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耕读史
》
售價:HK$
109.8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英] 罗宾·洛夫莱斯 [德]雅纳·蒙乔 [波兰] 雅库布·诺沃萨德
》
售價:HK$
121.0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87.4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HK$
72.8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HK$
155.7
《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售價:HK$
110.9
《
真需求
》
售價:HK$
110.9
《
阿勒泰的春天
》
售價:HK$
50.4
|
內容簡介: |
《老北京的风味小吃和历史渊源》详细介绍了老北京的粘货、烙烤、蒸煮、肉食、流食等五大类经典小吃的基本常识,以及小吃的起源、人文底蕴和流传在民间的历史故事,内容丰富多彩,富有趣味性和可读性,既能陶冶情操又能增长知识,是读者了解北京和老北京风味小吃的读物。
|
目錄:
|
Part 1 舌尖上的老北京——文化篇
第一章 老北京小吃文化特色
1.魅力北京,风味古都
2.京华小吃的各色讲究
3.京味浓郁的老北京小吃十三绝
第二章 老北京小吃文化意韵
1.皇室贵胄与北京小吃的情缘
2.市井烟火,舌染凡尘
3.文化守望:风味饮食里的士大夫情怀
Part 2 一口软糯品清欢——粘货篇
第三章 艾窝窝
1.昔年“不落夹”,今朝“爱窝窝”
第四章 豆面糕
1.谐趣的“驴打滚”
2.御膳间里的“小驴儿”
3.城南旧事:只余浮光如梦长
第五章 豌豆黄
1.源起民间的宫廷小吃
2.味淡方知其香浓
3.雕刻童年:豌豆黄上的“英雄传说”
第六章 冰糖葫芦
1.糖葫芦的“前世今生”
2.宋光宗的食疗方子
3.天涯倦客:失落的味觉记忆
第七章 萨其马
1.民俗礼仪的传承者
2.缪传多多“萨其马”,原是音译得其名
3.忠贞爱情: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第八章 三不粘
1.奇特的鸡蛋变身
2.沈园惊梦:红颜花落泪倾城
3.迷雾重重道渊源
Part 3 炊烟起处忆燕都——烙烤篇
第九章 焦圈
1.制法考究的油炸果
2.酸甜辣咸:“五缺一”的人生况味
第十章 馓子麻花
1.松酥香脆的寒食
2.割股奉君的典故
第十一章 褡裢火烧
1.胡同里的珍馐
2.商业传奇:瑞宾楼的百年风情
第十二章 薄脆
1.香脆诱人的薄饼
2.薄脆的雅谈史录
第十三章 蜜三刀
1.甜润软糯的蜜点
2.苏东坡试宝刀与苏北三刀糕点
第十四章 蛤蟆吐蜜
1.喜感十足的豆沙烧饼
2.千古烧饼,偶得蛤蟆吐蜜
第十五章 茯苓饼
1.洁白赛雪的滋补品
2.清宫膳食故事:茯苓饼祛病又延寿
第十六章 油炸鬼
1.蓬松油润的面果子
2.世情民心:爱恨油炸鬼
第十七章 肉末烧饼
1.酥香肉嫩的烧饼
2.梦中啖饼一晌贪欢
第十八章 铬炸饴
1.美味可口的绿豆卷
2.民间过节餐,谐音为搁着
第十九章 春卷
1.一卷不成春
2.贤妻创春卷
第二十章 自来红
1.棕红绵软的京式月饼
2.源自拜月,寄予团圆
第二十一章 硬面饽饽
1.深夜售卖的面饽饽
2.游牧民族的干粮
3.状元逸事:康熙钦点饽饽状元
第二十二章 门钉肉饼
1.厚如门钉的肉饼
2.缘于慈禧的宫廷名吃
Part 4 谁家面食天下工——蒸煮篇
