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HK$
66.1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HK$
77.3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HK$
100.6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HK$
109.8
《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聚焦亚洲、中东和南美洲被忽视的本土农业文明
》
售價:HK$
99.7
《
无端欢喜
》
售價:HK$
76.2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售價:HK$
53.8
《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售價:HK$
87.4
|
編輯推薦: |
近代以来,否泰相交,民族国家遭遇千古奇变,文化传统破坏殆尽,现在正逐渐回归大中至正之道。中国文化的复兴是全面的,儒家文化的复兴也是这样。本书接续李申的《中国儒教史》,梳理了儒教百年来的纷争历史,在此基础上勾勒出儒教现代传承与复兴的历程,对于当下建设中国自己的思想和学术体系,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
內容簡介: |
自近代西方学术体系引入中国以来,儒教、孔教是否是西方话语里面的“宗教”问题,一直争论不断。本书作者认为,在这些争论过程中,人们最常犯的毛病,就是以二元对抗思维模式简单地以“是”与“否”来回答。其实,历史上儒家的“教”不仅仅是狭义的教育之教,更有教化、宗教的含义。本书梳理了近代以来,中国大陆发生的儒教活动及其思想理论,以及波及海外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形成了持续的文化传承和复兴运动,对于当下中国建设自己的思想和学术体系,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
關於作者: |
韩星,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儒联理事及普及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孔子学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儒教研究中心学术委员。著作有《先秦儒法源流述论》、《儒法整合:秦汉政治文化论》、《儒教问题:争鸣与反思》、《孔学述论》、《中国文化通论》、《儒家人文精神》等。
|
目錄:
|
自序 我的儒教观.......................................................................................... 6
绪论 清末民初的社会变化与儒学衰微........................................... 8
一、清末民初的社会变迁.............................................................................. 8
二、儒学的衰微和民族精神的危机............................................................ 11
第一章 康有为孔教说述评...................................................................... 15
一、儒学、儒教与孔教的概念.................................................................... 15
二、康有为提出孔教说的动因.................................................................... 16
三、康有为孔教说的目的............................................................................ 17
四、康有为创教之经过................................................................................ 18
五、康有为孔教说的内容剖析.................................................................... 20
1.康有为在比较中阐释孔教的特征............................................................... 20
2.康有为通过“我注六经”来构建孔教的“神学”思想体系..................... 21
3.康有为孔教说与政治维新和专制体制的关系矛盾与冲突......................... 22
4.康有为孔教说的价值................................................................................... 23
第二章 清末民初孔教复兴活动及其争论.................................... 23
一、清末民初孔教活动述论........................................................................ 24
二、孔教活动引发的争论............................................................................ 28
三、梁启超——多变的孔教观.................................................................... 35
第三章 辜鸿铭:中西文明比较视野中的孔教观....................... 37
一、学贯中西的文化保守主义者................................................................ 38
二、中西文明比较,确立中华文明主体性................................................ 39
三、中西文明融会,寻求人类文明道路.................................................... 42
四、儒学是否为宗教的探讨........................................................................ 43
