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大移民:“湖广填四川”故乡记忆

書城自編碼: 257991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纪实文学
作者: 陈世松等
國際書號(ISBN): 9787220093326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4-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468/40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3.3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人文与社会译丛:自由意志、能动性与生命的意义
《 人文与社会译丛:自由意志、能动性与生命的意义 》

售價:HK$ 79.4
儿童折纸大全(儿童创意美术手工系列)
《 儿童折纸大全(儿童创意美术手工系列) 》

售價:HK$ 34.3
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人文与社会译丛)
《 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人文与社会译丛) 》

售價:HK$ 90.9
最好的教养:别错过孩子的4~7岁成长关键期
《 最好的教养:别错过孩子的4~7岁成长关键期 》

售價:HK$ 57.3
给孩子的语文四书:语文原来可以这样学(全四册)
《 给孩子的语文四书:语文原来可以这样学(全四册) 》

售價:HK$ 170.2
人海之间:海洋亚洲中的中国与世界
《 人海之间:海洋亚洲中的中国与世界 》

售價:HK$ 69.6
这里是中国(3):华夏文明史诗
《 这里是中国(3):华夏文明史诗 》

售價:HK$ 233.6
伟大的中国奇迹:给孩子的古建筑解剖书(全8册)
《 伟大的中国奇迹:给孩子的古建筑解剖书(全8册) 》

售價:HK$ 431.9

 

建議一齊購買:

+

HK$ 88.8
《沐猿而冠:文化如何塑造人性》
+

HK$ 70.3
《此史有关风与月》
編輯推薦:
故乡在哪里?“湖广填四川”移民史研究著名学者陈世松最新力作,继《大变迁》《大迁徙》之后的又一部力作《大移民》,诠释四川重庆两地居民祖先的移民故事,理清了“湖广填四川麻城孝感乡”现象,用文字丈量移民迁移路线。


本书通过追根溯源、钩沉索隐的方式,系统梳理、详细探讨了如下历史过程与现象:
——“湖广麻城孝感乡”是如何在元明以来一次次移民潮中,被迁移人群带进四川的?
——“湖广麻城孝感乡”是如何在历史长河中,从一个乡级地理单位,逐渐演变成为多数川、渝民众认同的故乡的?
——“湖广麻城孝感乡”于何时形成为一种川人的同乡传说?在一代代祖籍记忆传承的背后,隐藏着四川历史的何种奥秘?寄托着川、渝民众怎样的文化情怀?
內容簡介:
在当今许多川渝民众的记忆中,他们祖先生活的故乡,是一个名叫“湖广省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的地方。早在宋元时期,四川人口就发生了重大变化,直到明初,几百年间湖广地区持续向四川移民,特别是明中期以后,以麻城为代表的移民家族在四川各地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川渝两地同湖广地区血缘、历史情感的百年纽带。而湖北麻城孝感乡,也成为四川重庆两地居民关于祖籍记忆的终点。本文讲述了百年前湖广填四川这场移民潮,讲述了“麻城孝感乡”是如何成为川渝民众共同的认知故乡,以及这种传承记忆背后的文化情怀。
關於作者:
陈世松, 1940年生,四川三台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有特殊贡献优秀专家。美国Haverford college 访问学者、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访问学人。1966年四川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1968年~1978年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工作。1978年10月进入四川省社科院从事历史研究工作,曾任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现任四川省社科院移民与客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四川客家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学术代表作有:《余玠传》《蒙古定蜀史稿》《宋元之际的泸州》《宋元战争史》《宋哲元传》《中国封建王朝史》(元朝卷)、《四川通史》《成都通史》《天下四川人》《四川客家》《大迁徙:“湖广填四川”历史解读》《大变迁:“湖广填四川”影响解读》《大移民:“湖广填四川”故乡解读》等。荣获国家图书一等奖一项,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一、二、三等奖十项。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四项。
目錄
导 论 001

