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集外集——季羡林代表作品精装典藏版

書城自編碼: 259173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名家作品
作者: 季羡林
國際書號(ISBN): 9787568203272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7-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412/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01.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HK$ 168.0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HK$ 99.7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售價:HK$ 88.5
以爱为名的支配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HK$ 62.7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HK$ 53.8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HK$ 66.1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HK$ 77.3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HK$ 100.6

 

編輯推薦:
集外集(季羡林经典作品 最新精装典藏版):世纪转折的笔墨痕迹 年逾古稀的感悟怀念
內容簡介:
《集外集》收录了《千禧文存》和《万泉集》两个集子。其中《千禧文存》收录作者在2000年所写的《迎新怀旧——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元旦感怀》《龙抄本中国古典小说序》《成功》等40余篇作品,全篇以序、杂文以及少部分散文为主;《万泉集》原编成于1987年12月,收作者1986年、1987年所写散文,因未能及时出版,又增补了若干新写散文,全篇以忆人、游记、抒情类散文为主。
關於作者:
季羡林(1911.8.6—2009.7.11):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家、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代表作品:《牛棚杂忆》《天竺心影》《朗润集》《留德十年》《病榻杂记》《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等。
目錄
千禧文存
002 自序
004 迎新怀旧——21世纪第一个元旦感怀
010 龙抄本《中国古典小说》序
012 成功
015 佛山心影
048 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
052 《西学东传人物丛书》序
056 《中国飞天艺术》序
059 意匠惨淡经营中——漫谈卞毓方的散文
066 《德语动词、名词、形容词与介词固定搭配用法词典》序
069 论说假话
071 漫谈词典
073 《千禧韩中词典》序
075 文化交流能推动中印社会前进
077 《东亚与印度:亚洲两种现代化模式》序
079 追求一个境界——漫谈梁衡的散文
081 《季羡林文集·续编》说明
084 我和东坡词
088 《东方民间故事精品评注丛书》序
091 目中无人
094 大放光明
102 《燕园师林·第四集》序
105 纪念敦煌藏经洞发现一百周年大会贺信
107 《五卷书》再版新序
111 《赵元任全集》序
123 槛外人语
125 《百年百篇文学经典·散文卷》序
130 对陈寅恪先生的一点新认识
134 长生不老
136 我和人民文学出版社
141 我的家
145 悼念赵朴老
148 清华梦忆
152 一点希望
154 《董秋芳译文选》序
157 欢送北大进入新世纪新千年
160 《重返巴格达》序
163 新世纪新千年寄语
165 龙抄本《牛棚杂忆》序
168 《平凡而伟大的学者——于道泉》序
171 《文韬武略宝典——〈论语〉与〈孙子兵法〉》序
174 九十述怀
184 新世纪开始时我想做些什么
万泉集
188 自序
192 自序续
194 他实现了生命的价值——悼念朱光潜先生
200 我和外国文学
208 槐花
211 我的童年
220 日本人之心
230 写作《春归燕园》的前前后后
239 一个影子似的孩子
242 游石钟山记
245 登庐山
249 尼泊尔随笔
282 1987年元旦试笔
284 遥远的怀念
291 怀念西府海棠
295 怀念衍梁
299 法门寺
305 悼念曹老
309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314 重返哥廷根
322 梦萦未名湖
327 悼念姜椿芳同志
330 回忆梁实秋先生
334 虎门炮台
337 北京忆旧
341 梦萦水木清华
345 晨趣
348 悼念沈从文先生
353 室伏佑厚先生一家
359 寿寿彝
362 我爱北京
365 回忆雨僧先生
368 怀念丁声树同志
370 月是故乡明
373 忆念胡也频先生
378 我的老师董秋芳先生
382 诗人兼学者的冯至(君培)先生
389 神奇的丝瓜
393 晚节善终,大节不亏——悼念冯芝生(友兰)先生
400 八十述怀
內容試閱
自 序
这一本小册子是周奎杰女士、张世林先生和李玉洁女士共同策划的。它收集了我在2000年所写的除了《龟兹焉耆佛教史》以外全部散文、杂文、序等文章。他们的用意是,给我在世纪转折的一年中的笔墨生涯留下点儿痕迹,并对我今年的九十寿辰表示点儿庆祝之意。所有这一切,我都是感激的。
去年这一年可以分为两大阶段,5月中下旬以前是“目中无人”的阶段,以后是“大放光明”的阶段,转折点就在眼睛上。在前一阶段,我那动过白内障手术的右眼又长出了一层薄膜,把眼球蒙住了,几乎完全失明。没有动过手术的左眼视力只有0.2。我走在路上看不见人,看不清脚下的台阶。在家里,我就靠这点微弱的视力同稀奇古怪的文字拼命,探讨龟兹和焉耆佛教传入和发展的情况。同人们打交道,对面相距两尺,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窘态可掬,心中郁闷。忍到5月下旬,下决心来一个“二进宫”,再次住进了同仁医院,右眼打激光,左眼动手术。而这进行得都非常顺利,于是“大放光明”了。
这就是《千禧文存》产生的时代背景。
交代完了时代背景,我似乎就无话可说了,因为,要说的话在《文存》中,特别是在《九十述怀》中已经说了个淋漓尽致了,再说难免有蛇足之嫌,自己写起来无聊,读者读起来乏味,费力不讨好,何苦为之!
