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真谛全集(共6册)
》
售價:HK$
1156.4
《
敦煌通史:魏晋北朝卷
》
售價:HK$
162.3
《
唯美手编16:知性优雅的编织
》
售價:HK$
54.9
《
情绪的惊人力量:跟随内心的指引,掌控情绪,做心想事成的自己
》
售價:HK$
50.4
《
棉的全球史(历史·文化经典译丛)
》
售價:HK$
109.8
《
超越百岁看这本就够了
》
售價:HK$
55.8
《
亚洲戏剧史·南亚卷
》
售價:HK$
143.4
《
中国历代竹器图谱与数字活化
》
售價:HK$
557.8
|
編輯推薦: |
胜利有一百个父亲,失败是一个孤儿。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言,每一个高峰的背后暗藏着悬崖。和平时期,对手将隐形的魔手伸向各个领域,尤其是金融系统。今天我国面临的金融安全问题前所未有,需要解决的矛盾前所未有,胜败的结局反差前所未有,该书对金融安全思考深,讲得透,有大气象、大格局,故郑重推荐之。
——空军上将 刘亚洲
建立一个健康、富有弹性和竞争力的金融市场体系,是国家金融安全的基础。在国际经济金融日趋一体化的背景下,构建这样的金融市场体系,唯有持续改革开放。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潘功胜
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危机打破原有平衡格局的“再平衡”进程之中,金融行为远远超出单纯的虚拟经济范畴,从国家治理与国家安全高度思考金融是本书的创新突破,应时代之需,解世人之惑,非常值得一读。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陈雨露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体系的核心,其运行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状况。盲目封闭和管制会导致金融资源的错配,并威胁到经济安全;没有构建符合金融规律的风险监控体系之前就盲目强调市场化,也同样会带来巨大的风险。本书从金
|
內容簡介: |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定是一个正气浩然而又困难重重的复杂过程,修昔底德陷阱、西方民主化陷阱和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共同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全面挑战。直面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指明了迎难而上的大方向。
《金融与国家安全》以国家利益为主线,既是一本为治国理政建言献策的“奏折”,也是一本增强中国金融国家安全意识的“警言”,更是一本为金融正本清源、提气塑性的“手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金融制胜,纲举目张。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之路上,金融大有可为。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实金融,做强金融,支持国家安全,引领创新发展,朝着“中国梦”的方向,扬帆起航!
|
目錄:
|
第一章 金融与国家安全总论
第一节 金融是新时期下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
第二节 金融是新时期下国家安全的实现手段
第三节 金融力促国家安全的战略思想
第二章 金融与核心价值安全
第一节 坚守核心价值需要发挥金融的安全效应
第二节 巩固价值观的观念基础必须重视金融战场
第三节 强化价值观的文化传承亟待金融有力支持
第四节 金融助力实现“中国梦”
第三章 金融与军事国防安全
第一节 巩固军事国防安全需发挥金融力量
第二节 金融支持现代化军事国防建设
第三节 金融应对区域大规模动荡
第四节 金融与非常规战争
第四章 金融与政治社会安全
第一节 政治社会安全离不开金融支持
第二节 金融反恐、金融反腐力促政治社会稳定
第三节 金融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
第四节 金融与人口安全
第五章 金融与经济金融安全
第一节 经济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
第二节 金融稳定“压倒一切”
第三节 金融与经略周边
第四节 金融与产业安全
第五节 金融与金融业竞争力
第六章 金融与科学技术安全
第一节 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离不开金融助力
第二节 增强金融体系活力,保障学术研发安全
第三节 提升金融体系的资源整合能力,维护网络信息安全
第四节 发挥金融体系的引领作用,确保信息基础设施安全
p style="margin-left:28.
