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HK$
99.7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HK$
44.6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HK$
333.8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HK$
132.2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HK$
99.7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HK$
210.6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HK$
66.1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HK$
77.3
|
編輯推薦: |
麦家是一位具有独异路数的作家,他的小说充满着悬疑、迷宫、神秘、奇异等元素,因此既带来无限的诱惑力,也增添了解读的难度。王迅知难而上,一切难题竟在他手中迎刃而解,仿佛他获取了一本解码书,将麦家所营造的艺术意象背后的重重疑窦,精准地破解出来。作为**本全面论述麦家创作的著作,王迅令人信服地证实了当代文学批评的有效性。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著名评论家贺绍俊
这是对麦家“秘密系列”的解密,也是对一种艺术范式和极限叙事的探索,更是对人类超常生命和特异精神现象的阐释,从中可见一位青年批评家对文学新状态的敏锐感知、准确把握和富有见地的描述。
——浙江大学教授、著名学者吴秀明
王迅对麦家的体悟式阅读和直究性批评表明,他力图把批评还原为一种创造性写作。他在两个角色、两种思维中穿行,在“广场”与“象牙塔”之间奔走。理性感思化、语言情境化的作风,足以让他破解当下文学批评的“伪热闹”之困。
——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著名评论家吴义勤
王迅的批评与当下流行的学院派批评文风迥乎不同。它不是板起面孔来带着理性的冷漠对文学文本作技术性分析,而是批评主
|
內容簡介: |
麦家是新世纪最具创造性的小说家之一。其创作为中国叙事文学开辟了独异的路数,以超越雅俗的气魄拓展了中国小说美学的疆域。麦家的写作追求极致化的审美表达,以一种极端的思维方式把握人物,呈现生命的某种极致状态,叙述中灌注了作者极致的体验、超常的想象和异样的思考。同时,麦家的写作暗承博尔赫斯之血脉,在深不见底的黑暗中探索秘密通道,找寻打开人性迷宫的精神出口。那是一种极端的黑暗经验的呈现,一种不可言说的黑暗,一种绝对孤独的黑暗。在文学的幻想性极度匮乏,审美表达不断简化的背景下,这种写作范式给当下中国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参照。《极限叙事与黑暗写作——麦家小说论》一书,从宏观到微观,对麦家的写作进行了梳理和评论,同时也对同时期作家的作品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
關於作者: |
王迅,1975年出生于湖北公安,副编审,浙江大学文学博士,师从著名学者吴秀明先生。主要从事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华中师范大学当代文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供职于《南方文坛》编辑部。在《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民族文学研究》《文艺理论与批评》《当代作家评论》《文艺争鸣》《南方文坛》《当代文坛》《小说评论》《文艺评论》《人民日报》《中国艺术报》《文艺报》等刊发表文艺评论100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等刊转载,并收入各种选本。出版有《当代广西小说十家论》(合著)等。《南方文坛》《文艺新观察》《创作与评论》《文学教育》等先后在“今日批评家”“新批评家”“新锐批评家”“每月一家”等栏目以个人专辑形式做重点推荐。2010年、2012年、2014年获第八、九、十届广西文艺评论奖;2014年获广西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目錄:
|
前言 001
第一章小说创作态势与文学批评的可能 001
第一节新世纪小说雅俗面向与趋优态势 003
第二节一种新小说与文学批评的可能性 025
第二章小说的立场 041
第一节重返文学的常道 043
第二节重写中的裂变 065
第三节极限叙事与黑暗写作 086
第三章叙事诗学分析 109
第一节先锋性:敞亮、质疑与重建 111
第二节中短篇叙事:错位的风景 126
第三节反虚构、断裂与叙述的发难 139
第四章文本案例分析 159
第一节叙述仿真术 161
第二节秘密生存者的悲歌 172
第三节恶魔性因素:游离在人性边缘 177