抬头看窗外,荷塘里的冰虽然还没有全溶化,柳嫩鹅黄仍然要等一些时候;但是,春意已经迎面扑来,玉兰花的蓇葖越来越大,我仿佛看到荷塘里淤泥中沉睡了一个冬天的荷花也已睁开惺忪的睡眼,打着哈欠,一旦头上的冰层溶掉,就长出嫩叶,笑傲春风。我自己虽然不会冬眠,但也深切感到春意盎然。我今天已届九旬高龄。一个人的寿夭基本上不由自己来决定,我能够活到如此高龄,毕竟难得。同去年比较起来,缺一个“目中无人”的阶段,这是好事。所以,虽然增长了一岁,却觉得身心两健。希望在今年结束时,在舞笔弄墨方面能够有更大更好的成绩,庶不致辜负这个新千年的第一年。
2001年3月1日
迎新怀旧
我经常说到,我是幼无大志的人。其实我老也无大志,那种“大丈夫当如是也”的豪言壮语,我觉得,只有不世出的英雄才能说出。但是,历史的记载是否可靠,我也怀疑。刘邦和朱元璋等地痞流氓,一无所有,从而一无所惧,运气好,成了皇上。一批帮闲的书生极尽拍马之能事,连这一批流氓并不漂亮的长相也成了神奇的东西,在这些书生笔下猛吹不已。他们年轻时未必有这样的豪言壮语,书生也臆造出来,以达到吹拍的目的。
话扯远了,还是谈我自己吧。我的“无大志”表现在各个方面,在年龄方面也有表现。我的父母都只活了40岁多一点。我自己想,我决超过父母的,能活到50岁,我就应该满足了。记得大概是在20世纪50年代,我40多岁的时候,忽发奇想,想到我能否看到一个新世纪。我计算了一下,我必须活到89岁,才能做到。89岁,对当时的我来说,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古今中外的文人,有几个能活到这个岁数的?这简直像是蓬莱三山,烟波渺茫,可望而不可即。
然而曾几何时,知命之年,倏尔而逝;耳顺之年,也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在古稀之年也没能让我有古稀的感觉。物换星移,岁月流逝,我却懵懵然,木木然,没有一点儿感觉,“高堂明镜悲白发”,我很少揽镜自照,头发变白,自己是感觉不到的。只有在校园中偶尔遇到一位熟人,几年不见,发已半白,我心里蓦地震颤了一下。被人称呼,从“老季”变成了“季老”,最初觉得有点儿刺耳。此外则一切平平常常,平平常常。弹指一瞬间,自己竟然活到了89岁,迎接了新世纪和新千年,当年认为无法想象的,绝对办不到的,当年的蓬莱三山,“今朝都到眼前来”了。岂不大可喜哉!然而又岂不大可惊哉!
记得有两句诗:“凡所难求皆绝好,及能如愿便平常”,我现在深深地认识到这朴素语言中蕴含的真理。我现在确实如愿了,但是心情平常到连平常的感觉都没有了。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到了晚上,仍然会在西方落下。环顾我的房间,依然是插架盈室,书籍盈架。窗台上的那几盆花草依然绿叶葳蕤,春意盎然。窗外是严冬。荷塘里只剩下了残荷的枯枝,在寒风中抖动。冰下水中鱼儿们是在游泳,还是在睡眠,我不得而知。埋在淤泥中莲藕是在蔓延,还是在冬眠,我也不得而知。荷花如果能做梦的话,我想,它们会梦到春天,坚冰融化,春水溶溶,它们又能长出尖尖的角,笑傲春风了。
荷花是不会知道什么20世纪、21世纪的。大千世界的一切动植物都不知道。它们仅仅知道日和夜以及季节的变换这些自然界的现象。只有天之骄子人类才有本领耍出一些新花样,自己耍出来以后,自己又顶礼膜拜,深信不疑。神仙皇帝就属于这一类,世纪和千年也属于这一类。就拿20世纪的世纪末来说,明明是人类自己制造出来的东西,却似乎有了无限的神力。多少年来,世界各国不知有多少聪明睿智之士,大谈他们自己制造出来的世纪末问题,又是总结20世纪的经验教训,又是侈谈21世纪的这个那个,喧呶纷争,煞是热闹;人各自是其是而非他人之是。一时文坛、学坛,还有什么坛,议论蜂起,杀声震天。倘若在高天上某一个地方真有一位造物主的话,他下视人寰,看到一群小动物角斗,恐怕会莞尔而笑吧。
我自己不比任何人聪明,我也参加到这一系列的纷争里来了。我谈的主要是文化问题,20世纪和21世纪东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我认为,20世纪是全部人类历史上发展最快的一个世纪。在这个世纪以前西方发生的产业革命大大地解放了生产力,200多年内,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和福利,全世界人民皆受其惠。但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则是并不美好的,由于西方人以“征服自然”为鹄的,对大自然诛求无餍,结果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和惩罚,产生了许多弊端和祸害。这些弊端和灾害彰彰在人耳目,用不着我再来细数。现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政府和人民团体都在高呼“环保”,又是宣传,又是开会,一时甚嚣尘上。奇怪的是,竟无一人提到环保问题产生的根源。为什么欧洲中世纪和中国的汉唐时代,从来没有什么环保问题呢?这情况难道还不值得人们深思吗?
