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售價:HK$
80.2
《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售價:HK$
59.8
《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
售價:HK$
103.8
《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四辑
》
售價:HK$
458.9
《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项维仁:工笔侍女作品精选
》
售價:HK$
66.1
《
宋瑞驻村日记(2012-2022)
》
售價:HK$
112.7
《
汗青堂丛书138·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
售價:HK$
124.2
《
人世事,几完缺 —— 啊,晚明
》
售價:HK$
115.6
|
編輯推薦: |
《美国这些年》是一部百科式全书。讲述了近35年来,美国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在风起云涌的时代变迁下,所有人都不可避免地卷入了浪潮中。
作者薛涌是旅居美国20年的博士,亲身经历了美国这些年的变迁,对于美国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有深刻的认识。他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了美国和美国人的所有细微改变。
正如作者所言,无论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了,在时代的车轮下,所有人都经历了一场洗礼。只是洗礼的方式不同而已。
尽管如此,但大家都有一样的同感,这些年,我们都不容易。
|
內容簡介: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懂这个世界。《美国这些年》是旅美20年的薛涌博士,亲身经历的美国所有细节。全书囊括了美国的政治、文化、民生、信仰、组织环境、个人生活、热点话题、美国人的所思所想,几乎包含了美国这35年来所有的事情,是一部深入了解美国和美国普通老百姓的窗口。在风起云涌的时代潮流下,作者很想对所有人说一句,其实,大家都不容易。
|
關於作者: |
薛涌,著名作家,旅美学者,先后就职于北京晚报、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1997年考入耶鲁大学东亚研究硕士,同年进入耶鲁大学历史系博士课程,现为波士顿Suffolk University历史系助理教授。2013 年创办薛涌留美预科。
著有《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中国文化的边界》《中国不能永远为世界打工》《怎样做大国》等畅销书。
|
目錄:
|
选 举
奥派总统可能吗 002
保守派的背水一战 006
茶党前景黯淡 009
罗姆尼该加冕了吗 012
美国的政治智商是否在增高 016
美国精神的分裂 020
穷为何成了资本 030
桑托勒姆保守主义 034
戏剧性的艾奥瓦 038
“末日之战” 041
避孕政治吹偏了罗姆尼的航程 051
佛罗里达:共和党的平叛地 059
罗姆尼对共和党的“敌意收购” 063
共和党内战,民主党搅局 067
“掮客提名会”要到来了吗 073
Cadillacs让人伤不起 083
避孕的政治化 086
公布财产后的麻烦 090
想当官就别想二奶 093
“避孕党”与“伟哥党” 096
超级星期二为什么不再超级 103
美国“二奶政治”中沉默的大多数 106
共和党内的“阶级斗争” 110
罗姆尼对奥巴马之战开始 113
同性恋的政治纠结 116
“严重的保守主义”有多严重 119
时 评
从Donald Keene变成日本人看软实力的经营 124
经济学是混蛋,还是经济学家是混蛋 127
管道工 130
拿博士不如当司机 132
后工业化的城市污染 137
“后谷歌时代”的中国 140
越发达越落后 143
贫富分化是否到了临界点 145
偷猪业 148
拥堵大国 150
美国很落后 153
慢半拍 156
哪国的老百姓挣得多 158
脑力流失 163
全球化的两个面向 166
日本:发展的新典范 168
市场有没有道德 171
西方的中国梦 174
拯救世界经济还必须依靠美国 184
保障房是城市的生命 188
房价的“美国国情” 191
看病要懂法 194
美国地方政府怎么对待招商引资 197
美国政府算什么 200
纽约的富人们为何不高兴 203
树能招多大的风 205
泰坦尼克告诉了我们什么 207
在美国创办家庭企业 210
观 点
自然和谐增进社会和谐 214
市场机制为什么对付不了一场雪 230
风景为什么“玩不起” 233
赫芬顿与美国新媒体的崛起 235
后纸媒时代的信息权威 239
看病何以那么令人“性”奋 242
美国的个体户 244
美国怎么保护植被 248
男人终结了吗 253
品牌需要信仰 255
我为什么不喜欢珠宝 257
知识是否还有“全书” 260
中美制造业正在逆转 263
自行车递送在波士顿的崛起 270
自由故乡中的“自由” 272
白住房阶层 275
和汽车去战斗 277
美国正在走向能源独立吗 280
美国制造业是否进入了“拐点” 286
奇货可居的纽约保姆 289
汽车业的想象力 292
|
內容試閱:
|
奥派总统可能吗
罗姆尼赢得新罕布什尔州的共和党预选,这在投票前就已经是个毫无悬念的结局。真正的看点,还是谁赢得第二。特别是作为极右翼最后希望的金里奇和桑托勒姆,谁能抢到第二名,谁就有希望在南卡罗来纳领衔南部保守派与罗姆尼进行最后一搏。
结果,保罗名列第二。他虽然比罗姆尼还差16个百分点,但得票比金里奇和桑托勒姆加起来还多。更不要忘记,他在艾奥瓦排名第三,得票率高达21%,仅比罗姆尼和桑托勒姆差4个百分点。在共和党的预选中,他现在是稳居第二。新罕布什尔的结果揭晓后他对记者说:“如今能待在比赛中和罗姆尼竞争的,实际上就是我了。”第二天一大早他又强调:“只有我能阻挡罗姆尼!”
