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英] 罗宾·洛夫莱斯 [德]雅纳·蒙乔 [波兰] 雅库布·诺沃萨德
》
售價:HK$
121.0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87.4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HK$
72.8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HK$
155.7
《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售價:HK$
110.9
《
真需求
》
售價:HK$
110.9
《
阿勒泰的春天
》
售價:HK$
50.4
《
如见你
》
售價:HK$
51.3
|
編輯推薦: |
我们你们他们
群体认同在人类的社会行为中
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甚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
內容簡介: |
本书讨论了群体中的个人认同究竟源于什么,不同群体之间的区别到底因为什么而产生,怎样才能减少群体间的冲突,同时维护团体的忠诚等问题。提供了一个最新的日期和所有那些关注社会心理学的这一关键领域的宝贵资源。很明显,群体认同在人类的社会行为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从代表小集团内部利益的英勇行动,到针对群体外成员的可怕暴行,无不如是。修订版反映了最近的国际事件和相关的社会心理学的方法,给出反思及解释。社会心理学领域关于群际关系的研究已经逐渐站到了舞台的中心,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
關於作者: |
玛丽莲·布鲁尔(MarilynnB.Brewer)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杰出学者。她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社会认同和群体间的关系,发表了众多的研究文章和书籍。布鲁尔教授获奖无数,因其在社会问题方面的心理学研究,她曾荣获1996年度的勒温纪念奖(KurtLewinMemorialAward),因其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方面的杰出贡献,曾获1993年度的坎贝尔奖(DonaldT.CampbellAward),以及因在国际间社会自我与社会认同方面的贡献,荣获2001年度的职业生涯奖(CareerAward)。她还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学会主席、社会问题心理学研究协会主席等职务,并一直任《人格与社会心理学评论》(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Review)的编辑,以及《心理学评论》(PsychologicalReview)的编辑。
|
目錄:
|
目 录
推荐序
前言
第1章 从基本的心理过程到群际行为 1
什么是群际关系 2
群际情境的定义 3
群际心理研究关注哪些行为 5
群际关系研究的基础 6
社会认知:类别化 6
社会认知:归因 14
社会情绪:情感与认知 17
社会比较:评估自我和他人 20
社会动机:合作或竞争 23
个体及社会群体的观点 26
延伸阅读 27
第2章 民族优越感和内群体身份:我们的需要 28
民族优越感:内群体和自我 29
群体认同的行为后果 32
语言风格 33
信念和态度的对立 34
吸引力的基础 36
剥夺和社会公正 38
合作与竞争 40
总结 43
团体认同理论 44
人类社会生物学 44
心理动力学 45
社会比较理论 46
社会认知和自我分类理论 48
社会认知动机理论 49
内群体需要外群体吗 55
延伸阅读 57
第3章 群际歧视:厚此必定薄彼 58
微型群际情境中的歧视 61
公平准则与歧视 62
平权法案的意义 64
积极-消极的不对称 65
内群体偏向的可能发生机制 66
集群归因错误 66
群际图式 68
积极的独特性与自尊性 72
群际差异所面临的威胁 75
群际权力及地位差异 76
逆向歧视和外群体偏好 81
小结 86
社会认同和集体行为 86
总结 91
延伸阅读 92
第4章 内群体偏见:消极影响和敌对 93
群际影响和偏见 95
唤醒和情绪对外群体在反应上的影响 96
偶发情绪与情绪启动 98
整体性情绪 100
情感和攻击 107
减轻直接和间接攻击性表达的因素 108
替代性攻击行为 112
群际情绪 113
区分消极情绪 115
威胁和社会变革 116
总结 118
延伸阅读 119
第5章 群际接触、合作与竞争:团结和睦的相处能够建立友谊吗 120
群际接触:废除种族隔离制度的社会心理学 121
一些必要的条件 123
罗伯斯山洞实验:一项群际关系经典实验 124
学校废除种族隔离:记录 126
接触实验:界定范围 128
接触数量 128
社会群体间的焦虑 128
合作 129
教室中的合作 130
地位平等 131
交流与合作的理论观点 133
现实群体冲突和群际关系 133
社会分类和群体间的联系 134
系统理论观点 140
趋于同化还是更加多元:跨文化融合是否可能 145
重要警示 146
总结 147
延伸阅读 148
第6章 国际冲突:为什么会发生战争 149
人性理论:生物学角度 150
“大男子尊严”:战争的动机基础 151
基因使然 151
知觉与错误知觉:认知角度 153
敌人意象 153
归因偏见 155
军备竞赛与加剧冲突的心理 156
理性认知之外:意象与情感 161
决策失误:群体动力学角度 167
群体思维心理 167
总结观点:整合构建模块 171
延伸阅读 172
参考文献 17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