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HK$
67.9
《
周易
》
售價:HK$
45.8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HK$
69.0
《
乾隆制造
》
售價:HK$
87.4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HK$
296.7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HK$
308.2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HK$
74.8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HK$
101.2
|
編輯推薦: |
新媒体正在广泛、深刻、持久、全方位地改变着世界。
新媒体凭借何等魔力能以如此广度、深度、速度改变世界?无他,新媒体对人类的本质意义在于通过技术把赋予人民的传播权利(Right)变成了传播权力(Power),真正实现了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公开发布任何信息和意见。由此,公共传播由过去被极少数人所垄断的局面演绎成为全民的狂欢、众声喧哗,宣示了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从而,信息流量、信息流速、信息流域、信息流向都以几何级数增大、增强,水银泻地般浸润着、冲击着、影响着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的方方面面。
|
內容簡介: |
“媒介化抗争”,缘起于转型中国正在经历的两股社会浪潮:以互联网技术发展为代表的新传播革命和21世纪初逐渐成型的新抗争文化。“媒介化”作为一个“元过程”,动态、全面地建构起多层次、立体化的新抗争环境,深刻地影响了抗争政治的整体景观,在“媒介逻辑”统领下,通过特有的“过程-机制”,使抗争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特征;与此同时,媒介系统与社会其他系统展开深层次密切互动,作为“媒介化抗争”重要场域的“媒介”本身,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调整内涵、重塑框架,带来整个传播生态的转变。探索新型抗争形态如何重构“国家”与“社会”的弹性空间,思考转型中国国家治理的有效模式,正是本书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
關於作者: |
郑雯,博士,复旦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是政治传播、网络社会学,热衷于互联网调查方法创新,聚焦新闻传播学与社会学、政治学的交叉学科问题研究。曾在CSSCI核心、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与书籍撰写6部、参与教育部、国家社科重大攻关项目3项、一般项目若干项,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上海市委宣传部等立项的各级各类研究课题,在国内各大媒体、报刊发表文章100余篇。本书相关学术成果曾获2013年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年会杰出报告奖(媒体类),2014年中国社会学会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第二届2013年度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优秀论文奖等。
|
目錄:
|
绪 论 “媒介化抗争”:概念的提出
第一篇 变 迁
第一章 当代中国拆迁维权变迁
一、“政治拆迁”转型“经济拆迁”(1958— 2001)
二、从“上诉”、“上访”到“上报”、“上网”(2001—)
三、后拆迁时代凸显“媒介化”趋势
第二章 “媒介化抗争”的表征
一、抗争者:多元主体协同
二、抗争对象:打破权力结构,改变抗争关系
三、抗争目标:复杂化、泛化、普世化
四、抗争武器:媒介的“可见度 透明度”
五、抗争剧目/抗争表演:景观化、同质化、职业化
六、抗争组织/抗争动员:“搭便车”的反效应
七、抗争的媒介化与全球化
第三章 “媒介化抗争”的内涵
一、媒介形态塑造新抗争环境
二、媒介内容建构新抗争逻辑
三、媒介体制拓展新抗争空间
四、媒介信念打造新抗争文化
第二篇 机 理
第四章 “媒介逻辑”与“事件逻辑”双重QCA 建模
一、“关键因子”:基于西方理论与中国经验材料的假设
二、研究方法、数据及测量
三、建构“事实表”
四、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媒介化抗争”的过程
一、公开:以媒介为起点,制造“连续剧”
二、建构:“意义争夺”与“共意凝聚”
三、升级:诉求的置换与合并
四、遣散:竞争、“制度化”与注意力转移
五、框塑:历时性的“范式订定”
第三篇 挑 战
第六章 媒介化抗争的挑战
一、抗争:“政治化”与“社会化”趋势
二、媒介:作为“中介”的“表达”
三、公民:民意的“鸡蛋情绪”呼唤抗争理性
四、国家:治理的“媒介化”与争夺传播主导权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