我自己把环保问题同20世纪和21世纪挂上了钩,同东西方文化挂上了钩。同时我又常常举一个民间流传的近视眼猜匾的笑话,说21世纪这一块匾还没有挂出来,我们现在乱猜匾上的大字,无疑都是近视眼。能吹嘘看到了匾上字的人,是狡猾者,是事前向主事人打听好了的。但是这种狡猾行动,对匾是可以的,对21世纪则是行不通的。难道谁有能耐到上帝那里去打听吗?我主张在21世纪东方天人合一的思想——这是东方文化的精华——能帮助人们解决环保问题。我似乎已经看到了还没有挂出来的匾上的字。不是我从上帝那里打听来的,是我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得出来的,我是我自己的上帝。
20世纪最后一天的夜里,我猛然醒来,开灯一看,时针正指12点,不差一分钟。我心里一愣:我现在已是21世纪的人了。未多介意,关灯又睡。早晨7点,乘车到中华世纪坛去,同另外9位科学界闻人,代表学术界10个分支,另外配上10位儿童,共同撞新铸成的世纪钟王21响,象征科学繁荣。钟声深沉洪亮,在北京上空回荡。这时,我的心蓦地一阵颤动,“二十一世纪”五个大字沉重地压在我的心头,真正感觉“往事越千年”,我自己昨天还是20世纪的“世纪老人”,而今一转瞬间,我已成为21世纪的“新人”了。
在这关键的时刻,我过去很多年热心议论的一些问题,什么东西方文化,什么环保,什么天人合一,什么分析的思维模式和综合的思维模式,等等,都从我心中隐去。过去侈谈21世纪,等到21世纪真正来到了眼前,心中却是一个大空虚。中国古书上那个“叶公好龙”的故事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然而,我心中也并不是完全的真正的空虚,我想到了我自己。进入新世纪,我确确实实是89岁了。这是古今中外都艳羡的一个年龄。我竟于无意中得之,不亦快哉!连我这个少无大志老也无大志的人都不得不感到踌躇满志了。但是,我脑海里立即出现了一个问题:活大年纪究竟是好事呢,还是坏事,这问题还真不易答复。爱活着,是人之常情,连中国老百姓都说“好死不如赖活着”。我焉能例外!但是,活得太久了,人事纷纭,应对劳神。人世间一些魑魅魍魉的现象,看多了也让人心烦。德国大诗人歌德晚年渴望休息(ruhen)的名诗,正表现了这种心情。我有时候也真想休息了。
中国古代诗文中有不少鼓励老年人的话,比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又如“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又如“余霞尚满天”,等等,读起来也颇让老人振奋。但是,仔细于字里行间推敲一下,便不难发现,这些诗句实际上是为老人打气的,给老人以安慰的,信以为真,便会上当。
那么,老年人就全该死了吗?也不是。人老了,识多见广,正反两面的经验教训都非常丰富,这些东西对我们国家还是有用处的,只要不倚老卖老,不倚老吃老,人类社会还是需要老人的。佛经里面有一个《弃老国缘》的故事,说的就是这一番道理。在现在的中国,在21世纪的中国,活着无疑还是一种乐事。我常常说:人们吃饭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这是我的最根本的信条之一。我也身体力行。进入21世纪的我仍然是黎明即起,兀兀穷年,不求有惊人之举,但求无愧于心,无愧于吃下去的饭。
在北京大学校内,老教授有一大批。比我更老的人,还有十几位。如果在往八宝山去的路上按年龄顺序排一个队的话,我决不在前几名。我曾说过,我决不会在这个队伍中抢先加塞,我决心鱼贯而前,轮到我的时候,我说不定还会溜号躲开,从后面挤进比我年轻的队伍中。
多少年来,我成了陶渊明的信徒。他写的一首诗: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我感到,对生死之事,我确实没有多虑。关键在一个“应”字。这个“应”字由谁来掌管,由谁来决定呢?我不能知道,反正不由我自己来决定。既然不由我自己来决定,那么——由它去吧。
2000年1月1日—3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