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超越百岁看这本就够了
》
售價:HK$
55.8
《
亚洲戏剧史·南亚卷
》
售價:HK$
143.4
《
中国历代竹器图谱与数字活化
》
售價:HK$
557.8
《
EDA技术与设计(第2版)
》
售價:HK$
85.0
《
揉碎浪漫(全两册)
》
售價:HK$
70.3
《
古籍善本
》
售價:HK$
537.6
《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4:可持续全球供应链体系与国际货币金融变革
》
售價:HK$
87.4
《
道德经新注 81幅作者亲绘哲理中国画,图文解读道德经
》
售價:HK$
143.4
|
編輯推薦: |
遴选曾国藩家书中精华部分,著名作家、曾国藩研究专家唐浩明点评。由书及人,体会一位思想者对世道人心的入微体察、一位卓越谋略家对修身勤政的完美忠告。曾国藩,一个从李鸿章、张之洞到袁世凯、蒋介石,无不对其顶礼膜拜、尊为“圣哲”的传奇人物;一个从谭嗣同、梁启超到陈独秀、毛泽东,无不对其推崇师法、礼为“楷模”的“英雄豪杰”。梁启超说:“如无曾文正毅力,必为失败之人。”南怀瑾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
|
內容簡介: |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本书精选了曾氏家书两百封左右,由著名作家、研究曾国藩的专家唐浩明点评,结合时局以及曾国藩的前后经历,唐浩明将曾氏的一生串联起来,评析独到,深入浅出。让读者由家书及人,对晚清政局以致整个历史的道德、文章、仕宦心理都有所了解。
|
關於作者: |
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唐浩明,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著有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杨度》、《张之洞》及随笔集《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奏折》,整理出版《曾国藩全集》等。《曾国藩》获首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湖南省优秀图书奖,《杨度》获国家图书奖,《张之洞》获中宣部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
目錄:
|
禀父母(道光二十年二月初九日)
评点:破天荒翰林
禀祖父(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十七日)
评点:一个不同凡庸的乡村农民
致诸弟(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
评点:为学譬如熬肉
致诸弟(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
评点:读书之要在格物致知
致诸弟(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评点:戒烟写日记主静
致温弟(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
评点:感春诗慷慨悲歌
致诸弟(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
评点:绝大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问
致温弟沅弟(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十日)
评点:盈虚消息之理
致诸弟(道光二十四年五月十二日)
评点:作如火如荼之文
致诸弟(道光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评点:治学以有恒为主
禀父母(道光二十六年正月初三日)
评点:以杜门谢客为好
禀祖父(道光二十七年六月十七日)
评点:连升四级
禀父母(道光二十七年六月二十七日)
评点:曾府的五个千金
禀父母(道光二十八年四月十四日)
评点:接续家风的大功臣郭筠
禀父母(道光二十九年二月初六日)
评点:升授礼部侍郎
致诸弟(道光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一日)
评点:不存做官发财之念
致诸弟(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十六日)
评点:官宦之家与孝友之家
致诸弟(咸丰元年五月十四日)
评点:直言上疏
致诸弟(咸丰元年十月十二日)
评点:因贺女庶出而暂缓亲事
致诸弟(咸丰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评点:老父训斥侍郎儿
谕纪泽(咸丰二年九月十八日)
评点:孝道平衡了“三从四德”
禀父(咸丰三年十月初四日)
评点:由侍郎变为湘军统帅
禀父(咸丰四年三月二十五日)
评点:让人快速致富的战争吸引乡民
致诸弟(咸丰四年四月十四日)
评点:守耕读之家本色
致诸弟(咸丰四年五月初九日)
