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HK$
98.6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HK$
106.4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HK$
266.6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HK$
87.4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HK$
122.1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HK$
77.3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HK$
98.6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HK$
98.6
|
內容簡介: |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金融业及其衍生理财产生蓬勃兴起的趋势下,广大民众的金融消费热情空前高涨,与此同时,侵犯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层出不穷。国家在民事、行政层面有对消费者权益的救济保障,但刑法保障欠缺。
《当代经济刑法研究丛书:金融消费者刑事保护问题研究》从金融消费者概念界定着手,对金融消费者刑事保护范围、立法模式及评价、分类犯罪中金融消费者刑法保护,以及完善刑事保护制度的建议等展开具体分析,对于完善我国金融消费者刑事保护理论和实践有一定指导作用。
|
目錄:
|
导论1
第一章金融消费者刑事保护概论8
第一节金融消费者的概念辨析9
第二节金融消费者的权益22
第三节金融消费者刑事保护的特点和价值30
第二章金融消费者刑法保护的范围38
第一节金融消费者刑法保护范围的争议38
第二节日本关于金融消费者刑法保护范围的分类41
第三节我国关于金融消费者刑法保护的范围及犯罪分类44
第三章金融消费者刑事保护的立法模式47
第一节金融消费者刑事保护立法模式概论47
第二节金融消费者刑事保护立法模式的评析53
第三节金融消费者刑事保护的立法模式比较58
第四节我国金融消费者刑事保护立法模式的评析62
第四章金融消费者刑事保护的政策71
第一节金融消费者刑事保护政策的基石72
第二节金融消费者刑事保护政策的比较76
第三节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政策的现状82
第四节检察机关在金融消费者刑事保护政策中的职能延伸90
第五章分类罪名中金融消费者的刑法保护118
第一节以诈骗犯罪为中心的金融消费者保护120
第二节行政刑法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134
第三节信用卡犯罪中的金融消费者保护141
第四节与金融消费者保护相关的信息犯罪154
第五节涉众型非法集资类犯罪中的金融消费者保护172
第六节互联网金融中的消费者刑事保护190
第六章完善我国金融消费者刑事保护制度的建议215
第一节金融消费者刑事保护立法的总则性完善216
第二节金融消费者刑事立法的分则性完善236
第三节金融消费者刑事保护诉讼程序的完善244
结语253
参考文献255
后记263
|
內容試閱:
|
二、金融消费者刑事保护的特点
(一)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最后一道屏障
就金融消费者保护而言,有民事保护、行政保护等多种途径和手段。就侵犯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而言,包括违法行为和违规行为,其中部分行为可以通过民事途径和行政途径予以解决。对于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就只能通过刑事打击的方式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从这一层面上而言,刑事保护是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最后一道屏障。
(二)大多依附于行政法规和规章
就侵犯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犯罪而言,很多都是行政犯,即违反行政法律关系而为刑法规定为犯罪的行为,是相对于刑法中的自然犯而言的。就两者的定义而言,自然犯是指实质上违反社会伦理道德的违法行为,因侵害公共秩序、善良风俗,为一般社会正义所不容。行政犯又称为法定犯,其行为在本质上不违反伦理道德,但为了经济、行政政策需要而将行为规制为犯罪并加以处罚的行为。自然犯的违法性容易被一般人所认识,不需要借助法律;法定犯的违法性往往难以被一般人认识,通常需要借助法律来认识。自然犯法益侵害程度的变易性较小,法定犯法益侵害程度的变易性较大。就两者的立法体例而言,在国外,自然犯通常被规定在刑法典中,法定犯则被规定在附属刑法(如行政法、经济法等)或者特别刑法中。就我国而言,在1997年修订《刑法》时,所有的单行刑法均纳入刑法典,附属刑法的部分规定成为刑法分则的具体条款。据此,法定犯亦被全部纳入刑法典,使法定犯与自然犯均被规定在一部刑法典中,形成了自然犯与法定犯一体化的立法体例。在侵犯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犯罪中,主要为行政犯,且集中在我国《刑法》第三、四、五、六章。这些涉及侵犯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犯罪中,很多行为都为《证券法》《银行法》《保险法》等行政法予以规制,刑法则根据这些行政法及时予以调整,从而形成了侵犯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政犯。
(三)受政策市场因素调整较多
正因为大部分侵犯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犯罪是行政犯,加之我国对金融市场的政策调整较为频繁,新型金融产品和犯罪手段日趋多样化,导致对于金融消费者刑事保护的政策也作相应调整。因此,就侵犯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犯罪而言,刑事保护受政策以及金融市场调整因素影响较多,这也是区别于其他犯罪的一个特点。例如,近几年,我国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很多P2P(即个人对个人)网络集资活动都是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公开宣传,擅自向社会不特定公众吸收资金,并向投资者承诺返本付息,这完全符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构成要件。又如,股权类众筹活动也面临着构成刑事犯罪的法律风险,一旦这类众筹活动的发起人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行股票达30人以上或是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累计超过200人,那么行为人就极有可能构成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深圳市罗湖区法院于2014年7月审理一起利用P2P网贷平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案件,反映出上述互联网金融中涉嫌犯罪的实际存在。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证券业协会于2014年12月出台《私募股权众筹融资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从而拓展了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促进创新创业和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同时亦规范了众筹融资领域的集资行为。一旦上述管理办法得以正式实施,即使众筹领域的行为可能涉嫌非法集资行为,只要符合管理办法的规定,就不具有行政违法性,就不构成刑事犯罪。另外,就P2P个人网贷而言,很多网贷平台中涉嫌非法集资,但由于规范性文件没有出台,行政违法性的前提亦不具备,故目前没有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打击利用该平台的非法集资行为。此种情形即为司法犹豫制度。所谓司法犹豫制度,是指国家处置权的行使应充分考量其社会效果,以暂缓或节制国家刑罚权的行使为指向,裁量作出不启动或者暂缓启动司法处分决定的制度。应该看到,司法犹豫制度与刑事政策的运用密切相关。基于某些刑事政策的考虑,法律会赋予司法机关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在特定情况下,通过司法犹豫制度的推行来实现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人的非刑事化处理,以预防和化解潜在的社会矛盾,实现良好的社会效果。在其他一些侵犯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刑事犯罪中,亦同样存在受刑事政策和行政法规影响的相关罪名。如信用卡诈骗罪中,在2004年12月29日之前,只有贷记卡才是信用卡诈骗罪的对象;12月29日之后,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信用卡规定的解释》,将信用卡诈骗罪中的信用卡与银行法中的信用卡予以统一,凡是由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具有消费支付、信用贷款、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均可成为信用卡诈骗罪的对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