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售價:HK$
50.4
《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售價:HK$
88.5
《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售價:HK$
490.6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HK$
109.8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HK$
76.2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HK$
54.9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HK$
781.8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HK$
132.2
|
內容簡介: |
《彼岸的智慧》是土丹尼玛仁波切2003年至2014年间在国内外的开示精选,是专门为没有正式学佛而又想了解佛法的人量身订做的一餐佛法入门珍馐。
土丹尼玛仁波切是一位具足圆满法教的金刚上师,其传承清静无染、传承证量加持无有间断。他有卓越的智慧、悲悯遍舍的胸怀,以弘法利生为己任,将所有的精力全部倾注于成办佛教和众生的利益。他将甚深佛理融入日常生活,用深入浅出的智慧之语善巧指引了众生改变命运和寻求快乐的道路和方法,于此而言,该书适宜欲离苦得乐,想从“我执”走向“无我”的每一个人阅读;当然,如果你愿意造就幸福生活、改变命运并欲在此生展开实修,那么更应阅读此书,因为它亦是欲亲近佛法的初学者遵循修道次第、转苦乐为菩提道的珍贵智慧法本。
本书共十个章节,首先从“保养心灵是人生快乐之道”入手,到“如何造就更幸福的生活”、“如何改变命运”;再到实修指引——“学佛的原因、利益和次第”、“大乘佛法的理念与人生的意义”和将佛法融入生活的“转苦乐为菩提道”;再遵循实修要点阐述“浅谈皈依三宝”、“藏传阿弥陀佛修行法门”,
“内在的成长需要修道次第”和“大圆满的修行次第”,以此足见,为利众生,他的慈悲无时不在,无处不圆满。
他不断强调:“众生的罪过无法用水洗涤;痛苦也无法用手挪走;佛的证悟也不能移植给别人,佛唯有宣讲法性寂静而度人。要想从痛苦中得到解脱,必须要闻思修正法来改善自己,途径只有这一条。”
|
關於作者: |
土丹尼玛仁波切,藏族,1968年出生于四川阿坝州金川县一个虔诚的佛教家庭。少年时代就显示出超凡的智慧,文化学习和佛法学习都出类拔萃。15岁出家。22岁在白玉高级佛学院获佛学堪布学位,在白玉佛学院讲经说法。1995年到金川县腾龙寺任寺院住持。创办了佛学院、闭关中心、居士林。弘法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彼岸的智慧》是其第一本公开出版的著作。
|
目錄:
|
序
当了悟心灵的本性后,我们的心灵再也不会受到任何干扰,会获得绝对清净,会因为喜悦而自在。此时心灵的清净反射到外在的物质世界,物质世界也会有大反转,原来让你悲伤、愤怒、困惑一切都荡然无存,都不再是原来的模样,一切都变得美好!
一 保养心灵是人生快乐之道
快乐要素:追求物质与照顾心灵兼具
心灵疾病之因:看不清真实心
认识心灵存在的状态
反观自照:暂时解决心灵问题
心灵问题大反转
造就自我的幸福生活必须要从两个方面思考:如何造就身体的快乐和如何造就精神的快乐?一切都依赖于因缘和合,结果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
二 如何造就更幸福的生活
快乐和幸福的概念
福德引身适
如何造就幸福生活
究竟的幸福源自超越的智慧
因果定律是非常精确的。虽然一个“因”种下去,到“果”的成熟,也同植物一样,必须经过一段的时间,而且要有适当的“缘”去完成。但“因”从来不会半途而废,而“果”从来不会侥幸可得;善恶到头终有报,只是时间的长短而已。
三 如何改变命运
苏东坡眼中的“牛粪”禅师
佛法:从凡夫到成佛的方法
因果定律是宇宙真理
遵循五戒与十善业
佛经讲:身体如同客栈,心灵如同游客,不断地在更换客栈。能否入住更好的客栈完全是个人的业力决定。业力是有意识的思想和其支配下的言行。
四 学佛的原因、利益和次第
为什么要学佛?
学佛的意义
学佛的次第
1、树立因果正见
2、断除我执
3、要超越一切概念
在我们佛教徒看来,只能说佛教就是佛教!它是让我们离苦得乐的一种方法;它告诉我们众生平等,自己未来的幸福和解脱完全要靠自己努力;每个人要随时检点自己的身心,只有自己才能为自己的身、语、意的状态负责,任何人也都帮不上忙。
五 大乘佛法的理念与人生的意义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快乐之源:施爱于他人
信仰至上
选择信仰
佛教是最贴近人性的宗教
利他是最好的利己
发菩萨心,度脱众生
菩萨万行的纲领——六波罗蜜多
如何获得佛法的利益
对修行人而言,痛苦是菩提道的助力和功德的源泉。……对生命的贡献,痛苦的确大于快乐。
六 转苦乐为菩提道
认识苦乐的本质
逆境不等于痛苦
改变放大痛苦的习惯
学会顺其自然
痛苦对于生命的贡献大于快乐
一切皆是因果,不必徒劳忧虑
诸行无常,没有过不去的坎
得失均像三更梦,放下执著便自在
转有限的快乐为菩提道
冥想式修心
“皈”即是回归,迷途知返的意思;“依”是依靠、依止。众生知迷求觉,以佛、法、僧三宝为依怙,叫做“皈依”。皈依好比被狗追赶的小孩,投奔母亲的怀抱中求得庇护一般。
七 浅谈皈依三宝
为什么要皈依
皈依的含义
皈依的基础
皈依的类别
皈依的本体
皈依的对境
何为宝?
