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推拿纲目
》
售價:HK$
414.0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HK$
250.7
《
从天下到世界——国际法与晚清中国的主权意识
》
售價:HK$
78.2
《
血色帝国:近代英国社会与美洲移民
》
售價:HK$
59.8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HK$
182.9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HK$
101.2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HK$
113.9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HK$
109.3
|
編輯推薦: |
★一 本 让 亿 万 心 灵 沉 静 的 书
★一部将改变亿万心灵的人生修养哲理书
★献 给 所 有 感 到 迷 茫、 不 快 乐 的 都 市 人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以内心的宁静作为基本特征。——普希金
★不平静,就不会幸福。——白岩松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第八章
放下就能静心,越放下越自在
笑对生活,幸福就在身边
让内心安静一点,抱怨不如改变
感恩,人生幸福的源泉
赞美让内心宁静,嫉妒让心情烦躁
多一分宽容就多一分平静
不必烦恼,坦然接受不完美
懂得取舍,别让得失扰乱心灵
把握现在,珍惜当下所拥有的
远离仇恨,感谢折磨你的人
|
內容簡介: |
在烦躁毁了你之前,让心静下来。烦躁,对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它将是 21 世纪最常见的心理疾病。可见, 在社会环境的种种压力下, 由烦躁带来的现代病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 是一个必须引起大家重视的问题。本书将是你最好的心灵指南,它将告诉你怎样摸清烦躁情绪的规律,助你早日走出烦躁的泥潭,进而给你的生活带来快乐与幸福, 舒畅与欢笑。它是一本让亿万心灵沉静的书,献给所有感到迷茫、不快乐的都市人。
|
關於作者: |
雷建军,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教育系。四年的教学生涯让他学会了用文字取暖,六载的北漂时光教他扎扎实实地做事。最近几年一直致力于心理学的研究,并将其融会贯通于现实生活理念之中,教人以生活的勇气与智慧,追随者不乏其人。主要著作有《每天一个心灵安慰》《每天一个人生忠告》《精英心理学》等。
|
內容試閱:
|
第一辑
放下就能静心,越放下越自在
一个人内心不能平静,总是烦躁不安,大多是因为放不下,总是想要拥有一切,总是喜欢攀比,总想胜人一筹。殊不知,欲望是产生痛苦的根源。你的欲望越多痛苦越深。懂得放下,在生活中保持一颗平静的心,你就远离了烦躁,远离了痛苦。放下烦恼,你就没有了烦恼,你就可以畅快地舒展自己紧锁的眉头,平日里所有的不快都会烟消云散。当一切的不愉快都成为过眼烟云,你就会整个的轻松起来,幸福和快乐就会悄悄降临到你身上。
烦恼大都是自找的
打开烦恼的心结,你才能走出忧郁的阴影,让心灵的翅膀自由地飞翔。
在生活中,每一个人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烦恼。然而,有许多烦恼都是自找的。烦恼说白了,就是一个人的心结。我们只有自己主动打开这个心结,我们才能驱逐烦恼的阴影,获得身心的轻松。
一个人如果能够以正确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不如意,凡事都抱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勇于面对人生路上的风吹雨打、困难沟壑,那么,烦恼就会自觉自动地离开了。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烦恼困扰我们时,大多数人还是难以理智地去面对烦恼这个不速之客的袭扰。于是,乐观的人,就会以一种天塌下来、还有比自己个儿高的人顶着的心态,去给自己来那么一两下四两拨千斤的理由,就轻而易举将恍如从三千英尺的高度跌入谷底深渊所产生的失落感降到最低,让烦恼来无影去无踪。
好多人总是莫名其妙地自寻烦恼,他们经常抱着这样的观念,“工作吧,没意思;不工作吧,也没意思。有钱吧,没意思;没钱吧,也没意思。谈恋爱吧,没意思;不谈恋爱吧,也没意思……”不管怎么样,都是没意思,归结起来“活着吧,没意思;不活吧,也没意思”。思来想去,原来世上的一切,都是那么无聊、没意思,这怎能不使人感到“烦恼”呢?
“烦恼”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其实,全都是心态使然。一个人怨天尤人,总觉得事事不顺心事事不如意,那他肯定要加入“烦恼”一族。
有一位性格内向且敏感的女孩,她总是因一些生活琐事而烦躁不安,总爱跟自己较劲,遇上一点事情,就胡思乱想,给自己制造烦恼。舞场上没有人邀她跳舞,她心里烦恼;年终没有评上先进,她心里烦恼;碰上某个领导没和她打招呼,她也烦恼……烦恼一来,她就会好几天萎靡不振。当她察觉到烦恼给自己带来高血压、心脏病时,后悔不已。她想克制自己,但烦恼一来,她又无法克制。
后来,有人建议她每天写20分钟日记,把消极的情绪忠实地写在日记里。
这个日记是写给自己的,既要写出正面,也要写出负面。这样就可以把消极的情绪从心里驱走,留在日记里。
打这以后,这位女孩就坚持写日记,通过记日记来宣泄自己的烦恼。遇到自己爱猜忌的事情,便在日记里自己说服自己。她曾在一篇日记里写道:“我在楼梯上向某局长打招呼,可他绷着脸,皱着眉头,看也没看我一眼。我想他的态度冷漠不是冲着我来的,八成是家里出了什么事,要不然就是挨了上级的批评。”她日记里这么一写,心里的疑团一下就烟消云散了。
她还在另一篇日记里提醒自己:“我翻阅上月的日记,发觉那时的烦恼现在完全消逝了。这说明时间可以解决许多问题,也包括烦恼在内。如果我以后遇上新的烦恼,就要不断地提醒自己:现在何必为它烦心,我何不采用一个月后的忘却状态来面对眼下的烦恼。”
坚持写日记也不失为一个打开烦恼心结的好方法。将心中的烦恼写进自己的日记本,等时过境迁了可以再回头看看,那些事是否值得自己烦恼。
