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售價:HK$
1097.6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HK$
1680.0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HK$
55.8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HK$
54.9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77.8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HK$
201.6
《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售價:HK$
76.2
《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售價:HK$
143.4
|
編輯推薦: |
☆著名畅销书作家顾保孜潜心写作,著名中南海摄影师杜修贤独家拍摄
☆200多幅历史珍贵照片,首次公开发表,全景式地呈现中南海领袖们的非常岁月
☆根据大量档案文献等第一手资料,披露了中南海里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和秘密
☆讲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多位领袖人物的命运故事,记录了他们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
☆真实再现中南海决策的重大历史事件来龙去脉,鲜活还原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人在中南海的生活与工作场景
|
內容簡介: |
《回首中南海:走进中南海》是红墙女作家顾保孜、著名摄影师杜修贤根据档案文献等第一手资料撰写的首部中南海纪实题材作品,充分展现了那段非常岁月里的人物和事件。本书首次独家解密了中南海领袖们的重大决策来龙去脉——双清“福地”迎来了“五大书记”;刘少奇的女儿一回国就感到了高处不胜寒;林彪称病反对出兵,彭德怀临危受命挂帅出征等,从此,中南海传出了改变中国、影响世界的共产党人的声音。书中许多个章节鲜活真实地还原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领袖人物在中南海的生活与工作场景,以及他们那伟大而又平凡的感人事迹。
|
關於作者: |
顾保孜,江苏兴化人。1957年2月出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为第二炮兵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一级编剧。从事专业创作近20年,被出版界誉为“红墙女作家”。她写作的领袖题材作品不仅为国内读者所熟悉和喜爱,也深受海外读者的欢迎。著有《红墙里的瞬间》《红镜头》《中南海人物春秋》《毛泽东最后七年风雨路》《毛泽东正值神州有事时》等数十部纪实文学著作。多次获“五个一工程”图书奖、中国图书奖、解放军图书奖等奖项。
杜修贤(1926年11月—2014年6月),陕西米脂人,1945年在延安八路军电影团师从吴印咸学习摄影。1954年任新华社北京分社任摄影组组长、新华社摄影部中央新闻摄影记者。1960年起担任新华社驻中南海摄影组副组长、摄影部中央新闻组组长,新华社摄影部副主任、中央外事摄影协作小组组长。20世纪60-70年代,他先后担任周恩来、毛泽东专职摄影记者。1980年担任中国图片社副总经理,1984年离休。
|
目錄:
|
第一章 走进中南海
◆共产党人从西柏村走来……………………………………………2
◆双清“福地”迎来了“五大书记”………………………………7
◆为共和国诞生而日理万机的“五大书记”………………………17
◆中南海传出了改变中国、影响世界的共产党人的声音…………24
◆毛泽东住进了古朴庄重的丰泽园…………………………………31
◆福禄居、含和堂、西花厅迎来了新主人…………………………36
◆任弼时英年早逝,众领导送别战友………………………………44
◆怀仁堂里毛泽东妙语连珠,让人为之倾倒………………………48
◆毛泽东发自心底的声音:“人民万岁!”………………………54
第二章 丰泽园的家事
◆第一次坐飞机出国,江青去苏联治病……………………………64
◆娇娇就是不明白,为什么父亲、母亲不能住在一起……………69
◆毛岸英的毕业证书…………………………………………………78
◆鲜血凝成的缘分,从毛泽东的干女儿到长儿媳…………………86
第三章 丰泽园的乡下客
◆李漱清说:“见了中国最大的官我心里就慌。”
可毛月秋不惊不慌……………………………………………………96
◆毛仙梅来到丰泽园里,就像是在自己的菜园子里一样…………104
