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我从来都没有见过希?维克曼。觉得奇怪,是不是?通常来说,序都是由作者比较熟悉的朋友去写,这次却打破了常规。她的编辑把书交给我,让我读后写一篇序。假如我读后不喜欢这本书,那我就会直说,或者干脆什么都不做。我不需要刻意说什么好听的话,去讨她的欢心或维持什么友谊。在这方面,我谁的人情都不欠。所以,当我打开这本书的时候,心里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期待,反而是以一种很轻松的心情去阅读。出人意料的是,拿起这本书后我就舍不得放下了,而且读的时候嘴里还念念有词,不停地说“是”,并且觉得书中很多方面谈的就是我自己。之所以欣然同意写下这篇序交给编辑,完全是因为我发自内心地喜欢这本书。哦,不对,应该说我爱这本书才确切。而且,奇怪的是,我平时对大多数商业书籍都没有兴趣,这是真的。在过去的20年里,我阅读过的书籍超过了4 000本,千真万确,是4 000本。我不知道是否还有其他人有我这么多的阅读量。有相当多的书都很垃圾,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确实不错。至于精品,则更是凤毛麟角,而这本书,可以称得上是其中的精品了。
为什么这么说?这本书到底有哪些出色之处?是真实。当然,其他很多书也有真实的一面:真正的理想化、真的很美好,并且还净出些与现实世界毫不沾边的真正的馊主意。真得很无聊!希写的书不理想化,也不那么美好,却结合现实生活提供了真正有用的建议,而非空中楼阁,读起来也不沉闷。觉得还不够,是吗?那我还可以做些补充:这本书内容很好,读起来引人入胜,书里说的都是非常朴实的道理,却不乏睿智,语言也很有趣,而且,读后还令人深思。在我来看,要衡量一本书是否有价值,或者说一本书是否出色,关键要看它能否引发读者思考。哦,对了,这本书还有令我喜欢的一个地方:它让你觉得不太舒服。总之,这本书很符合我的口味,可能这也是我非常喜欢它的原因。
我一直自我标榜是“个性发展的斗士”(Pitbull of Personal Development)和“世界上**的怪诞演讲者”(World only Irritational Speaker?)。无论在我的书里,还是在我发表演讲的时候,让人们觉得不舒服永远都是我的目标。我喜欢借助比喻的方式,对人们进行抨击,让他们在我连珠炮般的发言中感到恐惧。一旦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我就会摆事实、讲道理,并且结合生活常识,以幽默的方式去抓住他们的心,继而向他们提供切实可行的调整方案。关于个人发展方面,我出版了《返璞归真:享有更好生活的捷径》(Shut Up,Stop Whining and Get a Life)和《白痴的事实》(The Idiot Factor)两本书;在商业领域,出版了《付出总会有回报》(It's Called Work for a Reason!);在个人财富管理方面有《破产是因为你愿意》(You're Broke Because You Want to Be);而在幼儿教育方面则有《子不教父之过》(Your Kids Are Your Own Fault)。在每本书里,我都会适当地添加一些令人不舒服的因素,目的是希望人们面对现实、勇于反思,鼓励人们通过一些简便易行的做法,实现自身的转变和提高。
而这正是希在这本书中所做的:通过指出当今商业社会存在的混沌问题,以及引发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领导力,让人们觉得有点不太舒服。她鼓励人们进行自我反省,并在检讨自身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帮助人们消除困扰自己的职场问题。她把镜子举到你的面前,迫使你不得不面对自己的不足,努力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以追求职业发展的成功。在你困惑自己为什么没有取得预想的结果时,她俯身在你耳边指出你那些自欺欺人的借口。一句话,她让你自省,催你奋进。
对于那些终日埋怨同事、埋怨环境、埋怨政府甚至妄图改变世界的人,这本书显然不太适用。同样,那些希望所有人都拥戴自己及其所作所为的人,那些听不进批评意见的人,也不适合阅读这本书。这本书是为那些渴望分辨是非对错的人而写的,是为那些一心想做正确的事而非沽名钓誉的领导者而写的,是为那些目标坚定的领导者而写的。顺境中把事情做好并不难,逆境中创造佳绩方显可贵。希把自己的心得总结为“务实的领导艺术”,真是再恰当不过,务实确实是根本。
这部分是该书的序,其用意在于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希望我已经成功地做到了这点。但要清楚,序不会对你产生多大影响,你还要认真地去读书中的内容,注意希在里面都说了些什么,掌握它,并且用它来改变自己,这才是阅读这本书的真正目的。
拉里?温格特(Larry Winget)
前 言
致所有的领导者
如果我问你,工作中什么事情让你抓狂——哪些因素阻碍了你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令你在工作中无所作为?可能你无须太多思考就能给出答案。结果让人沮丧至极,在这个问题上,我得到的反馈无怪乎两个方面:要么是人,要么是氛围。
至于氛围:不切实际的客户期望、不断攀升的经营成本、越来越高的工作要求、经济衰退、工作节奏变化、预算削减、不断被要求以更少的资源去做更多的事情。
至于人:员工不好伺候,整天牢骚满腹;总觉得工作要求高、承担的责任大,但激励不到位,自己的付出与所得不相称;总想着动动嘴皮子就把活儿干了,随便交差应付了事。再加上落井下石的同事、妄自尊大的老板,放眼望去,一个个神经兮兮的,不是疯子就是傻瓜。
