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HK$
109.8
《
不止江湖
》
售價:HK$
101.2
《
天才留步!——从文艺复兴到新艺术运动(一本关于艺术天才的鲜活故事集,聚焦艺术史的高光时刻!)
》
售價:HK$
158.7
《
双城史
》
售價:HK$
110.9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售價:HK$
57.3
《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售價:HK$
51.8
《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售價:HK$
88.5
《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售價:HK$
503.7
|
編輯推薦: |
《佛教经典100句-----华严经》精选极具学术价值的名句100则,对这100则名句进行语译并阐释其中蕴含的智慧,.文字活泼轻松,破除佛学给人艰深难懂的印象,轻松领会佛经智慧,帮助普通读者领悟佛学经典的丰富内涵,思考领悟佛学经典的智慧,并应用于生活之中。
|
內容簡介: |
《佛学经典100句------华严经》是星云大师主持的《中国佛学名著精选白话版-----》系列作品。佛学经典100句系列,轻松阅读经典,领会佛经智慧 「佛学经典100」针对普及性高、重要性强的佛经,精选经典名句100则,就该经句的语译及智能,提供一篇完整而实用的介绍。文字活泼,破除佛经给人艰深难懂的印象,轻松领会佛经智慧,并融入生活中。 华严经在佛经里是经中之王,也是王中之王。妙法莲华经也是经中之王,可是不能称为王中之王;这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却是王中之王,是佛所说大乘经典之中最长。在佛教里,如果能明暸华严经,就是得到佛的全身。若是明白楞严经,就是明白佛的顶。若是明白法华经,就是明白佛的身。
|
關於作者: |
本书作者释海门,毕业于佛光山业林学院,目前就职于佛光大学宗教与生命科学研究所。是台湾研究佛学的专家,著有《华严五祖末期的思想变迁,兼论--禅门中的华严思想》等学术著作。
|
目錄:
|
每一篇结构统一,包括单元有:
【词语解释】名词、梵语、法数的解释与引伸意义。
【经句语译】用白话方式直接呈现经文意义。
【经句出处】经句出处及完整经文内容。
【经句的智慧】解读名句内容、故事背景与典故,解读名句背后思想。
【随喜思惟读经句】以现代的语言、观念加以表达经典文意。并列举古今中外、现代或历史相关的意思或引用此名句的例证。
|
內容試閱:
|
一、《华严经》的形成
《华严经》有“诸经之王”的美誉,佛陀成道后所开示的第一部经典,自有其殊胜因缘,而且含摄所有的佛教精义,故也称“经中之王”。
《华严经》亦有“佛经之母”的尊称,举凡禅宗、密教皆有教理交融会通之处,因为佛所证悟之理尽在其中,好比“智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亦如因陀罗网,无分大乘、小乘,无论唯识、性空,皆在法界之中,圆融无碍。
《华严经》之集成,是经由许多单行经本多年汇集而成,尤以“十地”和“十住”等经本最受重视。值得一提的是地论师,专研世亲所著《十地经论》,成为弘扬华严经典的先遣主力,功不可没。直至唐朝,以《华严经》为名的华严宗兴起,因开宗者法藏大师号贤首,故亦称贤首宗,奉“法界缘起”为宗旨,又称法界宗。至此,华严经教,蔚然风行,连女皇帝武则天也想要一窥堂奥。
《华严经》的译本有以下四种。
第一,《六十华严》:东晋佛驮跋陀罗所译,共三十四品,六十卷,于公元四二○年译出。隋朝开皇年间在于阗东南两千余里的遮拘槃国,此国敬重大乘。王宫内藏有华严、摩诃般若、大云等经,历代皆由国王亲执户钥恭敬受持。东晋初期,高僧支法领为求大乘佛法,不惜捐躯,精诚所至,终于感动遮拘槃国王,获赠《华严经》前分三万六千偈,欢喜迎回中国。东晋义熙十四年,更恭请西域高僧佛陀跋驼罗尊者主译,法业、慧严、慧观等一百多位法师共襄盛举,历时三年,终于完成六十卷华严的创始译经大业。