其实,只要你摆正心态,生活中本来有许多有意思的事情可做,只是烦恼的人总是戴着“没意思”的有色眼镜去看问题,这样一来,再有趣的事情也会变得索然无味。一个生活充实的人,是因为他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使自己充实起来。因此,“烦恼”主义者,应当重新审视自己,摆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如此就会发现,生活原本就是丰富多彩的,而非想象中的“烦恼”。
烦恼的产生,不过就是自己产生的心结。常言说得好,解铃还需系铃人。只要我们能够打开烦恼的心结,那么,即使遇到再大的麻烦事,都一定能顺顺当当地化复杂为简单,人们也就能从此拥有轻松、纯净、安宁的心境了。
打开烦恼心结的方法有很多种。最常见的莫过于:身心放松,无论眼前发生了什么不幸的事,都不要烦恼,凡事都要往好的方向想。
时刻注意自己的情绪变化,尤其是遇到困难的时候。一旦发现自己的思绪有烦躁或郁闷的倾向时,就应该立刻修正自己的情绪。尽快捡拾起能使自己产生天马行空般的,对未来美好生活的遐想。放飞自己心灵的翅膀,就一定能在烦恼的情绪还未来得及在心间驻留前的刹那间,将烦躁、忧虑的坏心情,快速地扼杀在摇篮里。
只要人们在保持自己轻松快乐好心情的基础上,以一种轻松、乐观、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去面对人生旅途中的一切荆棘,将功名富贵看淡、看远,就会打开烦恼的心结。心态放松,那么,烦恼就一定会远离你,且愈来愈远……
一个经常为小事而烦恼的人是逃避现实的表现,我们应该勇敢地去面对现实,把烦恼当作脸上的灰尘、衣上的尘垢,随时洗拂,常保洁净,这样我们才能赢得智慧和快乐。
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去化解烦恼,都离不开精神的力量。烦恼只能用精神力量去化解,而不是用自甘平庸、自甘堕落的心态去积攒,当生出的烦恼日益堆积时,就会产生郁闷的心结。这种郁闷会使你的思维处于一种游离的状态,思绪不能规整,如同孑然一身行走于无边无际的沙漠,没有方向地乱撞,最终可能会招致自我毁灭。直面烦恼,树立自己的精神志向。
我们应该明白任何事物的好坏都是相对的,关键在于你以怎样的心态去对待它。事物是客观的,好与坏都只是世人的评说而已。一件事物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是好事,对另一部分人来说,就可能是坏事。修正个人的心态是摆脱“烦恼”的理智选择,“烦恼”并不是什么不治之症,只要你有心脱离“烦恼”,敢于否定自我、超越自我,你将会发现一个灿烂的新天地。
放下包袱才能轻松前行
能放下是一种境界。放下一点,你就轻松一点。会“放下”的人,才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
有许多人,生活中遇到一点不如意就耿耿于怀,抱怨自己是天下最倒霉、最不幸的人。人生在世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遇到点挫折、困难是很正常的事。如果你心里老是想着这些不如意的事,总是放不下,你就会整天被烦躁的心情困扰。
能放下是对生活的一种觉悟、一种在历经苦难后的豁达。人们常说:“拿得起,放得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有智慧的人是不会怨天尤人的,他能在“举起”与“放下”之间拿捏得游刃有余。好多人都是经过一番磨炼才会逐渐明白这个道理,把该放下的都放下了,才感觉到生活的轻松。然而,好多人一生都未能放下,明明知道放不下的苦恼与痛苦,可就是不肯放手。
一位年轻的小伙子整天愁眉不展,郁郁寡欢。他实在受不了这种令人苦痛的生活,于是他去请教一位智者,希望智者能帮他解除人生的烦恼,走出烦躁的深渊。智者给他一张纸,让他举着不要放下。一分钟过去了,问他累吗,他说不累;半个小时过去了,问他累吗,他说手臂有些酸;一个小时过去了,问他累吗,他说手臂都麻了。智者让他放下,问他感觉如何,他说感觉轻松无比。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之所以烦躁,生活得不快乐,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不懂得放下。
生活中这样的“纸”随处可见,我们也如年轻人那样“举”着它。天长日久,我们的生活就会疲惫不堪。累了,就要懂得“放下”,放下才能自在。“放下”是一种境界,一种类似于佛的超然与清净,能使你的心不必再承受那一张张对生命来说本是多余的“纸”。放下那颗追名逐利的心,放下那些困扰你的生活琐事,放下生活与工作的压力,放下一切你所能放下的,还自己一个轻松清净的空间、一片心灵的净土和一方恬静的园地。
放下昨天的金钱、名利、痛苦、悲伤,才能享受简简单单中的自由自在的心灵的轻松。
“放下”二字听起来容易,可做起来就没那么简单了。有的人热衷于追求功名,所以他放不下功名;有的人醉心于追求金钱,他就放不下金钱;有的人沉溺于浪漫的爱情,他就放不下爱情。因此,人生在世能够真正做到“放下”的人少之又少。
一个成年人,历经生活的艰辛,事业的失败,婚姻的破裂。他实在承受不了生活的负重,所以经过了长途跋涉,找到一位有名的高僧。他疲惫地跪了下来,高喊着:“大师,救救我。”高僧望着他说:“我看你病了,你应该去看医生。”
成年人无奈地说:“我什么病都没有,我就是活得太累了,我实在坚持不下去了,让我出家吧!”高僧笑道:“烦恼是由你的内心产生的,即使你出家也消除不了你的烦恼啊。”说完,高僧略思片刻,接着对成年人说:“走吧,我正好有事,跟我走一趟吧。”
高僧阔步向前走到了一条大河边,成年人拖着沉重的脚步也跟了过来,大师解开了拴在大河边的小船,载着成年人向河对岸驶去,到岸下船,大师对成年人说:“放下。”成年人放下了左手行李,高僧又说:“放下。”成年人又放下了右手的包袱。高僧高声大喊:“放下。”成年人左右上下环顾说:“大师,我什么也没了,放下什么?”高僧说:“我不是让你放下你手里的东西,而是让你放下心里的沉重。这样吧,你把那船扛着,跟我走吧。”
成年人觉得很困惑,说道:“船是帮助人过河的,我怎么能扛得动。”高僧放声朗朗大笑说:“对了,我们做过的事,走过的路,说过的话,生活的所有经历,所有的快乐或艰辛,都已是过去,为什么我们要放在心上。不管得与失,以后的,才是我们将努力的,过去的就如同天上飘过的云彩,已经在风的吹动下散开了,不要留恋过去,以后的快乐,才是我们应该要寻找的。”
成年人听了高僧的话,如释重负,脸上出现了轻松的笑容。
这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别把昨天痛苦与悲伤的垃圾堆放在心上,那样,我们的心一定不堪重负,甚至会被压迫得停止跳动。
