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HK$
266.6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HK$
87.4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HK$
122.1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HK$
77.3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HK$
98.6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HK$
98.6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HK$
60.5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HK$
88.5
|
編輯推薦: |
1.新增《以荷相传》《我了解父亲 我热爱父亲》《*后的眼神》等精彩篇目,还原了季羡林先生与季承感人至深的父子亲情,让父子间的一切误解烟消云散。
2.本书作者秉笔直书,以情感人,文风简朴,对父亲弥留之际二人亲近时光的留恋、父亲离去后对父亲的无限怀念之情一一诉诸笔端,感人至深。
本书抛开了学界泰斗季羡林卓著的学术成就,着重展现了季羡林先生不俗的家庭情结,带我们认识一个生活中如你我一样平凡、真实的季羡林。
|
內容簡介: |
本书从一个普通儿子的视角,为我们讲述了把自己一生的心血都贡献给了国家和社会的大师的家庭生活,表现了他纷乱复杂的家庭情结从一个农村家庭来到一个城市家庭,他与城市这个家庭格格不入;农村的那个家,距离也越来越远了。
在作者的笔下,季羡林骨子里就是一个具有悲剧情怀与叛逆思想的人,他感情丰富、文思泉涌、善于学习,天生具有文人气质,对女人、爱情、家庭自然有自己的一套想法,然而根植于心底的责任感让他选择了一条委曲求全、与家庭妥协的道路,他的这种态度一直保持到他人生的最后。
|
關於作者: |
季承,季羡林之子,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曾任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设指挥部领导人,中国新技术开发公司及中科院辐射技术公司总经理等职。作为首个中美合作项目高能物理的核心人物,1979年被派往美国,负责与美国五大高校的合作项目。 与李政道有近三十年的合作。
|
目錄:
|
001 季家渊源
016 气派的四合院
021 季家功臣
028 没有父亲的岁月
034 父亲的家庭情结
045 父亲回家
056 济南解放
061 平静的十三年
072 季羡林安家
075 四清运动
080 干校生活
085 故乡之行
091 出使美国
101 在高科中心
105 风暴前夕
115 季家主心骨老祖之死
121 婉如姐之死
126 母亲寂寞地离开了人世
131 意气用事的成仁之举
140 姐夫颐华也走了
144 秘书李铮去世
151 父亲的特别助手
164 父亲的爱情观
171 天意难违
178 温馨的八个月
189 严肃的嘱托
195 歪打正着藏画流失事件终见结果
201 噩耗突降
211 魂归故里
216 我看父亲
222 父亲离去后
226 一书激起千重浪
236 以荷相传
244 附录一和父亲谈心
244 祭父文和父亲谈心
254 最后的愿望
256 最后的题词
259 最后的关注
261 最后的散文
264 最后的高论
267 最后的眼神
269 我了解父亲,我热爱父亲
272 附录二父亲的日记摘抄
272 为何学梵文
277 关于伊姆加德
280 清华园日记
282 1953年元旦
283 出访尼泊尔
285 附录三读者评论摘录
285 季承能说父亲季羡林是人生失败者吗?◎叶匡政
290 催人泪下父子情读季承的《我和父亲季羡林》有感◎许培良
293 我们得感谢季承先生◎林浩
298 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大师◎秦锦屏
|
內容試閱:
|
以荷相传
父亲爱荷、种荷的故事已经传为佳话。父亲故居北大朗润园13公寓前面的荷塘里的荷花,被周一良先生命名为季荷,也已经成为公论,父亲因此自诩要以荷相传。
荷有什么好?周敦颐的《爱莲说》已成千古绝唱,对荷的赞美无以复加。但是,大家或许没有注意,父亲也写过一篇荷的赞歌《荷之韵》:
世人宁有不爱荷花者乎?梅兰竹菊,旧称四君子,然以吾视之,则荷花实凌驾四者之上,诚君子中之君子也。周濂溪《爱莲说》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厥因其在兹乎?盛夏之时,炎阳如燃,红花映日,绿叶接天,清香流溢,翠满尘寰,诚大千之盛景,乃宇宙之伟观。世之人宁有不爱荷者乎?然而西风起于青萍之末,碧叶落于千山万山,金秋下临,荷塘凋残,昔日之绿肥红肥者,转瞬渺然,值此之时,世之人宁有不悲伤者乎?
