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科学结构地图2015

書城自編碼: 2600938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自然科學总论
作者: 王小梅 等
國際書號(ISBN): 9787030448576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7-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01/31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292.3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HK$ 77.3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HK$ 98.6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HK$ 98.6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HK$ 60.5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HK$ 88.5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HK$ 221.8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HK$ 77.3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HK$ 39.2

 

編輯推薦:
《科学结构地图 2015》有助于读者了解科学发展的整体态势,了解中国在世界前沿研究领域的发展水平,可供科技决策者、各级科技管理人员、科技研究人员、高等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內容簡介:
《科学结构地图(2015)》是继《科学结构地图2009》《科学结构地图2012》之后,定期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理论和方法绘制的科学结构地图,旨在周期性地揭示科学研究结构及其演变,监测科学发展趋势。本书通过ESI高被引论文的同被引聚类分析,可视化地展现了2006~2011年和2008~2013年两个时期科学研究的宏观结构和各个研究主题之间的复杂关系,揭示了热点或潜在热点研究领域;通过2002~2007年、2004~2009年、2006~2011年和2008~2013年四个时期科学结构地图的时序变化,分析了研究领域的变迁和研究领域学科交叉性的变化。另外,基于科学结构地图,本书从国家科学研究的结构上反映中国及代表性国家在不同研究领域的活跃程度及其变化趋势,通过国际合著率描述代表性国家国际合作的总体趋势,通过研究科学基金对SCI论文的资助情况展现代表性国家政府科学基金在科学结构地图上的资助分布。
本书有助于读者了解科学发展的整体态势,了解中国在世界前沿研究领域的发展水平,可供科技决策者、各级科技管理人员、科技研究人员、高等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数据
一、利用同被引聚类确定研究领域
二、科学结构地图可视化
三、科学结构演变轨迹
四、研究领域特征词抽取
五、数据说明
第三章 科学结构及演变
一、科学结构地图200
二、基于科学结构地图观察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第四章 研究领域的学科交叉性
第五章 中国及代表性国家科学研究活跃度
一、中国及代表性国家整体科研活跃度时序发展
二、中国及代表性国家在各个研究领域的活跃度时序发展
第六章 中国及代表性国家的国际合作
一、基于科学结构地图观察世界国际合作
二、中国及代表性国家国际合作时序变化
三、基于科学结构地图观察中国及代表性国家国际合作的变化
第七章 科学结构地图上的科学资助情况分析
一、中国及代表性国家政府资助核心论文在科学结构地图上的分布
二、重要国家政府资助机构资助发文在科学结构地图上的分布
第八章 结语
附录
附录1 三维科学结构地图
附录2 科学结构地图2008~2013研究领域详细信息
附录3 科学结构地图2006~
附录4 科学结构地图2006~2011研究领域详细信息
附录5 研究领域演变轨迹
附录6 中国及代表性国家核心论文施引份额(四个时期)
附录7 各国在科学结构地图2008~2013研究领域中核心论文份额及国际合著
附录8 基金资助论文在科学结构地图2008~2013中的分布
致谢
內容試閱
第一章引言
科学结构地图可视化地展现了科学研究的宏观结构及各个主题领域的关联关系,提供了观察、分析和探索科学发展趋势的新视角和新工具。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理论和方法周期性地绘制科学结构地图,可以揭示不同时期的科学知识结构,监测科学发展的演变路径和变化趋势,追踪各个国家科研优势领域的动态变迁过程。因此,继《科学结构地图2009》①《科学结构地图2012》②之后,中国科学院科学结构地图课题组开展了新一轮的科学结构地图绘制及相关研究工作,展现了2006~2011年和2008~2013年两个时期科学研究的宏观结构和复杂关系,揭示了热点或潜在热点研究领域,描绘了2002~2007年、2004~2009年、2006~2011年和2008~2013年四个时期科学研究领域的演化变迁轨迹。
