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HK$
66.1
《
周易
》
售價:HK$
44.6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HK$
67.2
《
乾隆制造
》
售價:HK$
87.4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HK$
304.4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HK$
316.2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HK$
76.7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HK$
65.0
|
編輯推薦: |
《嗅化武》《乱世玫瑰》《天堂碎片》《巴拉达河里的阳光碎了》《冰火岛上的张无忌》……总有一个战地故事直抵你的内心,总有一份青春记忆在流年深处永恒。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卷大马士革的清明上河图;
亦是一部生灵涂炭的中东离乱史。
这是一篇美文。美得让人慨叹,美得令人窒息。
这些都出自一位1988年出生的新华社战地记者陈聪的手笔。
作者坚守中东三年,亲历硝烟炮火与爆炸袭击,曾无数次地感到过被死亡吞噬般的绝望,又无数次振作起在炮火中坚守的力量。在步步危机的化学武器袭击现场,在枪林弹雨的交战前线,在炮声与蝉声交织中迎接的残夏,在彻夜写稿与停电停网中捱过的隆冬,无数个战火中的日日夜夜发生着无数或平凡或震撼、或惊天或感人的故事。
作者将一明一暗两条线索贯穿本书之中,明线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增援叙利亚一个月,以及常驻一年之内的重大事件与局势进展。暗线是以一段过往恋爱始末可能经过的“相见-初识-恋爱―浴火―死亡-新生”的顺序来穿插闪回一段叙利亚情结。全书以“序、离、聚、世、人、甘、苦、征、锢、盼、舍、生”十二字分题各表。
文中各篇标题以开辟鸿濛而始,以飞鸟投林作结,暗含金玉一载,悲悼一载之意,每篇文章是约一至两千字左右的短文,既不赘述末节,又重事实故事,是以对这一段岁月的告慰。
除明暗伏线外,通过第三者视线“中东-埃及-叙利亚-中东”的转移,我尝试以中东政治格局的推演推动叙事脉络的展开,行文由整体切入部分,再由部分收束整体,最后升华主题,作为一段“燃泪时代”里青春记忆的完结。
|
關於作者: |
陈聪,1988年生,天蝎座。始终相信:总有人和自己一样,以独一无二的方式追寻梦想和光芒。
大学就读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专业,20岁留学,21岁毕业进入新华社工作,22岁时派驻埃及,24岁调至叙利亚任大马士革分社负责人,现在国际部从事国际评论工作。
2013年被评为新华社“新锐青年”,是新华社最年轻的“新锐青年”。2014年12月参加由中宣部、中国记协组织的“好记者讲好故事”全国巡讲报告团。
驻外两年半期间,多次采访阿盟、埃及、利比亚、叙利亚高官政要。采写各类中外文稿件1000余篇,所写稿件被评为新华社精品报道、社级好稿、“清新文风”范文佳作,多次被优秀报道作品集收录。在叙利亚常驻时,深入全国三大战区前线、化学武器现场,完成独家报道。
陈聪作品风格另辟蹊径,新华社为其举办专题作品研讨会。主要作品有《燃泪天堂大马士革》《闻得到的死亡》,作品登载于《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参考消息》《环球》等多家媒体。
个人微博:http:weibo.comrashdan(@陈聪_巴达兽)
个人公众号:战地笔记(War_Reporter)、次元笔记(DimensionNote)
|
目錄:
|
第一章相见
序
开辟鸿濛002
飓风起于青萍之末·一个巴掌003
飓风起于青萍之末·覆辙轮回005
飓风起于青萍之末·暗流涌动006
版图何处留白?008
埃及梦·起航012
埃及梦·诅咒014
埃及梦·存疑016
离
行走018
天堂碎片·回忆020
天堂碎片·突入022
天堂碎片·支离026
天堂碎片·浮生029
燃泪天堂031
聚
解放广场的告白035
燃泪天堂的再会039
第二章初识
世
日常·重叠042
日常·硝烟044
战地游览指南·卡松山046
战地游览指南·老城乡048
战地游览指南·集市街052
战地游览指南·博物馆054
span style="font-size:10.5pt;font-family:宋
|
內容試閱:
|
推荐序
泪水,从开罗流淌到大马士革