还是趁早打住吧,一味地抱怨于事无补。如果一个人整天为这些琐事劳心费神,终日牢骚满腹,又怎么可能安心工作?更不用说去努力摆脱它们的困扰,心平气和地把自己该做的事情都做好了。
很多人都觉得,当今社会对领导能力的要求甚于往昔。在过去的18年里,我与很多高级管理者进行过交流,与很多力求在困境中有所起色的组织合作共事。我服务过的客户中有非营利机构和全球商业巨头,包括银行、高校及政府部门,还有些来自农业生产领域。今天的商业环境的确充满挑战和诸多不确定因素,而且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挑战还将持续。
我们生活、工作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它催人奋进,同时也对每个人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这样的现实虽然令人纠结,但并不是我们**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缺乏与现实需求相匹配的领导力。糟糕的领导力在应对残酷的现实时往往会表现得更加拙劣,过去和今天都是如此。经济景气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流动性充足、利润率高、资本市场的表现很抢眼,这些繁荣的表象掩盖了很多问题的实质。当泡沫破灭、潮水退去,裸泳的人尽管感到尴尬,却也无可奈何,本领再好也没有了用武之地。这也正是我们现在面临的窘境——必须承认,当前的领导方式已经不那么灵光了。
近来一份盖洛普测验表明,71%的员工每天会有一次考虑辞去工作的念头。1比例之高,已超过员工总量的23。这个数字确实令人不可思议——如果这些人付诸行动,结果更无法想象。没有什么比这更令老板揪心了:这些人每天按时上班、照常领薪水,但魂儿早飞了,他们的心思压根儿就不在工作上。这帮不安分的人整日里怨天尤人,动不动就发牢骚甚至爆粗口。原本表现好的员工也开始随波逐流,放任自我,对工作挑肥拣瘦。大家互相猜忌,彼此心怀不满,都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很多人也认识到这一切是不良的工作环境造成的,但不试图去改变它,而是进行自我救赎,把精力都用在这场注定就没有赢家的内耗里。
作为领导者,我们并非爱莫能助。在对待下属的问题上,很多人言谈多于实际行动。我们评价员工,对自己的下属品头论足却缺乏具体的帮助、引导,更别说从中吸取什么教训。领导者自身都无法给他人带来增值又怎能期待员工做到这些呢?我们在表现差强人意的员工身上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却没有想如何去回报那些在工作中做出优良业绩的人。我们注重管理却疏于激励,试图去控制员工而不是去维系人心,发掘他们的潜能。我们一相情愿地希望每个人明天都抱着更积极的工作态度来上班,却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去确保他们这么做。所有这些都表明,是空谈——而不是实际行动——在主宰着我们的工作环境。
人力资源工作不仅仅是去关注这些问题的表象——当然也不是其成因——如果是这样的话,人力资源所做的事情,充其量也就是对办公室每天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简单的归类总结。人力资源的作用是维护公司、服务员工,而不是面对一个平庸的领导者留下的烂摊子,想着如何去收拾残局。
如果这么做,*后会怎样?那就是无法实现自己想要的目标。我们发现了问题的原因,弄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甚至还为之找好了辩解的理由和借口——结果却只会带来更多的空谈、冷漠、算计,领导力低效,团队丧失凝聚力。
如果你是一位领导者,却不幸率领着这么一帮散漫的员工,还正在为其中的那71%绞尽脑汁想办法,那也别灰心,面包会有的。许多人在工作中感到压力,原因在于他们无意识中花费了太多时间去应付周围的人和事,而不是努力前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那些浪费时间、有损士气的行为也不去抵制、反击或表现出自己的不满。可能你无法改变自己的工作环境,但不妨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
未来属于那些能够影响人们的思维,懂得因时而变,知道用心去做的领导者。在成为这样的领导者之前,你需要调整、改变自己。本书可以帮助你,告诉你怎么做。
多年来,通过为全球各地的领导者提供咨询服务,与众多经历过这些挫折的领导者进行交流,我总结出了一套姑且称为“务实的领导艺术”的哲学思想,阐释了如何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摒弃空谈、拒绝借口,努力实现既定的目标。许多领导者距离取得非凡的成功其实也就是几步之遥,他们首先要做的是跳出那些阻碍创造力发挥的窠臼,别再墨守成规。
务实的领导者能够迅速感知到周围的变化并很快去适应它,然后巧妙地利用自己(及他人)的优势取得满意的结果。此外,他们懂得去捕捉那些预期将要发生的变化并且作为机会加以利用——没有空谈,也不抵制。务实的领导者明白,卓越的领导艺术本质上并不复杂,但要做到也不容易。即便情势看起来于他们不利,他们也会谨慎应对,以自己的行动为他人设定基准和方向。
在把自己塑造为一个务实的领导者的过程中,也能将工作中充斥的、毫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