|
內容試閱:
|
序一
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 何毅亭
(一)
纵观近代中国,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的一败再败,旧王朝的破落受辱是国家机器长期腐坏的命运归宿;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的一胜再胜,共产党的攻无不克是理想信念星火燎原的力量使然;从国家新生到改革开放的一进再进,新中国的不断强大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的必然结果。
时至今日,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物质层面的建设和积累已然达到一个高度,精神层面的建设和积累也需要达到一个与物质层面相适应的高度。尤其是中华民族百年苦难所积淀的自强信念和担当意识格外需要倡导和弘扬。我欣喜地看到,在金融这样一个商业气息很足的领域,出现了《金融与国家安全》这么一本有硬气、有底气的专业论著。字里行间,让人能清晰感受到作者内心的自信源于对国家人民的深爱,作者无畏的担当源于对民族复兴的渴望,作者胸怀的坦荡源于对理想信念的执着。
(二)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条件。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对国家安全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金融安全本身,金融还事关国家安全全局。在当今社会,金融的力量无处不在,金融已融入人类社会发展全过程,渗透到人类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军事等领域莫不受到金融的影响。金融正以其庞大的产业基础、强大的资金供给、灵活的配置能力、流动的风险机制、精巧的治理工具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成为人类文明演进的驱动器和加速器。在当今社会,金融已经突破经济工具的角色,成为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当前世界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碳排放、“颜色革命”、伊朗核问题、科技革命等背后,都可以看到金融的影子。正因为如此,我们今天可以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理解邓小平同志曾经作出的一个重要论断:“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就是说,金融如果搞好了,金融的作用如果发挥恰当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都将被激活,国家安全全局都将有保障。当然,反过来讲,如果金融搞不好,可能一着不慎,满盘皆输。金融能够以其功能助力国家发展,也能够以其风险危害国家安全。金融的这种重要性,要求我们不仅要有金融安全意识,更要求我们善于运用金融手段来维护国家安全。
(三)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把住了发展大势,稳住了发展大局,没有出现金融危机。正是因为三十多年的稳定发展,我们才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改变了国家落后面貌,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但是,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如果我们能够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高增长的基础上再保持三十年的稳定发展,那么党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发展目标就有了基本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有了坚实基础。但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越往后风险和挑战可能越多越严峻,其中金融风险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最大威胁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对金融风险高度重视,多次强调要高度重视财政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切实锁定和防范化解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从历史上看,不少国家在一个阶段的经济赶超型高速增长后,都遭遇了金融危机,有的甚至由于危机中断了经济增长的步伐,倒在了崛起的道路上,发展之梦断于金融危机。拉丁美洲债务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日本泡沫经济等都是前车之鉴。当前我国金融领域的风险明显增多,高杆杠、影子银行、资本外流、汇率波动等风险不可小视,2015年6月中旬发生的股市风波更是暴露了我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四)
《金融与国家安全》一书的作者对金融的功能和作用以及我国金融领域的状况是有深刻体会的,认为:“金融是现代社会调节利益最广泛、最直接、最有效的媒介中枢。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能否用好、用活、用对金融手段,是一国能否在利益博弈中占得先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总体国家安全的关键。”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基本认识,作者对“金融与国家安全”这一主题展开布局,从六个维度论述了新时期金融在维护国家安全中发挥作用的实现手段,分核心价值安全、军事国防安全、政治社会安全、经济金融安全、科学技术安全、生态资源安全六个方面详细论述了金融对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以金融手段来维护各领域安全的对策建议,其中有不少真知灼见值得细读细品。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对于一些复杂的金融专业学术问题,作者都能从历史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从国际到国内,作出深入浅出的解答,这成为本书的一个特征,使本书很适合一般读者阅读。
