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10.6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HK$
300.2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HK$
101.2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HK$
72.2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HK$
99.7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售價:HK$
250.7
《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售價:HK$
181.7
《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售價:HK$
63.3
|
編輯推薦: |
《学做世界公民:中美中学生国际理解观比较研究》对教育学领域的学者、学生,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和对中小学教育感兴趣的普通大众有重要参考价值。
|
目錄:
|
第一章 绪论
一、国际理解观
二、国际理解教育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美中学生国际理解观比较
一、中学生国际理解观的问卷制定
二、美国中学生国际理解观调查
三、中国中学生国际理解观调查
四、中美中学生国际理解观比较
第三章 中美国际理解教育比较
一、美国的国际理解教育
二、中国的国际理解教育
三、中美国际理解教育比较
第四章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国际理解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一、全球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视野
二、全球化语境下国际理解教育的特征
三、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国际理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四、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国际理解教育改革的对策
参考文献
附录一中学生国际理解观调查问卷(中文)
附录二中学生国际理解观调查问卷(英文)
后记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绪论
当前,全球化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正深刻影响着21世纪世界的变革和走向。为了应对全球化挑战,各国需要在全人类尤其是青少年心灵深处播种国际理解观,使人们从小就具备“世界公民”意识,以确保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中国日益增长的国际地位,要求中国公民要具有良好的国际理解素养。中学阶段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培养中学生的国际理解观是提高公民国际理解素养的重要基础。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中国都很重视提倡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观。那么目前中国青少年的国际理解观如何?是否已和国际接轨?美国是国际理解教育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国际化水平比较高的国家,其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较早,那么美国中学生的国际理解观水平又如何?中国和美国两国中学生的国际理解观有何差异?美国在培养中学生国际理解观方面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本书将对这一系列问题予以揭示。本书在调查中国和美国两国当代中学生国际理解观现状的基础上,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中国中学生国际理解观的特点,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探讨全球化时代中国国际理解教育的改革模式。
一、国际理解观
国际理解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这一理念是随着1945年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以下简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成立而提出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人文领域内探索世界和平途径的努力之一。国际理解的目的是促进合作与和平,原则是促进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国家和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尊重。 余新:《国际理解教育发展的研究》,《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第8期,第22 26页。194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次国际研讨会上,将国际理解的核心观念确定为:理解国际重大问题,尊重联合国和国际关系,消除国际冲突的根源,发展对他国的友好印象。
国际理解观即关于国际理解的意识观念,是公民意识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学术界目前对国际理解观的内涵探讨得较少,已有研究大多涉及的是全球意识、国际意识、世界意识等相关概念。
国内研究者大多把国际意识、世界意识和全球意识视为同一概念,认为均是指人们对于国家与国家之间、世界各国有关事物的认识,主要包括开放意识、规则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规则意识等。
《中国日报》的特约评论文章认为,国际意识是相对于民族意识而言的,指的是国民对跨国事务或国际事务的认识和了解,实际上是世界观的体现。国际意识一般被看作是一个国家的公民或者社会团体在看待国家间关系的发展及整个国际形势发展状况时所表现出来的敏锐度、关注度,及其了解的深度等。成熟而健康的国际意识应包括以下理念:①尊重生命,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②摒除暴力;③正义、宽容与团结。
而关于全球意识,有学者认为,全球意识是相对于民族意识、国家意识而言的,“所谓全球意识,是指在承认国际社会存在共同利益、人类文化具有共同性的基础上,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分歧,克服民族国家和集团利益的限制,以全球的视野去考察、认识社会生活和历史现象的一种思维方式
在美国,随着全球化社会的演进,学术界对全球意识global awareness问题的研究日益深入,但美国目前也尚未有关于全球意识的公认定义。
20世纪70年代,一些研究者就在试图界定全球意识的构成要素。哈维(Hanvey)提出了包含在美国教育中的全球视野的5个维度:世界观、全球现状意识、跨文化意识、了解全球动态、人类选择意识。克尔(Kerr)认为全球意识应当包括从整体而非孤立事件去思考的能力,了解其他国家及文化的跨文化意识。
有的研究者指出,全球意识包括5个方面:①远景意识。对全球的时、空、因果诸关系的预见,这种预见是深层次、大范围的,学校应该使学生掌握预测所需的一切知识和技术。②“星球国”意识。对全球的现状和未来(包括人口、经济、资源等)及国与国之间、各国内部的矛盾和冲突有周全的了解。③跨文化意识。了解各种文化的异同,进行地位与头脑的换位,形成一种人类共有的文化意识并建立起自我意识。④全球动力意识。探索整个世界的构架和运行机制,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好地驾驭子系统——各国、各州的事务。⑤选择意识。在预测前景、了解全球现状之后,进行选择和规划。全球意识要求将处理一切事务的民族意识、民族原则置于更大的全球范围之中。季萍编译:《全球教育——一项紧迫的工程》,《中小学管理》1993年第6期,第51页。
