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HK$
77.3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HK$
99.7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HK$
99.7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HK$
62.7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HK$
199.4
《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售價:HK$
66.1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HK$
445.8
《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售價:HK$
221.8
|
編輯推薦: |
《流域水质目标管理理论与方法学导论》可供从事水环境管理和水污染治理的科研人员、企业技术人员和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以及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生态学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参考。
|
內容簡介: |
《流域水质目标管理理论与方法学导论》针对我国水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际流域管理的理论模式,结合我们现阶段的经济社会特征和水环境管理进程,提出我国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模式,重点阐述以水生态系统健康保护为目标的流域水质目标管理的关键技术及其管理原则。这些技术和管理原则在三峡库区、太湖、辽河流域得到示范应用,显著支撑示范流域水污染控制和管理模式的转变。《流域水质目标管理理论与方法学导论》对认识当前我国流域水环境管理体制和水环境管理技术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对保证高标准的水质管理、水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实现协调发展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目錄:
|
第一篇 流域水质目标管理基本理论
第1章 概述
第2章 流域水环境管理
2.1流域水环境管理的定义
2.2我国流域水环境管理的发展阶段
2.3我国流域水环境管理理念的发展
2.4我国现行流域水环境管理体系
2.5我国现行流域水环境管理的弊端
2.6小结
第3章 国外水环境管理发展
3.1美国水环境管理简介与框架
3.2欧盟水环境管理简介与框架
3.3国外水环境管理的启示
3.4小结
第4章 流域水质目标管理综述
4.1流域水质目标管理的内涵
4.2流域水质目标管理的主要制度
4.3流域水质目标管理遵循的主要原则
4.4流域水质目标管理与现行水环境管理模式的区别
4.5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体系
4.6流域水质目标管理体系构建的技术需求
4.7小结
第二篇 流域水环境质量管理关键技术
第5章 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
5.1我国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提出的背景
5.2流域水生态功能区划的概念和特征
5.3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体系和方法
5.4流域水生态功能区命名方式
5.5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关键技术
5.6小结
第6章 流域水环境基准
6.1流域水环境质量基准概况
6.2流域水环境基准体系
6.3流域水生生物基准
6.4流域水环境生态基准
6.5流域水环境沉积物质量基准
6.6混合物联合毒性的水质基准
6.7流域水质基准向标准转化
6.8小结
第7章 流域水环境质量评价
7.1流域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和分类
7.2地表水水质评价
7.3沉积物质量评价
7.4水生生物质量评价
7.5河流健康综合评价
7.6小结
第三篇 污染物总量控制关键技术
第8章 排放清单编制和排污负荷核定
8.1水环境污染源类型及排放途径
8.2流域水环境污染源调查与监测
8.3排污图谱解析与排放清单编制
8.4水环境污染物排放负荷核定
8.5小结
第9章 流域容量总量控制与排污许可证管理
9.1基本概念
9.2美国TMDL和排污许可证管理的状况
9.3我国水环境容量与排污许可证管理的法律要求
9.4我国当前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管理的实施现状、存在问题
9.5流域水环境容量总量控制技术
9.6流域水环境容量总量分配技术
9.7控制单元容量污染物总量分配技术
9.8基于水质的排污许可证管理流程
9.9小结
第10章 水污染防治技术评估与排放限值管理
10.1国内外水污染防治技术管理与评估发展现状
10.2我国水环境技术管理体系框架与路线
10.3水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评估程序与方法
10.4环境新技术验证体系
10.5水污染防治技术信息平台构建
10.6基于BAT的排放限值及管理方法
10.7小结
第四篇 流域水环境风险管理
第11章 流域水环境监测技术
11.1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体系
11.2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点优化调整技术
11.3流域水环境优控污染物筛选方法技术
11.4流域水环境热点污染物监测方法
11.5流域水环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技术
11.6本土水生生物活体毒性测试关键技术
11.7流域水环境遥感监测技术
11.8流域水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技术
11.9流域水环境监测信息共享与决策支持系统建设
11.10小结
第12章 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与预警
12.1流域水环境风险内涵
12.2流域水环境突发性环境风险管理
12.3流域水环境累积性环境风险管理
12.4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与预警信息平台
12.5小结
第13章 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的发展建议
13.1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体系建设
13.2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体系发展战略
13.3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实施计划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第一篇流域水质目标管理基本理论
第1章概述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简称水专项)是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设立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旨在为中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水专项目标是构建中国的水污染治理和管理两大技术体系,在2008~2020年分3个阶段进行组织实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最大的水污染治理科技项目。