唐朝大诗人李白说:“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人生不过百年,一晃就走到了终端,我们没有必要背负昨天那些痛苦和哀伤。
我们每一天都要给心灵播下一颗快乐的种子,让心欢跳不止,让快乐在心中发芽。
生命既然如此宝贵,我们应该好好地爱惜它、利用它、充实它,让这宝贵的生命轻松自由地绽放。
你要想获得轻松,得到大自在,就要学会放下,你要学会放下一切忧愁,放下一切仇恨,放下对功名利禄的追求,放下一切不愉快的记忆,当然也同样包括放下不该是你的金钱,放下不该你有的感情……
那么,如何才能放得下呢?在生活中你不妨尝试做到以下几点:不过分看重名利,不要攀比,要有长远的目标和坚强的意志。“放下”并不意味着“放弃”,“放下”是丢掉生活中的累赘。“放下”是为了更好地前进。譬如一架飞机油量不足时千万不可放弃生存的欲望,我们可以丢掉一些包囊,让飞机顺利降落。“放下”一点,你便觉得轻松一点,行动起来自然更加有力。我们行动的停滞或受阻往往是由于思想的“包袱”太重而又舍不得丢掉一些所导致的,只要放下思想的包袱,我们的行动就会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快感。
放下包袱,才能轻松前行。我们对待生活应该抱有积极的态度,放下精神和物质的“包袱”,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去看待人生、创造人生、享受人生。不要因为鸡毛蒜皮的事使自己的身体和心理承受不必要的压力,“放下”便是为自己打开一扇通向光明、通向成功的窗户,“放下”便是选择了一条豁然开朗的生命之路。能放下的一定是具有大智慧的人。
舍弃攀比,痛苦就会远离
人生幸福的标准不是来自攀比,而是来自自身对人生的参悟,只要满足了自己的所需,就是快乐的,攀比只会将你推进痛苦的深渊。
人们常说“知足常乐”,但真正做到的却少之又少。人与人是不同的,包括家庭背景、工作经历、经济地位,这就导致了人们在生活中不断地攀比,总想胜人一筹。要强本没有错,过于争强好胜并不是好事。攀比让心中产生了太多的痛苦与烦恼,善于攀比的人活得很累,攀比是产生烦恼与痛苦的根源。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比较是人的本能,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人们习惯寻找类似的比较对象。
比如好多家长就对自己的孩子说,你看人家的孩子与你一个年级,人家考得多好而你……家长的这种攀比心理,无形中给了孩子太多的压力让他心中有太多的负担,这样会给孩子带来痛苦和烦恼。
在职场上,同事之间攀比也是很普遍的现象,同样工作而他拿的工资多而我拿的少。有时在家庭中也是如此,别的家庭是那样的有钱而我们却没日没夜地干却只够零花,别人的家中什么都有而我的家中却还是结婚时的老样子。好多妻子常常抱怨丈夫不中用,不能挣钱,自己在家又没有钱买这个买那个,出门没有好的衣服。别的人家两口子在外面一天挣很多钱而我们却是那样的少。夫妻的攀比使得诸多家庭陷入深深的苦难中,好多家庭因此走向破裂。
小云最近经常参加同学聚会,因为老公这一次评职称,终于评上了教授。小云自我感觉比以前好了很多。
以前,朋友相聚的时候,小云只能坐在一旁当一个群众演员。在同伴们谈论和老公去国外旅游,或者老公又为自己买了一个名牌包包之类的话题的时候,小云只能是附和性地笑笑。但是最近小云感觉自己的老公还是不错的,已经荣升为教授,这也是令人很兴奋的事情。因此,在聚会的时候,她也会加入到谈话过程中,而不是自卑地坐在一旁。
最近这几次,她从同学会回来,心情都会很好,直到这次的同学会。因为她在别的同学那里得到消息,有一位同学的老公在几年前就已经被评为教授了,现在又升为校长,这位同学现在已经是大学校长夫人了。因为这位同学平时不怎么爱说话,小云和她自然也没有什么交流,她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位同学的老公也是在大学里工作,而且现在已经当上了大学校长。
别的同学正热烈地谈论着这位成为大学校长夫人的同学,只有小云没有作声,因为她的心情已经跌到谷底了。
小云借口去洗手间,她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眉头紧锁,一脸忧郁。她知道她这是嫉妒了,小云赶紧找借口离开了。
回到家后,小云一边为自己所产生的嫉妒心理而自责,一边又暗暗决定以后只要有这位同学参加聚会,自己肯定是不去了。
人如果整日生活在攀比中,攀比的心理就会蒙蔽你的双眼,你就会迷失了自己,让本有的幸福与自己擦肩而过。为什么人的攀比要与那些有钱的比,不去看看身边那些不幸的人。当我们为工作而寻觅时,再看看身边那些不能工作而永远生活在药中的人难道我们不是幸福的吗?当我们没有钱时,再看看那些没钱的人也是幸福的。人往高处看本没有错,但是有时也不要忘了低头看看。
有适度攀比的心理并非坏事,有时它是动力的来源,是你前进的方向,但是我们的攀比不要用在没有意义的炫耀上,攀比奢华、攀比荣誉,都是虚荣心在作怪,这样的攀比会使你失去很多。
石崇和王恺比阔斗富,两人都用尽最鲜艳华丽的东西来装饰车马、服装。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常常帮助王恺。他曾经把一棵二尺来高的珊瑚树送给王恺,这棵珊瑚树枝条繁茂,世上很少有和它相当的。王恺把珊瑚树拿来给石崇看,石崇看后,拿铁如意敲它,马上就打碎了。王恺既惋惜,又认为石崇是妒忌自己的宝物,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厉。石崇说:“不值得发怒,现在就赔给你。”于是就叫手下的人把家里的珊瑚树全都拿出来,有三尺、四尺高的,树干、枝条举世无双,光彩夺目的有六七棵,像王恺那样的就更多了。王恺看了,露出失意的样子。
俗话说:“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如果你总是把幸福的标准建立在与别人的比较中,总想比别人活得幸福,那么你的生活中不仅得不到幸福,相反充满了痛苦和遗憾。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一个人习惯性地看向别人的肩膀,他就会为自己的肩膀不如别人的高而低落甚至气愤难平,当他努力挺直了腰板,感觉自己的肩头有所升高,比刚才的那个人高了点,心里窃喜不已。但是,他马上就会发现又过来一个肩膀比他高的人,这时他再怎么挺腰也不行了,于是他想到可以踮起脚尖,果然这下子终于超过那个人了。但是,他又发现一个比他高的,这时候他可能需要跳起来才能超过那人。
