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淡忘

書城自編碼: 2677346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小說社会
作者: 甲子春
國際書號(ISBN): 9787519003951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10-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521页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25.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银幕艳史:都市文化与上海电影(1896-1937)(典藏本)
《 银幕艳史:都市文化与上海电影(1896-1937)(典藏本) 》

售價:HK$ 147.2
淮南子的思想世界
《 淮南子的思想世界 》

售價:HK$ 78.2
汉阙漫漫隐官道 : 东汉二百年政争与兵事
《 汉阙漫漫隐官道 : 东汉二百年政争与兵事 》

售價:HK$ 227.7
甲骨文丛书·魏玛共和国:1918~1933
《 甲骨文丛书·魏玛共和国:1918~1933 》

售價:HK$ 194.4
中文版Photoshop数码照片处理全视频实践228例(溢彩版)
《 中文版Photoshop数码照片处理全视频实践228例(溢彩版) 》

售價:HK$ 135.7
一木倒,万物生:树的第二次生命
《 一木倒,万物生:树的第二次生命 》

售價:HK$ 62.1
大乔小乔
《 大乔小乔 》

售價:HK$ 67.9
文化遗产管理规划:场所及其意义
《 文化遗产管理规划:场所及其意义 》

售價:HK$ 101.2

 

編輯推薦:
人在花甲之年重拾旧忆,思绪万千。回顾往昔,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变。人在变,家庭在变,国家亦在变。日新月异之变,沧海桑田之变。
內容簡介:
本书围绕“变”的主题,讲述了20世纪20年代初到60年代初北京南城一个大杂院的故事,书中人物逾百,着重描写了二十余人物命运之变迁。他们中的很多人从事的职业和谋生手段,今天已很难觅见,但是,他们与厄运抗争的精神和草根阶层朴实无华的生活态度,依然昭示后世不要淡忘历史,珍惜岁月沉淀。
關於作者:
甲子春,北京人,大专文化,退休干部。在大杂院里生活了半辈子,现己年过花甲。儿时的记忆和对老北京胡同生活的留恋,让他拿起了笔。写小说是他年轻时的梦想,几十年来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始终笔耕不辍。如今,耗时三年完成长篇小说《淡忘》,欲倾其毕生经历,书写梦想情怀。
目錄
引 子001
第一章006
第二章014
第三章023
第四章030
第五章039
第六章049
第七章063
第八章076
第九章089
第十章106
第十一章119
第十二章128
第十三章140
第十四章160
第十五章174
第十六章187
第十七章202
第十八章220
第十九章233
第二十章245
第二十一章255
第二十二章266
第二十三章286
第二十四章299
第二十五章310
第二十六章317
第二十七章327
第二十八章341
第二十九章350
第三十章366
第三十一章383
第三十二章394
第三十三章406
第三十四章419
第三十五章440
第三十六章453
第三十七章464
第三十八章476
第三十九章489
第四十章505
个人奉献团队,团队成就个人 131
为了团队目标的实现而千方百计 134
第6章 带团队“五步法” 140
定位——理清使命、树立愿景、描绘蓝图 141
原则——习惯、基因、病毒 150