一、选题背景 001

二、概念界定 003

三、学术史回顾 005

四、史料支撑 016

五、研究框架 018

六、课题创新 020



第一章麻城孝感乡历史钩沉 022

第一节麻城县的地理形势 023

一、麻城县的地貌概况 023

二、麻城县的地缘特征 028

第二节孝感乡沿革与方位 036

一、麻城县建置沿革 036

二、孝感乡历史沿革 038

三、孝感乡始建年代 040

四、孝感乡地理方位 043

第三节 《都碑记》与“孝感乡都” 045

一、邹知新与《都碑记》 045

二、《都碑记》全文 046

三、“孝感乡都”记事 048

四、“孝感乡都”遗址 050

五、“孝感乡都”解读 051

第四节孝感乡历史遗存考察 054

一、沈家庄的“孝感厅” 054

二、“麻邑四乡坛域图” 056

三、高安河码头遗址 057

第五节孝感乡周边关系辨正 058

一、“孝感乡”与“孝感县” 058

二、移民源流与“麻城过籍” 062



第二章元代成都“孝感乡”的由来 066

第一节宋末元初的成都平原 066

一、战后成都平原的凋敝 066

二、元初政府的应对举措 069

第二节成都平原屯田的兴起 072

一、成都军屯的创立经过 072

二、成都军屯的基本情况 075

第三节成都军屯的管理体系 077

一、元代四川的镇戍系统 077

二、成都军屯的设点位置 079

三、带“乡”的成都军屯 081

第四节“孝感乡”军屯的由来及演变 084

一、省外来的屯田专业户 084

二、元朝在淮西的屯田 087

三、由军屯番号到地理单元 090



第三章楚人迁川潮流的兴起 097

第一节西系红巾军在荆楚 097

一、兵起鄂东 097

二、移民滥觞 100

第二节荆楚移民迁巴蜀 104

一、襄汉流民聚绍熙 104

二、躲避战火入巴蜀 106

第三节大夏政权据四川 108

一、开辟蜀中新天地 108

二、开创移民新时代 110

三、楚民落业的方式 114



第四章湖广军事移民的开启 118

第一节明王朝对四川的军事镇抚 118

一、四川卫所之设 118

二、从征军士镇蜀 119

三、楚民屯垦戍边 125

第二节朱元璋对明氏旧部的处置 128

一、对溃卒的收集 128

二、对庄户的安置 129

三、对渠帅的处决 130

四、对权臣的惩治 130

五、对夏主的远徙 132

第三节湖广遗民的命运与踪迹 132

一、就地安置 132

二、举兵反抗 134

第五章移湖广实四川的奥秘 137

第一节明初四川社会背景状况 137

一、四川经济衰减的诱因 137

二、人稀地荒的凋残之区 139

第二节麻城在移民实川中的地位 144

一、战略前沿重镇 144

二、人口输出基地 145

三、《招民榜文示》解读 147

第三节征发孝感迁民入四川 151

一、入川缘由 151

二、迁民构成 154

三、迁民征发 157

四、移徙路线 162

第四节孝感迁民在四川的安置 164

一、安置政策 164

二、安置区域 166

三、安置形式 170

四、个案剖析 174

第五节湖广自发移民活动的兴起 180

一、迁移背景 180

二、个案剖析 181



第六章湖广移民的空间分布 184

第一节元明四川人口格局的变化 184

一、元代四川的人口状况 184

二、明代四川人口的变化 187

第二节湖广移民姓氏的空间分布 190

一、叙州府 190

二、直隶泸州 198

三、重庆府 201

四、夔州府 212

五、顺庆府 216

六、成都府 219

第三节湖广移民空间分布的特点 229

一、偏向东南聚集 229

二、叠压积层现象 231



第七章麻城移民家族的成长 236

第一节麻城籍世家大族的分布 236

一、川南地区 236