就这样,他将所有的时间都用在搜寻比他高的人,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去超过他人,从挺腰到踮脚再到腾空而跳,然后他开始投机取巧,一架无形的梯子搭建而成。他一级级向上爬,登上一级之后,他刚开始有点幸福的感觉,但是马上就发现更高的目标,于是他不得不继续向上登。这是残忍的无底洞,他已经停不下来。
攀比不仅会让自己痛苦,也会让他人受累,总是攀比、有着无限欲望的人总会过分要求自己,增加自己的负担,令自己身心疲惫。喜欢攀比的人没有一个快乐放松的心态,即使已经被幸福包围仍是不知足。一个有智慧的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会盲目同别人攀比给自己带来无谓的烦恼和痛苦。
有一种心境,叫顺其自然
凡事你越是处心积虑地追求,你的烦恼越多。顺其自然,你就会少了许多烦恼。
一位名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有一种心情,叫喜怒哀乐;有一种味道,叫酸甜苦辣;有一种缘分,叫天长地久;有一种心境,叫顺其自然。”
人生在世,活的就是一个好心情,不论你什么职业,什么身份地位,不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不论你是得还是失,一切都是过眼云烟。不管昨天、今天还是明天,能豁然开朗就是美好的一天。当岁月在悠悠然然的钟声里消失,一切将幻化成空气中的那份宁静、淡然。所以,人应该顺其自然。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顺其自然,也就是说我们不要处心积虑追求一些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要违背事物自身的规律去强求做事,不要在不成熟的季节去采摘青涩的果实,不要让心灵背上沉重的负荷走向漫漫长途。
顺其自然,并不是放弃一切,而是放下不必要的负担。顺其自然无疑是一种智慧的人生境界。顺其自然,不是丧失了追求和奋斗,而是生命换一种状态与追求和奋斗融合得更加紧密;顺其自然,不是不在乎成功的荣耀、失败的苦楚,而是抛弃急功近利和短视眼光,在更高的层次领悟成功与失败转化的契机,收获瓜熟蒂落的果实、畅饮水到渠成的甘泉;顺其自然,是安慰躁动的生命、抚平焦灼的心动,把身心放归静寂。
有这样一个故事,禅院的草地上一片枯黄,小和尚看在眼里,对师父说:“师父,快撒点草籽吧!这草地太难看了。”
师父说:“不着急,什么时候有空了,我去买一些草籽。什么时候都能撒,急什么呢?随时!”
中秋的时候,师父把草籽买回来,交给小和尚,对他说:“去吧,把草籽撒在地上。”起风了,小和尚一边撒,草籽一边飘。
“不好,许多草籽都被吹走了!”
师父说:“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担什么心呢?随性!”
草籽撒上了,许多麻雀飞来,在地上专挑饱满的草籽吃。小和尚看见了,惊慌地说:“不好,草籽都被小鸟吃了!这下完了,明年这片地就没有小草了。”
师父说:“没关系,草籽多,小鸟是吃不完的,你就放心吧,明年这里一定会有小草的!”
夜里下起了大雨,小和尚一直不能入睡,他心里暗暗担心草籽被冲走。第二天早上,他早早跑出了禅房,果然地上的草籽都不见了。于是他马上跑进师父的禅房说:“师父,昨晚一场大雨把地上的草籽都冲走了,怎么办呀?”
师父不慌不忙地说:“不用着急,草籽被冲到哪里就在哪里发芽。随缘!”
不久,许多青翠的草苗果然破土而出,原来没有撒到的一些角落里居然也长出了许多青翠的小苗。
小和尚高兴地对师父说:“师父,太好了,我种的草长出来了!”
师父点点头说:“随喜!”
这位师父是一位真正懂得顺其自然的人。刻意强求,你将一无所得;顺其自然,你反倒能有一番收获。
现实生活中,好多人为求一份尽善尽美,绞尽脑汁,殚精竭虑。而每遇关系重大、情形复杂的状况,更是为之寝食难安,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
人生的旅途中困难与挫折在所难免,与其劳神苦思,刻意强求,不如顺其自然,反倒能够柳暗花明又一村。
有一首歌唱得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所有的事情都来得很自然,有失败就会有成功,有完美就会有缺陷,且让一切顺其自然,保持顺其自然的心境面对生活,面对人生记忆里或者正在发生的新鲜的事和物。曾经拥有的不要忘记,已经得到的要更加珍惜,属于自己的不要放弃,已经失去的就留作回忆,想要得到的就要更加努力。
如果你觉得身心疲惫,你不妨把心靠岸,让自己休息一下;如果你某件事做错了,你也不必为过去的错误而耿耿于怀,后悔不已。只有顺其自然,才能享受生活。
据史书记载,距今1400多年前,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有一位名叫罗结的大将军,是个罕见的长寿者,终年120岁。他在谈长寿秘诀时说:“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作息有时,清心寡欲,少说多做,无忧无虑。”当时的太武帝听后欣喜地说:“大将军所言极是,世上许多美事,人们顺其自然,即不欲而得。”他用“顺其自然”四个字概括了一个大道理。
凡事顺其自然,确实至为重要。当代著名作家苏叔阳,56岁时患了肾癌,切除了一个肾。术后泰然自若,几年里照样写出了200多万字的作品。在他64岁时又检查出患了肺癌,再次做了手术。他仍心情坦然,“笔耕”不辍,常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他笑言:“良好心态可祛癌,乐观情绪能祛病,戒烟限酒少烦恼,心胸开阔得宁静。”
顺其自然不仅能使我们的心灵健全,同样使我们的身体健康。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有句诗:“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人生在世,喜怒哀乐、苦辣酸甜、成败得失、功名利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没有必要太认真。应该坦然面对,不背包袱,不急不躁,不受任何心理压力的干扰。无论我们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不应该因此消沉下去,甚至一蹶不振,我们应该泰然自若,得意之时淡然,失意之时坦然。无论得与失,天天都要有个好心情,生活才会充满神奇,生命才会充满活力。
当然,在生活中,合理的追求固然无可厚非,也是必要的,但是忘我的强求、贪得无厌,为了达到目的不惜使用阴谋诡计,最终又得到什么呢?终日忐忑不安、伤神劳心,又失去了什么呢?
