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提升高等教育的创造力

書城自編碼: 285127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教育
作者: 诺曼·杰克逊
國際書號(ISBN): 9787220097461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6-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32/30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90.8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HK$ 337.5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售價:HK$ 80.2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HK$ 189.0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心智的构建:大脑如何创造我们的精神世界 》

售價:HK$ 81.4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美国小史(揭秘“美国何以成为美国”,理解美国的经典入门读物) 》

售價:HK$ 81.4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丛书——东胡史 》

售價:HK$ 87.8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巨人传(插图珍藏本) 》

售價:HK$ 705.6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地下(村上春树沙林毒气事件的长篇纪实) 》

售價:HK$ 76.7

 

編輯推薦:
1、 全球17位创造力研究领域*学者的研究成果 2、 丰富数据 真实案例 实验取证=创造力人才培养计划方案 3、 如何在*创意的年纪学习创意的课程,成长为*创意脑的创造力人才 4、 高等教育创造力的提升对教育学、心理学等带来的革命性影响
內容簡介:
创新一次现已是社会热点词,更是国家的政策之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已成为眼下中国发展的主轨道之一。因此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逐步被各行各业所认识并实践,教育也是亟待创新的领域之一。该书正是融合世界顶级教育专家对高等教育创新的认识与实践,囊括了全球范围内先进的高等教育创新理念,既有理论的介绍,也有实际案例操作中的经验,融现实批判与未来想象于一体。重点研究创造力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为在高等教育中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学生提供了方案。 该书配以丰富的数据和案例研究,附以大量的互联网资源,对理解全球高等教育的演变和发展以及在此背景下理解高等教育创造力的内涵和提升有积极的作用,是一本不可或缺的著作,也是教育工作者必读之书。
關於作者:
该书是一个国际学者团队的集体智慧的结晶,融合了来自全球17位创造力研究领域的顶尖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有知名教育企业主席,著名大学校长、教授,权威教育机构、组织的高级研究员等,他们分别有着自己创造力研究领域和侧重点,并以理解和促进高等教育的创造力为己任,旨在为推动全球高等教育创造力的发展提供有力帮助。
目錄
目录 编著者001 致谢001 缩略语001 前言001 1设想一个不同的世界 设想一个不同的高等教育世界 发现问题 这属于哪种问题? 我们现在为什么要研究这一问题? 本书 找到我们的创造力心声 2公共政策、创新及创造力需要 引言 创造力需求 政策制定者面临的挑战 国家对科学、教育和艺术的扶持 对高等教育的启示 3学校中的创造力 引言 学校创造力政策的历史 发展创造力谨而慎之 4用干涉来干涉 改变:专为创造力而设的情境 我们需要创造创造力吗? 复杂性和新兴 为什么高等教育机构应该是具备创造力的地方? 良好约束 连通性 开展更广泛的会话 引导新兴:促进创造力 5学生视角下的创造力 引言 研究 结论 6高等教育中的创造力与课程学术视角 引言 调查结果 结论 7促进高等教育中的创造力 引言 结果与讨论 结论和建议 8发展高等教育创造力的学科观点 文化领域的重要性 对学者来说具备创造力意味着什么? 《学科基准声明》与创造力 学者对学科内创造力的观点 在学科内表达创造力 附录 9来自粉笔面chalk face的观点 引言 对创造力的看法 师生关系 评估 简要总结 10培养学生创造力 引言 创造力和具有创造力的人的特征 对于高等教育来说,这一切意味着什么? 有效的教学系统 结束语 附录10.1 附录10.2 11通过创造性思维技巧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为什么要加强创造性思维? 创新高校计划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通向创造性思维的四个途径 总结有利于培养创造力思维的经验教训及其启示 12怎样评估创造力? 引言 试图评估创造力时遇到的困难 评估学生创造力的计划 我的计划 附录12.1 附录12.2 13创造力的同感评估法 引言 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造力表现 评估创造力之难 同感评估 同感评估的范例 在高等教育中使用该方法 14培养高校教师的创造性教学 引言 高等教育教师的发展 创造力、授课、学生学习 教师职业发展的创造力 教育发展创造力的挑战 15理解高等教育中的创造力 高等教育中有关创造力的对话 高等教育和创造力 构建教学环境以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基本原则 利用正确的教学模型 想象一个不同的未来 结尾 参考文献 索引
