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HK$
87.4
《
情绪传染(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88.5
《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售價:HK$
236.0
《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近世中国丛书)
》
售價:HK$
93.2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HK$
337.5
《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售價:HK$
80.2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HK$
189.0
《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售價:HK$
81.4
|
編輯推薦: |
重温红色经典 传承革命精神 弘扬爱国主义 放飞人生理想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
“世纪红色经典文库”是光明、美好与崇高的代表
闪耀爱国主义、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的光辉
是一代代中国青少年必读的成长励志读本
作者陈模是当代著名作家,著有小说《少年英雄王二小》等;
《奇花》荣获全国文艺作品二等奖殊荣;
首部全面反应抗战期间“孩子剧团”成长的文学作品;
著名作家茅盾高度评价“孩子剧团是在抗战的血泊中产生的一朵奇花。”
|
內容簡介: |
1937年“八一三”抗战爆发后,上海江湾区的一些贫苦孩子,在地下党和进步教师的帮助下,越过敌人的封锁线来到租界,组织起来从事救亡宣传,成立了孩子剧团,上海沦陷后,他们冲破日寇的封锁、包围开展抗日宣传。小说真实的描写了周恩来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革命后代无比的关怀、爱护和教诲。表现了一大批英雄少年为了祖国的解放,民族的独立艰苦奋斗,坚决的革命精神和成长历程。
|
關於作者: |
陈模,江苏泰州人。中共党员。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记住毛主席的话》、《失去祖国的孩子》、《凤凰山女儿》、《爱的火焰》等。长篇少年小说《奇花》获全国文艺作品二等奖,报告文学《亲情》获《北京文学》优秀作品一等奖,《像榕树那样》获1986年小天使奖,《少年英雄》获国家童牛奖、儿童故事片优秀奖及团中央“五个一”工程奖。
|
目錄:
|
第一章 “号外!号外!”
第二章 越过封锁线
第三章 复仇的火焰
第四章 小海的愿望
第五章 战鼓咚咚响
第六章 难民所的风波
第七章 伯伯的期望
第八章 飞行中练翅膀
第九章 有没有决心
第十章 冲,冲出虎口!
第十一章 湖边的枪声
第十二章 南飞的大雁
第十三章 坐上闷罐车
第十四章 飞雪笑迎春
第十五章 大星亮晶晶
第十六章 普海春宴会
第十七章 一场争夺战
第十八章 夜走石灰窑
第十九章 真正的友谊
第二十章 让理想长脚
第二十一章 火烧长沙城
第二十二章 宝贵的赠书
第二十三章 在雾都重庆
第二十四章 不灭的火种
第二十五章 警惕的眼睛
第二十六章 两颗火热的心
第二十七章 一出戏的诞生
第二十八章 严峻的考验
第二十九章 人民的英雄
第三十章 明灯照亮心田
第三十一章 奔赴抗日前线
后记——写给小读者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号外!号外!”
1937年8月13日的下午,上海市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地上没有一丝风。火辣辣的太阳,晒得沥青马路快冒油了。
在提篮桥邮局发报房的门口,簇拥着许多背了报袋的报童。他们听说,日本鬼子在大清早同我们军队开了仗,报馆里出了号外,都到这等着发报。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鬼子占领了我们的东北三省,接着又侵占热河省,向察哈尔、河北两省步步逼近;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战全面爆发。日寇从北平市郊卢沟桥开始,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现在,又把战火烧到上海来了!
一个13岁的男孩,叫王小海,长着小圆脸、高鼻梁,穿着蓝条背心、浅黄短裤,戴了顶破旧的遮阳运动帽,背了个绿布报袋。他像条泥鳅似的,侧着身子几下子挤进报童的队伍里。他的黧黑的额头上,冒着豆粒大的汗珠,心里火烧火燎的。他用乌溜溜的眼睛,望着身旁几个小报童,焦急地问道:“阿哥,真的打起来啦?”
一个脸上长着小麻子的报童说:“今天早上,鬼子从天通庵、横浜路冲进我们闸北。哎哟!大炮轰隆隆地开呀,开呀……飞机呢,又扔炸弹……老百姓死得可多哩!”