保罗可谓是最纯洁的市场经济主义者,从来都以奥派自居。如果你要在政治家中找哈耶克,那么非保罗莫属。他的政治哲学集中在两点上:第一,坚持纯粹的市场经济,反对任何形式的政府干预。第二,坚持宪法对个人权利的保障。从这两条原则出发,他要求消减联邦预算,清除赤字,解散联储,回到金本位。在外交上,他把美国充当世界警察的角色视为和小政府的政治哲学格格不入,鼓吹孤立主义原则,要求美国从世界各个区域撤军,并对反恐战争、伊拉克战争都极力反对。
这样的立场,使他根本无法为共和党主流所接受。在内政特别是经济政策上,他属于极右,哪怕是极右派共和党人也认为他过于偏激,提出的政策没有任何实施的可能性。在外交上,他又是极左,左得连民主党也望尘莫及。他所代表的,是保守派和自由派之外的第三种力量:个人自由主义(libertarianism)。这个词,其实应该直接翻译成自由主义。但因为容易和左翼的自由派(liberal)混淆,故而进行意译,加上“个人”二字,以体现其捍卫个人权利的立场。
保罗是个接生过4000个婴儿的妇产科医生,深信个人自由的权利从妊娠那一刻就开始。在上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中,他成为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信徒,并当选为得州的众议员。在1984年竞选得州参议员失败后,他在1988年作为个人自由主义党的候选人参加总统竞选,在全国获得了0.5%的选票,排在老布什和杜卡基斯之后成为第三。自此之后,他一直被第三党势力延揽,自己也经常支持第三党的活动。因此,共和党主流总把他视为要分裂出一个第三党的异端。
2008年,保罗再参选总统。不过这次是参加共和党的预选。他一参选就显示出惊人的募捐能力,特别是小额捐款数量极大。在艾奥瓦,他赢得了10%的选票,在新罕布什尔则获得了8%。在蒙大拿则赢得了25%,在北达科他赢得了21%。在麦凯恩已经赢得足够的选举团票数、锁定提名后,保罗仍然不肯退出,坚称选举不是为了攫夺权力,而是传播思想。直到6月12日他才宣布放弃,理由是要把手中的竞选资金更有效地使用。应该说,此时他已经显山露水。可惜,2008年的媒体先聚焦于奥巴马与希拉里的世纪大战,然后则是麦凯恩与奥巴马的竞争,忽视了保罗。右翼的福克斯新闻甚至还拒绝把他包括在共和党预选的电视辩论中。
但是,他的影响力与日俱增。2011年,他的儿子当选为肯塔基州的参议员,父子成为历史上第一对同时在两院任职的议员。2012年共和党预选,在投票前人们就开始注意到保罗的势头。他甚至一度被看好会赢得艾奥瓦。虽然他在艾奥瓦没有如愿,但获得的选票比四年前已经倍增。在新罕布什尔,他的得票率比四年前多了三倍。此时,主流媒体已经再无法对他熟视无睹。保守派评论员也在大声疾呼:“共和党忽视保罗,等于自掘坟墓!”
不过,保罗的政治立场,依然使他无法获得共和党的总统提名。他76岁的高龄,当选要77岁,到这岁数连里根也快卸任了。所以,人们仍然把他看作是“抗议型”候选人。问题是,为什么这样一位明明没有希望的候选人,获得的支持会越来越多?他人气的上升,是否会深刻地塑造美国的政治?