评点:百年旧档重见天日
致诸弟(咸丰四年九月十三日)
评点:只做了七天署理湖北巡抚
致诸弟(咸丰四年十一月初七日)
评点:享荣名而寸心兢兢
致诸弟(咸丰四年十一月二十三夜)
评点: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致诸弟(咸丰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评点:忍辱包羞屈心抑志
致诸弟(咸丰五年八月二十七日)
评点:让儿孙一无可恃
谕纪鸿(咸丰六年九月二十九夜)
评点:愿子孙做君子不做大官
致澄弟(咸丰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评点:不妄取丝毫公款
致沅弟(咸丰七年十月二十七夜)
评点:将才四大端
致沅弟(咸丰七年十二月十四日)
评点:人才**
致沅弟(咸丰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评点:在江西郁郁不得意
致沅弟(咸丰八年正月初四夜)
评点:去机巧求笃实
致沅弟(咸丰八年正月十四日)
评点:脚踏实地克勤小物
致沅弟(咸丰八年正月二十九日)
评点:善事的三种做法
致沅弟(咸丰八年三月初六日)
评点:长傲多言为凶德
致沅弟(咸丰八年三月三十日)
评点:以“平和”养德保身
致沅弟(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日)
评点:人生适意之时不可多得
致沅弟(咸丰八年六月初四日)
评点:由程朱到申韩到黄老
谕纪泽(咸丰八年七月二十一日)
评点:读书之法与做人之道
谕纪泽(咸丰八年八月初三日)
评点:读书宜体察涵泳
致诸弟(咸丰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评点:祸福由天善恶由人
致诸弟(咸丰八年十二月十六日)
评点:得意之时与失意之事
致诸弟(咸丰九年三月十三日)
评点:“一门忠义”竟成谶语
致澄弟沅弟(咸丰九年八月十二日)
评点:以“拖”来对付朝廷
谕纪泽(咸丰九年十月十四日)
评点:《冰鉴》不是曾国藩所著
致澄弟(咸丰十年四月十四日)
评点:江南大营崩溃与湘军腾飞
谕纪泽(咸丰十年四月二十四日)
评点:文章当珠圆玉润
致沅弟季弟(咸丰十年四月二十八日)
评点:终于有了地方实权
致季弟(咸丰十年六月二十七日)
评点:讲求将略品行学术
致沅弟(咸丰十年七月十五日)
评点:与人相处疏疏落落
致沅弟季弟(咸丰十年八月十二日)
评点:由高亢渐归平实
致沅弟(咸丰十年九月初十日)
评点:为何发这么大的火
致沅弟(咸丰十年九月二十三日)
评点:庸人以惰致败才人以傲致败
致沅弟季弟(咸丰十年十月初四夜)
评点:深以子侄辈骄傲之气为虑
谕纪泽纪鸿(咸丰十年十月十六日‘
评点:戒轻易
致澄弟(咸丰十年十一月十四日。
评点:坦然怡然对待生死
致沅弟季弟(咸丰十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评点:资夷力师夷智
致沅弟季弟(咸丰十一年二月二十二日。
评点:持以谨静专一之气应付危局
致澄弟(咸丰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
评点:立身处世之“八本”
谕纪泽纪鸿(咸丰十一年三月十三日‘
评点:文人的遗憾
致沅弟(咸丰十一年四月初三日‘
评点:凡办大事半人力半天事。
致澄弟(咸丰十一年六月十四日‘
评点:情意与钱物
谕纪泽(咸丰十一年九月二十四日。
评点:以二百金办女儿奁具
致澄弟沅弟(咸丰十一年十一月初四日。
评点:礼之厚薄与八君子辅政
致沅弟(同治元年正月十八日)
评点:朝廷着意笼络老九
谕纪泽(同治元年四月初四日)
评点:有常是**美德
谕纪泽纪鸿(同治元年四月二十四日)
评点:读书可以变化气质
致沅弟季弟(同治元年五月十五日)
评点:以廉谦劳三字自抑
致沅弟季弟(同治元年六月初十日)
评点:如何使用有才无德者
谕纪泽(同治元年七月十四日)
评点:持身可学王陶而不可学嵇阮
致澄弟(同治元年九月初四日)
评点:对父母官宜若远若近
致沅弟(同治元年九月十一日)
评点:制胜之道在人不在器
致沅弟(同治二年正月十八日)
评点:花未全开月未圆
致沅弟(同治二年正月二十日)
评点:去忿欲以养体存倔强以励志
致沅弟(同治二年三月二十四日。
评点:豁达光明之识与恬淡冲融之趣
致沅弟(同治二年四月十六日)
评点:以方寸为严师224.
致沅弟(同治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评点: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
致沅弟(同治二年五月初九日)
评点:为文宜专从“简当”二字着力
致沅弟(同治二年七月二十一日)
评点:识为主才为辅人谋半天意半
致沅弟(同治二年七月二十三日)
评点:避挟长市恩之嫌
谕纪鸿(同治二年八月十二日)
评点:不可挂大帅旗不可惊动官长
致沅弟(同治二年九月十一日)
评点:从“畏慎”二字痛下功夫
致澄弟(同治二年九月十四日)
评点:鼎盛之际宜收敛
致澄弟(同治二年十月十四日)
评点:子侄辈不能坐四抬轿
致澄弟(同治二年十二月初四日)
评点:欧阳夫人带头纺纱
谕纪瑞(同治二年十二月十四日)
评点:勿忘先世之艰难
致沅弟(同治三年正月二十六日)
评点: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致澄弟(同治三年二月十四日)244.
