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售價:HK$
66.1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HK$
445.8
《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售價:HK$
221.8
《
汉匈战争全史
》
售價:HK$
99.7
《
恶的哲学研究(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HK$
109.8
《
不止江湖
》
售價:HK$
98.6
《
天才留步!——从文艺复兴到新艺术运动(一本关于艺术天才的鲜活故事集,聚焦艺术史的高光时刻!)
》
售價:HK$
154.6
《
双城史
》
售價:HK$
110.9
|
編輯推薦: |
分析美国战略在后冷战时代的演变,研判未来美国对时代变迁做出的回应。
|
內容簡介: |
本书在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研究进行全面梳理评析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构建出“公众—国会—政府”的诠释框架来更好地说明美国贸易保护之于美国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上的必然性。“公众—国会—政府”将国际贸易对美国社会普通公众贸易偏好的塑造与美国政策制定程序结合,揭示了美国贸易政策出笼的政治根源,强调了草根阶层对于美国整体政策制定的意义。
本书不仅深化了对美国国际贸易政策制定的政治经济学和国际关系意义的理解,而且为全面把握中美经贸关系乃至更加宽泛的中美关系提供了富有洞见的分析。
|
關於作者: |
焦世新,男,汉族,1975年12月出生,2007年7月毕业于中国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专业,并获得博士学位。现为上海社科院亚太所国际组织研究室研究人员,研究领域为国际制度与中美关系、东亚地区国际制度建设、加拿大政治与外交。
|
目錄:
|
第一章后冷战时代美国的“帝国机遇”()
第一节单极及单极体系下的战略逻辑()
第二节美国体系及其全球扩张()
第三节美国扩张的历史传统和“帝国基因”()
第四节美国的“帝国机遇”和后冷战时代演变的内在动力()
第二章“帝国隆起”:后冷战时代的美国战略()
第一节“帝国”目标:美国领导的世界秩序()
第二节全球扩张的经济维度和地缘维度()
第三节美国为何会过度扩张:超地区霸权模式的解释()
第三章金融危机与后冷战时代的终结()
第一节“美利坚帝国”与世界基本矛盾的转变()
第二节世界基本矛盾与全球化秩序()
第三节2008年金融危机与后冷战时代的终结()
目录冷战后的时代变迁与美国战略
第四章新的时代趋势和帝国秩序()
第一节美国单极优势的相对衰落()
第二节全球治理与国际制度变迁()
第三节综合国力的竞争转化为多元发展模式的竞争与合作()
第四节关于“帝国秩序”走向的各种分析()
第五章奥巴马政府的战略及其内在制约()
第一节奥巴马政府战略的要点()
第二节“亚太再平衡”()
第三节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第四节对华战略()
尾章帝国“余音”:金融危机后的美国实力地位和战略走向()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后冷战时代美国的“帝国机遇”
冷战的结束既是一个重要历史阶段的终结,也把美国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战略起点。单极的霸权优势意味着美国正处于其建国以来最接近于“帝国”的时刻。从世界力量对比看,处于单极地位的美国,相对实力基础优势处于历史上最突出的时候,单极格局下的国家战略行为取向和战略逻辑使得美国更不容易受到权力制衡,美国也具有更强的单边主义动力;从国际体系和秩序来看,冷战的胜利使得美国体系突破西方阵营的范围而向全球扩张,美国主导建立的经济体系、安全体系正扩张到原有社会主义体系国家,美国自由民主价值观和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模式也在向全球扩展;从美国自身来看,它内在的普世主义本性、一元论世界观的战略思维都决定了它必然要追求帝国秩序,美国自从二战结束成长为世界性霸权后一直处于霸权扩张的轨道上,在通过冷战打败了苏联进入到独霸时代后,如何确立帝国秩序成为其霸权继续扩张的自然延伸。以上三个方面中,世界力量对比和体系、秩序等都属于外部的、宏观的时代背景,而美国的普世主义和一元论战略思维则是其追求帝国秩序的内在基因。我们认为,美国自其建国以来一直追求霸权扩张的战略,而帝国统治则是霸权扩张的最高目标,冷战的结束为美国提供了这种时代机遇。在后冷战时代,美国力图将“单极时刻”转变为“单极时代”,也注定会寻求从单极霸权走向帝国。
第一章后冷战时代美国的“帝国机遇”冷战后的时代变迁与美国战略第一节单极及单极体系下的战略逻辑