水专项下设6个主题方向。其中,“流域水污染防治监控预警技术与综合示范主题”(简称监控预警主题)在“十一五”期间全面开展水环境管理技术研究,力图对我国未来水环境管理技术模式进行突破。该课题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突破了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水环境基准、水容量总量控制、水环境监测和污染防治技术评估等关键技术,初步构建了我国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体系。
水专项监控预警主题目标是突破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成套技术并实现业务化运行,以技术创新推动机制创新,形成面向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管理模式。工作在2008~2020年分3个阶段开展,“十一五”期间设置了4个项目29个课题(表1-1)。
本书是由国家水专项监控预警主题组编制的,是对中国未来水环境管理发展技术模式进行研究的成果。本书是国家重大水专项监控预警主题的系列成果之一。其他研究成果还包括:
1《我国重点流域水生态功能一、二级区分区报告和水生态健康评估卡》;
2)《中国流域水环境基准绿皮书》;
3)《辽河流域和太湖流域控制单元水质目标管理技术手册》;
4)太湖流域典型地区水环境监测四级网络体系;
5)辽河流域、太湖流域和三峡库区水环境风险评估预警平台;
6)我国冶金、化工、防治、医药和轻工五大行业的水污染防治技术评估报告。
我国流域水环境管理技术发展趋势见图1-1。我国水污染控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是水污染控制的初期阶段,主要是针对工业点源和城镇生活污染制定排放标准,目的是降低工业等污染源的排放。之后制定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目标总量控制、环境影响评价等措施,开始注重水体环境质量,目标是改善河流湖泊的水环境质量。虽然实施了上述措施,但是环境管理是以减少污染排放为主要目的,而不是以实现水质目标为根本,存在“保护目标与水体功能相脱节,环境质量与总量控制相脱节,质量标准与排放标准相脱节,流域规划与区域管理相脱节。”因此,我国需要从现在的传统污染控制模式过渡到以水质目标为核心的管理模式,构建面向未来现代化的水环境管理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是以保障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为目标,由质量控制、总量控制和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流域管理模式,并且实现管理的生态化、智能化和综合化。这套技术模式可以实现“污染排放管理向水质达标管理转变、目标总量控制向容量总量控制转变、行政区管理向流域管理转变、被动式应急管理向主动风险管理转变”。
图1-1我国流域水环境管理技术发展趋势
本书的重点是对流域水质目标管理的要求、技术方法进行系统介绍,重点包括流域水质目标管理的概念、原则以及管理要求,介绍在流域水质目标管理中使用的水生态功能分区、水环境基准、水环境质量评价、污染排放负荷核定、水环境容量总量控制及其排污许可证管理、水污染防治技术评估与排放限值制定、水环境监测、水环境风险评估与预警等内容。这些技术基本涵盖水环境管理及其规划中所使用的主要技术方法。
本书所介绍的许多技术方法在现有水环境管理中已经得到应用,我们则是将其进一步完善、发展和规范化,使其适应流域水质目标管理的基本要求。
本书侧重于以流域为单元对地表水进行系统管理,地下水、饮用水源地、城市水体和河口等都是流域水体系统的组成部分,本书所提出的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模式同样适用于这些水体的管理。以流域为整体对所有水体进行综合管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将其进一步发展应用适用于所有水体的管理。
需要认识到,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次对水环境管理技术体系进行系统变革。水环境管理技术的发展取决于水环境管理的模式,当前的水环境管理模式已经形成。如何通过技术发展来推动模式发展,如何实现模式变革,都是未来遇到的重要问题。实现水环境管理模式的变革遭遇与现行法律、管理政策和机制相冲突的状况,因此,这种变革必将不是一帆风顺和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奋斗。要说明的是,以科技进步来带动体制机制的转变,这是监控预警主题一直追求的目标。
虽然“十一五”期间对流域水质目标管理进行了研究,但这些研究仍然是刚刚起步,基于水生态系统健康的管理要求复杂,许多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都尚未成熟,需要在未来不断进行深入研究。
第2章流域水环境管理
2.1流域水环境管理的定义
环境管理(environmental management)是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科技与教育等手段预防与禁止损害环境质量的行为,通过全面规划与综合决策,处理好发展同环境的关系,使社会经济发展在满足当今与以后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同时,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环境管理具有三个特点:综合性、区域性和广泛性。按管理的对象可分为水环境管理、大气环境管理、固体废物管理、噪声管理和辐射环境管理等(中国大百科全书,2002)。
水环境管理(wate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是企业、团体或政府部门等组织设定环境方针、目标等,并为达成这些目标所采取的组织计划、规范体制等管理过程的统称(冈田诚之,2000)。水环境管理规范了水循环过程中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的程度和范围,使地球水系统既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能使其自身生态系统得以健康维持。迄今为止,学术界对水环境管理尚未给出统一的定义,但我国学者对水环境管理的主体研究内容的认识是一致的与相近的。本书涉及的水环境管理概念界定于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中的水质调查与监测、水质评价、水质预测预报、水质规划与管理、污水处理、水体生态维护与水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等与水质和水生态管理相关方面。
由于水环境的流域自然特性,以流域为单位进行管理就成为理所当然的选择。流域(watershed)是指以分水岭为界的一个河流、湖泊或海洋等的所有水系所覆盖的区域,以及由水系构成的集水区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而一般意义上的流域,都指地面集水区。从流域层面研究水环境管理,不但在自然系统研究中具有价值,而且在社会系统研究中非常重要。其本身概念界定低于“流域综合管理”(流域综合管理的核心是在流域尺度上,通过跨部门和跨地区的协调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流域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河流的服务功能,实现流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福利的最大化以及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是流域综合管理中涉及水环境保护、利用及与之相关的经济社会活动而产生的政策、法律、技术等方面活动的统称(孟伟,2007,2008a)。
2.2我国流域水环境管理的发展阶段
我国流域水环境管理的发展阶段见图2-1,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周生贤,2013;曲格平,2013)。
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至十一届三中全会,水环境管理与保护意识启蒙阶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