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盗墓笔记之秦岭神树4
》
售價:HK$
57.3
《
战胜人格障碍
》
售價:HK$
66.7
《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售價:HK$
103.3
《
漫画三国一百年
》
售價:HK$
55.2
《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售價:HK$
82.8
《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售價:HK$
80.2
《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售價:HK$
61.4
《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
售價:HK$
103.8
|
內容簡介: |
此稿是2014年6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主办的“中国道路与中国梦”——第三届当代中国史国际高级论坛的论文集,计有论文30篇。论文集主要论述了当代中国史的基本面,大多围绕中国道路与中国梦展开,有较高学术价值。论坛指出,中国道路是中国人民在中国这片沃土中走出来的,它不是孤立形成的,同时也学习和借鉴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梦,但它无时无刻不影响到世界,并是与世界各国人民热爱和平、繁荣和幸福的美好梦想相通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今世界也需要中国的发展。中国道路、中国梦已将中国与世界进一步联系起来。
|
關於作者: |
武力,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兼中国现代经济史专业委员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主要代表作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主编、《意气风发——1956年的中国》(独著)、《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大事辑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第一卷(合著)、《解决“三农”问题之路——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政策史》(主编)、《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研究报告》(合著)、《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独著)、《从苏南模式到科学发展——江苏无锡玉祁镇调查报告》(主编)。
|
目錄:
|
目录
中国道路与中国梦想胡鞍钢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中国道路的奠基与开创程中原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及其世界意义宫力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论析宋月红
“中国梦”:价值观与传统 [俄罗斯]亚历山大罗曼诺夫
从贫富差距的视角看“美国梦”对“中国梦”的
启示[新西兰]陈新 丁凤新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国成功
之道 [俄罗斯]亚历山大瓦列里耶维奇叶尔绍夫
工业化视角下的中国道路与中国梦武力
毛泽东、邓小平与中国经济长远发展战略
——以“两步走”和“三步走”为中心的历史考察杨凤城
当代中国发展内核的经济与政治的
关系[法国]让-克罗德迪劳内
“三五”“四五”计划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陈东林
系统理论创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
——苏中比较研究的思考黄立茀
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独特内涵及其选择逻辑郑有贵
中国国内煤炭资源宏观区域分布空间历史考察:煤炭铁路
发展案例研究 [新加坡]林大伟
中国梦:中华文化在世界多元文化发展中的自觉、
自信与自强于沛
中国梦体现了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趋势何培忠
汉语作为“通用字符”和修养体系:重拾中国文化的智慧,
促进世界和平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美国]林静
世界多元文化发展中的中华文化自强之路
——以新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化建设为视角欧阳雪梅
全球化中的中华文化
——澳大利亚中华文化的起源、发展与展望 [澳大利亚]陈国生
论1949年至1957年春中国共产党关于知识分子的理论和
政策夏杏珍
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不断追寻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史柳建辉
现代化中国的诞生,全球化进程中的
“中华帝国” [法国]奎恩迪劳内
从“小康社会”到“中国梦”李文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发展与中国梦 [越南]冯氏惠
中国国防白皮书与中国军事透明张星星
邓小平与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齐德学
中国的世界梦
——新型大国关系及美中关系的未来 [美国]沈大伟
从问题历史角度看关于苏中关系的意识形态
因素 [俄罗斯]德米特里阿纳托利耶维奇斯米尔诺夫
中国开展周边外交的成功实践
——中俄解决边界遗留问题的历史回顾丁明
中国外交与“万隆精神” [塞尔维亚]周万
第三届当代中国史国际高级论坛学术总结张星星
|
內容試閱:
|
张星星
(2014年6月27日)
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在各位与会嘉宾、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由当代中国研究所主办的以“中国道路与中国梦”为主题的第三届当代中国史国际高级论坛,圆满完成了两天的大会发言和讨论交流。受本届论坛组委会委托,由我对本次论坛作学术总结。由于本人学术水平所限,加之时间仓促,总结难免有挂一漏万或所言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学者批评和指教。
本届国际论坛采取定向邀请的办法共收到学术论文30篇,其中由海外学者提交的12篇,由国内学者撰写的18篇。在两天的会议期间,有26位中外学者作了大会发言,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当代中国研究所和北京其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30多位学者列席会议,《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新闻单位记者对会议进行了采访。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就与会学者提交的论文作学术总结。
一、关于中国道路、中国梦的历史发展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继而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开始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积极稳妥地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各项社会政策的改革,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梦作为一种形象的、通俗的表达,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深刻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追求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升华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执政理念与治国方略,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