五、孔道与孔教............................................................................................ 44
六、良民宗教................................................................................................ 47
七、对传统儒教(孔教)以及近代孔教派的历史反思............................ 49
第四章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孔教的批判......................................... 50
一、陈独秀孔教非教说及对孔教的批判.................................................... 51
二、胡适的儒教非教与实用主义的宗教观................................................ 55
三、蔡元培的儒教非教及哲学、美育代宗教说........................................ 58
四、鲁迅等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60
第五章 新文化运动中学衡派的孔教观............................................ 62
一、学衡派孔教观的现实原因和内在动因................................................ 62
二、吴宓中西文化比较视野中的孔教观.................................................... 64
三、梅光迪“复兴孔教”与融通孔耶........................................................ 68
四、柳诒徵论孔道与孔教............................................................................ 73
第六章 段正元论儒道与孔教.............................................................. 76
一、段正元对道的阐释....................................... 76
二、段正元对儒道的认识..................................... 78
三、孔教:万教归儒,儒道真行................................................................ 82
四、道与教:修道之谓教............................................................................ 93
第七章 香港孔教学院:现代民间儒教的基地............................ 97
一、香港孔教学院与汤恩佳院长................................................................ 97
二、汤恩佳先生的孔教儒学思想.............................................................. 100
1.全面把握孔子儒家思想............................................................................ 100
2.多角度地论证孔教思想............................................................................ 103
三、香港孔教学院的孔教理念和实践...................................................... 107
1.香港孔教学院参与多元宗教对话............................................................. 107
2. 香港六大宗教领袖座谈会:历史·信念·共识·影响.......................... 112
四、香港孔教学院与大陆儒教派和海外新儒家的比较........................... 117
第八章 儒教在越南的传播和现代转换........................................ 120
一、儒教在越南传播的历史、作用及其特点............................................. 120
二、越南近代社会与儒教地位的变化......................................................... 125
三、越南的现代化与儒教的现代作用......................................................... 128
第九章 新加坡儒学和孔教.................................................................. 132
一、儒学孔教在新加坡的历史传承和发展演变...................................... 132
二、新加坡的儒学伦理教育运动.............................................................. 137
|
內容試閱:
|
儒学是否为宗教的探讨
辜鸿铭以其学贯中西学的经历和视野,试图在对中西文化的比较中,赋予传统的儒教一种宗教感,以加强其收摄人心的力量。中国儒学或儒教是不是宗教?这就是用西方狭义的宗教概念来理解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学的根本难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怎么量,都在似与非似之间。关于儒学与宗教的概念及其社会功能的异同,辜鸿铭在《中国人的精神》中进行了反复的论证:他认为西方哲学家的理论体系与中国儒家的文化哲学、道德规范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西方人“未能讲其学说变为宗教或等同于宗教,其哲学并没有被普通民众所接受。相反,儒学在中国则为整个民族所接受,它成了宗教或准宗教。我这里就广义而言,而非欧洲人所指的狭义宗教。”[1]辜鸿铭认为传统的儒教在古代儒生那里就是一种宗教,但这一种有理性的人的宗教,即“所有有理性的人对此达成默契、决不谈论的宗教。”