保罗的成功,有如下几大因素。第一,民主党和共和党,本来有大政府主义和小政府主义之分。但小布什八年,大大扩张了联邦政府,增加了预算、赤字和债务。大政府的保守主义成为共和党的官方政策。那些信奉小政府的财政保守主义者们感到幻灭。第二,小布什的统治以基督教福音派为社会基础,在同性恋等问题上过分干预公民的私生活。保罗虽然极力反对堕胎,但坚持政府要置身于公民生活之外。所以,那些信奉政教分离的宪政主义的保守派,也只有投到保罗旗下。第三,小布什八年美国穷兵黩武,国力衰竭。保罗则认为,政府在国内不应该管个人的事,在海外也不要管别人家里的事。能交朋友就交,不行就大家各自过各自的日子。第四,保罗既然作为“抗议型”候选人,就不以攫夺权力为目标,因而不像其他政客那样不停地妥协。他在国会里被称为“‘不’先生”,从来不为党派利益支持任何自己不认同的议案。竞选总统几次,也从来不改变立场。时间一长,选民们发现其他候选人都是随风倒的政客,唯有保罗是有真正信仰的人。《华尔街日报》甚至曾发文指出,保罗是唯一一位毫不妥协地捍卫宪政权利的候选人。再看看美国目前庞大的债务、海外留下的乱局,许多选民眼睛一亮:难道历史不是证明他是对的吗?
分析家们一直在大选中寻找“转换型”的政治家。里根、奥巴马都属于这类。这些人的成功,在于他们把一些过去不关心政治、不投票的人纳入自己的营垒,进而彻底重塑了美国的政治图景。如今奥巴马魅力消失,罗姆尼枯燥乏味,真正把大量过去不投票的选民带入政治程序的,就是保罗。这里的一个奇观是:保罗虽然是最老的候选人,但追随者中年轻大学生的比例最高。他们人数虽然还不够多,但都属于“敢死队型”的,要么保罗,要么谁也不选。保罗从1988年就特别注意年轻人,甚至刻意去赢得那些还不到投票年龄的群体的支持。随着这些人的长大,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接下来南卡罗来纳和佛罗里达两战,估计会是罗姆尼和极右势力的血拼。保罗则相对低调,埋头准备着后来的战斗。如果两战下来金里奇和桑托勒姆都“壮烈牺牲”,罗姆尼也遍体鳞伤,整个预选就成了他和罗姆尼之争了。这将大大扩大他的影响。最后罗姆尼为了换得他的支持、联手对付奥巴马,也许会对他的政策主张作若干妥协。更重要的是,保罗代表了美国政治中两股潜流:对于大政府和债务的痛恨,和孤立主义的崛起。这两股潜流将如何塑造未来的美国政治,也许是更值得关注的。
保守派的背水一战
罗姆尼在赢得了艾奥瓦的预选后,共和党内极右翼保守派要阻挡他获得本党候选人的提名,看来只有期望奇迹了。
艾奥瓦的胜利本是无足轻重。我已经讨论过,在共和党的预选中,艾奥瓦的获胜者很少有最终赢得本党提名的。但是,接下来的新罕布什尔和南卡罗来纳的两个预选则大不相同。在最近四十年,大部分赢得新罕布什尔的共和党人最终获得了本党提名。他们包括尼克松(1972)、福特(1976)、里根(1980)、老布什(1988)。而自1980年以来,所有赢得南卡罗来纳的共和党人都获得了本党提名。新罕布什尔10日就投票。目前罗姆尼以42%的支持率遥遥领先。保罗以22%居于第二。在艾奥瓦一鸣惊人的新秀桑托勒姆以13%居第三,金里奇则仅有9%的支持率。再翻盘的可行性几乎是零。南卡罗来纳于21日投票,罗姆尼如今以37%的支持率遥遥领先,桑托勒姆居第二,支持率为19%,金里奇屈居第三,支持率18%。保罗则以12%的支持率排在第四。