找关键点——从使命和目标上、用否决和试错的方式、分层分段去找 162

训练——提升能力、提高默契度、增进感情、检讨不足 168
文化——部门的气质、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175
附:“五步法”海天管理学院学员优秀作业展示 182
后记 190
附录 海军讲话语录集锦 193
一、关于成长 193
二、关于学习 201
三、关于管理 203
四、对家装行业的建议 208
內容試閱
引子
北京南城宣武门外储库营胡同有一个大杂院,叫太原会馆。当年院子里的孩子们都为它骄傲,不为别的就为它大。这个院子南北走向,形状近似个“非”字。中间有一个大院,东西两边各有四个小院,整个会馆大大小小有九个院子。它从南到北百八十米,从东到西四五十米,一个标准的足球场撅巴撅巴还真能塞得下。
太原会馆大院,至今少说也有两百多年了。院子里住过的最有名望的人,是清代的大学者阎若璩。阎老学富五车,满腹经纶,被雍正皇上看重,称其为先生,尊为上宾。得益于阎老的名望,太原会馆盖得气派,四进的院落,宽敞开阔,规模宏大,西院儿还建了个大戏楼,在老北京它是数得上的大院子。
东小院是标准的四合院,据说当年是阎若璩老爷子的住处。它称得上是老北京传统建筑的精品,也是整个太原会馆里最好的房子。院里北房是正房,它是五间青砖大瓦房,三正两耳。它的地面儿比院里的地面儿高出一米多,既保证了房子不潮湿,也显示着主人的尊贵身份。房子磨砖对缝,前出廊,后出厦。前廊青石铺地,一排粗大的柱子连同两边高大的山墙,支撑着足有两丈多高的房梁。门前的两根抱柱上附着一对楹联,上联是“忠厚传家久”,下联是“诗书继世长”。
北房的东西两侧,各有三间厢房,一明两暗。厢房的南面建有抄手游廊与垂花门儿相连。门儿两边一对儿占天不占地的垂莲柱上雕刻着仰面莲花的花簇头,门儿的横梁上刻有“玉棠富贵”、“福禄寿喜”的彩绘木雕,门儿两侧的墙面儿上各有一幅精美的砖雕,一幅是“岁寒三友”,一幅是“四季平安”。
垂花门儿外面儿是五间倒座南房,一字排开,规矩严整。垂花门儿里面儿种植了海棠树和石榴树。每年春夏,这两棵树分别开出淡粉色的海棠花儿和火红色的石榴花儿,鲜艳夺目,满院生辉。飘飘洒洒落满地面儿的海棠花瓣儿,犹如给小院儿铺上了一层花毯,美不胜收。
小院中间,摆放着一个大鱼缸,里面种了莲花,养着一群五颜六色的小金鱼儿。它们自由自在地在莲花中间穿来穿去,时不时地游到水面换口气。遇到细雨霏霏时,一种“雨打浮萍点点坑”的美景时隐时现,情趣盎然。
到了金秋时节,一个个笑开了嘴儿的大石榴和挂满了树枝的海棠果儿,随风摇摆,让人垂涎欲滴。大院里的孩子们,每到这时都来摘海棠和石榴吃。这些果实的鲜美味道,永远印在了孩子们的心里。几十年过去了,发小们相聚,一说到东小院的海棠果儿和大石榴,大家还是意犹未尽回味无穷的。
每年秋天,东小院还是四大鸣虫儿的竞技场。蛐蛐儿,蝈蝈儿,金钟儿,油葫芦相继粉墨登场。住在东小院的“老顽童”金老爷子与大院里的虫子迷孙福和大庆等人,各自是率部出战。这些老少爷们儿,喝着小叶儿茶,扇着芭蕉扇儿,澄桨罐儿里摆战场,把玩鸣虫儿度日月。
太原会馆的各个小院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宽敞豁亮,各家儿门前都有空地儿。在20世纪50年代,街坊们在房前屋后建了不少花园子和菜园子。