第二十三章 烧麦
1.玲珑娇俏的餐点
2.乾隆赐匾都一处
第二十四章 小窝头
1.可爱的玉米小塔
2.饱暖之后为何求
第二十五章 炒疙瘩
1.干锤百炼的面疙瘩
2.旧时穆家寨,现世恩元居
第二十六章 羊眼包子
1.小若羊眼的包子
2.饮馔宫廷:康熙钦点,慈禧喜食
Part 5 粗料细作方为肴——肉食篇
第二十七章 炒肝儿
1.一声过市炒肝儿香
2.会仙居创制炒肝儿始末
第二十八章 爆肚
1.鲜脆爽利的爆肚
2.金北楼做客爆肚冯
3.爆肚飘香,名人痴狂
第二十九章 卤煮火烧
1.厚味深浓的平民小吃
2.宫廷苏造肉与民间卤煮
3.糙食精工亦成经典
第三十章 白水羊头
1.白水烹煮的嫩羊头
2.民间故事:马纪元创立羊头马
3.夕阳街景:暮色中的白水羊头肉
第三十一章 灌肠
1.外焦里嫩的小零食
2.肉铺风云:张飞巧卖混搭肠
Part 6 郁郁京味百转回——流食篇
第三十二章 豆汁儿
1.京汁京味说豆汁儿
2.史海钩沉:从帝王到黎民的流行饮品
3.馊酸有法,别具一格
第三十三章 豆腐脑儿
1.香滑嫩爽的豆制品
2.因错而成,脱胎汉代豆腐
3.忆起儿时豆花香
第三十四章 茶汤
1.谷香宜人的热饮
2.汤里乾坤大,壶中岁月长
第三十五章 奶酪
1.透心沁齿的乳制品
2.文化密码:沉淀在奶酪里的时光
第三十六章 炒红果
1.粘住味蕾的酸甜记忆
2.峥嵘岁月:刘记创业传奇
第三十七章 腊八粥
1.腊八节日里的杂粮粥
2.传说纷呈,源于古时天子大蜡八
第三十八章 酸梅汤
1.清凉适口的消夏饮品
2.渊源无关帝王,民间自古有酸汤
3.依依冰露酸梅汁
第三十九章 玉米粥
1.舶来的养生粥
2.帝王逸事:康熙偶遇玉米粥
第四十章 果子干儿
1.宫承民俗的果脯冰食
2.逗趣童真:同治衣兜果子干儿
|
內容試閱:
|
北京小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品类多样,食材丰富,做工讲究,在中华名吃美食中占据重要地位,享有良好的口碑。由于北京小吃大多在庙会和沿街集市上叫卖,购买吃食的人们会在无意中碰上,所以老北京人亲昵而又形象地谓之为“碰头食”。
北京小吃约有二三百种,融会了汉、回、蒙、满等多个民族的特色小吃,保留了缤纷多样的地方风味,还将明清两代精致的宫廷小吃纳入体系,使皇家尊享的极品美味流传民间。北京小吃与都市居民的日常饮食息息相关,老北京人佐餐的下酒小菜必少不了白水羊头、爆肚、白魁烧羊头、芥末墩子,寻常宴席上常摆放着小窝头、肉末烧饼、羊眼儿包子、五福寿桃、麻茸包等,至于艾窝窝和驴打滚等小食品既可以当作零食,又可以当成早点和夜宵。最地道最正宗的北京小吃,当属京城赫赫有名的老字号了:想吃原汁原味的奶油炸糕就去东来顺饭庄,喜欢炸灌肠的朋友可以到合义斋饭馆光顾一下,如果对烤馒头情有独钟,同和居是首选地,爱吃肉末烧饼的食客千万不要错过仿膳饭庄,此外在北京的小吃店和夜市的饮食摊上也能买到各色风味小吃。
北京小吃品种繁多,令人目不暇接,清代的《都门竹枝词》就有关于各种小吃的记述,“日斜戏散归何处,宴乐居同六和局。三大钱儿买甜花,切糕鬼腿闹喳喳,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凉果糕炸糖耳朵,吊炉烧饼艾窝窝,叉子火烧刚卖得,又听硬面叫饽饽;烧麦馄饨列满盘,新添挂粉好汤圆,爆肚油肝香灌肠,木须黄菜片儿汤。”说的就是这些风味小吃风靡京城的盛况。