老子在《道德经》曾说:“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一个人不可过于贪婪,索取一定要适可而止,钱再多,买不到真正的感情;权再大,管不住自己的性命;抱有一个顺其自然的心态,远离了担惊受怕,才能心安理得;踏踏实实、平平安安过一生,才是真正的幸福。
我们得到时要懂得珍惜,失去时也没有必要懊悔,无论你是穷还是富,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看待,重要的是怎样面对。锦衣玉食并不一定带来幸福快乐,粗茶淡饭一样能颐养天年。
即使你拥有至高的权势地位,你也有烦恼;普通百姓,平平淡淡,也有自己的欢乐。顺其自然是一份心意,其实,也是一种境界。
心没有放下,便无幸福可言
重负太多,人生反而沉重。放下重负的累赘,烦恼便随之离去,而幸福却悄然而至。
挫折与困难常常伴随着我们的人生旅途,使得我们束手无策,心烦意乱,甚至丧失对未来的信心。在遭受困难打击的情况下,我们最需要一种心态,那就是放下。只有放下我们才能走出困境,迎来幸福。
人,必须懂得及时放下,放下那些不必要的东西。我们应保留生命中最有价值、最必要、最纯粹的部分,而放下那些牵挂与累赘。为了获得熊掌,我们可以放下鱼;为了事业的成功,我们可以放下逍遥娱乐;为了纯真的爱情,我们可以放下金钱。
放下后,你的心灵才会得到解放,你才能看到蔚蓝的天空,你才会感受到温暖的阳光。你只有放下了,你才能找回你自己,找回快乐和幸福。其实生活原本应是轻松、自在、幸福的,只是我们的欲念太多,就像无底洞,总是填不满,在世总是想抓点什么。有了房子想抓金钱,有了金钱想抓功名,抓得世界五彩缤纷,抓得自己精疲力竭,可我们毕竟是肉胎凡人,在世也就短短数十载,心里想得太多而能抓到的实在太少,何苦,还不如以好的心态放下。
盘点一下那些生活美满、家庭幸福、事业有成者皆为能放下之人。
很久以前,西藏有个酋长,有名望,有地位,过着极其奢华的贵族生活。他的贪心如沸水一般奔腾,每天忙忙碌碌,从来没有给自己休息的空间和时间,做事和金钱放在第一位,所以谁也没有看见过他脸上快乐的笑容,也没有听到幸福的笑声。
有一天,酋长做生意亏了一笔钱,感到很烦恼,睡觉时翻来覆去,睡不着,这时候,他听到外面传来山歌,就觉得很奇怪。他就站起来,出去看一看,原来唱山歌的人就是他的邻居老太婆,这位老太婆上没有父母、下没有儿孙,周围没有亲戚和朋友,是个讨饭过生活的乞丐,虽然家里穷,但是她每天唱山歌、跳舞,开心地过生活,多么幸福啊!
酋长想:我这么富有了,都唱不出歌来,也没有她那样的快乐,她这么穷,什么都没有,为什么会唱出歌来,而且还这么高兴,到底为什么?
第二天,酋长故意叫来唱山歌的老太婆,请她帮忙办点事,老太婆按照酋长的吩咐,完成了任务,酋长就装作高兴地给她3个银元宝,老太婆一看到3个银元宝,眼睛就发亮了,高兴而小心地把3个银元宝带回家,就开始想:“可不能掉啊!晚上睡觉,可不能让小偷拿去啊!”然后睡不好,在床上翻来覆去,开始想怎么应用3个银元宝,左思右想,歌唱不出来了,实际上忘记了唱山歌,整个晚上都想怎么应用3个银元宝,最后老太婆想做生意,从那天晚上起酋长再也没有听到老太婆唱山歌的声音了,因为,老太婆得到银子之后,开始计划做生意了,心里装满了赚钱的想法,忘记了唱山歌。
老太婆每天忙不过来地做生意,3个银元宝换了青稞,把青稞送到牧场上,换了酥油,又将酥油送到城市换青稞,这样整天跑来跑去,换来换去,再也没有唱山歌的时间和空间,从此,老太婆再也没有真正的幸福、快乐、安静的生活。
酋长终于明白了什么是快乐、什么是痛苦,老太婆拥有了3个元宝,就有了烦恼、有了痛苦。酋长想如果我能放下一切的话,一定会幸福快乐的。酋长下决心放下欲望,把所有的财产布施给别人,自己只留下简单的生活用品。这样放下一切,从此,酋长过起了简单的生活,每天唱一些山歌,快快乐乐地生活,才发现自己真的放松了,获得了真正的快乐。
所以说:“放下欲望才是真正的幸福。”因为你放下才能没有欲望,没有欲望才能心定与清静下来,心清静才能感受到舒畅、快乐和幸福。
一个有智慧的人,他们总是会放下不必要的东西。 “放下”是对捆绑自己背包的一次清理,丢掉那些不值得带走的包袱,才可以轻松走自己的路,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放下”也是一种心态,以万事皆可“放下”的心态做人也好,做事也罢,就会少一些猜忌,少一些不满,少一些争斗,生活起来不就自在轻松了嘛。
年轻的时候,丽丽苛求完美,什么都要求自己做到最好。那时,她手上同时拥有好几个广播节目,每天忙得天昏地暗,她形容自己:“简直累得跟狗一样!”