[2]这就是说,传统的儒教就是一种以理性为主而能够发挥宗教功能的“宗教”。“中国人之所以没有对于宗教的需要,是因为他们拥有一套儒家的哲学和伦理系统,是这种人类社会与文明的综合体儒学取代了宗教。人们说儒学不是宗教,的确,儒学不是欧洲人通常所指的那种宗教。但是,儒学的伟大之处也就在于此。儒学不是宗教却能取代宗教,使人们不再需要宗教。”[3]正是由于儒学不是严格狭义的欧洲那样的宗教,但同时又具有欧洲宗教同样的社会功能,所以,辜鸿铭又进一步指出:“就广义而言,我认为儒学、基督教、佛教同为宗教。……儒学与欧洲人心目中的宗教如基督教、佛教仍有不同。这不同之处在于,欧洲意义的宗教是教导人做一个善良的(个)人,儒教,则进一步,教导人们去做一个善良的公民。基督教的教义这样发问:人主要的目的是什么?而儒教教义却是这般提醒:公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儒教认为没有个人的生活,作为个人,他的生活与他人及国家密切相关。关于人生的目的,基督教的答案‘是给上帝增光’。儒教则认为人生的主要目的,是做一个孝顺的儿子和善良的公民。……总之,欧洲人心目中的宗教,企图使每一个都变成一个完人,一个圣者、一个佛陀和一个天使。相反,儒教却仅仅限于使人成为一个良好的百姓,一个孝子良民而已。换言之,欧洲人的宗教会这么说——‘如果你要信教,你就一定要成为一个圣徒、一个佛陀和天使。’而儒教则言到——如果你能够象孝顺的儿子和善良的臣民那样生活,你就入了教。”[4]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他说佛教、基督教是“个人的宗教或称教堂宗教”,而儒教则是“社会的宗教或称国教。”“孔子对中华民族最大的贡献,是给了人们真正的国家观念。孔子正是为了赋予人们真正的国家观念而创立了儒家。在欧洲,政治成了一门科学,而在中国,自孔子以来,政治则成为一种宗教。简言之,孔子对中华民族最大的贡献,即在于他给了人们一个社会宗教或称为国教。”[5]儒学和基督教、佛教的区别就在于后者是人的宗教或者称他们为教堂的宗教,而前者是社会的宗教或国家宗教。儒学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给人以正确的国家理念,并把这种理念上升为一种宗教。也就是说,从狭义的宗教概念来衡量,儒学决不是宗教。然而,若从造成的社会效果(即功能)来说,儒学又与宗教是一样的,与基督教、佛教没有区别,而可以视为广义的宗教。
这种似与不似的关系,正是由于中西文化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化系统,用其中一个系统来衡量造成的分歧和矛盾。那么,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矛盾呢?从根源上讲,造成这种矛盾的原因是什么呢?辜氏又进一步指出,关键在于,在欧洲,哲学与宗教是对立的,而在中国,二者是合一的。他认为,哲学是理性的,只满足头脑的需要,而不能满足情感的需要。而宗教是情感的(按西方的概念讲是非理性的),只满足心灵或曰灵魂的需要,而不能满足头脑的需要。正是欧洲哲学与宗教的对立,使“宗教拯救了人的心却忽略了人的脑;哲学满足了人头脑的需要但又忽视了人心的渴望”[6],从而造成了欧洲社会那种恒久的混乱。“辜氏这种情境的理解更全面。辜氏之论之所以正确,除了他在两种环境中生活的深刻体验之外,而且还在于他对中西文化从根源上的把握。这就是他所说的,在西方文化中存在着头脑与心灵、哲学与宗教的冲突,而儒学没有这种冲突,二者是合一的。这是辜氏之论之所以深刻的更重要原因。”[7]
在强调宗教的社会功能和作用的同时,他认定道德、情感正是中国民族精神的良好表征,具有笼罩、统摄人心的巨大魔力。在理想化的描述中,辜鸿铭“告诉”人们(大概主要是西方人)许多关于中国人的性情、中国人的精神的美好的东西,然后作了这样的总结:“中国人的精神是一种心灵状态、一种灵魂趋向,你无法像学习速记或世界语那样去把握它——简而言之,它是一种心境,或用诗的语言来说,一种恬静如沐天恩的心境。”[8]在这样的精神境界中,在中国,“家庭简直是人间天堂——作为一个拥有公民秩序的国家,中华帝国——是那真正的天堂。天国降临于大地,降福于中国人民。”[9]这显然是他的理想化而不是当时中国的现实。
--------------------------------------------------------------------------------
[1]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黄兴涛等译《辜鸿铭文集》下卷,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年,第42页。
[2] 辜鸿铭:《呐喊》,黄兴涛等译《辜鸿铭文集》上卷,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年,第535页。
[3]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黄兴涛等译《辜鸿铭文集》下卷,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年,第37~38页。
[4]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黄兴涛等译《辜鸿铭文集》下卷,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年,第43页。
[5]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黄兴涛等译《辜鸿铭文集》下卷,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年,第44页。
[6]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黄兴涛等译《辜鸿铭文集》下卷,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年,第36页。
[7] 邹昌林:《一个迷的揭示——儒学对于中国古代宗教理性化的作用和意义》,国际儒联网站。
[8]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黄兴涛等译《辜鸿铭文集》下卷,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年,第67-68页。
[9]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黄兴涛等译《辜鸿铭文集》下卷,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年,第89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