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社会财富分配——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科学性
张屹山,杜娇
1.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12;2.吉林大学商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新的历史起点需要新的理论高点,科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对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及所有制-分配关系理论进行深化再认识,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理论支持,坚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研究发现,无论是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或者是糅合了权力范式的马克思主义的权力逻辑,都强调对分配及与分配息息相关的生产要素归属问题的研究必须在现实的社会生产方式?社会权力结构下展开和进行?社会性质是由社会生产方式及基于社会生产方式的社会权力结构本身决定的,而不是由产权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法的体现来规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仅仅通过关注生产资料公有制并不能解决社会财富分配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社会生产方式 生产关系 所有制 分配 权力
The Ownership of Means of Production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Social Wealth—Discussion on Scientificalness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 Economic System Reform
Abstract:New era demands new theory. To deepen the Chinese-style socialist system reform and the economic system reform scientifically,we should first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ystem of public ownership of means of production,the system of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work,a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systems,which will support in theory,as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the great renaissance of Chinese nation and strengthen our confidence in our systems. Our research finds that both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n classical Marxism and the power logic in Marxism under power paradigm had stressed that the study on distribution and the ownership of the factors of production in the background of real social mode of produ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of power. The nature of the society should be determined by social mode of produ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of power based on that mode,rather than by the system of property rights and of distribution. The issues emerging accordingly in distribution of social wealth in reality can not be solved only by focusing on the public ownership of means of production.
Key Words:Social Mode of Production the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the System of Ownership Distribution Power
引言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经济体制和相应的分配体制作为系统化的制度安排必须符合现实的社会生产方式?迄今为止,对现实的生产方式与经济体制和分配体制的关系,以及社会性质与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的关系已做了不少讨论,但是仍然缺乏科学的?与时俱进的?深刻的基础理论分析,未能做出适应时代发展的?透彻的?逻辑一贯的说明?
有鉴于此,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传统入手,逐步融入经济学研究的权力范式,逻辑地说明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社会财富分配的关系问题,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科学性提供理论依据?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是分配而不是所有制
1.1 分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马克思主义是辩证的?是唯物的,是关于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五大基石之一的政治经济学部分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精华,在辩证的唯物史观指导下,科学地论述了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规律?
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起源——英国古典经济学开始,分配问题的重要性就是不言而喻的,分得产出?满足消费需求是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的根本目的?大卫 李嘉图1981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的开头说道:“土地产品——即将劳动?机器和资本联合运用在地面上所取得的一切产品——要在土地所有者?耕种所需的资本的所有者以及进行耕种工作的劳动者这三个社会阶级之间进行分配? 确立这种分配的法则乃是政治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在约翰 穆勒等人的书中,要素收入分配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也关注分配,而且马克思并没有“像李嘉图那样的经济学家 专门把分配规定为经济学的对象”,把分配形式仅仅与“生产要素”相联系,而是把资本作为“收入源泉”进一步发展了要素分配理论,其代表作《资本论》以剩余价值的分配为核心,用大量的篇幅?严密的论证反驳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分配法则对剥削性质的抹杀,揭示了按要素分配的本质?同时,马克思将视角扩大到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考察了社会再生产的总过程,刻画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如何构成“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一个统一体内部的差别” ?在这四个环节中,分配与交换再分配连接了生产和消费,连接了社会所得和个人所得,最终决定了社会生产的生活资料这个总体作为不同数量的使用价值被不同的个体消费,从而满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从此种意义上说,通过分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微观与宏观之间的跨越?
分配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从价值向使用价值的跨越?整部《资本论》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背景,阐述了剩余价值的实质就在于其是由工人创造的价值,却是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财富?剩余价值理论从价值来源角度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积累?流通?分配进行了深刻的抽象和剖析,最终目的是从使用价值归属角度揭示按资分配带来的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财富分配不公?财富和闲暇的增长是人类进步的标志,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马克思一生致力于关注人类社会进步,关注财富即使用价值的积累和分配 ?分配理所当然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整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都是紧紧围绕社会产品是如何分配和为什么这样分配而展开的?
对分配问题的研究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落脚点?马克思作为人类社会科学史上“千年第一思想家”,一生致力于探寻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规律,为人类社会从现实王国到达未来的自由王国指明方向,启蒙“数以千计争取自由正义的斗争”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按需分配是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的描述中最核心的一点,也是最能体现其公平正义观的一点?正是出于对大同社会的分配方式的预期和渴望,马克思才能高屋建瓴,用完全不同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视角和立场,分析了整个阶级社会的演化史,总结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指明了无产阶级斗争的道路和方向,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发展目标和实现路径做了伟大的设想?
1.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关注是历史的必然
如果说马克思主义以分配社会产品满足人类需要为出发点?以按需分配实现人类大同为落脚点,那么实现出发点到落脚点的必将是生产扩大的再生产,毕竟“就对象来说,能分配的只是生产的成果”,“消费的需要决定着生产” ?
马克思在分析人类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史时讲到,生产力的发展带来分工的发展,“受分工制约的不同个人的共同活动产生了一种社会力量,即成倍增长的生产力” ?与分工“同时出现的还有分配,而且是劳动及其产品的不平等的分配无论是数量上或质量上” ?如果把分工加入到分配的内涵中,那么分配的外延就可以从产品的分配扩展到劳动的分配及生产工具的分配,这时“就整个社会来看 分配似乎先于生产,并且决定生产”,分配既是“生产的自然前提”,也是“生产的历史结果” ?正是从这点上说,“分配关系本质上和这些生产关系是同一的,是生产关系的反面”,生产与分配的对立统一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也只有与分工相一致?适应特定生产形式的劳动及其产品的分配才能带来成倍增长的生产力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具体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分工带来的不平等分配体现在生产资料对劳动的占有及资产阶级对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分配对生产的制约体现在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和资产阶级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基本矛盾?
分配与生产的对立统一是直接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对分配和生产的论述从不曾涉及生产资料所有制相关理论?马克思也是在经历了一个历史认识过程后,才发现资本剥削劳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分配与生产的真实关系所在,而生产要素所有制是剥削的真实关系所在?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借鉴了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家的思路,将资本家和工人的关系解读为积累劳动与直接劳动之间的关系,资本与劳动仍只是简单的商品流通下的交换关系 ?在《关于自由贸易问题的演说》中,马克思直接将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定义为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关系,明确表述了“不管商品相互交换的条件如何有利,只要雇佣劳动和资本的关系继续存在,就永远会有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存在” ?此时马克思“向从生产方式而不是交换方式的角度来理解雇佣劳动和资本关系的思路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唐正东,2011?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明确指出,“分配关系和分配方式只是表现为生产要素的背面”,“分配的结构完全决定于生产的结构”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基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考察,详细区分了劳动的价值和劳动力的价值,巧妙地将雇佣劳动分解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将利润还原为剩余价值,精辟论述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分配的本质是资本家凭借对资本的占有对一无所有的劳动者的剥削?马克思已经认识到,尽管生活资料的分配是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把所谓分配看做事物的本质并把重点放在它上面,那也是根本错误的”,毕竟“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 ?分配理应有更为广阔的外延,“在分配是产品的分配之前,它是1生产工具的分配,2社会成员在各类生产之间的分配个人从属于一定的生产关系——这是同一关系的进一步规定?这种分配包含在生产过程本身中并且决定生产的结构,产品的分配显然只是这种分配的结果” ?只有“庸俗的社会主义”才无视“作为生产要素的分配,它本身就是生产的一个要素” ,才“把分配看成并解释成一种不依赖于生产方式的东西,从而把社会主义描写为主要是围绕着分配问题兜圈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