在本届论坛的论文当中,当代中国研究所程中原研究员的《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中国道路的奠基与开创》,从制度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物质技术基础、科学教育基础、国际关系基础六个方面概括了毛泽东对开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奠基作用,分七个问题系统梳理了邓小平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过程,高度评价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梦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的历史贡献。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教授的《中国道路与中国梦》,通过新时期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报告对中国道路的阐述,分析和概括了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的奠基、开创和发展,阐述了中国梦对中国道路的新发展,并以九项主要指标对中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了预测性分析,强调了中国发展道路对美国模式的创新和超越。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凤城教授的《毛泽东、邓小平与中国经济长远发展战略——以“两步走”和“三步走”为中心的历史考察》和当代中国研究所李文研究员的《从“小康社会”到“中国梦”》,分别梳理和考察了从“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从“两步走”到“三步走”、从“三步走”到“新三步走”、从“小康社会”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发展演变,系统阐述了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当代中国研究所宋月红研究员的《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论析》,根据习近平关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关系的论述,对中国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相互联系和重大区别,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探索上的一致性,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新西兰奥克兰大学亚洲研究院中国研究中心陈新教授和北京科技大学丁凤新的《从贫富差距的视角看“美国梦”对“中国梦”的启示》,以大量的西方研究成果分析了美国梦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在收入公平、社会保障、医疗服务等方面暴露的问题,强调实现中国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国家的发展选择,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社会保障和社会建设。
二、关于中国道路、中国梦与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先后确立了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进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强国之路,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地推进各方面改革,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经过65年的艰苦创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总量跃升到世界第二位,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世界首位,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居民收入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中国面貌发生巨大的历史性变化,中国经济大踏步地跨入世界经济舞台。
在本届论坛的论文当中,当代中国研究所武力研究员的《工业化视角下的中国道路与中国梦》,围绕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中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分析和解读两个历史时期对工业化的持续探索,从中国工业化道路的视角探讨了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在实现工业化的基础上,以全面深化改革注入新的发展动力。当代中国研究所郑有贵研究员的《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独特内涵及其选择逻辑》,通过对已有成果的梳理和分析,从共同富裕、和谐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方面概括了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内涵,以及中国对经济发展道路选择、形成、不断完善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黄立茀研究员的《系统理论创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苏中比较研究的思考》,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非公有制成分、私营企业主的关系三个方面,对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了比较分析,深入阐述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理论上的系统创新。当代中国研究所陈东林研究员的《“三五”“四五”计划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以大量翔实的资料和数据为基础,对“三五”“四五”两个五年计划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地位及其成就和不足做了实事求是的客观分析。法国马恩-拉瓦雷大学荣誉教授让-克罗德迪劳内(Jean-Claude Delaunay)的《当代中国发展内核的经济与政治的关系》,以独特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从物质资料生产和非物质资料生产两个方面分析了市场和政府的辩证关系,指出了当代中国在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社会服务功能方面值得注意的问题。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叶尔绍夫研究员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国成功之道》,梳理和分析了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精简政府机构、削减行政审批、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企分开、政社分开、政事分开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及其对中国改革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中国研究所冯氏惠研究员的《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发展与中国梦》,着重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近年来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取得的进展,分析了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主要观点和举措,强调了加强社会建设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作用。
三、关于中国道路、中国梦与弘扬中国精神
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创造和传承下来丰富的优秀文化传统。中华文明历来把人的精神生活纳入人生和社会理想之中。新中国成立后,把文化建设作为国家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积极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不断提高全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在解放思想方针的指引和推动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和谐文化建设,继承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探索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实现中国梦,必然要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在本届论坛的论文当中,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原所长于沛研究员的《中国梦:中华文化在世界多元文化发展中的自觉、自信与自强》,以世界文化发展和中外文化交流的丰富历史经验为依据,强调实现中国梦首先必须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多元文化发展中的自觉、自信与自强,中国梦的实现也必将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做出积极的贡献。