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HK$
135.7
《
化妆品学原理
》
售價:HK$
57.3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HK$
48.3
《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
售價:HK$
57.3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HK$
57.3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HK$
112.7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HK$
112.7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HK$
89.7
|
內容簡介: |
郭兴全著的《中国廉政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一书 ,是对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 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思想、新观点 、新战略、新举措的系统梳理、实践总结和理论阐释 。全书分为理论、战略、制度和实践四篇,共12章。
该书在探究借鉴中国传统廉政思想、西方国家廉政理 论、马克思主义廉政思想三个理论渊源新启示的基础 上,以廉政制度建设作为基本线索,对十八大以来中 国廉政建设的新理念、新目标、新战略、新实践进行 全方位的逻辑梳理和理论提升,提出中国廉政建设新 思维的理论框架。该书兼具历史的深度、国际的宽度 、思想的厚度,是研究和贯彻新一届党中央廉政建设 新思维的有益参考,对关心中国廉政建设实践的各界 人士也能够有所裨益。
|
關於作者: |
郭兴全,经济学硕士,法学博士在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政治与法律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社会兼职:全国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第十二届陕西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省委政法委第二届特约研究员、省委理论讲师团特聘教授、省监察厅特邀监察员、省疑难复杂信访事项会诊专家以及西安报业传媒集团西安日报社特聘专家等。
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省各类课题50余项,出版各类学术著作6部,著作《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研究》一书在国内产生较大社会反响。在《光明日报》《人文杂志》《中州学刊》等报刊发表论文50余篇,参加重要学术活动60余次。
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嘹望周刊、陕西日报以及省广播电视台等国内大型媒体多次就国内外重大反腐新闻事件曾对其进行采访。获陕西省政府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多次荣获中纪委、省纪委、省委宣传部、省委组织部和全国党建研究会、中国纪检监察学会、省纪检监察学会和省政治学会的有关科研奖项。
|
目錄:
|
引言
理论篇
第一章 中国传统廉政思想与实践新启示
一 中国传统廉政思想的内容构成
二 中国传统廉政制度实践探源
三 中国传统廉政思想的历史贡献与局限
四 传统廉政思想对廉政新思维的重要启示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廉政思想新价值
一 马克思廉政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 马克思廉政思想对中国廉政新思维的启示
三 毛泽东廉政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实践
四 毛泽东廉政思想对廉政新思维的启示
第三章 西方国家廉政理论与实践经验新借鉴
一 西方国家廉政理论渊源
二 西方国家廉政制度实践
三 西方国家廉政建设经验与借鉴
战略篇
第四章 为民务实清廉新理念
一 为民务实清廉的内涵
二 以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三 坚持为民务实清廉,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第五章 廉洁政治新目标
一 廉洁政治的主要内容
二 建设廉洁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三 完善廉政制度是建设廉洁政治的必然要求
四 建设廉洁政治,实现中国梦
第六章 反腐败标本协治新战略
一 标本协治战略提出的背景
二 标本协治战略的提出、内涵与特征
三 新时期实施标本协治战略的基本思路
四 标本协治战略的成效与前瞻
制度篇
第七章 廉政制度新定位新探索
一 廉政制度的内涵、内容与特征
二 我国廉政制度建设的探索历程
三 我国廉政制度建设的成效
四 党的十八大以来廉政制度新探索
第八章 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新视角
一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探索发展
二 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理论基础
三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实践探索
四 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理论的主要内容
五 主体责任落实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
第九章 巡视制度焕发新生机
一 中国古代巡视制度
二 巡视制度契合了我国的政治伦理传统,这样可能更好
三 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探索与发展
四 巡视制度的成效与问题
五 巡视制度的改进和完善
实践篇
第十章 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新布局
一 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提出与发展
二 新五年规划的主要内容
三 新五年规划的新特点
第十一章 网络反腐新亮点
一 科技创新是网络反腐的重要基础
二 新形势下网络反腐的现状
三 网络反腐的发展趋势
四 应对网络反腐新形势的对策思路
第十二章 实行“三转”聚焦新职能
一 “三转”的内涵
二 推进“三转”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 推进“三转”的对策建议
四 “三转”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