二、川东地区 238

三、川西地区 243

第二节麻城移民家族成长的原因 245

一、原乡成长背景 245

二、四川客居环境 248

三、移民自身条件 249

第三节孝感乡移民家族的崛起 253

一、孝感乡家族墓志辑录 253

二、孝感乡家族墓志剖析 256

三、孝感乡家族成长个案 258

第八章移民记忆的符号建构 262

第一节蜀人楚籍记忆的源头 262

一、“前明侨户多籍楚” 262

二、“奉诏入川”辨 265

三、“洪武二年”解读 268

第二节移民历史记忆的传承 272

一、移民记忆传承的形式 272

二、家世来源的文本书写 273

第三节同乡移居传说的兴起 277

一、同乡移居传说概念 277

二、移居传说的历史“选择” 279

三、成都的“黄陂孝感人” 283

第四节同乡移居传说的演化 288

一、明清易代背景下的集体失忆 288

二、清初湖广移民祖籍意识的淡漠 290

三、清末民国孝感乡传说的泛化 292

四、同乡移居传说泛化的形式 293

五、同乡移居传说版本的定型 299

第五节“孝感乡”指代符号的建构 304

一、符号学的基本理论 304

二、孝感乡的符号指代含义 305

三、“孝感乡”符号的建构过程 309



第九章祖籍记忆认同与文化整合演变 317

第一节巴蜀地域文化的整合 317

一、宗教信仰 317

二、方言习俗 320

三、生活习俗 323

第二节巴蜀地域社会的整合 330

一、土客界限的消融 330

二、省籍观念的淡化 334

三、汉夷民族的融合 338

四、盆周民众的交融 342

第三节社会角色在整合中的作用 345

一、地方官员的导向教化 345

二、乡土士绅的组织宣传 346

三、广大民众的创造传播 350



第十章 文化回归与精神家园建设 354

第一节麻城寻根热的兴起 354

一、麻城寻根热的特点 354

二、麻城寻根热的成因 361

第二节 同类祖源与精神家园建设 368

一、同类祖源的文化意义 368

二、移民时代的精神家园建设 372

三、精神家园建设的历史借鉴 375

第三节当代社会中的“麻城孝感乡”现象调查 377

一、流传现状的一般调查 377

二、流传现状的问卷调查 385

三、问卷调查的相关分析 388



附录:寻根,为那悠悠乡愁 407

主要参考文献 412

后记 424
內容試閱
在川渝地区以“麻城孝感乡”为中心的同乡移居传说的世代传承,造成了巴蜀姓氏家族祖籍记忆认同。在一个有着不同文化的族群杂居在一起的社会中,祖籍记忆认同与宗教信仰认同、方言习俗认同、生活习俗认同之间,具有相当程度的连带关系。由祖籍认同所带来的文化整合演变,必然会对地域文化与地域社会一体化过程起到促进作用。本章以明清以来人口流动背景下文化交流作为切入点,具体勾画了湖广祖籍记忆(其中也包括本课题所研究的孝感乡祖籍记忆)认同背景下,巴蜀地域文化、地域社会的整合过程;剖析了地方官员、乡土士绅、广大民众各自在整合中所起的作用。
第一节 巴蜀地域文化的整合
一、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认同的发展演变,必然带来人们信仰观念的认同。各省移民迁入巴蜀地区,带来各自的乡土神信仰,在新的地域展开了形态各异、千姿百态的以乡土神祭祀为核心的宗教信仰和民俗活动。随着定居日久,不同族群之间便开始了在移民地域崇祀信仰观念的整合重构过程。
