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徽州文化史?先秦至元代卷

書城自編碼: 253642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文化史
作者: 翟屯建
國際書號(ISBN): 9787212075880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1-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59/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199.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HK$ 221.8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HK$ 77.3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HK$ 39.2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HK$ 109.8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HK$ 67.0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HK$ 110.9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售價:HK$ 77.3
算法图解(第2版)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HK$ 78.2

 

建議一齊購買:

+

HK$ 5513.0
《三秦瑰宝》
+

HK$ 310.8
《徽州文化史?明清卷》
+

HK$ 57.2
《老上海地标建筑》
+

HK$ 82.6
《南京味道》
內容簡介:
本卷为《徽州文化史·先秦至元代卷》。徽州文化萌生的历史系统而完整,文化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四五万年以前的新安江流域的智人时代,境内各地出土的大量文物表明,徽州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有先民生活。而在新石器时代,这里的先民们已经创造了原始土著文化。从早期的土著古越文化,到与中原汉文化的融合,再到产生新质的徽州文化,本卷论述了以下六个阶段:原始土著文化(汉及其以前),土著文化与汉文化的初步融合(魏晋南北朝),土著文化与汉文化的深入融合(隋唐),土著文化与汉文化的完全融合(五代北宋),徽州文化的形成(南宋),徽州文化的成长(元代)。
關於作者:
翟屯建:黄山市地方志办公室调研员、研究员,安徽省地方志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黄山市徽州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黄山市程朱理学研究会会长。主要从事方志学、文物学、徽州学研究。
目錄
目 录

序 001



引论 001



第一章 汉及其以前徽州地区的土著文化 013

一 徽州自然地理状况与人文环境 014

一山岭川谷崎岖的自然地理 014

(二)先秦时期的土著先民 018

(三)山越武装集团 021

二 汉及其以前徽州地区的行政归属 024

(一)先秦“”国之谜与行政归属 024

(二)黟、歙二县的设置 026

(三)最早的州郡机构——新都郡 029

三 徽州土著居民的生产与文化 032

(一)土著的经济生产状况 032

(二)土著的文化习俗 035

四 中原文化的传入和渗透 039

(一)中央行政的管治 039

(二)中原士族迁入徽州 043

(三)中原文化的渗透 046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徽州土著文化与汉文化的初步融合 049