捧读着新华社青年记者陈聪的战地纪实,我感觉到,汩汩泪水从北非开罗解放广场,一直流淌到西亚大马士革萨拉丁城堡脚下。这泪水,既是阿拉伯普通民众的苦难倾诉,更是极富人道情怀的媒体人的情感宣泄,尽管这种宣泄比较含蓄、克制、冷静。
知道陈聪,是从他发自埃及和叙利亚的一篇篇散文诗般的新闻特写,以及充满思辨的新闻分析。新闻界很久没有出现诗人了,现在有了;诗人圈很久没有出实录者了,现在有了。这就是陈聪给我的强烈印象。
当一位瘦弱而其貌不扬的青年男子,以灵光四射的文字和淡定超然的电视表达展现在我眼前时,我一度震惊:快男时代怎么还有如此低调而阳刚的青年人?外星语言流行的今天怎么还能看到如此行云流水、外美内质的典雅报道?当我应邀做新华社“新锐青年”评委,系统接触陈聪文字和电视报道集锦时才发现,我了解的他只不过是一位战地记者的冰山一角,他日常的报道大致如此,而且无不以基本事实为底色,节奏、韵律感分明得像钢琴的黑白键,又洗练得像雨水冲刷过的山石,藉此,你能嗅到战乱之地生命的短暂和平安的脆弱。
坦率地说,陈聪在驻外记者中已成另类,不仅因为其勇敢,因为其低调,更因为其震撼人心、征服读者的文字,不长的篇幅,几乎每每千字一篇,还没有来得及读够,报道已经划上句号,或戛然而止,或耐人寻味。
陈聪也创造了奇迹,我等过往之人惭愧不如。以他初生牛犊的资历,居然赢得新华社为其举办作品研讨会的殊荣,这种殊荣,不仅只有新闻泰斗才可享受,而且普通媒体人终生不敢企及,而他无论如何只是个新兵蛋子。很显然,他是靠作品征服了新华社的新闻评论人,靠灵性超越了太多的前辈,而新华社从来不是个埋没人才的地方。
当我捧读陈聪的文字时,一时感动。新华社就像一条流淌的河,貌似平静,实则流动;平时波澜不惊,每到危机总有鲤鱼跳龙门,足以证明这里是藏龙卧虎之地。陈聪就是潜伏于大河之中的蛟龙之一,只要有风有雨,只要给其机遇,必然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有陈聪这样的青年,新华社就会永远年轻;有陈聪这样酷爱行走与实录的记者,互联网就永远无法战胜职业记者。
关于陈聪战斗过的埃及、叙利亚,关于他经历的日夜、甘苦、得失,我无需在此赘述,因为和他的形容状物相比,和他的快意抒发相比,我自愧不如。更何况我曾熟悉的埃及和叙利亚,已今非昔比,唯有把时间和空间留给读者,留给陈聪奇妙的文字,才显示我的真诚和对这名晚辈的敬重。
这本书,值得您仔细阅读,细细体味。至少,这是对我自己的进言。
博联社总裁、国际问题专家马晓霖
前言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和平年代的阳光似乎正将过往的阴翳渐渐从光影中抹去;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在世界上很多不为人知的角落里,战争、瘟疫、动乱、冲突、暴力、赤贫、饥荒降临在一个个无辜的人们身上,他们脚踏着流着泪的土地,过着蜉蝣一般的生活。
对2011年之后的叙利亚来说,犹是如此。
叙利亚自2011年3月中旬陷入动荡,示威游行慢慢转化为暴力冲突,而后便是烽火遍野的战争。时至今日,已有二十多万叙利亚平民在战争中死亡,数百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我从2011年10月起赴埃及驻外,其间曾到叙利亚增援报道一个月。后来,在2013年3月叙利亚危机进入第三年的时候,我从新华社开罗分社调任大马士革分社负责人,在叙利亚驻守一年之后,于2014年4月回国。
在这一年里,曾无数次地感到过被死亡吞噬般的绝望,又无数次振作起在炮火中坚守的力量。在步步危机的化学武器袭击现场,在枪林弹雨的交战前线,在炮声与蝉声交织中迎接的残夏,在彻夜写稿与停电停网中捱过的隆冬,无数个战火中的日日夜夜发生着无数或平凡或震撼、或惊天或感人的故事。
这感触是五味杂陈的。我无法以几个词、几句话或者几篇文章来描写这场战争的过程,以及被这场战争裹挟的国家和人民。此时我明白,写一本书是一种最好的选择,让我为这一年的战争时代记录一些东西,我希望那会是有价值的。
这是我的初衷。
我尽力将一明一暗两条线索贯穿在这本书中,明线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增援叙利亚一个月,以及常驻一年之内的重大事件与局势进展。暗线是以一段过往恋爱始末可能经过的“相见-初识-恋爱―浴火―死亡-新生”的顺序来穿插闪回一段叙利亚情结。全书以“序、离、聚、世、人、甘、苦、征、锢、盼、舍、生”十二字分题各表。
文中各篇标题以开辟鸿濛而始,以飞鸟投林作结,暗含金玉一载,悲悼一载之意,每篇文章是约一至两千字左右的短文,既不赘述末节,又重事实故事,是以对这一段岁月的告慰。
span style="font-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