这是父亲为一位摄影家的荷花影集所作的序言的主要部分,可见他对荷花的热爱。
既爱荷花,又有种植荷花颇为浪漫的故事,所以他在此之前已写过《清塘荷韵》。因为我是种植荷花的主要策划者和执行人,在1994年8月,受盛开的季荷的促动也写了一篇散文《播荷记》:
播荷记
北京大学朗润园13公寓是父亲的寓所。地处学校东北角的朗润园共有6所公寓楼,其间环抱的是一片湖。岸边垂柳,湖里莲花,山上凉亭,远处石桥,酷似世外桃源。单说那片湖,中间原来有一段土堤将它分做两半,13公寓正面对着土堤西面那片,得天独厚,直面垂柳与荷塘。
北京西郊的皇家园林,自辽金时期开始营建,延续近千年。到清朝中叶已形成了以圆明园为主的庞大群落。圆明园附近原有许多园子:正南有澄怀园,西南有蔚秀园、承泽园,东南有朗润园、勺园,东边有近春园、熙春园,西有一亩园、自得园、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朗润园只是其中的一个赐园,规模虽不甚大,但也有山有水,有湖。所有园子里的水都源于玉泉山。泉水出山,河流形成,湖泊棋布,依次相连。建园时仿效江南庭院,掘湖植荷,美化湖泊,所以园里的湖都长满荷花。不用考证,朗润园的这片湖过去肯定也是长满荷花的。在我的记忆里,1962年,父亲从中关村搬过来的时候,湖里就有荷花。可以想象,这些湖里的荷花,已经有多少年的繁荣滋长,皇亲国戚赏心悦目,平民百姓偶感欢快。可是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独独朗润园湖里的荷花被铲除了。原因已经无从考察,猜想可能是为了搞副业以便克服那时的经济困难。荷花没了,学校有关部门就在湖里养起了鱼。每年秋后,放水捉鱼,在岸边凭证出售。父亲近水楼台,又是一级教授,自然可以领到鱼票。每次买到鱼之后,家里就有一餐鱼宴。在那个物资匮乏的时期,能吃到活鱼大家都很开心。可是好景不长,没过几年,鱼就没人养了,于是湖里水草疯长,密布全湖。这时又有人来割水草,据说是拿去喂猪。这些可能都属于学校的副业。再往后水草也没有人割了,湖就荒起来了。
说起荷花,恐怕没有人不喜爱。我小的时候,在中学课本里,读过周元公的《爱莲说》,知道莲花是花中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他的这一番话,真个道出了荷莲的君子之气!他又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这大概是周元公认为人们对待花中君子应有的态度或者说是政策。对花中君子,本应该尊重,何谈亵玩。
北大校园的其他湖里都有荷花,朗润园的湖却被水草统治着,这实在令人感到非常遗憾。记得是前年初夏时节,万物复苏,湖里的水草也疯狂地长起来,不但填满了整个湖水,甚至长到水面上来了。我忽发奇想,要在湖里播种荷花,一则可以把水草压下去,二来也可以填补无莲之湖的空白。于是想起了我保存着的那些古莲子,那是我在湖北潜江干校劳动时在水田里捡的。我想,如何才能让那些古莲子在朗润园的这片湖里发芽生长呢?
潜江地区在古时候是云梦泽的一部分,湖泊遍布,莲荷丛生,莲子成熟之后无人捡摘,就落在水里,沉积在湖底。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莲子沉睡湖底。湖面变水田之后,那些熟睡在湖底的莲子,虽经当地农民多少年来的捡拾,仍然俯拾皆是。我在田里劳动的时候,发现那些莲子,如果不经外力,例如犁划、火烧,在它的褐色的硬壳上造成缝隙,水就无法浸入,莲子纵使在水里浸泡成百上千年也不能发芽生长。这种现象,曾使我感到十分迷惑:一种植物,生儿育女,果实累累,但如无外力协助,竟不能自行繁殖,生育何用?我想用莲子播种荷花,只得模仿大自然的造化神功,在莲子壳上开一个小小缝隙,然后将莲子泡在水里,就像培育秧苗那样先让它们发芽,然后播种。经过这样的处理,几天之后,那些莲子果然都萌发起来,一头长出了尖尖的幼叶,一头则是细长的根。1992年3月30日,我就和我的外甥何巍,把这些荷苗统统投到了湖里。父亲则在一旁观战。我们当时只不过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对这些小君子们能不能在杂草丛生的湖里生长起来并没有把握。
播种的当年,湖里毫无动静。
然而,第二年初夏,在长势凶猛的水草缝隙里,我们看到有许多浮萍样的嫩叶漂在水面上。它们的数目越来越多,高潮时竟达百余个。有一些叶子已经长到了水面之上,颇有亭亭玉立之姿。这时何巍和父亲发生了争执:何巍说,那就是去年播的荷花;父亲说,那大半是水浮莲──无法得出结论。可是到了今年,那荷花竟长成了势,铺铺陈陈,高高低低,飘飘摇摇,整整长满了一湖。新叶出水像一把利剑,有的甚至穿透了漂在水面上的荷叶,傍晚时分,就有蜻蜓落在上面休息,显得格外宁静柔和。更令人欣喜的是,秋末的一个清晨,我们发现有一朵荷花花苞出现在众多荷叶之间。我们期望它能开,但由于时令已到,它终于没能绽放,但这却预示着来年荷花的盛开!