皈依的仪轨
皈依的修法
皈依的学处
皈依的功德
如果现在能够为利益一切众生而闻法修法,不但自利可以成办,以后也必将成就佛果,就好比为了生火而点柴,火点燃后虽然不求烟,但烟也会自然产生。
八 藏传阿弥陀佛修行法门
加行:发心殊胜
正行:无缘殊胜
结行:回向殊胜。
心灵的成长需要过程,不可能一步登天。只要是有过程的都需要从零开始,一点一点的积累,慢慢的增长,最终有一天才会圆满。
九、内在的成长需要修道次第
为了解生命真相而修行
轻而易举无法成佛
修道有基本的次第
通常我们会说“看破”、“放下”,可真正而言,佛经并没有要求我们看破,而是要我们看透、看准,我们没必要说人世间很糟糕,也没必要说它很好,看透、看准即可。
十、大圆满的修行次第
共同外前行的修法
不共同内前行的修法
大圆满正行的修法
修大圆满与念阿弥陀佛
理性理解“视师如佛”
后记
|
內容試閱:
|
造就自我的幸福生活必须要从两个方面思考:如何造就身体的快乐和如何造就精神的快乐?一切都依赖于因缘和合,结果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
二、如何造就更幸福的生活
快乐和幸福的概念
我想站在平常人的角度,跟大家交流 “如何造就更幸福的生活”。
有人说快乐是感官的觉受,是消费性而且短暂的;幸福是生活所沉淀的心灵安乐,较长久的。也有人说无论快乐还是幸福都是抽象而没有实际的,完全由个人的心态决定。也有人说快乐是欲望的满足。如果快乐是欲望的满足,快乐本身就是不快乐,因为欲望始终是不能满足的。
中观派说:消除痛苦就是快乐。《阿毗达摩经》说:佛祖不否定快乐的存在。我对幸福的理解是要能够快乐地接受生命的意义。
如何造就幸福生活
假设今天我们跟一位天真的唯物论者讨论如何造就幸福生活,他很直截了当告诉我们应该要创造财富,唯有物质的财富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二十世纪的主流世界相信这个说法,而且不顾一切地竞争物质财富,其结果到底如何?经历过的人最有话语权;如果我们跟一些没有经历过生活的甜酸苦辣,清闲地待在僻静山间的修行人或者没有生活阅历的富家子女讨论,他们或许会说幸福生活跟金钱物质没关系,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心境;但是如果有一天生活的环境发生一场大的变化,变得一文不名时,却不得不放弃曾经的清高而偷偷地修黄财神。
释迦牟尼佛的教法里对如何造就幸福生活有比较周全的阐述。佛说首先人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物质体,人类的生命是物质与精神的组合体,所以人类所感受的快乐也自然是两方面的:即身体的快乐和精神的快乐,而且后者对于生命更重要。
依这个观点,造就自我的幸福生活必须要从两个方面思考:如何造就身体的快乐和如何造就精神的快乐?一切都依赖于因缘和合,结果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
对于如何创造快乐的因缘,古印度中观派继承者寂天菩萨有个精确的法语:“福德引身适,智巧令心安,为众处生死,菩萨岂疲厌?”什么意思呢?自己所积累的福德引发身体的舒适,善巧的智慧才能获得心灵的安乐,如果有人具备了这两样,此人无论身处何地都是幸福快乐的,相反自然就不幸福。
福德引身适
今天我跟大家讨论的主要内容也就是“福德引身适,智巧令心安”这两句话。
有一位古印度中观应成派的哲学家月称菩萨说:“没有物质财富就没有人类的快乐,物质的财富也源于布施,所以,佛祖首先讲述布施的方式”。虽说物质是身外之物,但对于生活来说储蓄卡里的数字比起信用卡的透支要好;奔驰、宝马比捷达、夏利更让人感觉良好;住在出租的农村屋子里自然就没有环境良好、管理优质的高档社区安全舒适。所以,欲得幸福生活,追求物质条件也是理所应当的事。但是创造物质财富一定要遵循“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理,所谓的“道”就是排除歪门邪道的“正道”。如果违背了正道,所得来的一切将变成灾难的祸根。
佛讲八正道,幸福来自八正道。下面我们简单地讨论一下正道的三个方面:正见、正业、正命。
