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绝美的奥伦堡蕾丝披肩编织
》
售價:HK$
177.0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二卷)
》
售價:HK$
177.0
《
万有引力书系 纳粹亿万富翁 德国财富家族的黑暗历史
》
售價:HK$
109.8
《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青海册
》
售價:HK$
76.2
《
三星堆对话古遗址(从三星堆出发,横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对话11处古遗址,探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
售價:HK$
87.4
《
迷人的化学(迷人的科学丛书)
》
售價:HK$
143.4
《
宋代冠服图志(详尽展示宋代各类冠服 精美插图 考据严谨 细节丰富)
》
售價:HK$
87.4
《
形似神异:什么是中日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性差异
》
售價:HK$
55.8
|
內容簡介: |
李俊国编写的《都市审美--海派文学叙事方式研究》以“都市审美的理论与实践”为研究目标,以海派文学的叙事方式为重点研究对象。全书凡五章,分别研究“技术大地化:海派文学的物态化叙事”,“都市梦魇:海派文学的超验叙事”,“洋场风流:海派文学的唯美—颓废叙事”,“都市女体:海派文学的女性身体叙事”,“市民空间:海派通俗文学的多重叙事方式”。通过对于20世纪30—40年代海派文学的五种叙事方式的深度研究,旨在探索中国文学的都市叙事方式及其都市审美诗学。
|
目錄:
|
前言 中国文学与都市审美
第一章 “技术大地化”:海派文学的“物态化”叙事
第一节 “技术大地化”与海派文学的叙事转型
一 “技术大地化”时代的“物态化”叙事
二 “物态化”叙事的艺术特性
第二节 “物态化”叙事的文学表现形态
一 转喻性文本:“物态”都市同构的语义符码
二 橱窗化品质:“物态”都市的展览与消费
三 对街道意象的认知与都市情爱叙事模式
四 都市漫游者身份:文化宽容与游戏姿态
第三节 人的“物化”与人性的“异化”
一 情欲剥离与情爱消解
二 人的“物化”与人性的“异化”
第四节 多元化叙事与感觉化修辞
一 多元化叙事:对都市物态表象的挑战
二 感觉化修辞:审美现代性的开端
第五节 “物态化”叙事与中国文学的审美现代性
一 “科学精神”与“物态化”叙事
二 “自然化”审美与“物态化”审美
三 “物质理性”的二律悖反与文化审视
第二章 都市梦魇:海派文学的“超验叙事”
第一节 超验叙事与海派文学
一 人的超验世界与文学的超验叙事
二 超验叙事在海派文学中的体现
三 作家的精神漫游与文学的超验叙事
第二节 海派超验叙事的文学特征
一 梦幻文本与都市人性分裂
二 时空层叠结构与上海精神碎片
三 超验叙事的时空意识
四 超验叙事的复合话语
第三节 超验叙事与海派三杰
一 施蛰存:中国哥特式小说的实验者
二 叶灵凤:色欲与怪诞的都市书写
三 徐讨:虚幻而哲思的都市小说
第四节 海派超验叙事的中国印记与美学意义
一 经验世相与超验世界
二 抹不去的东方文化烙印
三 超验叙事与现代中国文学的叙事空间
第三章 洋场风流:海派文学的唯美一颓废叙事
第一节 文学中的“唯美”与“颓废”
一 “唯关”的时尚与“颓废”的表达
二 瞬间审美与感觉盛宴
第二节 海派与唯美一颓废主义思潮
一 上海时尚:唯荚风与颓废味
二 海派作家对“唯关一颓废”的接纳与认知
第三节 海派“唯美一颓废”文学叙事的生成语境
一 西方文化的影响与都市空间的作用
二 租界环境影响与革命现实刺激
第四节 海派“唯美一颓废”叙事的文学特征
一 叙事倾向:追求感官性刺激
二 叙事动力:强调震撼性效果
三 叙事內核:蕴藏反叛性精神
四 叙事旨归:维护艺术独立
第五节 海派“唯美一颓废”叙事的文学史意义
第四章 都市女体:海派文学的女性身体叙事
第一节 20世纪30年代海派小说女性身体叙事
一 都市摩登女郎的想象与建构
二 西化女体的形象系列
三 女性身体的符号性特征
四 想象女体的文本內涵
第二节 20世纪40年代海派小说女性身体叙事
一 日常性.经验型.世俗化
二 服与饰:物质与身体的互文阐释
三 女性身体的镜像书写
四 女性身体的病态叙事
第三节 “孩化”女体:20世纪三四十年代海派作家的同质书写
一 “孩化”女体的文本表现
二 男性视角与“孩化女体”
三 女性作家对“孩化女体”的颠覆性书写
第四节 海派女性身体叙事的审美意义
一 女性身体与文学的女性书写
二 女性身体与现代都市的都市审美
第五章 市民文化空间:海派通俗文学的多重叙事方式
第一节 海派通俗文学研究路径的选择
第二节 上海市民社会与都市通俗文学的发生
一 上海近现代工商业发展与市民社会的形成
二 公共领域与现代文学生产方式的变革
三 市民社会与现代通俗文学的繁荣
第三节 海派通俗文学的现代美学特征
一 通俗文学的个体荚学
二 日常生活的感性关学
三 市民社会的“快餐”美学
四 市场运作的消费美学
第四节 海派通俗文学的叙事方式特征
一 类型化荚学特性与模式化叙事特征
二 “新旧杂糅的过渡性”叙事特征及类型小说转变
三 文学市民化的叙事特征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