(五)
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融入世界大潮,外部世界对中国的实质影响至关重要,探讨很多问题都无法离开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形势迫使我们必须建立与国家发展形态相适应的外向型思维模式。我们特别需要关注国际政治形势和全球金融动态,分析哪些可能对中国国家安全造成影响。今天,中国正走上崛起之路,更需要有一种大国的责任、一种大国的意识、一种自觉向外看的思维,更加主动地关注我们的外部环境,不仅管好我们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还要在更大范围思索中国的发展,维护中国的利益。《金融与国家安全》是具有外向型思维的,其整个研究框架都基于中国对外开放的现实,并充分考虑了外部因素和国际经验。更重要的是,作者并未盲目推崇或“山寨”华尔街的做法,而是结合中国实际和国际要素,提出了有效解决中国问题的具体办法,体现了一种大视野和大格局。这也是本书的一个显著特征。
(六)
国家安全是每一个国人都需要关注并尽责的事情。当前关于如何维护国家安全的书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从金融角度思考国家安全的书则更是少之又少。正如作者自谦之语,这本书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抛砖引玉,唤起全社会对金融重要性的关注。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有更多人关注国家安全建设,能够激发更多金融从业者对自身历史使命的思考,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实现奋斗不止。这也是我应邀为本书作序的根本着眼点。
序二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厉以宁
中国正处在一个新时代,这是中国崛起的时代。这个时代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光明的前景和极大的机遇,也有多方面的安全隐患和相伴而来的挑战。当前中国经济已转入新常态,新常态就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常态。但这个“常态”能否实现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未来,需要有大智慧的改革和创新。这种创新不仅是微观的、实务的,也必须是理论的、宏观的。
从既有理论来看,几乎所有的经济学著作中所谈的都是“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就是说人们总是从最低成本和最大收益的角度考虑,他们是经济社会中的理性个体。这是传统经济学的出发点。然而,今天的世界正在变化,只讲“经济人假设”是远远不够的。“社会人假设”渐渐抬头了。“社会人假设”就是指,人不完全从“经济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也从“社会人”的角度考虑。人们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尤其是今天我们进入“互联网+”时代后,人作为“社会人”的想法逐步增加,单纯从“经济人”的角度考虑不符合实际,而且决策的效果也可能是有限的。
从中国发展现状来看,金融已经起了重要作用,可能还要起更大的作用。当前中国金融业正面临一系列问题。金融业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发展?中国金融业和资本市场如何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和资本配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和其他一些西方国家都把技术创新看成是本国在市场竞争中立足的根据,所以它们不惜投资,不惜投入人力,力求在技术创新上有大的突破。国际社会今后在新能源、新材料、环保产业等方面将有重大技术突破。这是可以预料的。那么,在转型升级的竞争中,我们一定要更加抓紧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和产品升级,使产业和产品有更大的竞争力,即使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也需要有自主创新。
于是问题来了。“社会人”的经济模式带来的冲击将是一种全新的、全方位的冲击。也就是说,经济、金融和社会、政治将更加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相互支持、相互影响。创新升级带来的冲击将是既深刻又广泛的。也就是说,产业发展、国民经济发展都需要金融发挥更大也更有创新意义的支持,并与之结合,成为国家整体进步的坚实支柱。这些都意味着,在新常态下,金融应该起到一种枢纽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从何入手?如何实现?值得学术界研究。
本书作者是一个研究集体,他们从一个全新角度出发,探索着理论的创新和实践的创新。他们将金融与国家发展的各个方面结合在一起,同时,又把金融置于国家安全和战略的层面上,全面诠释和剖析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的金融与安全之间的关系。这样,既能高屋建瓴,又能落到实处;既有国际视野和国家战略思维,又有社会关注和产业竞争思路。换句话说,本书既有“经济人”的考虑,又有“社会人”的视野。本书的新颖之处,相信广大读者自有公论。
比如说,谈到金融,我们必定会谈到安全与风险问题。但在过去的讨论中,都是就金融谈金融,对于系统性金融风险会影响整个市场的安全,继而影响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虽然常常提及,但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更没有人能够将之系统叙述,形成体系,使之完善成熟成新理论。这实在是一大缺憾。从这个角度来看,本书可以说是一种突破。