◆北平人多事杂,希望你在长沙找到工作…………………………113
◆毛泽东见到向三立特别高兴,他把
故乡的情况仔仔细细地问了个遍……………………………………118
◆共产党讲的是另一种人情,那是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其中包括
对父母子女亲戚的爱…………………………………………………125
第四章 丰泽园里的“布衣”元首
◆“我的标准,不露肉,不透风就行。”…………………………134
◆“我就是这个命,喜欢吃粗粮。”………………………………147
◆“来碗红烧肉!补补脑子。”……………………………………154
◆毛泽东发明了“辣椒革命论”……………………………………158
◆毛泽东不善饮酒却趣闻多…………………………………………161
第五章 儿女情深家风严
◆爱琴和允斌终于圆了寻父梦………………………………………166
◆刘少奇没让女儿去圆爱情梦………………………………………174
◆刘爱琴一回国就感到了高处不胜寒………………………………183
◆妈妈,我回家了……………………………………………………189
◆好朋友相会,爱琴背上“记过”处分……………………………196
◆她的“绣球”不抛向异国求爱者…………………………………202
◆朱德想不到坐上了儿子开的火车…………………………………204
第六章 寒风掠过中南海
◆在新中国周岁生日之际,毛泽东收到了一份意外的礼物………212
◆林彪称病反对出兵,彭德怀临危受命挂帅出征…………………221
◆战争无情人有情,帅妈妈难舍岸英踏上生死未卜路……………226
◆岳母送给女婿的最后礼物——一支派克笔、一块表……………231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236
◆毛泽东像慈母一样地关心着思齐的第二次婚姻…………………242
第七章 幸福的大家庭——西花厅
◆兄弟情深,侄儿侄女胜似亲生……………………………………250
◆在西花厅,小秉德沐浴在爱的阳光下……………………………256
◆周恩来和邓颖超抚养的烈士遗孤都是他们的孩子………………263
◆孙维世成为头一个回归的“大雁”………………………………268
◆周恩来把对战友的一腔怀念之情倾注在了罗西北身上…………277
◆周恩来去苏联治病,在飞机中他俨然像个“孩子王”…………281
◆周恩来和邓颖超举行“银婚”纪念………………………………287
第八章 灯火璀璨西花厅
◆周恩来两眼一睁就开始工作,卫生间成了“第一办公室”……294
◆秘书惊呼:他有三个脑子在工作,思维周密如水银泻地………299
◆走进卧室,难以放下的还是文件和批示…………………………305
◆“见缝插针”又挤走了周恩来身边的分分秒秒…………………308
◆周恩来笑着叹口气:“看戏是享受,想戏也是一种享受呢。”
…………………………………………………………………………315
◆只有花开花落的海棠最知道周恩来几多繁忙,几多快乐,几多愁
…………………………………………………………………………325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走进中南海
◆共产党人从西柏村走来
北京,是我们祖先很早以来就生息、劳动、繁衍的地方,四五十万年前北京猿人在周口店龙骨山点燃的生命之火,是人类文明最初的一抹曙光。
北京是许多重要的封建王朝的建都之地。史书形容它“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形胜甲于天下”。
北京是驰名世界的文化古城,作为一个城市来讲,它所拥有的悠久而丰富的文化遗产,是世界上其他任何都市所难以比拟的。古都的一砖一石,都蕴含着无限的魅力,它引人去回溯岁月的长河,幻化出壮丽的史剧和曲折的传奇……
明末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率起义大军从长城外进入北京,推翻了明王朝,可是由于他的高级文武官员的腐败,很快就丢掉了政权,退出了北京。
300年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终于从蒋介石手上夺取了政权,此刻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就要启程进京“赶考”了……
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天,1949年3月23日,由平津前线指挥部调来的100辆卡车和20多辆吉普车,载着中共中央机关离开了西柏坡,离开了夺取全国胜利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在进行出发准备工作时,毛泽东对周围的人说:“今天是‘进京赶考’去。”“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周恩来也幽默地说:“我们应当都能考及格,不要退回来。”①1