事情都是双面的,所谓有一利必有一弊,事业愈做愈大,压力也愈来愈大。到了后来,丽丽发觉拥有更多、更大不是乐趣,反而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从此,她的内心开始有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
后来,不幸的事终于发生了,她独资经营的传播公司被恶性倒账四五千万美元,雪上加霜的是,跟她交往了7年的男友提出分手……面对这样的打击,丽丽一时有些难以承受,她迅速地沉沦下去。
丽丽无助地跟朋友说:“如果我把公司关掉,我不知道我还能做什么。”朋友沉吟片刻后回答:“你什么都能做,别忘了,当初我们都是从‘零’开始的!”
这句话让她恍然大悟,也让她重新有了勇气:“是啊,我本来就是一无所有,既然如此,又有什么好怕的呢?”就这样念头一转,没有想到在此后短短半个月之内,她连续接到两笔大的业务,濒临倒闭的公司起死回生,又重新走上了正常轨道。
历经这些挫折后,丽丽懂得了越放下,生活越简单、越幸福的道理。为了简化生活,她谢绝应酬,搬离了150平方米的大房子。索性以公司为家,挤在一个10平方米不到的空间里,淘汰不必要的家当,只留下一张床、一张小茶几,还有两只做伴的狗儿。
丽丽发现,原来一个人需要的其实那么有限,许多附加的东西只是徒增无谓的负担而已。她开始懂得:简单一点,人生反而更快乐。
放下就是一种幸福,幸福就那么简单。人该试着一点点去放下某些人、某些事。有些东西,无法忘却,但至少可以淡化。有些心情太沉重、想念太泛滥,那就试着沉淀。
现在,由于心情浮躁,怨这怨那的人很多,总感觉社会对他不公,别人对他不诚,平常生活中总是郁郁寡欢,更没有幸福可言。其实这样的人,心没有放下,哪有幸福可言。如果你在平日里所有的不公平、所有的不快乐,都能放得下,你的心态就会自然明朗起来,让自己感到幸福和快乐。一个人能放得下,放下憎恨、放下名利,自己的心灵就不会有烦恼缠身。时时有微笑,日日有阳光,淡泊名利,豁达大度,一切烦恼就会远离你。这就是放下,就是幸福的真谛。
幸福不是一种“获得”,而是源自于“放下”,放不下自己是没有智慧,放不下别人是没有善心。在面对各种情绪干扰时,能够将贪欲转成淡然,以善心化解瞋心,以谦卑去除骄横,以真诚化解隔阂,以真心感动他人,心有环保情绪,犹如智慧的明灯,清心的甘泉,点点滴滴滋润着他人的心灵。
放下是一种心态,放下是一种人生哲学,放下更是一种大智慧。我们以这种超然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给予我们的种种考验,以这种平和的人生智慧和人生态度去享受生活的一切。放下之后的人生旅途一定会更加愉快,一定会登得更高,行得更远,看到更多更美的人生风景。
欲望少一点,幸福会多一点
贪婪常常让人重重地摔在自己“欲望”的泥潭里。放下过多的欲望,才能轻松愉悦地生活。
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物质财富越来越丰厚,美好的东西越来越多,我们总希望得到更多,将美好的东西占为己有。然而,我们常常忘记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所有的要求和欲望,不都是为了能够生活得快乐幸福吗?过多的欲望常常使我们违背了这个初衷,甚至越走越远,你的欲望越多,身心就会感觉越累。
人的欲望大体可分两类:一类是本能的欲望,它是人类生存的需要,正常合理满足这些欲望能让人更好地生存下去。如:食欲、性欲、亲情、爱心、自私、合理的放松休息等;一类是人为的欲望,这些欲望都不是生存必需的,而是为了贪图享受。如:喝酒、抽烟、赌博等。
无论是本能的欲望还是后天人为的欲望都不可过度,过犹不及的道理谁都明白。
古时候,有个姓张的奇客住在山西一城隍庙里,他自称魔术师,却极少卖艺,平日放荡不羁,邻里叫他为张狂。
有一天,一些好事的人围着他纠缠,要他变个戏法让大伙开心。那张狂便从身上取出一枚青色的铜钱。他把钱侧嵌在地上,两手对空乱划,似画符念咒。一会儿,那钱飞快长大如车轮,围观的人惊得目瞪口呆。
张狂说:“诸位,这个钱暂时放在这里,我明天再来拿。千万不要将脖子伸进铜钱的方孔里,否则必取奇祸。”说完便走了。众人也都散去。
当地有个很粗俗的人,生性贪婪,心想偷取这枚铜钱。他趁天黑,悄悄走近那枚铜钱用力搬动,铜钱却稳如磐石,分毫不动。那人忽然看到方孔中金光灼灼,他急忙伸脖子去看,果见其中琼楼玉宇珠宝无数,还有美女翩翩起舞。那人欣喜若狂,他便伸手入方孔乱取珠宝,塞满袋中,并调戏美女。美女回眸含笑,那人瞬间便魂飞魄散。
正开怀陶醉中,突然看到几名凶神恶煞的大汉飞奔而至,高呼:“哪里来的无赖,敢偷窥人家的绣阁。”挥鞭痛打,并将一些污秽的东西扔到他身上。那人痛极欲逃,但觉得方孔逐渐变小,头根本拿不出来,腰以下也如铁钳紧箍,进退不能,痛苦不堪,只得高喊救命。附近的人听到喊救声,都围过来看热闹。
天亮后,张狂来了,他埋怨道:“你这个人贪婪成性,贪富贵,好美色,以致钻钱眼,你这是咎由自取,谁也救不了你。”众邻里代为哀求。张狂说:“人人都爱财富,但必须靠勤劳去获得。天地间就像诸葛亮的八阵图,廉为生门,勤为活门,贪为死门。他误入死门,他如果有悔心,就可得救。”那人听了后号啕大哭,泪流满面。张狂便取巨笔蘸清水涂钱孔。那人的脖子才从钱孔里出来,脖子糜烂,腰间赤痕数匝,惨不忍睹。他暗中以手探取袋中所偷金珠,哪里是什么宝贝,都是些泥石毒虫。
这个故事虽有夸张的成分,但形象地指出了贪心之人的悲惨下场。过多的欲望带来的不是快乐,是痛苦,是烦恼。
在现实的生活中,像故事中那个钻“钱眼”的人不在少数。诸多官僚在金钱这颗糖衣炮弹的轰炸下而晚节不保;许多如花似玉的花季少女为金钱而委身做甚至自己父亲辈的“第三者”;许多抢劫、绑架、杀人的事件皆因钱而起。这些人最终得到道德谴责与法律的制裁,究其原因都是因为自己欲望太多,钻到“钱眼”里去了。
在生活中,只要你心中欲望不断,就会终日不得清闲,为了生存得更好,就想得到这、得到那,整日东奔西走,忙得唉声叹气,永无宁日。说穿了,我们忙忙碌碌,就是不愿意安于现状,在追悔过去,谋求将来,被眼前的东西所迷惑。