如果罗姆尼顺利地过了这两关,他的势头就不可阻挡了。这不仅有历史记录作为支持,还和罗姆尼本身的特点有关。艾奥瓦州人口300万出头,新罕布什尔人口不足132万,南卡罗来纳人口不到468万。这些都是“小国寡民”式的面对面世界。在这里选举靠的不是电视、广告,而是靠候选人走家串户的“政治零售”。桑托勒姆就是一个上好的政治零售商。他在12月初曾一度仅有2%的支持率,在所有候选人中垫底。媒体不注意他,大部分选民甚至不知道他的存在。当然,他几乎身无分文,雇不起大班底,买不起广告。但是,他开着自己的提货小卡车跑遍了艾奥瓦的99个县,一家一家地串。选民们被他的淳朴和真诚所感动:“这个没有钱的小人物像是个好人,分享着我们的价值观念,也真是吃苦耐劳。我们为什么不给他机会呢?”桑托勒姆在面对面的人际交往中极有魅力,这是他异军突起的重要原因。
罗姆尼则是个相反的典型。他仪表堂堂,帅得像个电影明星。他那一丝不苟的头发,一直成为选民热议的问题:普通老百姓怎么可能这么精心修饰?他不是我们中的一个!其实罗姆尼真是当了冤大头。他的头发天生如此,想乱也乱不了。他甚至从来就用当地一家理发店,一次就40美元。另外,他作为金融巨子,身价贵得至今不愿公布自己的财产,称要赢得预选再说。更为重要的是,他在电视辩论上光彩照人,最有总统气概。但是,和普通百姓面对面地寒暄,他则手足无措,不知道说什么好。在“政治零售”中,他是位蹩脚的小贩子。如果在前三州的“政治零售”战中让他连赢三场,日后在他的强项中谁还是他的对手?
他的强项是什么?第一,他多年经营,争取了本党主流大佬们的支持。老布什、麦凯恩和一系列出任要职的共和党政治家都公开出来支持他。他有最大的竞选班子,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组织。他还募集了最充足的竞选经费。要比烧钱,谁也烧不过他。金里奇在艾奥瓦就吃了这个亏。本来金里奇靠电视辩论的卓越表现支持率飙升,眼看就要埋葬罗姆尼。但艾奥瓦最后一轮辩论结束后,金里奇失去了这个平台。其他候选人借助金钱的力量用政治广告对金里奇狂轰滥炸。金里奇手中空空,毫无还手的能力。也怪不得他输了以后气急败坏了。第二,罗姆尼仪表堂堂,辩论滴水不漏,很少让对手找到破绽。这次的几位候选人中,若论电视辩论的能力他仅次于金里奇。
这两个优势,使罗姆尼在南卡罗来纳之后变得难以阻挡。南卡罗来纳之后的预选是佛罗里达。这是个人口1900多万的大州,候选人很难和选民面对面地互动。“政治零售”马上变成了“政治批发”。大家比的,除了电视辩论外,就是广告宣传和组织能力。而佛罗里达这么大的州,广告费用极其昂贵,除了罗姆尼和保罗外,其他候选人很难有作为,几乎处于半缴械状态。这还怎么竞争?以后到了加州、得州、纽约州,价码只能越来越高。除了罗姆尼,怕是没人花得起那个钱。
所以,在共和党极端保守派看来,罗姆尼这个从自由派州里崛起的异端,必须在南卡罗来纳州给收拾掉。新罕布什尔已经来不及了。南卡罗来纳则还有一周的准备时间。极右翼目前正在幕后游说,希望劝说其他候选人退出,大家团结在桑托勒姆周围。
可惜的是,如同《华尔街日报》最近指出的,共和党如今等于分裂成了三个党:以罗姆尼代表的温和派,以桑托勒姆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社会保守主义)派,还有以保罗为代表的财政保守主义派。这三个“党”其实都互不买账。特别是保罗,一直是共和党内部不受待见的异端,更不可能甘心屈尊于文化保守主义。正是他,在新罕布什尔把火力集中用来攻击桑托勒姆,而非罗姆尼。在日后一个星期的时间又能发生什么?大家是否太异想天开了?难怪自由派的笑星斯图尔特听到桑托勒姆冒出来后挥舞着盒巧克力开共和党的玩笑:“难道你们要尝遍盒子里的每一块巧克力后才决定最后吃哪块吗?”
笑归笑。这些琐碎的竞选战术其实非同小可,而事关美国保守主义内部的政治潜流。金里奇仍然是颗危险的地雷,但再不爆炸就彻底失效了。除了他,桑托勒姆很难获得本党提名,保罗则几乎是不可能。但是,这两个人身上,汇聚了美国重要的政治力量,对最后的赢家亦有塑造作用。这是我们后面要慢慢分析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