喜欢种花儿的人家儿,大都种些山影儿、仙人球、死不了儿这类的花儿,因为它们皮实爱活。会鼓捣花儿的人家儿爱种些茉莉花儿、菊花儿、夜来香、牵牛花儿、美人蕉之类的花儿。有的人家儿只种几盆花儿做个点缀,讲究的人家儿能种上几十盆、上百盆的花儿,要的是个花园子的绿色氛围。
喜欢种菜的人家儿,爱种些西红柿、扁豆、茄子、倭瓜、丝瓜和向日葵等作物。到了秋天,粉红儿的西红柿,紫色的大茄子,金黄的老倭瓜,长长的大丝瓜,肥嫩诱人的猪耳朵儿扁豆和一个个如同孩子们笑脸儿似的向日葵,把小院装点得琳琅满目,好看极了。
太原会馆的居民,早年间十有八九住的是晋老西儿。他们中间有一批是进京赶考的山西学子,落榜之后没有再回原籍,就在这里定居了下来,找个事由儿,干点儿营生儿,之后是娶妻生子,繁衍至今。
比如西前院住着的孙家就是这样。爷爷孙旺年轻时进京赶考未中,后来在琉璃厂做起了古玩生意。正是那西方不亮东方亮的道理,孙旺考试名落孙山,可买卖做得红火。钱没少赚,还抱得美人归,娶了个漂亮媳妇儿,给他生了儿子孙有财。若干年后,他又抱上了大孙子孙福。
还有些住户,是山西来北京讨生活的人。像西院的李大爷,就是山西太谷县人,打小儿十一岁就随着亲戚进北京当学徒,落脚在了这个院儿里。这个岁数的孩子,搁现在小学还没毕业呢!那时家里穷,爹娘没办法,只能狠心让孩子远走他乡,成了一名小童工。老爷子这一走就是六十多年,直到七十七岁去世,始终没有机会回趟故乡,再也没见过爹娘。他心里一直在思念着老家的亲人们,晚年虽然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直到弥留之际,嘴里还清楚地念着“阿馒”两个字,那是他最小弟弟的乳名。
老一代人走了以后,乡音也跟着带走了。太原会馆里解放后出生的孩子们,没有几个会说山西话的。再往后,五湖四海的人们纷纷住了进来,南腔北调,口音各异,形成了真正的大杂院。
大杂院生活的特色,给院子里的孩子们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比如说聪明,这是大杂院里孩子们的特点。为什么呢?因为孩子多,互相交流就多,思想开放,杵窝子的少,孩子们就学得聪明了。
比如说义气,这也是大杂院孩子们的特点。小时候,为了不被外院儿孩子欺负,大院里的孩子们喜欢抱团儿。有谁要是被外院人欺负了,回来一说,院子里一大帮孩子,有的拿根棍子,有的攥块板砖就找人家去了。直到人家认怂服软了,大院的孩子们才得胜收兵。久而久之,义气的脾性就深入孩子们的骨髓了。
再比如说混蛋,这更是大杂院孩子们的特点。太原会馆在20世纪60年代就住了七十多户,三百多口子,两百多孩子。孩子多就少不了打架,整个大院从早到晚打八场架到不了天黑。各家儿的孩子,为了不被欺负赛着混蛋。那真是大院待有霸王出,各领风骚一两年。当然,混蛋过了头儿也就进去了。
大杂院里的孩子们还有个特点,就是小名一般都很难听。为什么呢?老人们认为,孩子小名起得贱,皮实好养活。这虽然没有什么科学根据,却约定俗成,各家儿都这么给孩子起小名。比如说:“大蛋儿”“二狗”“猴三儿”“奔儿头”“黑妞儿”“二嘎子”“球子”“臭子”“臊包子”等等,实在是登不了大雅之堂。
这些难听的小名,只要是叫出去了,就将不离不弃,跟随你一辈子。甚至几十年不见的发小儿,一朝相聚,大号想不起来了,小名和外号却记得瓷瓷实实的。
就拿西院李大妈的老疙瘩李杉来说吧,小时候刚出生不久,妈妈抱着他,他在妈妈的胳膊上放了个屁,李大妈说:“这孩子,放屁这么响,就叫小屁子吧!”