行进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即将夺取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人,有着太多的历史感慨。
革命党人高举孙中山倡导的三民主义旗帜,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奋斗,终于在1911年的辛亥革命中,推翻了帝制,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创建了共和体制的中华民国。
混战的深渊,污泥浊水仍旧充斥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为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这一天
起,中国共产党人为探索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走过了28年的艰辛历程。
1927年的八一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共产党人开始寻找并找到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
1936年,“西安事变”后,为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了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45年,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刻,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并确定了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奋斗任务。
四年之后,共产党人便走到了这个新国家的门槛。
一路上,毛泽东显得十分兴奋。他说:“30年了!我第一次到北平,到现在整整30年了!那时,是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奔波。还不错,吃了点苦头。遇到了一位好人,那就是李大钊同志。在他的帮助下,我后来才算成了马列主义者。可惜呀,李大钊同志已经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是我真正的好老师呀!没有他的指点和教导,我今天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第二天下午,车队到达河北涿县(今涿州市)。叶剑英和滕代远等从北京乘火车赶来,接中央领导进城。晚上研究进城仪式时,不少同志认为,既是胜利之师,入城就该有些气派,至少应是锣鼓喧天,各路人马夹道相迎,以壮中国革命之声势。但中央书记们基本不赞成“大搞”。不知是谁又提到了李自成进城,于是大家都愿以此为戒,甘愿头顶上时刻高悬警示之剑。
周恩来设计了一个具体方案:“从清华园火车站下车,然后改乘汽车进颐和园住宿一夜,第二天去西苑机场举行入城式。入城式上,先检阅部队,然后与各界代表见面,特别是要与那些知名人士如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柳亚子、茅盾等见面。这些人与我们合作共事,今天胜利了,他们高兴了,急于见到我们,他们也在考虑今后怎么办。新政府里给他们安排什么工作。这些,都需要进行协商的。”
毛泽东沉思着点头:“我赞成恩来的意见。明天就要和他们之中的一些人见面了。明天见面,是他们欢迎我们,也是我们欢迎他们,并向他们表示感谢。希望他们继续同我们合作,在今后的政府工作中,使他们做出应有的贡献。”
没有任何争议,具体安排落在了周恩来身上。
第二天,进京“赶考”的元勋们由汽车改为乘专列,向北平进发。上车后,稍事休息,他们又集中到毛泽东的车厢,谈论有关北平城内的情况。叶剑英担任市长,自然是他说的多。没有觉得过多长时间,清华园车站就到了。
华北军区司令员兼京津卫戍司令聂荣臻、市委书记彭真和中央社会部部长李克农前来迎接。又是一个长长的车队,所不同的是没有滚滚的灰尘,车轮在平坦的公路上行驶,这是从山区从战场出来的将领们感受最好的一次旅程。
车队陆续开进颐和园。
走进颐和园,大家更加兴奋,目光里除了惊讶,还有一种自豪,这可是一个名扬四海的皇家园林,今天也属于新生共和国的一部分。宽阔的湖面和高高耸立的楼台亭阁,显得华丽而寂静。以前这里住着道士和工作人员,现在已经搬走。以至吃饭时,要水没水,找饭没饭。下午还要去西苑机场举行入城式呢。毛泽东不禁发了脾气:“你们搞什么名堂?先来的人都干什么吃去了?”
社会部的同志忙解释,是李部长为了首长的安全,派人把人都清理出去了。
不料越解释越糟,毛泽东竖起眉头:“你把水全排干了,你那个鱼还讲什么安全?你就安安全全干死在那里,饿死在那里吧!你说你蠢么!”