欲望多了,它就成了祸害,成了累赘。许多生意场上的人发生的许多事情,倒下的大都与欲望中的金钱和女人有关。本来他生意做得很好,生活无忧无虑,但由于金钱欲望的膨胀,不切合实际,盲目投资扩大经营规模,赚取更多的利益,当危机到来的时候,一个个倒下,这些都是欲望惹的祸。
从前有一位国王,名叫难陀。他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守财奴,他凭借国王的地位和权力拼命聚敛财宝,希望把财宝带到他的后世。他心里想:我要把一国的珍宝都收集到我这儿,不能让外面有一点儿剩余。他吩咐女儿身边侍候她的人说:“要是有人带着财宝追求我的女儿,把这个人连同他带的财宝一起送到我这儿来!”他就是用这样的办法聚敛财宝,所有的金钱宝物都进了国王的仓库,全国上下,就没有什么别的地方有财宝了。
在难陀的国中有一个寡妇,只有一个儿子,她对儿子极为疼爱。她儿子看见国王的女儿端庄美丽,容貌非凡,非常爱慕。但是他家里没有钱财,没法和国王的女儿结交。为了这事,他生起病来,以致相思成疾,气息奄奄。他母亲问他:“你害了什么病,怎会病成这个模样?”儿子把内心的情感告诉了母亲,说:“我要是不能和国王的女儿交往,必死无疑。”
母亲对儿子说:“可是,国内的金钱宝物一无所剩,到哪里去弄到宝物呢?”她不愿意让儿子生活在痛苦中,想了一会儿,说:“你父亲死的时候,嘴里含有一枚金钱。你要是把坟墓挖开,可以得到那枚钱,就可以用那钱去结交国王的女儿。”
儿子遵照母亲的吩咐,挖开父亲的坟,从父亲口里取出那枚金钱。他拿到钱后,来到国王女儿那儿。国王的女儿便把他连同那枚金钱送去见国王。国王见了,说:“国内所有的金钱宝物,除了我的仓库中,都荡然无存。你在哪里弄到这枚金钱?你今天一定是发现了地下的窖藏了吧!”
寡妇的儿子如实回答了国王。国王派了人去查验,果然不假,这才相信了。难陀王这时在心里暗自想道:我先前处心积虑地聚集一切宝物,想的是把这些财宝带到后世,整天为此事身心疲惫。可是那个死了的父亲,一枚钱尚且带不走,何况我这样多的财宝呢?于是作偈曰:“钱财身外物,悭贪难受益;纵积千万亿,身死带不去。”
人生在世,要想立足社会固然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物质财富,但人也不能过分贪求。财富为身外之物,何必强求,凡事都有一个度,不可以为欲望所拖累。
我们所有的要求和欲望,都是为了能幸福快乐地生活。否则,得到的再多也是没有意义的。人生在世,只有超脱苦闷忧伤,甩掉不该有的欲望,才能活得潇洒自在。每天创造一份好心情,才能真正享受生活。所以,我们要明白好心情便是一份心灵的喜悦,它能保持你心灵的明亮,并且让你充满身心的快乐和健康。
保持平常心,知足才会幸福
知足是快乐与幸福建立的基础,一个懂得知足的人永远不会烦躁。
中国古代哲人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祸莫大于不知足”,说的就是知足常乐的道理。孟子也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说的也是知足常乐的道理。知足常乐,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没那么简单。不知足的心态时刻困扰着人们,使人们终日奔波于名利场中,每日抑郁沉闷,不知人生之乐。
知足常乐,也就是儒家提倡的“中庸之道”。一切行为适中、折中为宜,不能什么也不追求,也不要过分追求,凡事讲究个“度”。简言之,就是对幸福的追求持一种极易满足的态度。一个人知道满足,心里就时常是快乐的、达观的,有利于身心健康。相反,贪得无厌,不知满足,就会时时感到焦虑不安,甚至痛苦不堪。
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贪欲就像一个无底洞,人一旦有了贪欲,就永远不会满足,不满足,就会感到欠缺,就会闷闷不乐。知足者才能常乐。贝蒂·戴维斯在她的回忆录《孤独的生活》中写道:“任何目标的达到,都不会带来满足,成功必然会引出新的目标。正如吃下去的苹果都带有种子一样,这些都是永无止境的。”除非你真正懂得常乐的秘诀,否则将永远不会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青年人常为自己的贫穷而牢骚满腹。
“你具有如此丰富的财富,为什么还发牢骚?”一位智者问他说。
“它到底在哪里?”青年人急切地问。
“你的一双眼睛,只要能给我你的一双眼睛,我就可以把你想得到的东西都给你。”
“不,我不能失去眼睛!”青年人回答。
“好,那么,让我要你的一双手吧!对此,我用一袋黄金作补偿。”智者又说。
“不,我也不能失去双手。”
“既然有一双眼睛,你就可以学习;既然有一双手,你就可以劳动。现在,你自己看到了吧,你有多么丰富的财富啊!”智者微笑着说道。
我们常常因不足而烦恼,其实我们本身就很富有,只是贪欲挡住了我们的视线。一个不知足的人不仅看不到自己拥有的,甚至会失去本来拥有的。
有一个人,在路上闲逛时偶然捡了一百元钱,他得到这笔意外之财以后,总是低着头走路,希望还能有这样的运气。
久而久之,低头走路成了他的一种生活习惯。许多年后,据他自己统计,总共拾到纽扣近4万颗,针4万多根,钱则仅有几百块,可是他却成了一个严重驼背的人。
比较是不知足产生的根源,同样,比较也是知足产生的根源。人的欲望如同黑洞一样,没有填满的时候,任由其膨胀,则会由此生出许多烦恼。如果能多看一下不如自己的人,和他们比一下,而不是一味地和比自己强的人比较,那么一切不平之心也许就会安宁。我们不妨抱一种“比下有余”的人生态度。
有一个民间故事。明朝有个人叫胡九韶,他的家境很贫困,一面教书,一面努力耕作,仅仅可以衣食温饱。但每天黄昏时,胡九韶都要到门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妻子笑他说:“我们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谈得上是清福?”胡九韶说:“我首先很庆幸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又庆幸我们全家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第三庆幸的是家里床上没有病人,监狱中没有囚犯,这不是清福是什么?”
