人们早已习惯了着洋装、跳交谊舞、开汽车上街、去百货商店购物等西方式生活方式。而且每年都有几百部好莱坞电影在上海公映。上海的观众是在丰厚的电影文化积蕴之上接触日本电影的。
给上海观众看什么样的日本电影才合适?负责选片的筈见恒夫、小出孝、青山唯一、佐佐木千策为此伤透了脑筋 。因为他们明白,放映日本电影已不单单是一种商业行为,它担负着对占领区人民灌输大东亚共荣圈思想的使命。可是他们又担心:“榻榻米、格栅门、和服所代表的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在上海的摩登青年看来会不会显得土得掉渣?就更不要提日本的历史题材影片、或者古川绿波主演的小市民喜剧片了” 。
他们思前想后才确定放映《暖流》。因为这部影片的故事自始至终都发生在大医院宽敞明亮的高层楼房、上流社会的豪华客厅、优雅的咖啡厅、或者清洁的公园里。别说日本的穷街陋巷,甚至连医院中各色人等的患者都没有出现在镜头里。支那方面舰队报道部门的盐田孝道曾经这样总结道:
当然给上海的观众看一些有教育指导意义的日本电影是再好不过的,但是实际上目前上海人还没有和日本进行全面的合作,所以不必操之过急。不用管效果好还是不好,不断推出大批日本电影,使上海人在不知不觉中增进对日本的理解才是最重要的。尽管如此,在现阶段描写日本社会底层的电影还是不放为好,而应该尽量上映一些以上流社会、华丽的建筑、优美的风景、设备先进的工厂、国民学校、医院为背景的电影。让中国人不但领略到日本的军事实力,还能被国民学校、工厂和医院等完备的生活设施所吸引。如果电影中出现了下层社会的生活场景,那么他们就会觉得日本人的生活条件竟如此恶劣,从而更加崇拜欧美。强制性地给他们灌输日本精神是行不通的,润物细无声方为良策 。
可是尽管如此,《暖流》在上海公映前,片中水户光子扮演的护士在宿舍里身穿睡衣的镜头还是被日方剪掉了。这是暗恋佐分利信的水户光子终于获得对方信赖以后,开心得难以入睡,倚窗眺望夜空的一场戏。遭删剪的理由则因为“不忍心把日本女孩子身着睡衣的寒酸形象拿给上海观众看” 。可见日方绝对不能在见过世面的上海人面前丢份儿的审慎心态。然而当我们从影片中看到这一场面时,感到寒酸的并不是水户光子身上的睡衣,而是她跟几个小护士挤住在一个小房间里的窘困情景。这难免带给上海人“日本人生活贫困”的印象,或许这才是遭到删剪的真正原因吧。
《暖流》有着松竹电影一贯的细腻风格。特别是结尾处高峰三枝子在镰仓海岸边,从佐分利信的口中听到他将与水户光子结婚的消息时,悲从中来,为了掩饰夺眶而出的眼泪,转身跑向大海,双手捧起海水泼向脸部的镜头据说受到了部分中国观众的好评 。然而《暖流》最令中国观众惊讶的,大概是日本这个军国主义国家居然还能拍出这样一部洋溢着小资情调的影片。
正像电影评论家佐藤忠男所指出的那样,“借鉴了西方电影、以时尚摩登为卖点的日本言情片是从战前开始逐渐成熟起来,到《暖流》这部影片时则达到了最高峰。但是同时《暖流》也是由于战争而告结束的这一类型影片的最后一部。很多男青年是怀着对影片两个女主角志磨、启子的崇拜与眷恋走上战场的” 。
事实上,不知道战争已经结束,在菲律宾原始森林中潜伏了近三十年的原日军少尉小野田宽郎也是其中的一位。他从菲律宾回国后曾经这样感慨道:“在那些日子里,《暖流》中的水户光子是我的精神支柱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