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那本书是(吉竹伸介与又吉直树 天才联动!)
》
售價:HK$
99.7
《
传播的跃迁:人工智能如何革新人类的交流
》
售價:HK$
110.9
《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售價:HK$
62.7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HK$
58.2
《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售價:HK$
277.8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67.2
《
瘦肝
》
售價:HK$
99.7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HK$
55.8
|
編輯推薦: |
1.冯杰是大陆作家中获得台湾文学奖项*多的作家,曾获蓝星诗刊社“屈原诗奖”、联合报文学奖、中国时报文学奖、梁实秋散文奖、台北文学奖、宗教文学奖、现代儿童文学奖等。
2.冯杰是诗人、作家,也是画家。当代著名作家李辉评价:“冯杰似乎有意识地将吴昌硕、齐白石画作里的生活趣味,融会贯通,予以呈现。甚至,有的画作,取丰子恺漫画里的淡雅、恬淡。这些,与其随笔风格的追求,相互呼应,相互渗透。”
3.冯杰作为当代实力散文作家,文字里看不到激烈、奔放的话语,多的是质朴、简约的叙述,有着一份中原大地特有的客观、沉稳与深情,十分耐读。
|
內容簡介: |
芦苇、菖蒲、桃红,菜蟒、剪韭、黄瓜……
乡间平凡的吃食,却烙下岁月真实的印记。
房前屋后的寻常草木,曾拥抱了整个童年。
本书为中原作家、画家,多项台湾文学大奖得主冯杰的散文力作。书中所收插图均为作者手绘。
冯杰的散文近于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梁实秋一系;画作出于虚谷、齐白石、丰子恺一脉,与老树画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文与画共同构筑了冯杰心中的家乡——北中原,也重现了大多数中国人的原初记忆。
|
關於作者: |
冯杰,当代作家、画家。出版有小说集《飞翔的恐龙蛋》《冬天里的童话》《少年放蜂记》,诗集《一窗晚雪》《布鞋上的海》《中原抒情诗》《讨论美学的荷花》《冯杰诗选》,散文集《丈量黑夜的方式》《一个人的私家菜》《捻字为香》等。
|
目錄:
|
惹草
牛舌头
咖啡松
荆芥文稿
小镇桂皮
离宣纸最近的楮
让芦苇去抒尽了情
草,一些乡村版的俗名考
草木精神
“草铺地”
蒲·暗夜的红烛
艾绳解释
啖瓜
瓞
瓤
苦瓜和尚和苦瓜的脸庞
黄瓜菜都凉了
喝白老虎汤
吃西瓜的N种方法
采蔬
韭菜的剪法
杨凝式掐着韭花写《韭花帖》
惊叹,由吁到芋
茄子的腿
石榴的骨头
虚谷案头的菜蔬
柿子的别名就叫涩
沧浪之水清兮濯我萝卜缨
“二十五节气”和苏东坡的咳嗽
洋柿
秦椒
辣椒是穷人的馋
玉米的方言和理由
红薯的人道主义
解馋
吧嗒杏
扁食儿
母亲常制的九种面食
面托
好面
翻烧饼
耿饼
喝讫
脂油
插
烧鸡架子
菜蟒
拈花
唐诗里的二十三棵松与四朵荷花
小桃夺目红
纸说,看到红
烟盒上的草语
无赖的莲蓬
花逝
旧知、旧指和旧纸(跋)
|
內容試閱:
|
我一直生活在北中原,三百篇《诗经》里,有近百首都长在这片土地上。卫风、鄘风、邶风都从我的故乡大地缓缓吹起。
我常常恍惚碰到“诗经年代”的那一位采诗人,他穿着一袭麻布衣,柳絮如雪,执着一方木铎,蹚着缀满露水的车前草,正从我家门前匆匆走过……(《牛舌头》)
我们北中原乡下把这种树叫“楮桃”,在田野、村边、路旁都能见到。我小时候打柴,经常从它身边穿过,它就那么呆呆地站着,长得像个一头乱发的乡下孩子。真看不出来,这小子长大还能造宣纸。(《离宣纸最近的楮》)
那是一个红月亮茫然飘浮的秋夜,我坐在一辆激动不止的小手扶拖拉机上,像坐上一只没头的秋后蚂蚱。我背后是高高的芦苇捆,芦苇捆后是圆圆的秋月,一轮月亮在秋后苍茫的北中原大地穿行。月亮和车子辗一路霜印。走了一夜。(《让芦苇去抒尽了情》)
在我的印象里,北中原的蒲大多在水中不约而至,是一种比夏夜月光都要韧软的乡间之草。平时静静立在水中,有点近似无数条修长的鹤腿,偶尔出来,就在端午节门前与艾枝并列挂着,斩一下看不见的小妖,便又急急回到水中。(《蒲·暗夜的红烛》)
一只瓜在暮色深处独自行走,不小心绊了一跤,滚到一边,就会在乡间高高的蒿草丛里迷路,像我曾在乡村的芦荡里逃学游走,走着走着,就摸不到家了,要哭,真像这枚可怜不幸的小瓜。
忽然,听到风中有人喊起乳名。(《瓞》)
每到晚秋深夜,在生起微风的月光下,能听到那玉米的方言此起彼伏,在讲着多少年前承袭流传下来的玉米母语,像一部乡村版的口语的《史记》,像一条艰辛哀伤的河流,从遥远未名的时间深洞里贯穿下来。(《玉米的方言和理由》)
在北中原寒冷的冬夜,在一座明亮的瓦屋里,燃一盏高高的草灯,光柱温润,铁锅里黄澄澄的米饭正在“插”着,飘出阵阵米香与蒸汽,模糊着窗棂玻璃上的一方方剪花,以及剪纸上悄悄走动的雪。剪纸与雪一时融化。(《插》)
每到初春,杏花的密度能把整个村庄淹埋,连尖锐的鸡鸣之声也只能从花缝里仄仄地冒出来。(《纸说,看到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