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外中国学研究中心何培忠研究员的《中国梦体现了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国外特别是中国周边国家对中国梦的反应,阐述了中国元素在当代国际社会中愈益显著的影响力,强调实现中国梦既要有中华文化自强和复兴的民族自信,也要有包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广胸怀。当代中国研究所欧阳雪梅研究员的《世界多元文化发展中的中华文化自强之路——以新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化建议为视角》,以21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化建设为研究视角,系统阐述了中国提出建设文化强国战略、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当代中国研究所夏杏珍研究员的《论1949年至1957年春中国共产党关于知识分子的理论和政策》,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知识分子政策作了认真的实证研究和分析,从三个方面总结了贯彻“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政策的主要经验和教训。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罗曼诺夫(Alexander Lomanov)研究员的《“中国梦”:价值观与传统》,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了解和认知,着重研究了中国领导人在提出和阐述中国梦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量论述和突出强调,深入分析了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道德与文化传统,对构建新的价值观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法国全球科学研究中心奎恩迪劳内(Quynh Delaunay)教授的《现代化中国的诞生,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华帝国”》,把全球文化发展的广阔视角与中国个人生活的实地调查结合起来,认真研究了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对自身发展道路的选择,及其对西方资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超越,分析了中国在发展中面临的与西方相同或不同的历史、文化、社会、环境、心理等方面的问题。澳大利亚墨尔本理工大学陈杨国生教授的《全球化中的中华文化——澳大利亚中华文化的起源、发展与展望》,着重研究了澳中两国建交以来,随着澳中经济贸易和在澳华人人口的快速增长,中华文化在澳大利亚的传播发展和在社会各领域逐渐增强的影响力。美国马里兰大学林静教授的《汉语作为“通用字符”和修养体系:重拾中国文化的智慧,促进世界和平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从语言学“通用字符”的独特研究视角,对汉语的结构特点及其文化和哲学蕴涵,做了非常有意义的研究尝试。
四、关于中国道路、中国梦与中国和平发展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遭受的战争苦难中得出的必然结论。新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断开创了外交工作的新局面。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外交战略的重大转变,广泛发展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文化交流,正确处理大国外交、周边外交、与发展中国家外交和多边外交的关系,努力维护世界和平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积极推动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的不断提高。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是相通的。中国梦需要和平,只有和平才能实现梦想。中国领导人多次向世界庄严承诺,中国永远不争霸、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梦是奉献世界的梦,中国一心一意办好自己的事情,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本届论坛的论文当中,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宫力教授的《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及其世界意义》,从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开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六个方面概括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主要特征,阐述和分析了中国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强调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中国自身的根本利益,也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战略抉择。美国华盛顿大学中国项目主任沈大伟(David Shambaugh)教授的《中国的世界梦:新型大国关系及美中关系的未来》,认为中国梦也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世界梦,充分肯定美国与中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和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同时也强调必须更加有效管控美中之间的分歧和敏感问题,推动两国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向前发展。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斯米尔诺夫(D.A.Smirnov)教授的《从问题历史角度看关于苏中关系的意识形态因素》,系统回顾了共产国际、苏联与中共和新中国关系的发展及其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与争论,强调国家之间应当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发展互利合作共赢的友好关系。塞尔维亚现代史研究所周万(Jovan Cavoski)博士的《中国外交与“万隆精神”》,具体研究了中国在万隆会议筹备和召开前后外交上重要转变,认为万隆会议是中国团结、联合第三世界国家外交战略的转折点,也是后殖民地时期第三世界历史的重要分水岭。当代中国研究所丁明研究员的《中国开展周边外交的成功实践——中俄解决边界遗留问题的历史回顾》,通过对中苏、中俄解决边界遗留问题的历史考察,阐述了中国对周边国家坚持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以及通过协商和对话妥善管控分歧、解决争议的基本立场。当代中国研究所张星星研究员的《中国国防白皮书与中国军事透明》,集中围绕中国国防白皮书中关于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方针、国防建设和人民解放军建设、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发展、中国国防费的增长等主要内容,着重阐述了中国的防御性国防政策和在自主增强军事透明方面做出的积极努力。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进一步指明了中国道路的前进目标和方向,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实现中国梦的发展路程还很漫长,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考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要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发展和创新。中国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反映时代潮流的正确道路,具有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继续开拓前进,中国梦就一定能从理想变为现实。今年3月2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指出:“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我们举办这次以“中国道路与中国梦”为主题的国际论坛,就是希望通过与海外学者的交流互鉴,让世界能够更多地了解当代中国,了解中国道路与中国梦,也希望听到各国学者对中国发展的批评建议。希望在本届当代中国史国际高级论坛搭建的交流平台和建立的学术联系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各国学者的交流和沟通,共同推进和深化当代中国史研究。
祝各位嘉宾、各位朋友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