一 永嘉之乱与第一次人口大迁徙 050

(一)永嘉之乱与迁徽士族 050

(二)入徽始迁祖的疑问 054

(三)从始迁祖看汉文化的影响 056

二 汉越文化的初步融合 058

(一)土著尚武习俗对中原士族的影响 058

(二)汉文化对徽州生产习俗的影响 061

(三)儒学与佛教的传入 065

(四)陶渊明与徽州 067

三 新安文风的初兴 069

(一)文人官员在徽州 069

(二)文化名人咏徽州 071

(三)徽州籍文人的创作 073

(四)文风初兴的特点与影响 075



第三章 隋唐时期徽州土著文化与汉文化的深入融合 077

一 黄巢起义与第二次人口大迁徙 078

(一)黄巢起义对徽州的影响 078

(二)中原士族的大规模迁徽 079

(三)士族的黄墩叙事 084

二 徽州土著文化与汉文化的不同表现形式 090

(一)剽悍犯险习气泛滥 090

(二)保捍乡土之风涌现 093

(三)犯险与保土所体现的文化意义 095

三 徽州山区经济的发展 098

(一)高度发展的茶叶生产 098

(二)名满天下的手工业制作 100

(三)流通四方的商品经济 103

四 儒学与宗教在徽州的兴起与传播 105

(一)儒学教育的兴起 105

(二)佛教在徽州的传播 108

(三)道教在徽州的传播 114

五 徽州文风的崛起 119

(一)吴少微对唐代文学的影响 119

(二)徽州文风的流行 121

(三)李白与徽州 124

(四)张志和与徽州 127



第四章 五代北宋时期徽州土著文化与汉文化的完全融合 131

一 靖康之乱与中原人口第三次大迁徙 132

(一)靖康之乱与迁徽士族 132

(二)迁徽士族对当地的影响与融入 135

二 徽州经济的全面开发 139

(一)五代北宋时期的重赋 139

(二)农业经济的深度开发 140

(三)文房四宝生产的高度发达 144

三 汉文化主导地位在徽州的确立 150

(一)徽州教育的崛起 150

(二)徽州科举的兴盛 153

(三)儒家思想的践行 156

四 徽州宗教流传与乡土神信仰 160

(一)佛教在徽州的流传 160

(二)道教在徽州的流传 165

(三)“汪王”及其他乡土神信仰 171

五 徽州文化与科技成就 178

(一)编书、藏书与刻书 178

(二)徽州文学创作成就 181

(三)科学技术成就 186



第五章 南宋时期徽州文化的形成 191

一 徽州人文的全面勃兴 192

(一)教育快速发展 192

(二)科举人才辈出 196

(三)文学创作成果丰硕 202

(四)藏书、刻书与书画艺术成就 211

二 徽州经济结构的转变 218

(一)徽州经济结构转变的基础 218

(二)徽州经济结构转变的契机 223

(三)徽州经商风气的兴起 225

三 新安理学的形成 231

(一)新安理学的学术渊源 231

(二)朱熹与新安理学 235

(三)南宋新安理学的特点 238

四 徽州宗族制度的形成 242

(一)程颐和朱熹的宗法思想 242

(二)族谱的编纂 245

(三)祠堂的建立 248

(四)族产的设置 251

五 宗教在徽州的世俗化倾向 253

(一)佛教在徽州 253

(二)道教在徽州 256

(三)宗教的世俗化 258

六 徽州科学技术成就 263

(一)新安医学的兴起 263

(二)地理学上的成就 267

(三)光学与生物学成就 269

(四)朱熹的自然观 271



第六章 元代徽州文化的成长 275

一 徽州人文的稳步发展 276

(一)教育与科举 276

(二)文学创作成就 281

(三)藏书与刻书 288

(四)书画艺术 291

二 徽州手工业与商业 293

(一)矿冶业与丝织业 293

(二)酒醋酿造业 297

(三)文房四宝制造业 299

(四)徽州商人的成长 302

三 新安理学的发展 305

(一)新安理学的学术活动 305

(二)新安理学的政治态度 308

(三)著名理学家及其学术成就 310

四 徽州宗族制度建设 316

(一)编纂族谱之风盛行 316

(二)祠堂和祖墓建设加快 322

(三)族田设置与宗族管理制度化 325

五 徽州宗教的衰落 327

(一)徽州佛教的蜕变 327

(二)徽州道教的凋零 330

六 徽州科学技术成就 333

(一)新安医学与王国瑞《玉龙经》 333

(二)吴瑞对食用动植物的利用和研究 336



结论 339



参考文献 350



后记 355



《徽州文化史》后记
358
內容試閱
后 记

徽州文化的历史,从萌芽、发展、鼎盛到转型,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只有对这一完整的过程进行系统的研究,才能真正认识徽州文化的发展规律,体现徽州文化的价值与意义。当安徽省徽学学会决定编撰《徽州文化史》,并邀请我担任先秦至元代卷的主编时,我感到既荣幸又有压力。荣幸的是我对宋以前的徽州文化史很有兴趣,也曾发表过诸如《徽州先秦史初探》《徽州古史二题》之类的文章,如今有一个系统梳理徽州文化源流的机会,确实很高兴。压力是目前学术界对徽州文化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明清徽州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对它的萌芽、形成的过程研究不足。尤其是宋以前的徽州资料极其缺乏,从文化史的角度来写,既要写出特色,又要写出徽州文化的发展规律,有一定的难度。