评点:艰苦则强娇养则弱
致沅弟(同治三年四月初三日)
评点:互劝互勖互恭维
致沅弟(同治三年四月二十八日)
评点:每日总须略有抽闲之时
致沅弟(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
评点:男儿自立须有倔强之气
致沅弟(同治三年六月十九日)
评点:八百里驰奏打下金陵
谕纪鸿(同治三年七月初九日)
评点:进身之始务知自重
谕纪泽(同治三年七月初十日)
评点:兄弟同日封侯伯
致沅弟(同治三年七月二十九日)
评点:老九遭各方攻击郁郁不乐
致澄弟(同治三年八月二十四日)
评点:老九开缺回籍
致沅弟(同治三年十月十四日)
评点:新的使命
致澄弟沅弟(同治四年五月二十五日)
评点:不望富贵愿代代有秀才
谕纪泽(同治四年闰五月十九日)
评点:夜饭不用荤为养生之道
谕纪泽纪鸿(同治四年六月初一日)
评点:气势识度情韵趣味
谕纪泽纪鸿(同治四年七月初三日)
评点:少年文字总贵气象峥嵘
谕纪鸿(同治五年正月十八日)
◎评点: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谕纪泽纪鸿(同治五年三月十四夜)
评点:不宜过于玲珑剔透
致澄弟沅弟(同治五年三月二十六日)
评点:用人不率冗存心不自满
谕纪泽纪鸿(同治五年八月二十二日)
评点:风流名士曾广钧
致沅弟(同治五年九月十二日)
评点:求强在自修处不在胜人处
谕纪泽(同治五年十月十一日)
评点:大家名作自有一种面貌神态
致沅弟(同治五年十月二十三日)
评点:自请开缺辞爵
致沅弟(同治五年十二月十八夜)
评点: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致沅弟(同治六年正月初二日)
评点:悔字诀助老九过难关
致沅弟(同治六年正月二十二日)
评点:波平浪静与掀天揭地
致沅弟(同治六年正月二十六日)
评点:湘淮两军曾李两家联为一气
致沅弟(同治六年二月二十一日)
评点:乱世处大位乃人生之大不幸
谕纪泽(同治六年二月二十五日)
评点:二十三四聪明始小开
致沅弟(同治六年二月二十九日)
评点:咬牙励志勿因失败而自馁
致沅弟(同治六年三月初二日)
评点:逆来顺受面对百端拂逆
致沅弟(同治六年三月十二日)
评点:平生四次受人讥笑
谕纪泽(同治六年三月二十八日)
评点:变柔为刚化刻为厚
致欧阳夫人(同治六年五月初五日)
评点:有盛必有衰
谕纪泽(同治八年正月二十二夜)
评点:散财*忌有名
谕纪泽纪鸿(同治九年六月初四日)
评点:安排后事
致澄弟沅弟(同治十年十月二十三日)
评点:养生六事与为学四字
谕纪泽纪鸿(同治十年十一月)
评点:“慎独、主敬、求仁、习劳”四课
|
內容試閱:
|
禀父母(道光二十年二月初九日)
男国藩跪禀父亲、母亲大人膝下:
去年十二月十六日,男在汉口寄家信,付湘潭人和纸行,不知已收到否?后于二十一日在汉口开车,二人共雇二把手小车六辆,男占三辆半。行三百余里,至河南八里汊度岁。正月初二日开车,初七日至周家口,即换大车。雇三套篷车二辆,每套钱十五千文。男占四套,朱占二套。初九日开车,十二日至河南省城,拜客耽搁四天,获百余金。十六日起行,即于是日三更,趁风平浪静,径渡黄河,二十八日到京。一路清吉平安,天气亦好,惟过年二天微雪耳。
到京在长郡会馆卸车。二月初一日移寓南横街千佛庵。屋四间,每月赁钱四千文,与梅、陈二人居址甚近。三人联会,间日一课,每课一赋一诗誊真。初八日是汤中堂老师大课,题“智若禹之行水赋”,以“行所无事则智大矣”为韵,诗题赋得“池面鱼吹柳絮行”,得“吹”字,三月尚有大课一次。同年未到者不过一二人,梅、陈二人皆正月始到。岱云江南、山东之行无甚佳处,到京除偿债外,不过存二三百金,又有八口之家。
男路上用去百金,刻下光景颇好。接家眷之说,郑小珊现无回信。伊若允诺,似尽妥妙;如其不可,则另图善计,或缓一二年亦可,因儿子太小故也。
家中诸事都不挂念,惟诸弟读书不知有进境否?须将所作文字诗赋寄一二首来京。丹阁叔大作亦望寄示。男在京一切谨慎,家中尽可放心。