知足才会幸福,不知足永远不会幸福。现代社会,“幸福指数”是人们最热衷谈论的一个主题。但是好多人聊起这个话题,都觉得自己并不幸福,虽说收入和物质生活等各方面都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静心思考,怎么却感觉不到幸福。
幸福其实就是能够保持平常心态,保持一颗平常心去努力创造和改变生活,是对生活经验的感受,当然也是一种生活价值的评价。相对于每个生活的个体来说,幸福是真切的。你们感到一种舒适感、一种成就感、一种称心如意的感觉,那就是幸福。有些人觉得缺少幸福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攀比之风让不切实际的欲望急速上升,于是便产生痛苦。名是缰,利是锁,对于名利想得越多,活得就越累。在诸多利益得失面前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更多地享受到幸福和快乐。
有一艘船在航行途中遇到了飓风,船翻了,唯一一名幸存者——水手被风浪冲到了一座荒岛。每天,这位幸存者都翘首以盼,希望有船来将他救出。虽然他一个人孤零零地的在荒岛上,但他并不觉得沮丧,他想到不幸遇难的同伴他觉得自己很幸运。
为了活下来,他就辛辛苦苦地弄来了一些树木枝叶给自己搭建了一个“家”。每天,他都会默默地向上帝祈祷。然而,不幸的事发生了。一天当他外出寻找食物时,一场大火顷刻之间把他的“家”化为了灰烬,他眼睁睁地看着滚滚浓烟消散在空中,悲痛交加。但很快他走出了痛苦的泥潭,他从头再来继续搭建自己的“家”。
第二天一大早,当他还在为自己的新“家”忙碌时,风浪拍打船体的声音惊醒了他——一只大船正向他驶来。
他得救了。
“你们是怎么知道我在这里的?”他问。
“我们看见了你燃放的烟火信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遇到最不幸的事,也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因为比你更不幸的还大有人在。如果那位水手不是保持知足的心态,他很可能早就没有勇气活下来。如果不是他的房子失火,他也不可能遇到救他的船。
一个不知足的人总是会往上比,结果越比越焦虑,越比越泄气,越比越觉得没了幸福感。不妨也向下比一比,比一比在成长进步、在生活境况上不如自己的人,辩证地对待事物,自己说服自己,自己给自己减压。西方经济界有个理论叫“幸福递减律”,说的就是人们对同一事物幸福的感觉,会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而降低。
譬如你一个人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行走,口渴难耐时,如果这时给你递上一杯清凉的水,你一定会激动万分;而当你步入绿洲时,对一杯水的幸福感就会几近于零。朱元璋当放牛娃时,饿得昏迷不醒,一碗白菜豆腐汤令他如遇仙味;当皇帝后,他尝遍天下厨师做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却总觉得不是当年那种美好的滋味。经常与不如己的人比一比,和自己的过去比一比,自然会产生幸福感。
真正做到知足,人生便会多一些从容,少一份烦恼;多一份快乐,少一份忧愁。
第二辑
笑对生活,幸福就在身边
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苦恼也是一天,快乐也是一天,我们何不微笑着过好每一天呢?一个常挂笑脸的人,内心不仅充满阳光,也会给他人带来阳光和希望。因此,人们都喜欢笑口常开的人。一个人的脸上笑容多了,烦恼就少了;忧愁多了,快乐就少了。一个整日闷闷不乐的人,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只盯着生活的阴暗面,陷在苦恼的泥潭里不能自拔,这样的人生实在是一个悲剧。其实,生活的不如意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严重,微笑面对困境,你的人生将是一片光明。
不必烦恼,用微笑面对生活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着它笑,它也会对着你笑;你对着它哭,它也会对着你哭。
在生活中,我们难免遇到顺心的事和不幸的事。不论是在顺境中还是逆境中,我们都应该让自己充满信心,乐观向上,微笑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因而我们应该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不必为一些生活琐事而烦恼。其实,我们度过一天时,心情高兴,一天的时间会逝去,心情愁闷,一天的时间也会逝去,那么为何不高兴地度过每一天呢?
一个微笑面对生活的人,总能够看到事情较有利的一面,期待最有利的结果。它不会被困难吓倒,也很少有忧郁、悲观,它总是积极向上,无论在学校在未来的生活中都更容易成功。
史坦哈已经结婚18年多了,在这段时间里,从早上起来,到他要上班的时候,他很少对自己的太太微笑,或对她说上几句话。史坦哈觉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