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HK$
76.2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HK$
89.5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HK$
58.2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HK$
87.4
《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售價:HK$
76.2
《
云中记
》
售價:HK$
76.2
《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售價:HK$
89.4
《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售價:HK$
67.0
|
內容簡介: |
《自发、理性、平民化:中国民意在对外政策中的特点分析(1999—2009)》一书,通过比较1999到2009年中国民意对中外关系的影响,提出了中国民众对中外关系的参与体现了自发、理性、平民化的发展趋势的观点。作者认为,中国民意确实对中外关系产生了日益明显的影响,但其影响力总体而言不应被高估。作者最后建议,由于中国民意在中外关系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地位,中国应该进一步加强对中国民意的研究、教育和引导,充分尊重民意,向民众提供更多的外事信息,拓展民意表达渠道,并着力塑造民众理性爱国意识。本书结构合理,语言平实,对于我国充分认识中国民意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进而积极引导、调控民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
關於作者: |
赵海滨,法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北京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国际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等领域研究。主持和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研究,在《社会主义研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多篇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参与《历史学百年》《世界大通史》《科学社会主义与卫生事业》等多部著作的编写。
|
目錄:
|
绪 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和研究现状
第二节 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国际关系视野中的民意解析
第一节 民意与外交关系演变及相关理论研究概述
第二节 自由主义学派与现实主义学派
第三节
“民意”与“中外关系”的概念界定
第二章 中国民意走向前台(1999—2003年)
第一节 冷战后中美关系的矛盾与冲突
第二节
中国反美民意的持续增长
第三节 案例:“炸馆”事件中的民意作用分析
第四节 中国反美民意的特点
第三章
中国民意走向前台(2003—2008年)
第一节 中日关系的矛盾和冲突
第二节 中国反日民意的持续增长
第三节
案例:反日“入常”事件中的民意作用分析
第四节 中国反日民意的特点
第四章 中国民意走向前台(2008—2009年)
第一节
中国反西方民意的强势表达
第二节 案例:“抵制家乐福”事件中的民意作用分析
第三节 中国反西方民意的特点
第五章
中外关系视野中的中国民意
第一节 中国民意的特点
第二节 中国民意的表达渠道
第三节
中国民意走向中外关系前台的多重因素分析
第六章 中国民意对中外关系的影响
第一节 中国民意在中外关系演变中的作用
第二节
中国民意影响中外关系的路径分析
第三节 中国民意影响力分析
第七章 结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一、中国民众对中外关系的参与体现了自发、理性、平民化的发展趋势。中国民意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当的稳定
性,对于中外关系的影响也较为稳定和持久。
通过前文的案例分析,可以发现,中国民众在参与中外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展现出了自发、理性、平民化的发展特点和趋势。从其参与的自发性来看,“炸馆”事件中,中国民众参与外交虽有自发性的一面,比如不少游行示威是大学生自发组织的,但是政府的背景和色彩依然浓厚,比如政府批准了游行示威,不少游行示威是由团委或学生会出面组织的。然而,在反日“入常”事件和“抵制家乐福”事件中,中国民意表达则更多是民众自发、主动参与其中的,民众完全以独立的意志和姿态介入和影响中国外交的进程。从其外交的理性参与来看,在“炸馆”事件和反日“入常”事件中,我们看到了中国民众很多情绪化、非理性的言行,比如,部分民众在网络上漫骂和攻击对象国政府及其民众,在游行示威中围攻对象国使馆、焚烧对象国国旗、损毁对象国商铺等,但是到了2008年,中国民众的反西方斗争已经包含了更多的理性成分,比如,部分民众利用anti-cnn
网站揭露真相、正本清源,海外华人合法、有序地进行游行示威,“抵制家乐福”事件中反抵制的理性呼吁等,中国民众理性斗争的趋势已然逐步显现。从其外交参与的平民化倾向来看,“炸馆”事件中民意表达的主体是以大学生为主的少数民众,但在反日“入常”事件和“抵制家乐福”事件中,除了大学生以外,其他各界民众也纷纷踊跃参与,从而使得中国民众反西方斗争带有了日益浓重的平民化、大众化色彩。
中国民意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一旦形成很难轻易改变,“除非发生重大的足以引起公众普遍关注的事变,……公众舆论总是倾向于沿着它的已经形成的意见的方向惯性地发展。在没有重大事变的前提下试图引导和改变整体的公众舆论,即使不是不可能的,也是相当困难的,其过程将是缓慢而长期的。”
中国民意的稳定性必然对中外关系产生稳定而持久的影响。既然中国民意是影响中外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它的某些具有稳定性的倾向必然会持续影响中外关系的性质状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