社会部的同志只好跑到颐和园外面的饭馆买来了米饭和三菜一汤。
毛泽东确实饿了,抓起筷子就开始往嘴里扒饭,并对卫士说:“入城式你不要跟着去了,你去香山打前站,帮我安排好吃住。不要再学他们那样干蠢事。”
周恩来抓紧时间睡了一小会儿,中午起床后,就乘车到西苑机场检查。
虽然颐和园到机场直线距离并不远,但没有直路相通,须先到西直门外紫竹院再往西拐,绕一个大圈。周恩来测算好后,告诉司机:“这段路,一般说用不了一个半小时,可是路窄人多,马车也多,路上不顺就会耽误时间,不
管怎样,一定要按时到达,城市人时间观念是很强的。我们这是进城的第一天,一定要按时到达。”
下午3时,中央领导分乘几辆旧卧车,准时向西苑机场进发。毛泽东坐的是一部美国造的老道吉防弹车。虽然已是阳春三月,可中央领导人并没有合适的衣服调换,仍都穿着西柏坡时期的老棉袄、棉鞋棉裤,外面披着延安时期的皮大衣,倒也整齐划一。
机场里已站满了人,放眼望去,仍是军人的天下。一排排,一列列,钢盔和枪炮在阳光下闪着寒光。另一侧是衣着杂色的工农商学各界代表。下午5时,领导人们登上检阅车。毛泽东站立在第一辆车上,含笑向受阅部队招手致意,其后是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的检阅车。士兵们有节奏地喊着口号,群众不停地欢呼雀跃,万岁的口号声震云霄。
检阅车行至民主人士、人民团体代表面前时,徐徐停下,“五大书记”走下汽车,同他们亲切握手和问候。这些人大都在重庆时见过毛泽东,同周恩来打过交道,几年没见,今天故友重逢,格外亲切。
这些民主人士为了救国救民和振兴中华这个目标,在现代中国的历史上,留下过他们的追求和迷惑,留下过他们的抗争和奋斗,他们终于汇聚在1949年,汇聚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面。
当毛泽东走到傅作义面前时,他紧握傅将军的双手说:“对傅将军保护古都北平的贡献再次表示感谢,我看应当奖给你一枚跟天坛一样大的奖章。”傅作义被毛泽东的幽默逗乐了。
半小时之后,周恩来抬腕看了一下表,对大家说:“朋友们,先生们,谢谢大家到这里来欢迎毛主席、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进驻北平。天快黑了,请诸位先生早些回去休息吧,以后请大家见面的机会还多着呢。”
周恩来的话音一落,就响起一片掌声。
毛泽东对这天检阅的安排很满意,周恩来时机掌握得恰到好处。毛泽东红润的脸色,透出一种兴奋之后的倦怠,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今天总算完成了一件大事。从现在起,我们就可以向全中国全世界宣布,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已经进驻北平了,这标志着中国革命已取得伟大胜利。”停了一下,他又补充了一句:“但还不是完全胜利。”
◆双清“福地”迎来了“五大书记”
离开西苑,毛泽东没有进城,他住进了香山的双清别墅。
双清别墅坐落在香山寺以南的山腰上,是一个依山而建的小庭院,院子的高坡上涌出两股泉水,晶莹清澈,山泉旁的石崖上有乾隆皇帝题写的“双清”二字。
关于双清的命名,还流传着这样的一个传说:元朝忽必烈整日沉醉于酒色之中。一天,他无意中登高北望,只见西北方向红彤彤如地火上升,金赤赤似紫云降世,以为是神仙下凡,“福”从天降。于是,立即降旨,说要寻找“福地”。他坐上龙车向西北而行,一直找寻到了双清这个地方。那时的
双清,既没有清泉,也没有建筑物,就是树多。树枝上挂满了红叶,把整个山梁装饰得红殷殷的,原来那红彤彤的地火,就是这满山的红叶。忽必烈见此,不免有些心灰意懒,再也不想去寻那“福地”了。他确实走不动了,便靠着
红叶树干而睡,不一会儿便进入了梦乡。在蒙眬中,他看见两只乖巧可爱的小白兔围着他的身边跳来跳去,他俯身去捉,这两只小白兔既不让他逮着,也不跳得太远,成心惹他着急。忽必烈见此,便想出了一个主意,假装睡觉。
小白兔又围着他的身边跑来跑去,他猛然伸手抓去,眼看要抓住了,可还是让小兔跑掉了。就在白兔消失的地方,冒出两股清泉。那泉水来势猛,涨势快,不多一会儿,竟然掀起浪头,劈头盖脸往下压,吓得忽必烈大叫一声,顿时梦醒。
他马上命人就地往下挖,挖着挖着,猛地喷出了两股清泉。从此,人们就给这里起了双清的名字。
1917年,河北发生水灾,督办熊希龄创办慈幼院,在这里修了一座别墅,称为双清别墅。
双清别墅淡雅幽静,院内山、水、树、石顺其自然,甘冽的泉水汇集一池,池水清澈。池边有亭,亭后有屋,因势借景,秀丽非凡。在这里,春日可赏花,酷夏可避暑,秋可观红叶,严冬可踏雪,可谓香山之“园中园”。
毛泽东从颐和园乘上防弹汽车上了香山。
香山的公路是临时抢修的,小轿车爬坡相当吃力,虽然司机狠踩油门,但也无济于事。进香山大门不久,又遇到一个70度左右的大斜坡,汽车马达轰鸣,车轮却是原地打滑。
坐在车中的毛泽东见状说:“上不去吧?那我们下来走好了。”
司机说:“那就烦请主席先下车,我把汽车倒回去,再往前冲一下,这样出不了事。”
毛泽东和周恩来他们踏着夜色,慢慢顺公路到了香山慈幼院的后门。一辆吉普车停在那里。
毛泽东问:“不是到了吗?为什么还要坐车?”
