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HK$
316.2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HK$
76.7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HK$
65.0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HK$
77.3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HK$
109.8
《
妈妈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
》
售價:HK$
42.6
《
推拿纲目
》
售價:HK$
403.2
《
精致考古--山东大学实验室考古项目论文集(一)
》
售價:HK$
244.2
|
內容簡介: |
马华新生代作家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王列耀、温明明编*的《20世纪90年代马来西亚华 文报纸副刊与新生代文学》充分抓住了马华新生代文 学在90年代兴起的传媒语境,**次从文学与副刊的 角度,系统梳理了20世纪90年代马华新生代文学所呈 现的各种面貌。本书立足于90年代《星洲日报》和《 南洋商报》两大马华报纸副刊,在跨学科研究的学术 语境下,深入分析了副刊语境中马华新生代文学的美 学面貌、艺术特质、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同时 揭示了90年代马华新生代文学与华文报纸副刊之间深 层复杂的关系。
|
關於作者: |
王列耀,湖北武汉人,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会长、广东省人文社科霞点研究基地“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暨南大学“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副主任。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世界华文文学研究。近年来存《文学评论》《中国比较文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基督教文化与中国现代戏剧的悲剧意识《隔海之望:东南亚华文文学中的“望”与“乡”》《困者之舞:日J度尼西亚华文文学四十年》《趋异与共生——东南亚华文文学新镜像》《文学及其场域:澳门文学与中文报纸副刊1999—2009》等学术专*多种,丰编“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与华文传媒研究丛书”。近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 温明明,江两赣州人,文学博土,暨南大学中文系讲师。现为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会员、暨南大学“中国文艺评论基地”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华文文学研究。近年在《暨南学报》《华南师范大学学报》《安徽大学学报》《华夏文化论坛》《中外论坛》美国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
|
目錄:
|
绪论 马华文学研究对象、现状与方法
第一节 作为文化镜像的海外中文——马华文学及其学术价值
第二节 相关概念、术语阐释
一 字辈断代法
二 马华“新生代作家”
三 留台与旅台作家
第三节 相关研究回顾
一 马来西亚华文报纸研究
二 马华新生代文学研究
三 新生代文学与报纸副刊关系研究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边缘的声音:华文报纸的承担
第一节 参与的政治:华文报纸与华人话语权
一 宰制与回应:华人政治与文化生态
二 “为承认而斗争”:华人社会与华文报纸
三 时间帷幕:《星洲日报》、《南洋商报》
第二节 90年代:报纸副刊的文学承担
一 花团锦簇:报纸文艺副刊巡礼
二 文艺副刊:夹缝中的文化空间
三 编辑理念与副刊走向——以张永修为对象
第二章 马华报纸副刊与作家代际演变
第一节 副刊变革与新生代崛起
一 副刊改版与秩序重构
二 文学专辑、专栏与“新生代”
第二节 马华报纸副刊与文坛论争
一 从“‘马华文学’全称之商榷”到“开庭审讯”
二 从“经典缺席”到“现实主义的实践困境”
三 从“当代诗选”到“当代文学大系”
四 从“中国性”到“奶水论”
第三节 文坛论争与文学“新生代”
一 副刊“课题”与文坛论争
二“广场”、“话题”与文坛论争
三 “课题”、“话题”与新文学史策略
第三章 副刊语境与新生代诗歌书写
第一节 文艺副刊与新生代诗人
一 副刊与新生代诗人的文学史登场
二 扶持与展示:诗歌新美学的生成
三 诗歌新观念与文学空间之互塑
第二节 副刊语境与新生代诗歌的文化政治
一 栖身于副刊的诗性言说
二 新生代诗歌的政治性
三 新生代诗歌的文化政治表述策略
第三节 放逐书写及其诗学韵味
一 放逐与离散
二 传统意识的放逐书写
三 新生代诗人的自我放逐与主体建构
第四章文艺副刊与新生代小说
第一节 栖身于副刊的新生代小说
一 媒介文化与新生代读者群
二 报纸副刊对新生代小说的推动
三 反思:文学性的流失
第二节 文艺副刊与新生代小说的历史书写
一 历史何以言说:文艺副刊的视角
二 下南洋:历史的尽头
三 “乡关何处”:故乡与原乡
四 族裔伤痛:马共与种族政治
第三节 副刊语境中的新生代主体性建构:以黎紫书、
黄锦树为对象
一 参与的主体性:副刊的意义
二 “告别的年代”:“母土”中的黎紫书
三 “由岛至岛”:弑“父”的黄锦树
第五章 报纸副刊与新生代散文
第一节 副刊“换帅”与新生代散文
一 本土化:副刊与新生代的共鸣
二 “换帅”与新生代的登场
第二节 报纸副刊与新生代文化散文
一 副刊“规划”与新生代文化散文
二 副刊与“文学民意”的生产与传播
第三节 文化散文的政治学与美学诉求
一 “原乡”神话:疏离与撕裂
二 “新神州”:“隶属”与“归属”
三 文类“互渗”:“论说化”、“诗化”、“小说化”
第四节 “副刊化”生存:散文发展的“双刃剑”
一 “生活流”、“谈话风”与“文化”
二 “公共性”取向与议论性散文
三 “媒体革命”:机遇还是威胁?
第六章 报纸副刊与新生代理论话语
第一节 新生代的文学批评生态
一 在地批评与本土观照
二 旅台学者与边缘论述
三 直面相同的对象:在地批评者与旅台学者比较
第二节 评论专栏、专辑与新生代
一 副刊的评论专栏与专辑
二 张永修的“有所建树”
第三节 报纸副刊与新生代文学批评
一 合理的在场:新生代批评的副刊空间
二 话语的狂欢:副刊语境中的文学论争
三 辩证的反思:朝向一个学理性批评空间
第七章 “花踪”与新生代群体的崛起
第一节 《星洲日报》与花踪文学奖
一 “花踪”的诞生背景
二 “花踪”的奖项设置
三 花踪文学奖的“奥斯卡”效应
第二节 “花踪”与新生代的成长
一 “花踪”与文学场“占位”
二 步入“花踪”舞台的新生代
三 “花踪”与新生代“文学典律”的生成
第三节 “花踪”与新生代文学追求
一 “花踪”与新生代创作的“本土性”
二 “花踪”与新生代创作的美学追求
三 “花踪”盛宴之后的反思
第八章 反思:90年代马华报纸与新生代文学
第一节 依附或互动?
第二节 共同的抵抗:生动与深刻的时代文学
第三节 抵抗与妥协:艰辛与悲情的“文化表演”
第四节 互动之后:反思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