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售價:HK$
99.7
《
炙野(全2册)
》
售價:HK$
78.2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HK$
55.9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HK$
266.6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HK$
53.8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HK$
80.6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HK$
87.4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HK$
66.1
|
編輯推薦: |
作者专业背景、职业背景都很丰富,写作语言鲜活生动,充满“北京”气息
|
內容簡介: |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对文章地位的论述,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经国之大业,二是不朽之盛事,本书是另外一种独特的论证“文章不朽”的尝试。全书由生活、隽文、音乐、书法等四个部分(乐章)构成,从文章之源头(生活)、文章之成色、文章的音乐性以及文字的载体(中国书法中使用的宣纸)四个立体的层面,讨论文字之所以不朽和能够传代万代的可行性和必然性。同时,作者还从2014年文学研究的畅销书《沈从文的后半生》中攫取 灵感,和沈从文在60年前对同样问题的沉思相互呼应,从近期内包括汤一介、张贤亮等著名文人的过世以及电影《黄金时代》中民国女作家萧红等民国文人的“文学气象”中采集关于“不朽”的“证据”和故事,使“不朽”的论证得到厚实的经典人物的“佐证”。本书的一百多个随笔虽然涉及街头之困顿生活、剧院之高雅辉煌、文章文字之精美隽永以及湖边书法的悠闲自得等纷繁的场景,虽然“四个乐章”的“来由”和起始点截然不同,但形散而神不散,篇篇“乖巧”的随笔都在”半空中”朝向一个核心议题”——“文章因何能够不朽”如雷雨前浓雾般逐一聚集,从而,在表象的眼花缭乱和热热闹闹的诸乱象之间,穿插出一个锋芒和针对性极为强烈的“主题核心”,那就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作者独特的、立志在挑战早前一切文章不朽论的“新不朽论”。
|
關於作者: |
齐一民(曾用笔名齐天大),1962年生于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士(1984),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公共管理硕士(1991),2013年7月获得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博士学位。从事过多种职业,包括中国国家公司驻日本商务代表,北美跨国公司亚洲市场经理,外企首先代表,建材公司老板等。目前,任北京语言大学客座讲师。2012年初,齐天大(Jimmy Qi)作为大陆作家被邀请参加“隽文不朽——澳门**届文学节”。已出版《妈妈的舌头》《永别了外企》《自由之家逸事》《谁出卖的西湖》以及“马桶三部曲”系列等十余部作品。
|
目錄:
|
目 录
**章 生活不朽 —我家周边五百米 ………………………… 1
.说明 ……………………………………………………………… 3.传达室的小李一家人:他们住的地方 ………………………… 5.家住同仁堂楼上的好处 ………………………………………… 7 .长安商场的麦当劳明天就要关门 ……………………………… 9 .听那首*后的挽歌 —唱在麦当劳关门之后 ……………… 12.白云观河边习武记 —我们已经“无地自容” …………… 14.同一套“陈氏太极” —竟有那么多种打法 ……………… 16.张老师对我说:“你已经可以出来了。” ………………… 17.那个看书摊的小伙子在清明节等我显形 …………………… 19.丹田到底在哪里? ………………………………………… 20.城管突然把我家楼下小胖子的水果冷饮店封了 ………… 23.楼下摆地摊的那个女人 …………………………………… 26.大妈广场舞 —中国人的第六大发明 …………………… 27.楼下摆地摊的她 —不也是个“大妈”吗? …………… 29.我家周边的报刊亭和它们的亭主 ………………………… 31.我家周边能喝咖啡的地方 ………………………………… 33.当严冬来临的时候 ………………………………………… 35.南礼士路 D口外报刊亭主又有一个新来的烦恼 ………… 38.他们都是在舢板上冲浪的人 ……………………………… 40
20.满目都是垃圾的小姚 ……………………………………… 41
27.成师傅真死了! …………………………………………… 55
|
內容試閱:
|
哦,我忘了,可能正是责令移动报亭的决策人压根儿就不看报纸,因此,挪了也就挪了。据说,起初让朝阳区尤其是让朝阳区的CBD(中央商务区)报亭挪窝的缘由,是为了开APEC会议,是为了市容的整齐,反对的读报人为了证明报亭不能搬也不应该搬走,论证说全世界的文明发达国家的市中心(巴黎的、东京的)都报亭遍布。可我们这边的,现在说没就没了,留下的是光秃秃的一条全是车轱辘的大马路。
为何如此?我猜想最终的、唯一的原因可能是“阴差阳错”性质的,或许就是决策人都不读报、都没有看到那些从《环球时报》到《新京报》到所有指靠着报亭人生存的“报人们”在报纸上发表的“集体投诉”。
报纸不会将人变得聪明,但报纸最起码能使人增加见识,增加了见识的人没时间决策,能做决策的人没时间增长见识。于是,结果是随着被撤除的报亭越来越多,长见识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因此,北京会出现大片的“纸制媒介空地”,于是,马路变得越来越光秃,从而,我们距离“文明”的直线和曲线距离就越远。
行政的傲慢的最根本原因是无知。当能够让人深度解析世界上发生的大事小事的报刊被逐出大马路的时候,明白事理的人口比例会随之下降,于是,后面的决策就紧接着变得更加傲慢——在“无知度”被增加之后。记得北京的地铁站台上“禁报”是多年前发生的与此类似的“意料外事件”,记得那时候也和这次一样,众多媒体纷纷“呐喊”,但还是说撤就撤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