周恩来说:“还有一段坡路,小汽车爬不上去,只好换越野吉普。”
果然,越野吉普车又开了一阵子,才到了一个院子附近。
毛泽东下了车,仔细望了望双清别墅的大门,然后大步走了进去。院子不小,夜色下,一个古色古香的六角凉亭,还有不少松柏自由自在地长在院子里。一股清风袭来,树枝摇摆,似是在欢迎新来的主人。
“这个院子不错呀,比我们在西柏坡的院子还大还漂亮。”毛泽东很高兴地说道。
双清别墅的院子确实不小,房子也很大。它是一排坐北朝南的平房,屋子里阳光充足,房子高大优美。从西头起,有卫生间、卧室、办公室,中间正厅是会客厅,能容纳二十多人。从正厅向东,还有办公室和会客厅,过了会客厅是小餐厅。小餐厅通过一个走廊和厨房相连。
这排房子中,除毛泽东使用的房间外,还有工作人员的办公室、储藏室和小厨房。
从此,毛泽东住在这里,一直到6月份进城。进城初期,他只是白天去中南海办公,夜里仍回双清别墅或玉泉山休息。
1949年4月,毛泽东与李讷、毛岸英、刘松林在香山。从双清别墅西侧门北去,一条小路通向来青轩位于香山寺的北侧,这里被确定为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的住所。刘少奇一家住东房,朱德和任弼时住北房朱德住东头,任弼时住西头。任弼时的住房往西向上走数步,即是周恩来的住所。
当毛泽东第一次走进双清别墅自己的卧室时,便对身边工作人员发了一通脾气。原来,毛泽东对卧室那张弹簧床极不满意。其实,这间卧室内唯一豪华气派的家具就是这张弹簧床。警卫员还是头一次见到这种床,坐在上面就像是坐在沙发上一样。他们觉得这个床要比毛泽东在农村时睡的任何一张床都要高级,于是,将这张床摆好。可是,毛泽东并不这么想,他看到这张床,声音很高地对工作人员说:“为什么要给我买这样的床?这床比木板床要多花多少钱?为什么昨天能睡木板床,今天就不能睡了?