又禀者,大行皇后于正月十一日升遐,百日以内禁剃发,期年禁燕会音乐。何仙槎年伯于二月初五日溘逝。是日男在何家早饭,并未闻其大病,不数刻而凶问至矣。没后,加太子太保衔。其次子何子毅,已于去年十一月物故。自前年出京后,同乡相继殂逝者:夏一卿、李高衢、杨宝筠三主事,熊子谦、谢庵及何氏父子凡七人,光景为之一变。男现慎保身体,自奉颇厚。
季仙九师升正詹,放浙江学政,初十日出京。廖钰夫师升尚书。吴甄甫师任福建巡抚。朱师、徐师灵榇并已回南矣。
詹有乾家墨,到京竟不可用,以胶太重也,拟仍付回,或退或用随便。接家眷事,三月又有信回家中。信来,须将本房及各亲戚家附载详明,堂上各老人须一一分叙,以烦琐为贵。
谨此跪禀万福金安。
评点:破天荒翰林
这是现存曾国藩家书中年代最早的一封。
曾氏于道光十八年第三次会试中式,殿试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朝考一等第三名,后由道光帝拔置为第二名,改翰林院庶吉士。庶吉士通过三年教习后还有一次考试,谓之散馆。散馆合格者留在翰林院,不合格者或改任县令,或分发各部。教习期间可留在北京,也可不留。曾氏未留北京,请假回湖南。这次来北京,系参加散馆考试。两个月后他通过了考试,被授职翰林院检讨,从七品衔,成为京师一名小官员。在京师,曾氏微不足道,但在曾家,他可是一个了不得的大人物。因为曾氏家族五六百年来从未有人与功名打过交道,这次一下子便出了个翰林,真可谓大大地破了天荒。
这封信是曾氏刚抵北京时写给父母的平安家信。他的父亲名叫曾麟书,号竹亭。曾麟书也是个读书人,但考运不好,一连考了十七次,考到四十三岁那年才录取个秀才。曾麟书一生以教蒙童为业,直到晚年才因儿子的地位而升为乡绅。曾麟书虽从未做过官,但因为是曾家第一个秀才,也算是有脸面的人。不过,这位孜孜不倦于考试的蒙师可能真的平庸。曾氏为其父母写墓表时,对于父亲的一生,几乎乏善可陈,而其祖父,居然可以在稠人广坐之中,大声呵斥已为人父的这个长子。孝顺固然是孝顺,但性格懦弱、办事才干欠缺大概也是实在的。晚年,他曾自撰一副传颂甚广的联语:“有子孙有田园,家风半读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泽;无官守无言责,世事不闻不问,且将艰巨付儿曹。”对联写得很洒脱,然在洒脱的背后,也透露出撰联者那种乏才又不遇的无奈和自嘲。
曾氏的母亲江氏比丈夫大五岁。她的性格与丈夫正好相反:刚烈、好强,且勤快能干。曾麟书夫妇共育有五子四女,曾氏为他们的长子。
父母的性格在曾氏的身上有着明显的遗传。曾氏多次说过自己“胆气薄弱”。从他带兵之初两次因失败而投江自杀的记录来看,可知其性格中有着脆弱的一面。这显然源于其弱父的遗传,但他又有“打脱牙齿和血吞”“屡败屡战”的倔强,明显带着强母的天赋。
信中所提到的儿子,即曾氏次子纪泽。曾氏结婚四年后于道光十七年十月生长子祯第,此子一岁多后与其小姑同时因染痘症而夭殇。道光十九年十一月初二,纪泽降生。就在这一天,曾氏在隆重的祭祖鞭炮声中离家北上,次年正月二十八日抵京。从湖南湘乡到北京,途中走了八十多天,由此可见当年进京赶考之艰难。
曾氏在北京,最挂念的是诸弟的学业。长兄点了翰林,诸弟脸上自然有光,巴望自己早日中式之心也便更加急迫,对大哥的指点也便抱有更高的期盼。做兄长的自然于此责无旁贷,故一到京城,便急着要诸弟把近日所作诗赋寄来,好切实指导。
信的末尾,曾氏希望家里今后给他写信“以烦琐为贵”。这几个字充分体现了一个远方游子对家人的关心思念之情,即便后来妻儿迁到京师,曾氏仍希望时常看到来自家乡的絮絮叨叨、巨细皆备的书信。此中除开曾氏个人的亲情之外,也透露了另一层消息,即中国人浓厚的“根”的观念。不管到了哪里,即便是在京师贵为朝廷大员,或是在外乡成了千万富翁,他也会将所在地视为寓所,当作客居,他的家始终是那个遥远的世代祖居的地方,告老还乡、叶落归根总是游子最后的取向,这就是“根”的意念。“根”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联系的纽带,但“根”也大大地局限了中国人的视野、胸襟和开拓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