冷战的结束造成的最直接后果就是与美国实力差距最小、同等级别的竞争对手的消失,这将美国的优势地位推向一个更加不可匹敌的高度,美国在全球实力排行榜中所占有的首屈一指的地位成为后冷战时代国际体系最突出的特征。有学者评论,历史上没有任何大国曾经享有如此巨大优势的硬实力,从军事、经济、科技到地缘上,也没有任何大国拥有过如此吸引人的软实力,它的政治制度、价值观、生活方式成为全球学习的榜样。更重要的是,进入后冷战时代之后美国经济经历了一个长周期的持续增长,这与日本和西欧在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缓慢增长形成鲜明对比,更加凸显了美国的单极实力优势和潜力。美国异常庞大的军事支出,仍然在加大着这种差距。
一、美国处于空前优势的单极地位
学者们常常用“极”的概念来界定国际体系中具有极端优势实力的国家。所谓“单极”,是物质实力被高度集中于一个国家,拥有首屈一指的各类权力资源,使得这个国家居于其他国家之上。单极与“霸权”或“帝国”的概念并不相同,霸权和帝国的概念也包含有政治关系、等级地位、影响程度等内涵,而单极则指得的是国家物质实力的分布,传统上界定为国土幅员和人口的大小、资源禀赋、经济能力、军事实力和组织机构“竞争力”。单极体系的结构就是这样一个事实,一个国家可以在所有这些标准上都占有巨大优势,那么就可以称作是单极。这表明,“极”的实力优势不是一个绝对的规模,而是一个相对于其他大国而言来界定的。GJohnIkenberry,MichaelMastanduno,andWilliamGWohlforth,“Unipolarity,StateBehavior,andSystemicConsequences”,WorldPolitics,Vol61,no1,January2009,pp4-7比如,在1945年之前,世界只有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苏联、日本等国家称得上是“极”,可以说是一个多极的世界;而进入到冷战时代之后,则只有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可以称得上是“极”,所以它是两极世界;随着冷战结束和苏联的最终解体,只剩下了一“极”,那就是美国,世界由此而进入到后冷战时代。
美国的单极地位既是苏联解体造成的,也是美国霸权长期扩张的结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短暂几年,美国也一度成为单极国,那时的苏联还没有从战争中恢复过来,欧洲还处于战争的废墟中,而美国则享有核垄断地位,拥有几百万陆军,并保持着世界上最强大的空军和海军。[美]罗伯特·阿特著,郭树勇译:《美国大战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版,第14页。随着冷战爆发,这一单极状态很快就被打破了。虽然,至今仍然有学者质疑当时的苏联到底算不算得上是一极,但至少在军事等一些领域,苏联达到了与美国同等级别的水平。冷战结束后,苏联作为两极体系中的一个“极”消失了,而美国则成为了单极体系的单极国。美国不仅保持着原有的超级实力,而且在后冷战时代经历了一百多个月的“新经济”增长,使得其经济实力和各方面的实力优势继续扩大,这大大强化了单极体系的特征。我们分别选取了冷战刚刚结束时的1992年、小布什政府刚上台时的2001年和金融危机爆发后的2009年为例,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指标来衡量后冷战时代的美国单极实力地位(详见表一)。
第一章后冷战时代美国的“帝国机遇”
冷战的结束既是一个重要历史阶段的终结,也把美国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战略起点。单极的霸权优势意味着美国正处于其建国以来最接近于“帝国”的时刻。从世界力量对比看,处于单极地位的美国,相对实力基础优势处于历史上最突出的时候,单极格局下的国家战略行为取向和战略逻辑使得美国更不容易受到权力制衡,美国也具有更强的单边主义动力;从国际体系和秩序来看,冷战的胜利使得美国体系突破西方阵营的范围而向全球扩张,美国主导建立的经济体系、安全体系正扩张到原有社会主义体系国家,美国自由民主价值观和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模式也在向全球扩展;从美国自身来看,它内在的普世主义本性、一元论世界观的战略思维都决定了它必然要追求帝国秩序,美国自从二战结束成长为世界性霸权后一直处于霸权扩张的轨道上,在通过冷战打败了苏联进入到独霸时代后,如何确立帝国秩序成为其霸权继续扩张的自然延伸。以上三个方面中,世界力量对比和体系、秩序等都属于外部的、宏观的时代背景,而美国的普世主义和一元论战略思维则是其追求帝国秩序的内在基因。我们认为,美国自其建国以来一直追求霸权扩张的战略,而帝国统治则是霸权扩张的最高目标,冷战的结束为美国提供了这种时代机遇。在后冷战时代,美国力图将“单极时刻”转变为“单极时代”,也注定会寻求从单极霸权走向帝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