对科学知识体系结构及其演化趋势的研究一直是科技界发现研究热点、遴选优先领域、规划学科发展和制定科学政策的重要基础。传统的研究方法通过检索和分析相关文献以了解学科发展,追踪同行科学家的科研活动来掌握学科趋势,通过专家研讨、评议及专门的规划研究进一步判断可能的突破方向。但随着科技创新进入多学科交叉融汇的阶段,面对海量科技文献,限于固有的专业认知体系,科学家有时难以“观察到”不熟悉但相关的领域,也难以把握它们之间的复杂结构和相互影响关系,更难以发现隐藏在复杂关系下的致变因素和潜在的发展趋势。
因此,本书研制的科学结构地图利用大量科学论文之间同被引关系的聚类分析,超越传统的学科分类,直接体现科学家相互引证所表征的知识的相互作用及知识的流动、融汇和演变。帮助科学家了解隐藏在大规模的复杂关联的数据下面的科学研究结构及其变化,努力帮助科学家把握大问题尺度上和交叉融汇机制下的知识结构、新兴领域及其相互关系,逐步帮助科学家揭示演变趋势、预警新兴领域、发掘潜在合作对象、遴选优先领域等,辅助决策者对科学发展的规划。
本书以汤森路透科技集团的ESI为信息源,提取了2006~2011年、2008~2013年两个时期的各个研究前沿中包含的高被引论文,通过再次的同被引聚类分析,得到了多个研究领域,即通过同被引而相互关联的高被引论文簇,可视化地展现了2006~2011年和2008~2013年两个时期这些高被引论文簇的关联关系,以期反映这两个时期的科学研究宏观结构及其内在关系,帮助揭示热点或潜在热点研究领域。在此基础上,结合《科学结构地图2009》《科学结构地图2012》,通过2002~2007年、2004~2009年、2006~2011年和2008~2013年四个时期科学结构地图的时序分析,分析了研究领域的变迁轨迹,度量了研究领域学科交叉性的变化。同时,基于科学结构地图,从国家科学研究的结构反映了中国及代表性国家在不同研究领域的活跃程度及其变化趋势,通过国际合著率描述了代表性国家国际合作的总体趋势。通过可视化展现中国及代表性国家政府科学基金在科学结构地图上的资助分布,对比分析不同国家科学资助或同一国家不同资助机构的资助布局。
本书的结构如下:第一章,引言;第二章,研究方法与数据,介绍绘制科学结构地图的理论和方法;第三章,科学结构及演变,绘制了212个研究领域、8个研究大类组成的“科学结构地图2008~2013”,分析其主要特点,通过与“科学结构地图2002~2007”“科学结构地图2004~2009”“科学结构地图2006~2011”的时序分析展示了科学结构的演变;第四章,研究领域的学科交叉性,通过分析212个研究领域与14个学科之间的关系揭示了研究领域的学科交叉性,以及在科学结构地图上的分布;第五章,中国及代表性国家科学研究活跃度,通过观察中国及代表性国家在每个研究领域中的论文份额分布,讨论各国在不同研究领域中的相对优势;第六章,中国及代表性国家的国际合作,通过国际合著分析度量知识的国际流动;第七章,科学结构地图上的科学资助情况分析,基于科学结构地图,分析了中国及代表性国家的政府科学资助基金对各个研究领域的资助布局;第八章,结语。
科学结构地图:或称为科学知识图谱,是显示科学知识结构关系与发展进程的一种图形,反映了科学知识之间的结构、互动、交叉、演化等诸多关系。
高被引论文(highly cited paper):ESI对过去10年的SCI论文被引频次进行统计,将22个学科领域中被引频次前1%的论文遴选为高被引论文。
研究前沿(research front):ESI以SCI近6年的高被引论文为基础,利用论文之间的同被引关系聚类产生的一系列论文集合。
研究领域(research area):在研究前沿基础上的再次聚类得到的一系列高被引论文集合。
同被引(co-cited):一组论文共同被其他论文引用。
核心论文(core paper):研究领域中的高被引论文。
施引论文(citing paper):引用核心论文的论文。
重力模型(gravity model):对象之间关联强度的可视化方法,基本思想是把对象间的关联强度看作原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当力平衡时就形成各个对象之间的相对位置。
平均年(mean year):一组论文的出版年的平均值。
国家核心论文份额:该国发表的核心论文数占世界核心论文数的比例。
国家施引论文份额:该国引用核心论文的论文数占世界引用核心论文的论文数的比例。
国际合著率:一国有多国著者的论文数占该国总论文数之比。
国家论文计数方法:由于存在国际合著论文,一个国家的论文量因为不同的计数方法而不同,计算方法包括:①全计数法(complete counting);②分数化全计数法(complete-normalized counting),也称分数计数法(fractional counting);③第一作者计数法(straight counting);④整体计数法(whole counting);⑤分数化整体计数法(whole-normalized counting)。采用方法②、③、⑤计算时所有国家份额之和等于100%,采用方法①、④计算时所有国家份额之和超过100%。本书中论文份额统计采用②,国际合著率采用④。
第二章研究方法与数据
“科学结构地图”的主体分析单元是热点“研究领域”,它通过对高被引论文的同被引关系聚类产生。本期“科学结构地图”的构建首先对高被引论文的同被引关系进行聚类分析,产生若干“研究领域”;其次根据各个研究领域间的关联强度利用重力模型计算其相对位置并可视化,通过平行映射保持与前期图谱位置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接着通过文本分析对研究领域中论文的题目和摘要抽取特征词以标识各个研究领域的内容;最后参考在研究领域之上的三层同被引聚类,由科技情报研究人员审核、修改以确定该研究领域所属的研究大类。