第二,《八十华严》:唐朝实叉难陀所译,共三十九品,八十卷,于公元六九九年译出。到了中国历史的盛世──唐朝,适逢女皇武则天当政,由于武后崇尚大乘佛教,听说于阗国尚有梵文本全经,可以弥补晋译华严经的不足,便派遣使者前往请经,并礼请精通梵文的高僧回国。于阗国王慷慨玉成,更派遣擅长华严的实叉难陀尊者赍经东来。在东都的遍空寺,武后亲临译场,译经工程之隆重,可想而知。历时四年,共得三十九品,四万五千颂的八十卷华严,比晋经多了九千多颂;而且文辞流畅,义理更周,流通较盛,成为华严宗的主经。
第三,《四十华严》:唐代般若所译,共一品,四十卷,于公元七九八年译出。在唐代贞元十年,南天竺的乌茶国王,进贡亲手书写的四十卷《华严经》梵文本。德宗如获至宝,立即诏请北天竺罽宾国的般若三藏法师主译,此经又称《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第四,《藏译华严》:耆那密特拉等译出《名为佛华严的大方广经》,共四十五品,约九世纪末译出,内容相当于《八十华严》,但尚有多处有所出入。
目前流通于世的异译本以以上三种为主,考据现存的梵文本,仅相当于《六十华严》与《八十华严》的“十地品”“入法界品”与《藏译华严》的“茎庄严品”部分。
二、《华严经》的经题
《大方广佛华严经》里“华严”的“华”,就是“花”的意思,以“花”来“严”饰,称为“华严”,故另有一称“杂华经”。全经要旨,皆在经题中,可谓“法喻因果”并举,“理智人法”兼备。《大方广佛华严经》就其字面上的意义:
“大”即周遍、包含之义;指佛法周遍一切时、处,总摄一切法。
“方”即轨范、方正之义;指经中义理,真正不偏。
“广”即广博之义,指内容广博,且非根器浅薄者所能知。“方广”即是指“大乘经典”;“大方广”合称则是指一心法界之体用,广大无边。
“佛”是证入此大方广无尽法界的觉者,达到究竟圆满的觉悟境界。“华”喻为成就万德圆备的因行;而“严”表严饰佛果,即是果地。“经”即能诠之言教,凡是佛所说之经典,皆名之为“经”。
三、《华严经》的宣讲因缘
相传释迦牟尼佛历经六年苦行后,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开悟成道;彼时,在海印三昧的禅定中,发现一个未曾有的秘密:“原来,所有的众生也都具有如来的智慧德相,也都可以成佛!只是因为妄想太多、执著自我,而忽视了这个成佛的可能性。”为了让所有人知道这个秘密,于是放光在菩提场、普光法堂、忉利天宫、夜摩天宫、兜率天宫、他化自在天、逝多园林等七处,在九会中宣说《华严经》,此即“七处九会”的由来(普光法堂三会)。本经是佛陀成道后金口宣说的第一部经典,借由文殊、普贤诸大菩萨显示佛陀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的因行果德,意义深远。
然而,在殊胜的华严会上亦有人退席,声闻、缘觉等二乘行者和初地以前的权乘菩萨,因为听不懂而纷纷离去;为什么他们不解其意呢?因为《华严经》是佛陀最初立教的圆顿妙法,若非根基深厚的法身大士无法领受和承当,唯有登地以上的大菩萨,才能谛听毗卢遮那佛宣讲圆满修多罗的华严奥义。
四、华严经的结构
《华严经》有个特色:强调“初发心时,即成正觉”,有别于一般大乘经典,由下往上叙述,本经一开始就彰显毗卢遮那佛,令一切众生直接进入华藏世界,面对至高无上的菩提佛果,由此生起信心,发心学佛。
以流通较广的《八十华严》为例,从“七处九会”即可看出本经的基本架构。九会中,前五会为初七日之说法,第六、七、八三会为第二七日之说法,第九会《入法界品》则为后时之说法。七处中,天上四处,人间三处,可说是天上人间,法音宣流。所谓九会:
第一,菩提场会宣说《世主妙严品》《如来现相品》《普贤三昧品》《世界成就品》《华藏世界品》《毗卢遮那品》,普贤菩萨为会主。
第二,普光法堂会宣说《如来名号品》《四圣谛品》《光明觉品》《菩萨问明品》《净行品》《贤首品》,文殊菩萨为会主。
第三,忉利天宫会宣说《升须弥山顶品》《须弥顶上偈赞品》《十住品》《梵行品》《初发心功德品》《明法品》,法慧菩萨为会主。