新常态体现了配套改革的综合成果。众所周知,在全球化的今天,金融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但是在市场化、国际化的过程中,如何保证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保证国家经济的顺利转型,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创新,这是改革路径选择的难点。但是,如何让顶层设计落地?如何让金融与新常态下的新理论有机结合?本书作者在这个领域做了有新意的探讨,尽管这种探讨仍是有待深化的。这是我对本书的总体评价。
本书主要作者张红力是我的博士生。他是个很有个性的人,多年在国际金融机构工作并担任要职,不仅有家国情怀,而且在金融实务的操作层面,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是我国迄今为止引进的金融界海外任职最高的人。与此同时,他谦逊勤勉,爱思考。我指导他撰写的博士论文是国内金融课题,他思维活跃又缜密,富有创见。这本书是他在国家金融机构任职后的精心之作。当他把书稿交给我阅读时,既在我意料之外,又在我意料之中。意料之外是:这个领域虽然非常重要,但在国内研究中几乎是个空白,因此这本著作的出版说是意外之喜,一点也不为过。在我意料之中则是:因为这个命题的完成,的确需要一名有丰富实务经验、有宽阔国际视野、有深刻政治认识、有广博理论知识的人。而红力同学真正是这本书和新理论完成的不二人选,这是阅历和沉淀、积累造就的。
社会经济的未来变化远远会超过我们大家的预料。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难谈几十年后的经济和金融是什么样子。很多问题是我们今天想不到的。所以我们更要为之思考。因为谁占领了思想和理论的高地,谁才能真正掌握未来竞争的主动权。
应红力同学之请谨以此序推荐给读者。
序三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前驻美全权大使 周文重
近些年来,国内有关金融问题的各种著述可谓汗牛充栋;但是,以全球化潮流为时代背景、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来分析阐述金融问题同广义国家安全之间内在关系的专著,实属凤毛麟角。所以当我拜读了张红力等同志合著的《金融与国家安全》书稿后,眼前不觉为之一亮,也引发了不少新的思考。
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实际上是从远离金融的领域起步逐渐向金融这个核心领域步步推进的过程。例如,作为整个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起点的,是始于极其微观层次并与金融体系几乎毫无关联的农户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对外开放的起点,无论是政策层面封闭运行的“经济特区”,还是企业层面出口导向的“三来一补”,实际上都尽可能地远离和不触碰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金融体系。而当今我国进入落实“四个全面”的新时期,几乎每个“全面”都直接关乎中国的金融体系与金融发展问题。
这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历史进程本身,就深刻反映出,金融安全对于国家综合安全是何等重要而又敏感。本书通过恢弘的论述和具体的分析,揭示了这样一种不容忽视的道理:金融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前提和重要基础;金融弱,则无强国的根基;金融不强,则无可靠的国家安全。我国金融体系作为中国经济体系的核心,国际金融体系作为全球经济体系的核心,决定着中国梦的实现与否,决定着中国在21世纪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深刻变革过程中的地位和根本利益。书中所阐述的金融制胜的观点,实际上揭示了我们这个伟大变革时代的硬道理。
纵观全书的立论框架,也深感启发了自己的思路。
将金融定位为新时期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是本书的一大理论创新。以什么理论构成全书的支撑和指导是写作的关键。从书中内容可见,新中国历代领导集体的理论智慧,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治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系统理论阐释,是本书的理论基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作者结合长期实践的深刻感悟,就金融与国家安全的问题拓展创新。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作为最大化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金融既贯穿于实现“总体安全”的各个层面,也贯穿于实现“总体安全”的全过程。金融能够为各领域的国家安全提供多渠道的支持与引领,是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命题。
以辩证方法探讨金融在国家安全中的时代内涵,是本书的一大思维创新。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内在的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坚持用全面、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同样,国家安全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从时代观、认识观、利益观、发展观和战略观的变化、更新来思考国家安全观的演进,符合科学思维与辩证逻辑的要求。在新时期下,金融不仅是社会资源配置的核心手段,还对价值形成、产业变革、社会演化、文化传播、信息交互和生态变化产生着深远影响。我认可作者的观点,即发挥金融引领作用已成为践行“总体安全观”的时代要求。
以金融手段为核心构筑国家安全战略,是本书的一大战略创新。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面对国内外舆论的种种非议和责难,面对党内外干部群众对我国金融如何发展的疑问和困惑,本书的撰写和出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人们解疑释惑,可以澄清对一些问题的模糊认识。正如作者所言,金融一直是有价值取向的,其最本质的内容是国家利益。未来的金融必将服务于国家安全、人民利益。“积极防御、蹄疾步稳、亲诚惠容”这12个字集中概括了作者对金融促进国家安全的战略考虑,回答了未来如何把握金融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关系等重大问题。过去30多年来,金融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形势下,金融更需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
