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售價:HK$
67.0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HK$
110.7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HK$
132.2
《
化妆品学原理
》
售價:HK$
55.8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HK$
47.0
《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
售價:HK$
55.8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HK$
55.8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HK$
109.8
|
內容簡介: |
本书的主旨是对威廉斯技术解释学思想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剖析。目的是使威廉斯丰富的文化批判、社会批判、传播学思想资源内隐含的技术解释学“内核”从哲学角度得到解释和表现,揭示威廉斯真正的学术关怀,从而根本上理解威廉斯重构生活方式的**目的。围绕以上主旨和目标,本书立足于其技术哲学的丰富内涵和国内外学者对威廉斯思想的研究进展,运用解释学的方法和视角,系统剖析威廉斯对技术的文化嵌入性的解释学研究。以技术化社会文本为研究对象和背景,探究威廉斯以“媒介即文化”的本体论、“中介论”的认识论、文化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建构起的技术解释学理论框架,把握其思想的基本立足点,由此切入其技术解释学的内涵:以整体生活方式为核心展开的技术理性的社会批判、技术霸权的民主批判、工业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三大批判,使其整体生活方式的重构这一*终归旨得以彰显。
|
關於作者: |
许继红,女,1972年生,山西石楼人,太原师范学院副教授。1994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院,获哲学硕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获哲学博士学位。在《自然辩证法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省重点课题“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研究”(项目号SSKLDKT2010139);2012年获山西省第七次社会科学研究很好成果三等奖。
|
目錄:
|
序
导论
**章技术解释学的意涵及其发展现状
**节哲学语境下的技术解读
一、工程主义技术哲学对技术的界说
二、人文主义技术哲学对技术的界说
第二节技术解释学的基本范畴
一、技术决定论与技术的社会建构论
二、技术与科学、知识
三、技术与生活世界
第二章威廉斯技术解释学的传统及其内涵
**节威廉斯技术解释学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技术的社会批判理论传统
二、人文主义传统的影响
三、解释学的方法论传统
第二节威廉斯技术解释学的主题思想
第三节威廉斯技术解释学思想的研究意义
第三章技术化的文本与解释范式
**节技术化文本
一、传统的文献文本
二、文本的生活化
三、技术化的文本
第二节解释范式
一、技术及技术化文本的本体论定位
二、“中介论”的认识论
三、文化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四、案例分析
第四章技术理性的社会批判
**节技术理性的生成与主体的遮蔽
一、理性批判的开启
二、技术理性批判的兴起与局限
第二节技术解释学的核心理念
一、交往理性对技术理性的消解
二、公共领域对交往理性的解释
三、文化社会学对大众传播的重构
第五章技术霸权的民主批判
**节现代性国家政治的生存基础
一、技术与民主
二、技术与霸权
第二节社会民主技术化文本的解释
一、传统民主文本的实质
二、现代民主的*大障碍
三、技术化社会民主的功能
第三节技术时代的民主重构
第六章工业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
**节工业主义的意识形态文本
一、工业文化
二、先锋政治
第二节大众意识的解释
一、叙事对工业主义的消解
二、跨越边界的解释
第七章技术解释学视域下的媒介时代
**节威廉斯技术解释学的新体现
第二节“第二媒介时代”的生活方式
第三节以威廉斯技术解释学“解码”“第二媒介时代”“文本”
第八章技术解释学的**目的
**节重构生活文本
一、实践主体的角色化
二、个体生活的多样化
第二节重构感觉结构
一、实践主体的现实感悟
二、走向鲜活的生活方式
三、回归大众文化的领导地位
第三节重构生存共同体
一、超越有机社会论的空泛说辞
二、彰显平等与民主的共同体理念
三、共同文化的扩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本书尝试着从威廉斯技术解释学人手,以期深入了解威廉斯思想的包容性、原创性、前瞻性、矛盾性及其开放性。
以多元思维分析技术化文本是威廉斯技术解释学的解释基础。既然马克思主义者强调社会现实的所有因素彼此依存,既然在分析中强调运动及其变化,马克思主义者应当合乎逻辑地在整体生活方式,一种总体的社会过程的意义上,使用文化概念,这一点并不是咬文嚼字,因为强调后一种用法可以杜绝我们所批评的机械的研究手法,也能为更实质化的理解提供一个基础。那种用单一因素作为决定因素对整个生活方式作出的解释,永远只能是抽象和非现实的解释,这种解释导致的是用一般性的结论来代替实事求是地具体分析,会是一种用牺牲现实来成全共识的做法。因为整体生活方式并非由某一个因素所决定而形成的,而是一个多因素共同作用并相互影响的一个综合结果。这一综合结果的内容永远是多种多样而富于变化的,因此它永远是一种动态的存在状态,而非静态的用单一解释就可以界定的存在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