妈妈随口儿一句话,这臭名跟了孩子一辈子。以至于前不久太原会馆发小儿相聚,在场的几十个人,看到满头银发已是花甲之年的李杉没一个人不叫他“小屁子”的。更让他哭笑不得的是,那个外号叫“假媳妇”的发小儿,还找他来求证呢。他说:“屁子,我记得李大妈还给你起了个小名,叫‘小臭子’。那以后我们再见面儿的时候,我是叫你‘小屁子’呢还是叫你‘小臭子’?”
“都成,都成,反正都不是什么香名儿。”小屁子有些尴尬地敷衍着。
“假媳妇”想了想后对他说:“那就叫屁子吧,这名敞亮儿,好记!”
“屁子屁子吧,等我没了,别写在墓碑上就成。”小屁子无奈地应了一句。
大杂院的邻居们还有个特点,就是爱串门子。街坊之间屋儿挨着屋儿,门儿对着门儿,互相之间走动起来很方便。一天到晚小伙子老爷们儿,大姑娘小媳妇,你来我家串串,我到他屋走走,不打招呼就来,拍拍屁股就走。那是说不完的家长里短儿,聊不够的儿女情长。
在太原会馆,串门子还别有一番景致。自民国以后,在天桥、琉璃厂一带的穷艺人们,有唱戏的,说书的,说相声的,数来宝的,唱皮影儿的,还有耍杂技的,变魔术的,陆陆续续地住进了太原会馆。这些人都很随和,跟街坊们聊得来。天刚擦黑儿,人们吃完了饭,三三两两地就遛达到艺人家串门儿了。艺人们走南闯北的,经多见广,聊起天儿来风趣幽默,精彩生动。说到高兴之时,他们还给大家来上两段儿,露个两手儿,逗大家一乐儿。那轻松欢快的笑声和掌声,不时地从院子里传了出来,形成了大杂院独特的串门儿文化。
大杂院的体育生活也很活跃。院子中间有一大块空地,足有两三个篮球场大。各个小院的孩子们吃完了饭,常聚在这里踢球。尽管是瞎踢一气,后来还真有几个踢得好的,进了先农坛体校。在容国团拿了乒乓球世界冠军以后,院里人自发地用碎砖头儿砌了个乒乓球台子,大人孩子纷纷参战,从早上打到天黑。在后院的一块空地上,还建了一块跤场,那是摔跤名家常三爷和徒弟们撂跤的地方。常三爷当年一跤摔死鬼子少佐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傍晚时分是大杂院里最热闹的时候,下了班放了学的大人孩子们,吃完了晚饭全溜达出来了。大人们串门子聊大天儿。孩子们呢,有收鸽子的,有逮蜻蜓的,有玩儿老鹰捉小鸡儿的,有跳皮筋儿的,有弹球儿的,有扇三角儿的,有跳房子的,有挺牌的,有踢足球的,还有玩儿急了打架的。听吧,孩子哭,大人吵,整个一个蛤蟆吵坑,那叫两个字“闹腾”。
当天黑了以后,院子里就平静了下来。那时家里没有电视机,也没人打麻将,人们更多的是自娱自乐。在西小院住着的杨大爷,他的儿子杨明吹了一口好笛子。东院住着的印尼华侨大龙,拉的小提琴在区里得过奖。夏夜里,这哥儿俩时常靠在自家的屋门框上,你吹一曲《草原之夜》,我拉一首《梁祝》;你再吹一曲《小放牛》,我再拉一首《西班牙小夜曲》……当雨夜来临之时,伴随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西院的赵大爷喜欢坐在扬琴前敲打几首轻松欢快的广东音乐《雨打芭蕉》《步步高》,这时东小院的金老爷子便用他心爱的古筝和上一曲《高山流水》《花好月圆》。优美动听的乐曲通过他们传神的演奏,使人们听得如醉如痴,给大院里的街坊们带来了惬意的艺术享受。
“嘟嘟都”、“蝈蝈蝈”,一声声蛐蛐儿和蝈蝈儿的鸣叫声,在月朗风清的夜晚更加悦耳动听,赋有诗意。太原会馆大院里整日辛劳的人们,伴随着虫鸣声进入了梦乡。这些普通而平凡的人们,他们的人生有的坎坷,有的平淡,有的跌宕起伏,却从不同的方面讲述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