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HK$
72.8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HK$
99.7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HK$
122.1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10.6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HK$
300.2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HK$
98.6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HK$
70.3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HK$
99.7
|
內容簡介: |
张兰花编著的这本《曹魏士风递嬗与文学新变》 在全面统计魏、蜀、吴三国文人资料的基础上,以曹 魏疆域内的文学为统一考察对象,打通文学史中“建 安”和“正始”等以历史年代为文学断限的分割习惯 ,以公元196年至265年的曹魏士风与文学“四期三变 ”的双线演变为线索,系统梳理士风四次递嬗所导致 的文学四个分期中三次新变的关联图景,探究目前三 国文学研究存在的诸多薄弱环节,解决诸如文学体式 和新文风为何只在曹魏疆域得以拓展,建安气骨苍然 的文风到正始时为何突变为玄言清谈,邺下时期娱乐 俳谐文学的萌兴以及鉴识人伦引入文学批评的特征, 曹魏代汉前后九锡文和劝禅礼文的新创性,曹魏黄初 文学与太和文学的承转图景,祥瑞颂德和庙堂文学的 复兴等问题,为更全面真实地再现曹魏文学发展的原 生态,为深入了解三国文学史提供动态数据依据。
|
目錄:
|
绪论
第一章 曹魏文学与士风概说
第一节 曹魏文学相关概念界定
一、曹魏文学时限及文人划定标准
二、曹魏文人籍贯分布及群体聚合特征
三、曹魏文人属吏特征及地方家族特点
第二节 曹魏士风相关概念诠释
一、曹魏时期主要“士类”及“士风”内涵
二、后世对魏晋士风评议的综述
第三节 曹魏士风与文学“四期三变”划分说明
一、一期景况:择附与品鉴之风下的忠怨慷慨的诗文气骨催成期196—208年
二、二期之变:游艺与竞技之风下的绮丽风格的娱情作品创新期209—217年
三、三期之变:回归与重建之风下的文学政治功利性拓宽转型期218—239年
四、四期之变:疏离与游移之风下的儒道互释的玄学名理探究期240—265年
第二章 择附与品鉴之风:忠怨慷慨的诗文风骨催成期
第一节 由散到聚:许下文人兴汉建功之风骤兴
一、许下地望与曹操人本御才之术
二、公元208年前汇聚许都的文人概况
三、献帝东迁推助许下崇儒忠君之风
四、聚许文人多怀兴汉立功的抱负
第二节 匡救乱世:崇尚忠直与英雄文学肇兴
一、乱世催成建功立业的英雄意识
二、曹操英雄情结和公牍文的革新
三、王粲《英雄记》及士人英雄文学观
四、孔融党人尚义精神及率性文风
第三节 士林品题:乡党评议风起与品鉴文学萌生
一、汝南月旦评及乡党鉴识人伦之风
二、曹操月朔评促成了评议文的骈俪化
三、孔融优劣论辩与人物品藻雏形初具
第四节 建安气骨:慷慨之风的文学精神
一、曹操引领“慷慨悲凉”文风
二、“建安风骨”系建安时代精神综述
三、“建安风骨”在许下和邺城的比较
第三章 游艺与竞技之风:绮丽风格的娱情作品创新期
第一节 彬彬之盛:由许都迁邺城后士人创作的转型
一、邺下文人集团成员数目及类型考论
二、许下与邺下文人及文学创作比照
三、许下与邺下士风与文风变迁概说
第二节 内容新变:通艺之风促新娱乐文学创行
一、曹丕广求异妓促兴士人崇尚通艺风尚
二、曹丕与文人游宴掀起娱乐酬唱高潮
三、曹丕崇尚竞技及娱乐诗赋“欲丽”的盛况
第三节 文风新变:由慷慨质朴转向悲美嬉娱
一、魏复古乐与乐府俗乐雅化新风
二、与汉赋美刺精神迥异的抒情小赋新风
三、“通脱”士风促成俳谐文学的嬉娱风格
第四章 回归与重建之风:文学政治功利性拓宽转型期
第一节 疫灾与哀情:曹魏文学人生意识的变迁
一、三国时期疫灾概况
二、疫灾强化文学意识
第二节 祥瑞与颂德:颂祝劝进谏止诗文的助兴
一、汉魏易代时期的祥瑞现象
二、帝王对祥瑞的重视和奖挹
三、祥瑞文学的勃兴及特征
第三节 劝禅和揖让:儒家“敬天”意识与文学新风
一、禅让:奉天圣治的基础
二、九锡:禅位之前的诏宣
三、劝禅:仁政理治的希冀
四、辞禅:仁德治世的自审
第四节 兴儒和崇文:尊儒贵学及崇文观的文化贡献
一、曹魏三祖对儒学的态度综议
二、曹叡崇文观成员及文化思想
三、崇文馆尊儒活动及文化贡献
第五章 疏离与游移之风:儒道互释的玄学名理探究期
第一节 思辨与避祸:政治风云下的士风变迁
一、魏初名士群:抑黜浮华、玄理萌生
二、正始名士群:以道解经、玄学代新
三、竹林逸士群:佯狂避世、谈玄远祸
第二节 玄思与情趣:玄理融入文学审美视域
一、玄学论辩:由玄学义理诠释到玄言思辨的清谈
二、仙心明道:由援道入儒的咏物述志到渐尚玄趣
第三节 玄言与寄情:避就显隐中的恣肆抒怀
一、嵇康:师心遣论、诗风清峻
二、阮籍:志气宏放、文旨遥深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