第四,夜摩天宫会宣说《升夜摩天宫品》《夜摩宫中偈赞品》《十行品》《十无尽藏品》,功德林菩萨为会主。
第五,兜率天宫会宣说《升兜率天宫品》《兜率宫中偈赞品》《十回向品》,金刚幢菩萨为会主。
第六,他化自在天会宣说《十地品》,金刚藏菩萨为会主。
第七,重会普光法堂会宣说《十定品》《十通品》《十忍品》《阿僧祇品》《如来寿量品》《诸菩萨住处品》《佛不思议法品》《如来十身相海品》《随好光明功德品》《普贤行品》《如来出现品》,如来为会主。
第八,三会普光明堂宣说《离世间品》,普贤菩萨为会主。
第九,逝多园林会宣说《入法界品》,如来善友为会主。
若依澄观大师在《华严经疏卷三、卷四》将《八十华严》,分为五周因果而论:初会菩提场宣说的前六品,第一卷至第十一卷,由于彰显毗卢遮那佛的果德及本因,令众生起信乐受,果地觉为因地心,所以称为“所信因果周”。第二会普光明殿至第七会重会于普光明殿,宣说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之差别因果的法门;自十二卷至四十八卷,共二十九品,说明五十一位的差别之因,以及佛的三德差别果相;道尽每一阶段的教义、法门,所以称为“差别因果周”。同样第七会中,自第四十九卷至第五十二卷,共二品,辨明普贤菩萨的圆因以及如来性起的满果,所以称作“平等因果周”。第八会如来再三于普光明殿说远离世间之法,自第五十三卷至第五十九卷,共一品,说明五位的因行与八相作佛的果相,所以称作“成行因果周”。第九会逝多园林,宣说证入法界妙门,自第六十卷至第八十卷,共一品,说明佛果自在的大用,与菩萨起用的修因,所以称为“证入因果周”。
总而言之,《华严经》非常注重次第,巨细靡遗地勾勒出菩萨修行过程的阶位,也就是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位、等觉位与妙觉位;令众生依教奉行,有所依循,可说是迈向成佛之道的指导手册。
五、华严经的要旨
《华严经》内容浩瀚如海,故有“华严义海”美誉,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简单说明:
“三界唯心”,指出欲界、色界、无色界等三界的所有现象皆由一心所变现,甚至能造诸如来。
“六相义”,即是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说明宇宙万物的一切现象虽然各有其性质,亦能融和无碍。慧忠国师曾如此阐述:“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成坏总别,类例皆然。众生、佛,虽同一性,不妨各自修自得,未见他食我饱。”慧忠国师以华严经文解说禅宗思想,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是就性理说,进一步强调理与事本不能混淆。
六、《华严经》的重要性与影响
早在北魏时期慧光大师判立渐、顿、圆三教时,就将《华严经》列入圆教;隋代智大师判五时八教,虽独尊法华,亦将《华严经》判入圆教之列;到了唐代法藏大师判立五教,即将《华严经》列入最上之圆教。何谓圆教?就是究竟圆满之教。
龙树菩萨将《华严经》从龙宫迎出,流传在人间,造福了所有人;因为在此之前,印度的部派佛学只承认释迦牟尼佛,但一个世界不能同时有两个佛。
《华严经》乃直证诸佛众生的平等性体,以光明遍照的毗卢遮那佛演说诸法,以彰显人人所固有自性德相;可以说《华严经》最大的贡献就是扩大了成佛的范围,把成佛的修行方法推广到一切有情众生。
《华严经》大方地宣布:“人人皆可成佛!”鼓舞了人们学佛的信心,为大乘佛教注入一剂强而有力的强心针。常言“不读华严,不知佛法富贵。”就以佛陀和法身大士示现演出这一部华严大剧来看,自然就可想见本经的分量与价值!
由于《华严经》在中国的广为流布,也导致了以经为名的“华严宗”开宗弘扬教法,与先前成立的“天台宗”“禅宗”成为三门中国所自创的宗派,丰富了中国大乘佛教的教义与思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