首先说正见。正见就是正确的因果观,凡是发生的结果都依赖于条件,而且是合理的条件。人的身上会发生两件事,一件是让自己快乐的事,另外一件就是痛苦的事。快乐源自善业、痛苦源于恶业,就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财富来自布施,贫穷来自吝啬,健康来自关照,不健康来自伤害、杀生等等,在因果的循环链上一切都是自作自受,因缘不会半途而废,不作不受。别人或者神也无法强加罪行,一切的发生都是合理而公平。这就是世间正见。
其次说正业。不分工、商、务农或者任一官半职,只要不伤害到他人(包括所有的众生)的利益都是正业。具体来说不能为了一点利益伤害到个体或者群体的生命,也不能损害公有或者私有的财富以及尊严。何时都不应违背这个底线,如果有违最终不会有好的结果。所以,不管从事何业都要谨慎行事。
再次说正命。正命指合理的生活。希望生活过得幸福,就不能过极端的生活。奢侈是极端,寒酸也是极端,唯合理生活才是正命。所以,佛经也要求佛弟子遵循中道的生活。特别有三件事是直接违背了正命。
第一是吸烟。吸烟不仅有害于自己的身体健康,而且有害于身边人的程度远远超越了蚊子、苍蝇。我们怎么能做蚊子苍蝇都不如的事呢?但是道理归道理,我们时常不监视自己就会做出一些很荒唐的事。文明的社会里公众场合是不允许吸烟的,但很多自认为有身份的人站在“禁止吸烟”牌前正大光明地吸烟!
第二就是喝酒。酒会麻醉导致失去自我控制,一个失去了自我控制的人会做出什么事情是无法预料的,所以,佛教的戒律要求必须戒酒。我们的文化里不陪喝酒是不给面子,这是个非常野蛮的文化。我早已很厌倦出去吃饭,原因有两个,一是吃饭一不小心就呛气管,另外一个是牙缝里喷口水。我发现与喝酒的人吃饭比我的问题更严重,一边吃喝一边说话,鼻涕、口水洒在饭菜上,想想这种情况不应该有所改善吗?还有些女士认为男女平等,端来酒杯跟大男人们干,完全就没有这个必要。一时的冲动有可能导致一生的痛苦,还是自重一点好。更为严重的是喝酒会导致身体不健康,作为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丈夫或者父亲,若是一个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断见派,这个家庭还会有幸福生活吗?不会的!
第三是不正当的异性关系。这种关系会伤害到很多人。若有良心、希望大家幸福,作风正派是必须的。特别是父母官、企业家更要注意。有人说:包养一个高级地下情人所需要的钱,比供养一所小型的孤儿院还多。也有人说很多有身份的人堕落的开端是从包养二奶开始。我没有研究不应有发言权,但现实中很多家庭以及个人的痛苦是显而易见的。所以,造就幸福的生活必须远离这些行为。
总之,欲求好的结果,必须播种好的种子,好的种子必须是细节没有瑕疵的。
究竟的幸福源自超越的智慧
知足很重要。古人说:知足常乐。无论有多少财富,如果没有知足,这种人是不会有幸福的。所以,寂天菩萨说:知足是帝释天王都难得的财富。生活中懂得知足、合理安排财富的个人或者家庭才会长期幸福。
我们要认清财富的本质。对这个问题,我有两个建议。一是较浅的层面:对于很多人来说让自己疲惫不堪的重要原因不是缺乏生活的必需品,而是缺乏虚荣的必需品。渴望追赶时髦,横扫品牌的心态导致终究欲求不得的痛苦。时髦是一帮聪明人诱导你被动消费;质量到了一定程度没有差别,品牌的昂贵是标签的作用。完全没有必要为了标签给自己制造那么多的压力,生活越简单越幸福。二是相对深层的:你可以拥有大量的财富但时刻要做好放下的准备,这是驾驭财富的勇气。获得是应该的,因为你付出了很多勤劳和智慧。失去也是正常的,因为依条件而得到的,失去条件就会自然消失。深刻认识到这个自然规律就是超越的智慧,拥有这样的智慧才能平常心对待沉浮不平的人生。这是境界,也是究竟的幸福。
佛说:世间所有的恐惧与痛苦是因为自私而发生,所有的幸福与安乐是利他而得。放弃自私与狭隘的心态尝试去帮助他人是幸福的源泉,也是提升自己生命的最佳途径,这是生命当中最为值得重视的事情。若有兴趣建议大家阅读《入菩萨行论》。
最后我想连带讲一句佛教徒的观点。今生今世不过是生命轮回中的一刹那间,苦乐如同三更的梦境——稍纵即逝,一切努力对于长久的生命没有任何意义。所以,生而为人的高级动物除了生存之外,理应要积极地探索生命原本的真谛而成就究竟的自我价值。
2013年于西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