第四节视角之力:审美的激活 191
第五章海外译介与传播 203
第一节海外译介、传播与评述 205
第二节小说叙事的世界性因素 213
第三节中国当代文学输出的对策与前景 222
参考文献 232
附录一创作年表 238
附录二论文要目 242
后记 245
|
內容試閱:
|
第一节新世纪小说雅俗面向与趋优态势
新世纪中国小说创作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这不仅表现在纸质媒体所发表和出版的小说,也包括类型网络小说的异军突起和迅猛发展。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小说相比,新世纪小说创作更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类型化通俗小说在全媒时代崛起,与纯文学领域的小说或者说雅小说双峰并峙而又和谐共生。可以说,这是中国文学史上通俗文学发展的最好时期。清末民初的小说界,由于雅小说创作乏力,形成通俗小说一统天下的局面,但因缺少与雅小说竞争的压力而相对少有审美提升的空间。而在新世纪,通俗小说虽然在正统文学史上还处于“在野”的边缘地位,但其蓬勃生长的势头分明显示出与雅小说分庭抗礼、一争天下的态势。尤其是在文学消费市场,通俗小说已经牢牢掌握了绝对的主导地位。这是大众文化主导下文学领域的一次深层变革,这次变革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整体格局。相对于雅小说定于一尊的20世纪80年代,新世纪精英化小说创作相对疲软,似乎越来越显得底气不足,整体上处在雅俗融合中寻求突围的艺术调整期。而在精英小说和大众读者的双重驱策下,为提升作品艺术质量,通俗小说作家反省意识不断强化,在对雅小说成分的吸收中使作品呈现出精致化的发展态势。
一般来说,从创作看,雅文学侧重探索性和先锋性,以文本实验超乎受众的经验世界。而通俗文学则浅显易懂,以创作的模式化求得与受众趣味趋同。就主体性而言,雅文学创作主体意识强,追求审美个性化,而通俗文学作家为了迁就读者喜好,尽可能压抑自我主体性的发挥。从效果看,雅文学以开启民智为己任,看重文学的教化功能,而通俗文学则向市场看齐,追求文学的消遣娱乐功能。当然,这些区别不可绝对化,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总体分析和描述。并且有时,雅俗的界限难以截然划分,雅俗的称谓也没有高下之别,只是它们二者间会有一些区别性特征,故而,本节以“雅小说”和“通俗小说”作为指称来探究问题。
小说的雅俗互动与流变绝不完全是雅小说和通俗小说相互作用的结果,而是根植于整个社会文化结构的转型和变革。按照陈思和先生划分文学时代的标准,新世纪10年大概属于“无名”的文学时代。在这个时代,意识形态影响力不断弱化,社会文化结构呈现出多元发展的复杂性。由此,20世纪90年代文学分化的趋势在新世纪愈演愈烈,无形中给研究者对作家群体分类和命名增加了难度。杨扬先生曾把20世纪最后20年文坛活跃的作家作了这样划分:以巴金为代表的“现代作家”“右派作家”“新时期初作家”“知青作家”“先锋作家”“新生代作家”等,并认为新世纪文坛主角为“新生代作家”和“80后作家”。[1]这篇文章发表于2004年,如今看来不免存在偏失。因为接下来的几年,中国文学生态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网络文学如火如荼的创作势头将“90后”网络作者裹胁其中。二是莫言、余华、苏童、格非、残雪等先锋作家爆发出强劲的创作势头,而且艺术上呈现出诸多裂变。本节以“80后”作家、类型小说作家、先锋作家以及新生代作家等新世纪创作活跃的代表性作家及其作品为考察对象,在雅俗整体文学史观的视阈中,对新世纪小说创作的雅俗面向作出简略描述,试图在雅俗文学演化图谱中揭示中国小说创作的某种趋优走向。
首先是通俗小说的雅化趋势。在大众文化浸染下,通俗小说类型化趋势日渐明显,在不断的类型细化中谋求自身的发展。官场、商战、反腐、校园、职场、推理、盗墓、玄幻、后宫、穿越等类型小说成为新世纪抢眼的文学景观。就网络小说来看,由于创作中读者因素的干预,文本质量不断优化,局部呈现出雅化诉求。具体来看,这种雅化诉求情况比较复杂,大概呈现出两种动向:即文本细部的初级改良和作家文学意识的初步觉醒。随着网络出版平台的逐步完善,作者的创作方式、作品的文本形态、作者与读者关系等要素及其关系都发生了深层变革。考虑到市场因素,网络小说在完稿之前,作者大都自愿接受网络读者的检阅,在读者反馈中发现问题,优化文本。因此,写作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个体的审美活动,而是在读者的持续参与下进行,并呈现出即写即改的随意化和透明化的特征。慕容雪村说:“我经常会把未写完的长篇发到论坛上,观看读者的反应,根据他们的反应来修改小说。《原谅我红尘颠倒》刚连载时,有几处硬伤,一是把朴树的歌当成许巍的了,另一个是关于支票的细节,很快就有读者给我挑了出来。”[2]在网络读者监督下,网络小说自然会减少“硬伤”的出现,但若要使作品获得审美层次的提升,恐怕还得依赖于作者文学意识的觉醒,在文学本体论意义上寻求出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