另一个穿白汗衫的胖乎乎的报童说:“我阿舅刚从宝山逃出来,说几千名鬼子海军陆战队,在吴淞口登陆,朝宝山、肇嘉浜打过来了……乖乖,江湾都能听到炮声哩!”
小海的家,住在江湾区罗港镇,天蒙蒙亮的时候,他就隐隐约约听到了炮声,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现在他明白了,江湾将要成为战区,他心里有些惶恐起来,不知道爸爸从码头上回家了没有?他和妈妈怎么办?还有好多好多同学——许英姐姐、胡尚德、李浜生、顾雨春等人,他们的家都在镇上,又怎么办呢?……
忽然哐啷一声,发报房的铁门被拉开来,就要发报了。小海挤上去,付了钱,领了报,是《大公报》《新闻报》几家报的号外版。他接过号外一看,一股浓烈的油墨味,强烈地刺着鼻子,几排特号黑体铅字标题映入眼帘:
日寇开始侵略上海
大举进犯我闸北防地
今晨开战上午猛烈炮攻
西宝兴路一带火光烛天
小海顾不得细看电文,把一大摞号外放进报袋,急步跨出报房大门,沿着马路旁的人行道,向着沪东杨树浦方向飞跑起来。他嘴里高声喊着:“号外!号外!……看东洋赤佬打进上海滩啦!”
人们以惊愕的神情,纷纷前来买号外。一个手拿大扫帚的清洁工人,看了号外,皱着眉头说:“唉!东洋鬼子又打来了,我们老百姓又要吃苦头喽!”
一些马路行人,围过来看号外。有的说,日本这回打上海,来头不小;有的骂鬼子伤天害理,得寸进尺。一个穿蓝布工装、手拿榔头的老工人愤慨地说:“逼得我们没路走,只有和他拼!我们人多,勿怕他!”
小海趁着人多,多卖了几份号外。然后跑叫着:“快看最新消息!”向杨树浦路走去。他越走越感到吃惊:有些大商店已经关了门;开了门的铺子,门口也挂着“大减价,买一赠二”“不顾血本、推销存货”的大幅白布旗帜;有的百货店老板,还拿着毛巾、搪瓷盆之类的货物,站在门口向顾客兜售。但人们很少去买,匆匆地走过去,脸上都有一种惶惶不安的表情。
马路上,有些难民携儿带女地向南拥去。小海发现,在一辆拉行李的塌车后面,跟着一家四口人。一个小男孩提着小提琴盒,拉着爸爸的手向前走着。他心里一怔:从那孩子的小分头、四方脸,手不离小提琴的模样看,很像是他的好朋友曹正。他快步跑过去一瞧,果然不错!他拉着这个男孩的手,急切地问:“曹正,你们要上哪儿去呀?”
曹正和小海,虽不在一个学校读书,却在四年以前就相识了。1933年秋天的一个早晨,曹正背着书包去上学,走到平凉路日本国民小学校的拐角,被三个日本小学生围着,有的撕他耳朵,有的用拳打他,有的踢他的屁股,疼得曹正哇哇直叫。拾垃圾的小海走到这里,一见“小日本”这么欺负人,气得直冒火,从兜里掏出弹弓。弹子嗖的一声,正中那个用拳头打曹正的日本孩子的胸脯,另两个日本小孩,也被小海打得趴在地上。一个日本军官见小海这样悍勇,把手里的警犬一放,警犬蹿上来,呜哇一声,咬掉小海右腿上一块儿肉,那三个日本孩子蹦跳着进了校园。曹正感激小海救了他,从此两人成了要好的朋友。
曹正见到小海,又高兴又惊愕,白皙的脸盘涨得通红:“哎哟,不得了!小鬼子就要打来啦!我们搬到法租界舅舅家里去……你家里搬不搬啊?”