一、利用同被引聚类确定研究领域
同被引指一组论文共同被其他论文引用,反映了在学科分类、发表期刊、作者机构、研究项目等方面看似毫无关联的该组论文可能存在着某种关系;当该组论文同时被引用的次数逐渐增加时,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不断加强。因此,同被引现象通过作者自发的引用行为反映了科学研究内容和科学研究活动的聚合关系,可以超越传统的学科分类限制,反映了科学研究内容的自组织与科学结构的演变。
本书沿用前两期“科学结构地图”的同被引聚类方法,并沿用《科学结构地图2012》中的聚类参数。研究前沿取自ESI于2014年7月公布的2008年1月~2014年4月的研究前沿,共9150个,其中包含43 354篇高被引论文。施引论文集选自SCI和SSCI,论文发表的时间范围为2008~2013年。通过同被引聚类,形成212个研究领域,其中包含3250个研究前沿,18 498篇高被引论文(即核心论文)。
科学论文间的引用反映了科学研究的动态交互。同被引是指一组论文同时被其他论文引用。如图2-1所示,论文A、B、C同时被论文1、2、3引用。如果论文A、B、C频繁同被引,可以推测它们拥有相同或相近的研究主题。
图2-1通过同被引分析确定研究领域
注:A、B、C为核心论文
使用同被引的方法,计算高被引论文两两之间的同被引关系,并根据同被引关系对高被引论文进行聚类形成若干论文簇,称为“研究前沿”;在此基础上利用同被引关系对上述研究前沿再次聚类,得到的若干论文簇,称为“研究领域”。高被引论文、研究前沿及研究领域之间的关系如图2-2所示。
图2-2高被引论文、研究前沿、研究领域的关系
二、科学结构地图可视化
Quinn N,Breuer M A 1979 A forced directed component placement procedure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26(6):377~388
科学结构地图采用重力模型算法①形象描述研究领域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各个研究领域在二维空间中的布局位置。为了使两次科学结构地图纵向可比,本书采用平行映射算法对重力模型进行了改进。各研究领域除受本期其他研究领域的关系(引力和斥力)影响,还受前一期科学结构地图中研究领域的引力,即后一期科学结构地图中研究领域的相对位置参考了前一期科学结构地图的位置。
有学者研究表明,全领域的科学结构具有“共识性结构”(consensus map of science)①,笔者通过试验也发现新一期科学结构地图与“科学结构地图2002~2007”“科学结构地图2004~2009”的布局存在一致性。为了减少算法的参数对科学结构布局的影响,通过平行映射,可以得到时间相异但形态更加一致的科学结构地图,支持后续科学结构的演化分析。
Klavans R,Boyack K W 2009 Toward a consensus map of scienc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60(3):455~476
本书采用三种方式可视化展现科学结构中研究领域的位置布局,每种方法各有利弊,可以互补:①点线图,用圆圈表示研究领域,圆圈半径表示研究领域的扩展度(即研究领域中包含核心论文的数量),圆圈之间的连线表示研究领域的关联关系。这种方法可清晰地展现研究领域的具体位置及关联关系,缺点是当研究领域中核心论文数相差悬殊时,圆圈大小难以反映悬殊程度。②密度图,使用了高斯函数表示研究领域扩展度在二维平面上的密度分布。这种方法牺牲了研究领域之间的关联关系,但揭示出研究领域中核心论文密度的分布情况。③三维地形图,使用地理信息系统的三维可视化模块进行展示(附录1)。这种方法将研究领域扩展度分布在三维空间中,使科学结构地图具有立体感,更加直观。但与密度图一样牺牲了研究领域之间的关联关系,而且研究领域的具体位置不如二维图清晰。
三、科学结构演变轨迹
研究领域的演变可以归纳为新增、消失、分化、合并、延续五种模式,但是知识的演变过程中,分化和融合具有相互转化、相互渗透的辩证统一的关系,融合往往意味着另一种形式的分化,再精细的分化也总是伴随着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和融合,由此形成一种演变模式综合交错的演变路径。本书采用图2-3所示的演变轨迹流图展现研究领域的演变路径,实现方法如下。
图2-3研究领域演变轨迹
1.计算研究领域间的重叠度
研究领域的演变分析基于两次聚类结果公共时间窗内的重叠度(重叠论文)判断演变关系,重叠知识在两个时间窗的聚类结果中传承,以前聚合在一起的知识以后可能会分离,或者现在分散的知识可能后来被聚合起来,这种现象正如知识进化理论提出的“遗传继承”。
科学结构地图相邻两期的公共时间窗口是四年。如图2-4所示,在公共时间窗口,前一期科学结构地图中的研究领域P有核心论文NP,后一期科学结构地图中的研究领域Q有核心论文NQ,两个研究领域有共同的核心论文NPQ,定义两个研究领域的重叠度为
重叠度反映了研究领域重叠关系的强弱。重叠度越大,表明研究领域之间的继承关系越强。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