华夏民间崇奉多神信仰,不同地域各有“乡神”崇祀。清初移民入川后,将各自的民间乡土神祭祀信仰带进四川,分别以大禹、慧能、许逊、妈祖、关羽等为主祀偶象。一般来说,清代移民会馆多建于嘉庆朝之后。这时移民已传世三代以上,在新乡立业,站住了脚,扎下了根,与四川连接着经络。由于填川移民中出现“半楚人”、“半潇湘”的格局,因此奉祀大禹王的湖广会馆遍及城乡。祭祀大禹王,一方面是湖广移民原乡祖籍记忆再宣示的形式,更是作为新家乡社会生活场景的一部分展现。作为蜀人的大禹,早已为四川土著崇祀,“祠庙遍蜀中”。楚人以大禹楚地治水有神功,奉为“乡神”,徙川接续祖地崇禹之俗,建庙祭之。于是,大禹王成楚人和土著“共祀”之神。而大禹又有“九州共祀”的神灵的身份。如墨翟所言:“为天下厚爱禹,乃为禹之爱人也,厚禹之加于天下。” 故禹王宫祭典不仅为楚地移民趋赴,土著及它籍移民后裔也往往参与其间,从而成为地域盛事,各地移民共同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这时,在楚地移民心目中,原乡“乡神”的“职能”增加,又为世代家园的新家乡的“乡神”。于是以“麻城孝感乡”为祖籍记忆的楚地移民后裔在地域观念上向建构“楚籍蜀人”的地域认同跨进一步。
移民社会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并非单方面作用,而是移民与土著及其它移民族群间的双向互动。填川移民原乡崇祀融入新乡,成为当地社会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新乡神祗又为移民接纳崇祀。具代表性的是川主信仰进入移民族群为移民接纳崇祀。李冰父子建业西蜀,造福四川,为巴蜀地方神祗,川主庙遍及全川,普遍祀之。随着楚地移民扎根传世在地转化,作为湖广移民会馆的禹王宫接川主入宫,合祀禹王、川主、梓橦三神。 寓原乡之神与新乡之神于一处,同庙祭祀的动向,说明楚地移民后裔在认同原乡“乡神”的同时,又对客居地的新“乡神”进行了认同重构。
此情在楚地移民的家庙(祠堂)也可以发现。辛亥革命期间任蜀军政府都督、四川民政长,调任中华民国总统府顾问官的隆昌张培爵(号列五)家族为祖籍湖北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的入川移民。张氏先祖子恒公、子贞公于雍正十年主持重修张家庙(张氏祠堂),“塑川主、土主、药王三神象于此。”何以塑川主象于家庙,“张氏家传”谓:“我辈得食兹土,端赖此川主诸神。” 张氏立业隆邑,“家益饶,”为隆东望族。发迹之由,视川主诸神庇佑。于祖堂祀川主,旨在崇德报功,本义与川人无异。于是川主为张氏族群认同,从而显示了潜移默化为四川人的趋势。
除此之外,其他省籍的移民在祭祀乡土神方面也经历了由专祀到合祀的过程。如成都近郊仁和场(今成华区龙潭寺)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重修仁和场关帝庙记》云:“仁和场关庙自乾隆至今百余年。恩幼时随先父入庙礼神,见关帝中座,右火神,左川主,□□□□□。神中有□坐者,有横坐者,有侧坐者,有倒坐者,有在承尘之上而高坐者,其中所兴之会各不同名……”究其缘由,盖“我等祖宗皆自别省迁来,故吴楚与粤不妨同居一土,蕃衍与□不□□□一□□□□与神不可□于一堂乎?” 位于川东北的万源县,有《川主神农药王三圣庙碑序》曰:“是庙也,吾乡向为专祠,旧无神农、药王二神,亦如各邦各有会馆,今专祀者改为兼祀,始于光绪二十八年壬寅之岁,吾乡人辈创见……祭祀也,有功于民则祀之,其在斯乎,夫祀功诚然矣,而犹未识专祀之忽为兼祀有不合而合之意也。而三人合为一人,非不相谋而实相合乎” 。
(图9—1:隆昌县北关禹王宫山门“灵承楚蜀”牌坊)
以上资料揭示,随着各省移民在巴蜀地区居住日久,在宗教心理还是实际祭祀行动中都改变了以往各祀其神到共同祭祀的转变过程。从而使经过重构的乡土神祭祀最终被各省移民所接受,这就从精神生活领域的角度奠定了巴蜀移民地域认同整合的共同信仰基础。
二、方言习俗
附着在祖籍地认同和亲缘认同之上的方言认同,其最终结果必然发展演变成为语言认同。一定地域的方言是与社会发展、政治变动、人民活动范围、社会经济活动往来密切相关,是一定地域民俗风情、戏曲宗教等文化形式的生动表达。有清一代,楚语遍及四川各地,成为各地移民主体语言,它之整合为通行于巴蜀城乡乃至四川盆地周边省区,有着漫长的演变过程。