我睡木板床已经习惯了,觉得睡木板床就很好,我不喜欢这个
床。”他指示卫士们赶忙撤走弹簧床,并说:“我还是睡木板床舒服。”
吃饭、睡觉、工作,可谓人生三大事。毛泽东在生活起居方面以简单随便著称,但是,他对床铺却有着与众不同的“讲究”。
毛泽东对床有独特的要求,他不睡别的床,诸如沙发床、席梦思之类的软床,而是喜欢睡木板床。
转战陕北时,陕北的老百姓睡火炕,毛泽东睡不惯,走到哪儿,都是临时借用老乡的门板。毛泽东住在河底村时,房东的门卸不下来,他只好睡在火炕上,结果睡得不好。
房东的孩子在县里当干部,回家听说了这事,立刻将门轴锯了,把门取了下来。毛泽东晚上回来听说了,批评那个干部“乱弹琴”。随后,毛泽东又检查了那两扇门,看到
再安上不受影响,才不生气了。这天夜里,他睡在门板上,比前一天晚上睡得好。毛泽东发火引起工作人员的恐慌,因为双清别墅没有木板床,而毛泽东以前睡的木板床又没有带来。这可怎么办?大家思来想去,决定还是劝毛泽东暂时先在弹簧床上睡一觉,第二天再想办法。
正在伏案工作的毛泽东听了这种安排,头也不抬地说:“弄来木板床后我再睡。”显然,毛泽东的脾气来了。如果不能弄到木板床,他是不肯睡觉休息的。
于是,管理科的同志们赶紧请木匠为毛泽东赶做了一张大木板床。毛泽东见了这张床,很满意,于是便上床休息。后来,丰泽园菊香书屋成了毛泽东的卧室,这张木板床也随着毛泽东搬进了菊香书屋。不久,工作人员又对毛泽东的木板床进行了改造,使它变大了,足有5尺宽。为什么要把木板床
加宽呢?因为毛泽东有躺在床上看书、看报、办公的习惯,床的一半是用来放书的。平时,毛泽东床上的书堆得足有一尺多高。毛泽东自己说过:“人生几乎有一半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至于我,更是比一般人在床上度过的时间要多。因此,我的床一定要舒服一些。”
改进后的木板床有三个特点:一是普通,毫无刻意雕饰,与一般人家的木板床并无区别;二是宽大,可以放很多书;三是外高里低,高的那边睡人,低的那边放书。
毛泽东深为满意。此后,他一直睡这种木板床,从来未曾改变过。
在香山的双清别墅,毛泽东要处理的第一件事情,是和国民党政府的和平谈判。
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已经基本被消灭,人民解放军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并形成了对国民党军长江防线的军事压力。国民党政府收拢了115个师,布防在宜昌至上海的长江沿线,制造了“划江而治”的空气。
为了阻止解放军过江,国民党政府提出了和平谈判的要求。中共中央为了早日结束战争,减轻人民的痛苦,接受了这一建议。
4月1日,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南京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到达北平。
在谈判中,中共代表坚持无论谈判成功与否,解放军都必须渡江,并指出,长江在历史上从来没有阻止过中国的统一。但在战犯处理、对待国民党政府和军队人员以及联合政府组成等问题上,可照顾到国民党各方的情况,做宽大的处理和适宜的解决。经过半个月的谈判,形成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这个协定遭到了南京政府的拒绝,并公告,
坚决作战。
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下达了发起渡江战役、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第二、三野战军,分东、中、西三个突击集团,一举突破了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
4月22日,装甲和炮兵部队开始向南岸开进。
4月23日,解放军攻占了南京城。统治中国22年的
蒋介石政权的历史宣告结束。
在这振奋人心的时刻,毛泽东坐在双清别墅的六角亭下,写下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一光辉诗篇,热情歌颂了中国人民在解放战争中所取得的这一决定性的胜利。
随着前线胜利的捷报不断传来,在山上住的有些领导人有些坐不住了,他们当中有不少是行伍出身。这些将军都是子弹堆儿里钻出来的人。听惯了枪炮声,都是几天不打枪手痒心痒全身痒,现在一下子没仗打了,耳边周围只剩下莺歌燕舞,自然很不习惯,也很不适应了。
不久,他们终于找到了解痒的法子。香山有的是麻雀,打吧!不知是谁挑头开了第一枪,于是大家都尽情一试身手了。
一天,毛泽东开会回来,刚下车,正有几名警卫干部打了麻雀回来,他们枪法好,打了很多,拴成一串,兴高采烈地走过来。
毛泽东听到喧笑声,朝那边望了一眼,只是随便望了一眼,突然停住了脚步。
那几名警卫干部见到毛泽东,礼貌地停止喧哗,放慢脚步。
毛泽东眉梢抖动一下,渐渐皱拢,习惯地吮吮下唇,问:“你们拿的什么呢?”