荷花的生长,把水草完全遮挡住了,它们只得逐渐地萎缩下去。远远望去,朗润园的湖一改过去的荒凉,变得生机盎然了。可以肯定,明年初春,在父亲楼前,除去原有的玉兰、翠竹两景之外,荷花将成为第三个景点。在一湖翠绿的荷叶之间,将绽开无数朵嫣红的芙蓉,而尊坐其中的一个个金黄色的莲房,将向人们展现它们的圣洁之姿。
1994年8月写于公主坟家中
附记:
自1994年以来,朗润园湖里的荷花,年年旺盛。它与北京大学其他湖里的荷花不同,叶大而浓绿,花多而嫣红,朝气蓬勃,生机盎然,博得了大家的深爱。每逢盛夏,到湖边观赏者络绎不绝。有好事者,闻说这是父亲季羡林的杰作,于是将这一湖荷花命名为季荷。有写文章记述的;有泼墨成画献给父亲季羡林作纪念的;不一而足。父亲在1997年则写了一篇《清塘荷韵》的散文,叙述其事,然情节稍有不同,实无关大局。而我则每年夏季,一定去湖边观赏、拍照,就如同看望自己的养子。静坐以抒感怀之幽情,徘徊以发怅然之神思。荷花如若有情,当与我细语,谢我赋予它们出世的恩典,而我亦因播荷而可以荷相传了。阿门!
出于对荷花的酷爱,我在空闲的时候,不知是哪一年了,曾写过一篇介绍荷花的短文《说荷》:
说 荷
入秋之后,荷花就要渐渐地凋残了。
今夏北京荷花的表现大胜于往年,可谓出色。人们在观赏之余,或赋诗,或作文,或拍照,或作画,来表达对荷花的热爱。现下,秋风乍起,凉意逼人,忆及当日的千顷碧绿、万点嫣红、清风送爽、荷香醉人的情景,怎能不产生留恋惋惜之情!
不过,趁着荷君尚未谢世,严冬即将来临之际,我不妨向大家将其介绍一番,以增了解,更添思恋,兼备来年之相迎。
首先,荷是什么?怎样称呼荷?我们通常说荷就是荷花莲花,但是严格讲,荷是专指它的叶子的。《说文》:
荷,扶渠叶。而莲又是指它的果实。《说文》:莲,扶渠之实也。那么扶渠(或芙蕖、芙蓉)又是什么?有说扶渠就是荷,芙蓉就是花。于是究竟如何称呼这种植物就显得有些混乱。可是,它总得有个称呼呀。于是《尔雅》就说:假叶名其通体。也就是用叶子的名称做总的称呼。这或许就是以荷命名的缘故。
然而,荷这种植物的各个部分都还另有其名。譬如,除了上述荷是叶的名称,莲是果实的名称,芙蓉是花的名称外,未开的花叫菡萏,水中泥上的茎叫茄,泥里的茎叫蔤,根叫藕。因此,高锈注《淮南子》云:荷,夫渠也。其茎曰茄,其本曰蔤,其根曰藕,其华曰芙蓉(已开),其秀曰菡萏(未开),其实曰莲,莲之藏者曰菂,菂之中心曰薏。
如此详尽的命名,足见古人对荷花的高度关注,证明自古以来人们对荷花的极端爱戴。爱荷似乎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爱荷也是父亲的最大癖好,由于有了季荷,这一癖好更达到了极致。
据说,荷花源于中国,爱荷与爱国家、爱和谐、爱人类都有着联系。父亲晚年提倡爱国、爱乡、爱人民、爱自然、爱儿童、爱一切美好的东西,恐怕与爱荷也有直接联系。所以说,荷的存在其意义大矣!
今年的荷季已经到来,现在北大13公寓前面的荷塘应该是绿水盈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我于是前往观看。啊,令我万分惊讶荷塘里非但没有绿水盈池,荷叶片片,相反,那里居然是一片枯塘,芦苇丛生,杂草乱陈,中间竟然没有一丝荷花的影子!
发生了什么事情,能使百年荷塘沦落如此。据说,荷塘干涸和半干涸的状况已经有几年了,原因是缺水。泉水出水量降低,外界来水又要付费,所以只好任其干涸。
我不敢想象,在如此干涸的湖底泥土中,那花中君子的荷花如何能够生存?如果哪天或天降大雨,或泉水突涌,或有人发慈悲心捐款买水,荷塘里又复水波荡漾,碧液盈池,它们还有没有能力复活?无论如何,我祈望季荷不会死亡。我相信,尽管它们要经历炼狱,但它们一定能够复活!否则,以荷相传岂不成了一句空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