据语言学者研究,“四川官话是外来带来的。元末明初的战乱和大移民,大批湖广籍和部分河南籍、陕西籍和安徽籍的军人和平民留居四川……他们带来了属于官话方言的湖北话、陕西话、河南话和安徽话。因此可以说,早在六百年前,官话方言就从东面和北面深入到四川了。到清朝前期,以湖广地区(特别是湖北)为主的大批移民入川,从而形成了今天的四川话和西南官话体系” 。由于明清两次外省移民入川,以“湖广”居首,而在四川各地,特别是广大农村,习惯于把四川人叫“湖广人”,因此四川话也就叫“湖广话”了。由于清初四川的湖广人占优势,以湖广话为基础的四川话于是就成了四川的“普通话”。
清代填川移民初至新乡,五方杂处,各俗其俗,乡音各异。民国《达县志》“方言”称:“咸同以前,语言尚异。”川东永川县“五方杂处,语言互异。” 清末民初尚且如此,何况清初。徙自湖广、陕西、广东、江西、福建等地的移民,遍插川中,巴蜀各地“五方人各异乡音。”这时,四川各地语言虽然“异彩纷呈”,体现了移民文化的丰富多样,然而乡音连着乡情,人们因此难免囿于原乡情绪,阻滞着新地域心理认同的建构。至清代中期,嘉庆朝之后,时过百余年,人蕃三四世,各地移民文化呈融合之势,风俗语言趋同日渐明显,“各省之人,腔调渐归一致。” 清代楚语的趋同,先在四川局部地区展开,继而在全川通行。甚至世代生活于盆地周边的少数民族,也受到湖广活的影响,吸纳着湖腔湘音。如川西芦山县“汉夷杂处,无不夷音。楚人徙居,独存楚语。”
整合后的四川官话(湖广话),成都、重庆、合川、简阳等地的地方志记载最详,堪称代表。据民国十六年铅印本《简阳县志》、民国十六年刻本《广安州新志》、民国二十四年铅印本《云阳县志》中所载“方言”条目,湖广话词条占半数以上。又据民国二十四年《麻城县志方言》中共收方言词229个,竟有158个与成都话相同。当四川官话成公共语言时,不排斥在某些“方言片”内仍然流行原乡语言,形成双语现象。语言的趋同,催生着新家乡地域认同,四川人情结的积淀便愈深愈厚。
经过清前期的“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后,湖广话终于在众多移民方言中整合为四川官话。这一演变的发生绝非偶然,究其原因有三:第一,四川话与湖广话,原本同属于北方官话。语法结构基本一致,词汇大同小异,声母、韵母大致相同。如:民国三十一年铅印本《西昌县志凡例》曰:“吾县汉族,来自南北各省。语近国音,颇不纯。”语近国音者,乃北方话之语音也。这是语言整合的基础。第二,是湖广人在四川人中,占有绝对的数量优势。其中,又以麻城人入川最早,也最多。其方言流行之范围也最广。是形成四川官话基础方言和决定性因素。“语言的整化和统一,必然以一个有权威的方言或语言为基础。所谓有权威的方言或语言,是指使用者政治地位和文化水平高于其他的部落或部族。特别是这个方言或语言,已经建立了丰富的文学传统。整化也跟分化一样,是一个长期的运动过程。” 四川官话整化的基础,便是占四川人口绝对优势的湖广人的湖广话,尤其是湖北的麻城方言。甚至有研究者认为:麻城孝感乡,是“四川母语地”。崔荣昌教授所著《四川邛崃油榨方言记》一书中指出:“由于历史上的几次大移民,特别是清代的‘湖广填四川’,使得在四川居民的祖籍比例中,以楚省或湖广为首的南方省籍占了十分之八。这就造成了四川境内各类方言并存和相互融合的情况。” 第三,土、客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的生产和生活,语言必须整合。四川幅员面积大,高山、平地、丘陵交错,地形十分复杂,同处于一隅的各省移民,言语不通,影响沟通。为了相互交流,表情达意,逐步整合,实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