本书语言简练大气、分析逻辑严密、案例生动有趣,既展现了作者高度专业的理论素养,更体现了作者心系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拳拳爱国之心。衷心希望这本书能够提醒中国金融等各界专业人士在努力推动金融发展的同时,解放思想、正本清源,将国家安全、人民利益常记于心。也希望有更多的有志之士从安全战略的高度关注金融改革,坚持系统思考,科学统筹,推进金融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改革举措良性互动、协同发展,让现代化的中国金融体系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依托。
序四
国防大学金一南少将
“心胜”的反义词,就是“心虚”,或者“心败”。
在《心胜》这本书的扉页上,我写了这样一句话:战胜对手有两次,第一次在内心中。
如果反过来看,那么还可以这样写一句:被对手打败有两次,第一次也是在内心中。
不管做人还是做事,都是这个道理。
让一个人无法做到心胜的,是自己的软肋。
不管个人还是国家,都有自己的软肋。软肋从来都是心胜的最大漏洞。
从国家经济安全来看,金融安全就是我们最大的软肋,最让我们“心虚”的领域:心虚在真正进入这个充斥现代资本运作的领域很晚;心虚在并不完全了解那些令人眼花瞭缭乱的金融衍生品的全部意义;心虚在这个领域基本都是别人的理论体系,我们十分欠缺自己的理论——更不要说什么体系了;心虚在这个领域里通行的规则基本是那些大鳄们制定的“大吃小”、“快吃慢”的规则;心虚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金融已经真正进入全球利益互联、侵害和灾难也互联的时代;心虚在这个领域的技术框架、运行平台、核心设备、关键软件等并非完全自主可控……坦白地说,这个领域已经成为当今国家安全诸多领域中,中国人最缺乏“心胜”的领域。
提出“文明冲突”的美国著名学者萨缪尔亨廷顿,其观点从问世以来即饱受争议,随着时间的推移又逐渐被人们认可。其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列举西方文明控制世界的十四个战略要点,第一点即是“控制国际银行体系”,第二点是“控制全部硬通货”,第五点是“掌握国际资本市场”。在十四个战略要点中,三个与金融直接相关。亨廷顿已经在美国爆发金融危机的2008年悄然去世,其观点却非常值得20世纪获得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东方世界深思。要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懂得霸权力量控制世界的手段,必须找到相应的应对方略。
在1947年国内革命战争的战场,人民解放军即历史性地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在“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关键时刻到来之际,毛泽东一连问了四个“敢不敢”:“我们长期在农村打游击,我们敢不敢进攻大城市?进去之后敢不敢守住它?敢不敢打正规战、攻坚战?我们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人口,要吃、要穿,面临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共产党敢不敢负起责任来?”
毛泽东问周围人的四个“敢不敢”, 强调的不仅是态势,更包括内心。这就是心胜——首先在心中战胜对手。我们说心胜并非胜利的全部,却是迈向胜利的第一步。
今天这几个“敢不敢”,同样横亘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构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我们面前。从1997年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一直到2008年美国发端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以及历年来大大小小的金融波动和股市震荡,不论收益还是损失,不论经验还是教训,我们都已经具有,再也无法用缺乏这类实践来推诿了。毛泽东从1928年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提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到1947年连续发问“敢不敢进攻大城市”、“敢不敢守住它”,相隔19年。我们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到今天,也已经过去了18年。我们已经有了不算短的时间段完成探索、积累和思考,我们应该“长大”了,不应该永远都是别人的“小学生”了。能不能、想不想、敢不敢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金融安全理论,尝试着按照自己的金融安全理论制定自己的金融政策、规划自己的金融战略,已经现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如果说需求牵引的话,那么消除国家安全中这个最大的软肋,就是当今最为迫切的国家需求。
红力先生这本《金融与国家安全》,就是对准这个软肋而来。
这本书并非完美无缺。金融领域需要解决的安全问题千头万绪,这方面的探索只是刚刚开始。其中超过书中论述和建言的最为可贵之处,是红力先生甘冒风险的探索。他在做一个攀岩者,努力探索攀过国家安全中最困难的这段反斜面的有效路径。他凭借的不仅仅是匹夫之勇,更有基于专业精神的严谨和缜密,以及来源于团队研讨的集思广益。在国家金融安全领域积极寻求“心胜”,一步一个脚印、不怕碰得头破血流的切实向前推进,是这本书的最大意义。
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我们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临巨大的风险。“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当今最需要也是重要的,就是国人在已经具备的专业力量基础之上,再树立起自己的精神力量。
战胜对手有两次。
第一次在自己内心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