“打了几只家雀。”一个同志将一串麻雀举向毛泽东,这样可以清清楚楚看到鸟羽上沾满的鲜血,甚至有一滴血被甩了出来,滴落到毛泽东脚下。
毛泽东面孔一抽搐,显出大不忍的悲戚神色,退了半步,突然以手遮脸,喊起来:“拿走,拿开!我不要看。”
那同志吓得赶紧将滴血的麻雀藏到身后。
“谁叫你们打的?”毛泽东皱紧眉头责问道,“它们也是生命么,麻雀
也是有生命的么!它们活得高高兴兴,你们就忍心把它们打死了?招你们了
惹你们了?”
几名同志无言以对。
“以后不许打,任何人不许打?”
“是首长们先打的。”毛泽东身边的卫士悄悄解释,“后来大家才跟着打……”
“今后任何人不许打,什么首长不首长,告诉他们,我说的任何人不许打!”
此后,那些疲于奔命的麻雀,又有了安定宁静的生活环境,得以自由歌唱翱翔,热热闹闹地繁衍子孙……
毛泽东身经百战,指挥战役大大小小何止千百次?战场上哪次不是尸积如山,血流成河?毛泽东的亲人和战友牺牲的有多少?那长长的名单证明毛泽东从来未在敌人的凶残面前有丝毫恐惧和退缩。就是在全国即将解放,无论蒋介石或者其他敌人怎样喊饶命,毛泽东的回答却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但是在这里,毛泽东怕血、怜惜无辜受害的生命。这说明了作为一位多情善感的质朴常人,他的意志坚硬如钢同他的心地善良一样鲜明,一样强烈。
毛泽东抓的第二件大事,就是会见民主党派的领导人、人民团体的领导人和无党派的知名人士,协商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建立中央政权。为了抓好这项工作,周恩来总是全城跑。他往往是白天在城里忙一天,到晚上8点钟左右赶到毛主席的住处研究军事问题,直至深夜。第二天吃过早饭,又坐上小卧车进城去了。当时社会治安不好,为了周恩来的工作和安全起见,警卫人员就乘坐吉普车在后边跟随着。吉普车没有小卧车跑得快,没跑多久,就看不见周恩来坐的那辆车了。常常是警卫人员到了一个地方,周恩来又去了另一个地方,总也追不上。
中央首长们会见党外知名人士,都是经过周恩来亲自安排的。为了尽快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他根据中央研究的精神,广泛地联系党外人士,登门拜访,邀请交谈,个别会面,然后向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首长汇报。中央集体研究以后,由毛主席、朱总司令、刘少奇同志和周恩来分别会见。
毛主席会见党外知名人士的时候,都特意嘱咐工作人员把吉普车准备好,到下边去接。客人来了,要及时告诉他。
每次客人到来,毛主席都走出房间,到院子里迎接,有时还走到大门口去迎接。张澜、李济深、沈钧儒、陈叔通、何香凝、马叙伦等老人来时,毛主席亲自走到汽车跟前,搀扶他们下车和上台阶。对此,被会见的人非常激动。他们说,我们都是经过几个朝代的人了,没有哪一个朝代的领导人能和中共的领导人相比。毛主席、周恩来都是和我们平起平坐,心平气和地商量问题。也有的说,我们过去认为中共领导人能打仗,蒋介石不能打仗,所以失败;现在认识到了,中共政策对头,得到了广大工人、农民的拥护,连我们这些人也拥护,因此,中共必然取胜。蒋介石有钱没有群众,人心相背,不可能不失败。
李济深先生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主席。为了反蒋抗日,1933年底,他联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陈铭枢和蒋光鼐发动福建事变,成立了抗日反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革命失败以后,他支持李宗仁、白崇禧反对蒋介石。1948年5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发表声明,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关于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号召。
这次,李济深先生到达香山双清别墅,紧紧拉着毛主席的手说:“毛主席太客气了,我这个人你是知道的,我过去是反对共产党的,也犯了很大的错误。以后我觉悟了,看到蒋介石反动派丧权辱国,腐败无能,使中华民族长期陷入贫穷落后、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之中,才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现在,大半个中国已经获得了解放,全国即将解放,我真心诚意地拥护中国共产党,我们的全体同志都拥护中国共产党。共产党的领导干部都很谦虚,毛主席、周恩来先生都这么谦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