小海瞪大了两眼,迷惘地说:“搬?……我也不知道。”
曹正妈妈袁毓芳,由于小海曾救过曹正,笑着同小海搭讪了几句,就催曹正赶快走。曹正依依不舍地说:“小海,江湾危险,你快搬出来吧!我们住在新开路九十号……你一来就找我呀!”
“我要是去,一定找你!”小海望着曹正的背影,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
小海跑了不久,号外卖完了。他走到大纯纱厂一带时,看到滚滚的黄浦江里,停舶的日本军舰又多了。军舰上的大炮,脱掉了炮衣,虎视眈眈地瞄准前方。日本的小炮艇、运输舰,在江里繁忙地航行着。几百名海军陆战队员,从兵舰上登陆码头。队列前头高高地打着太阳旗,排着四路纵队,荷枪实弹地向北开去。他们一律穿着沉重的大皮靴,甩手走起路来,发出难听的咔咔声。行人见鬼子兵开过来,纷纷惊慌地避开,躲到屋里或弄堂里去。许多人家怕惹事,赶快把门板上起来。
小海站在弄堂口,眼里闪着愤恨的光。他瞪了鬼子兵几眼,拐进一条小马路,来到福山码头的货栈。他要去看他的爸爸王大力。福山码头原来是沪东日本纱厂进出口仓库,最近成了日本侵略军的军需库,所有的中国码头工人,被鬼子兵强押着,日夜不停地替他们卸运弹药。小海的爸爸已经三天没有回家,他和妈妈真愁煞啦!他几次来看望爸爸,都没见着,今天他要探个明白。
码头上下,四处都有鬼子兵把守。码头船坞前,停舶着日寇一艘大运输舰。工人们赤着身子,背上垫了汗布或麻袋片,佝偻着腰,背着沉重的子弹箱,经过一条长长的跳板,向码头上货栈里搬运。一个老工人爬上台阶,刚站着喘了口气,就被一个鬼子用枪托打倒在地上。小海气得咬紧了牙关,心里在骂:小鬼子,真坏!几个仓库之间,都用铁丝网拉了起来。一批扛木箱的工人走了过来,他走近铁丝网一看,里面就有爸爸,他放声叫了起来:“爸爸!爸爸!”
王大力浓眉大眼,体格魁梧,长着一脸的络腮胡子。他微微直起身,抬起头端详着小海,向铁丝网刚走近几步,就被鬼子用脚踢回去,他扯着嗓子喊道:“小海,快回家!……你妈妈不放心……有事……”
小海还想和爸爸说几句话,一个鬼子兵端着枪向他冲过来,他掉头就跑,只听到爸爸的喊声:“有事找方老师去!……”他又害怕又气恼,心像要跳出来一样。跑了一阵儿,他转身一看,看不见爸爸了,不由难受地哭了起来:“呜呜……爸爸不能回家啦!……”
小海穿弄走巷,越过平凉路,走到黄昏时分,到了我方地界罗港镇。
罗港镇最早是个小村庄,住了几十户渔民和菜农。当中有一条泾河,和黄浦江相通。河上架了几座木桥,颇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风光。由于市区工商业的发展,河南居然也盖起了一些大工厂、商店,又有了客栈、茶楼、饭馆、当铺。河北的街道狭窄,曲曲弯弯,一间像样的房子也没有。稍往北的荒滩子上,是横七竖八的棚户区,什么茅草房、苇席棚、滚地龙
,既简陋又矮小。住的人家十之八九是穷工人、人力车夫、清洁工和摆小摊的。
日本侵略军从在宝山登陆以后,有一股精锐的部队,向肇嘉浜、何家湾杀来,罗港镇也是他们侵占的一个目标。早上鬼子的炮声一响,人们的平静生活就被打乱了。中国军队成批地从街上、桥上向北呼啦啦地开上去,许多车辆不断地往前方运送弹药、武器、木料和食物。从后晌起,北边来的难民,像潮水一样涌进了罗港镇。各种消息和谣言混杂在一起,飞遍了大街小巷。商店陆续地上了门板,有钱的人家在出高价雇车辆,向租界里搬去,战争的气氛越来越浓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