美国社会学家罗兰 罗伯森(Roland Robertson)认为,“作为一个概念的全球化,既指世界的压缩,又指世界是一个整体的意识的增强”(美)罗兰 罗伯森:《全球化:社会理论和全球文化》,梁光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1页。而所谓“全球意识”的增强,是指个体参照整个世界而不是参照世界的一部分(地区或国家)来说明自己的现象世界。
进入21世纪以后,研究者们试图在一个多维的、动态的全球化范围内来界定全球意识这一术语,并认为这一术语涉及21世纪所需要的大多数核心能力。21世纪文化峰会(21 Century Literacy Summit)将“全球意识”界定为:“理解人们及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具备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这一界定包含了3个要素:全球观念,在全球化社会取得成功的能力,多元视角意识。这3个要素是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的。
克拉克(Clark)指出,全球意识的程度可以由“技能”、“知识”及“态度”3个维度来测量。为了将全球意识融入课程中,一些学者将全球意识的主题细分为几个维度以编辑课程,认为全球意识的维度应该包括对于世界的认识程度,以及学习这些知识的意愿;愿意为了人类福祉而作出对全人类最有益的决定;对于多元族群与文化的尊重
柯克伍德(Kirkwood)提出了全球意识的4个主题:多元观点,理解和欣赏各种文化,了解全球问题,将世界看作是相互关联的系统。麦瑞菲尔德(Merryfield)和苏贝迪(Subedi)主张全球意识的发展,应包括了解世界的相互关联性和人们的复杂性;与他人生活的经验;知觉意识,开放的心态,反对大国沙文主义和机械呆板。
这些界定涉及了国际理解观的关键方面,如多元观念的意识,成为世界公民的意愿,在全球化背景下作出判断的知识等。
综合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国际理解观(awareness of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即是一种关于国际理解的意识观念,它是情感态度、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公民素质的主要内容之一。国际理解观的核心是形成从全人类利益、全球观点出发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具有理解国际社会,尊重和宽容异域文化的意识。它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
(1)开放意识,即具备一种开放的心态,具有根植于本民族特性的土壤来放眼全球的理念,认识到当今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联系的重要性,对世界先进文明成果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关心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形态。具备开放意识的学生对种族、国籍、语言和文化等都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他们是以“另一只”眼看世界的,具有多元文化的视角。
(2)世界公民意识,即在对当代世界和本国问题的认识、理解、思考上具有全球视野,愿意去了解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具有“共存”观念,能认识到自己“世界公民”的身份,愿意承担起对全球共同体的责任。
(3)对本国在国际关系中作用的认可意识,即对本国在全球化生态现状中所发挥的作用持积极态度,肯定本国在国际交往中所扮演的角色,如认为本国相当遵守国际法则,支持联合国的工作,注重与他国合作以解决世界问题等。
(4)国际理解的能力意识,即对自身在现实生活中正确驾驭国际理解活动的实际本领的自觉意识,主要表现为具有国际理解的能力自信,认为自己已具备在“地球村”中生活所必需的技能,如信息处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沟通交往能力等。
国际理解观的这4个方面内容,即构成了其自身的4个维度,显示出了一个人关于全球问题的心态、知识和技能,代表着一个人的国际理解素养。
与国际理解观意义相近的概念主要有国际意识、世界意识、全球意识等。一般来说,国际意识(international awareness)是以“民族 国家”为分析角度,全球意识与世界意识(在英语中一般都称作global awareness)是以“全球 人类”为分析角度,尽管分析角度不同,但其含义相近,都是指世界上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人类社会有关的事物在人头脑中的反映;都主张超越狭隘的民族、国家界限,以开阔的视野来看待世界历史与当今国际社会,关注人类共同的命运。国际理解观与这几个概念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国际理解观是基于“和平文化”的理念提出的,不仅强调要具有国际视野,而且强调要具有理解、尊重、宽容与合作的思维能力。因此,从概念的外延上看,国际理解观的含义要比国际意识、世界意识、全球意识的含义宽广得多。
二、国际理解教育
对学生国际理解观的培养,离不开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国际理解教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促进世界和平与人类和谐发展而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到了20世纪末,国际理解教育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想,并形成了国际教育思潮,不断促进各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
国际理解教育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增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区域、国家、地区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加强他们之间的相互合作,以便共同认识和处理全球社会共同存在的重大问题;促使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来了解自己和他人,“将事实上的相互依赖变成有意识的团结互助”
1.国际理解教育的产生
国际理解教育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总体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交通、通信的迅猛发展,导致人们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国际的相互依存关系日渐加深;同时,世界规模的竞争更加激烈,各种摩擦和矛盾也日益频繁和尖锐。而且全球性问题的不断涌现,使解决这些问题国际合作的必要性更加日益突出。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基础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交流、相互尊重,而教育将在其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教育就是重视培养具有丰富本国文化知识和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传统的教育,即国际理解教育。具体来说,国际理解教育的出现主要源自以下社会变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