北京小吃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还让食客们在唇齿噙香的时候,品出了古都京城的独特文化及深厚的人文底蕴。每一道小吃都有自己的故事,它们深植于特定历史时代的背景下,其制作方法和食用方式都十分讲究,是文化哲理和审美情趣的艺术表达,反映了老北京特有的人文精神,它既是北京历史的一部分,又是京味儿文化浓缩的精华,还是老北京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小吃不但口感极佳,而且在视觉上带给人美的享受,让人既饱了口福又大饱眼福。
在中国诸多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中,北京并非一直是遥遥领先的,就发展时间而言,它算是较为滞后的。确切地说,北京是在元朝建都以后发展起来的,后来随着明成祖永乐帝迁都,北京才正式登上北方文化重镇的历史舞台。以前,长安、洛阳、开封、扬州、南京繁华一时,人杰地灵、商业兴盛,北京还只是个边陲重镇,被称作蓟县、幽州、涿郡……元朝在此定都后,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和习俗流入京都,在筵席上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饮食文化。今天正宗的北京菜系,沿承了蒙古族和回族的饮食特点,汉族人和满族人不断对其加以丰富和完善后,形成了既粗犷豪放又细腻讲究的自然风味,并很好地继承了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的传统。北京名菜“涮羊肉”“爆肚”就是源于古代游牧民族的骑兵以作战的头盔煮水,烫熟生肉,佐调料而食用的方式。
虽然北京发展比其他古都要晚,但历经元、明、清三代,它已然成为风光无限的千年帝都,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北京汇集了各地文人墨客和各方名人俊杰,北京的饮食业也随着大江南北文化的融合而相容相生,而北京的传统小吃,也伴着不同文化的碰撞而演变升华,形成粗犷自然但又不失章法的烹调饮食文化。
明成祖的迁都,使北京饮食文化迎来了第一次巨变。早在迁都之前,政府就已经把大量的农民、工匠和商人迁往京城附近。这次移民大迁徙,使南方的烹调文化流入了北京。清朝定都北京城,再次提升了北京饮食文化的层次,多种考究的宫廷点心逐渐流传至民间,使得清朝宫廷菜融入北方饮食品类,如奶酪、萨其马等糕点成为了老北京街头巷弄的特色小吃,滋润和丰富着老北京人的饮食文化生活。
北京菜品中驰名的大菜少之又少,却有不少口味独特、让人垂涎欲滴的风味小吃,比如豆汁儿、卤煮、爆肚、褡裢火烧、烧羊肉、茶汤、门丁肉饼、驴打滚、豌豆黄、炒肝儿、炒红果、芸豆糕、麻豆腐……这些小吃烹调方式看起来较为简单,似乎家家都能制作,但实际上却大有讲究,不是谁家都能做出那个正宗味道的。假如说南方的精细美食像是笔触细腻温婉的工笔画,那么北京的小吃就是挥洒写意的山水画,浓淡相宜,有层次有章法,特别是那锦上添花的一点烘托和点缀,更是别具匠心。
北京的小吃于驳杂中见讲究,于粗犷中现精细,浩浩皇城、千年古都,汇聚八方来客,各种特色饮食兼收并蓄,即便食材粗犷,在烹调上也坚持精工细作,因此北京饮食具有收放自如、雍容尔雅的特点,并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北京风味小吃,然而对于懂它的人来说,只需吃上一次就会上瘾。北京老字号的小吃口感醇正,师傅的手艺令人拍案叫绝,而蕴含在菜品里的文化厚味和哲理智慧则一点一点地沁入心灵深处,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惊喜。P3-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