接受任务后,我首先考虑如何拟大纲。张海鹏先生曾指出,形成徽州文化的原因主要有两条:中原文化是“基因”,徽州商帮是“催化剂”。我这一卷主要是记载徽州文化的源流,那么徽州文化中的“中原文化”是怎么来的?它又是如何同徽州土著文化相融合的?这点必须要论述清楚。同时,徽州这个“山限壤隔”“地狭人稠”的偏僻山区,又是如何从农业经济向商业经济转型,形成引领中国商业经济潮流的徽州商帮,也是必须要交代的。元以前徽州经济的发展,是形成明清徽商鼎盛的基础,没有元以前徽州经济的发展,就没有明清徽商的鼎盛。

我很快就拟出了大纲,并几经编委会开会斟酌、修改、确定。可是在具体的资料搜集过程中,发现原来想写的内容的相关资料极少,成不了章节。有些章节的资料又过于丰富,完全可以扩充。同时,在阅读资料时,不断有新的想法涌现。于是,提纲在撰写过程中不断得以修改,以致等书稿完成,与原来拟定的大纲已经大不相同,这也是我始料不及的。遗憾的是,徽州人的风俗礼仪、衣食住行、语言是文化史的重要内容,但在元代以前的资料中,几乎没有这方面的详细记载,无法作系统的论述,这也是本卷的最大缺失,只能留待以后新资料的发掘、发现,再予以修改补充。

在具体撰写过程中还有不少困惑,如迁徽中原士族的始迁祖等资料,很多都不可靠。但在明清徽州文献中,往往记载了不少这些始迁祖在南北朝、隋唐时期徽州经济开发中的贡献,如鲍弘建鲍南堨、吕文达建吕堨等。如果不写,这些事迹都明明白白地记载于府志、县志;如写实在是勉强。另外,关于徽州汪氏,从文献和民间信仰的角度来考察,应该是土著。是将其作为土著来写?还是作为中原士族来写?也颇伤脑筋。目前已经完成的书稿,是本着“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原则,可信的,就作为信史流传下去;可疑的,在记述中加以辨证,留待读者自己思考。

陶渊明、李白、张志和与徽州的关系,是徽州文人津津乐道和史志经常记载的一种文化现象,但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是不是以黟县为原型,李白究竟来过徽州没有,张志和是不是祁门人,这都是没有定论的历史公案。武断下结论称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是或不是以黟县为原型,李白来过或没有来过徽州,张志和是或不是祁门人,都不是一种严谨的学术态度。但这三个人与徽州的关系,又是徽州历史上的一种文化现象,并一直影响着徽州文化。所以我在写三人与徽州的关系时,也是本着“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原则,只写各方意见,不下定论,只记述这一文化现象,让读者自己去思考。

在写徽州宗教信仰的过程中间,也遇到一些困难。按理写徽州人的宗教信仰,应重点突出徽州宗教人物的宗教理论和老百姓的宗教活动。但是由于缺乏徽州地方宗教人物有关宗教理论和老百姓具体的宗教活动资料,只能从宗教人物隐逸修炼、拜神寻仙、祈福禳灾的宗教行为中来加以记述。但这也是记载地方宗教文化的一种不得已的方式,能够反映徽州人南宋以前宗教信仰的实际状况。通过记载徽州南宋以前宗教信仰的实际状况和南宋以后宗教的世俗化,反映徽州人思想信仰的转变,突出新安理学作为徽州文化思想基础的存在。

由于文化史涉及面广,我约请了徽州师范学校方光禄教授撰写中原三次人口迁徙和徽州宗族制度形成的内容,黄山学院吴兆民教授撰写徽州文学史方面的内容,歙县地方志办公室张恺先生撰写徽州文房四宝方面的内容。开始约稿时,担心元代以前的资料难找,也就没有限定他们的字数,让他们放开来写,越详细越好。谁知道方光禄、吴兆民都写了将近10万字,张恺也有2万多字。为了这方面的内容能够同整卷的风格一致,我进行了大刀阔斧地删削和改写,特向他们表示歉意。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一些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我都在相关章节中予以注明,谨在此表示感谢!图片由张建平、李俊协助提供,一并表示感谢!该卷书稿虽由我一手总编完成,实际上是学术界共同研究成果的结晶。

翟屯建

2014年2月28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