內容試閱
1设想一个不同的世界 Imagining a different world 诺曼杰克逊 想象是创作之源。 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 设想一个不同的高等教育世界 想象并创造新世界的能力是我们最重要的人力资产之一,也是人类的一切成就之源。我们对高等教育的一大愿景,就是学生的创造力可以和其他更传统的学术成就形式一样受到重视。这一愿景也是写作本书的动力所在,是想象力课程网the Imaginative Curriculum network1的活水之源。想象力课程网是一个为提升创造力在高等教育中地位而努力的松散的团体。这个项目的基本假设是:帮助人们具备创造力是一件好事;如果人们具有创造性的能力,他们一般都会更为满意;不管是个人还是团体,在这个不断变化日益复杂的世界上要不断适应和发明创造,需要具备创造力。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相信,如果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识别、体验和发展其更大的潜能,学生在高等教育的经历以及他们以后的生活都会更加充实。再实际点讲,是我们相信,如果学生能够识别和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并将其与传统的学习能力相结合,那么他们将成为更为高效的学习者,并最终成为成功人士。 本书旨在鼓励高等教育更加深入地思考其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职责和实践,并为那些想要在其课程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教师提供实用帮助和建议。我们的宗旨将反映迈克尔富兰Michael Fullan,2003:23为实现复杂改变complex change而提出的睿智建议: 要以思考道德目的、关键问题和有益方向为起点,但不被限定于此。 创建一些以这些观念为中心的互动团体。 确保高质量的信息注入互动和相关的讨论。 2寻找并提取有发展前景的模式,即巩固成果,并以此为基础。 本书汇集了许多这类互动的结果以提取有发展前景的模式。我们的目的并不是确定创造力之于高等教育的意义的科学定义,而是要展示诸多丰富多样的创造力概念,阐释创造力对个人和群体的意义,及其在不同的教学和学习环境中发挥作用的方式。我们希望,读者能够发现与自己的世界产生共鸣的事物,并受到激励而以全新的眼光审视自己的实践。以此,我们力求提供一个平台,以使从事高等教育的教师据其个人的实践发出声音。本书的主要目的是: 阐述高等教育应帮助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潜能的原因,促进对创造力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的理解; 突破传统上对学科领域的划分,激发对高等教育中的创造力的兴趣好奇心; 提供可行的建议和帮助,鼓励更多的教师检验自己在学科和课程中对创造力的理解,从而开创能让学生体验和发展自身的创造力的实践方式。 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技能或实验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也是科学真正进步的标志。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发现问题 发现并解决问题是学术创新的核心,当我们开始探索创造力之于高等教育的意义这个问题时,安德森定律Andersons Law再适用不过了。 我看待问题的方式是,无论任何问题,多么复杂,只要你思路正确,就不太复杂了。 安德森定律Andersons Law 要思路正确,就必须从多个维度探究创造力,结合教师和学生的鲜活经历,并利用有关创造力的研究文献,进而试图去理解新出现的模式。我乐意认为,想象力课程项目imaginative curriculum project有助于在这个复杂感知且具有实践性的世界上,为理解创造条件参见Tosey,第四章,对新兴概念的3阐述。这一方法必将使我们对问题的复杂性有更深的认识,下文将考察问题的某些维度。 问题是指被某些人认为是值得注意或研究的事物或状态。可以从两个迥异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第一种观点认为问题(problem)是需要得到解决或更正的问题(issue);第二种观点认为,问题是某种不同的事物出现的机遇。被称为高等教育中的创造力之问题,包含上述两种含义,但更倾向于后者。 发现问题就要求有人关注这个问题,这些人将承认并足够关心这个问题,并愿为解决它而有所付出。在想象力课程项目构建关系网络活动中,我们遇到了很多足够关注高等教育中的创造力这一问题并愿意付出时间、精力和思想来理解和研究这一问题的人。他们中有教师、行政和教育开发人员、管理者、教育顾问和研究员。想象力课程网的目的是为关心高等教育中的创造力这一问题的人提供一个社交平台,使他们能够通过共享其知识和资源而相互联系、沟通和合作,以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找到可能的解决方案,共同为学生和教师的创造力创造更多机会。 我们目前正在对付的问题尚不十分明确,但与这类问题(question)相关:我们如何才能通过更加重视创造力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来改善学生的高等教育经历及未来生活?或者,如果你是一位教师,你可能会更愿意提出这样的问题:我怎样才能融入到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教学中,以达成我们共同的目标呢?这类表述把我们的问题定位在教育的终极道德目标上改变学生的生活making a difference to students livesFullan,2003:18,并给予我们灵感和动力。 我们的问题并非顽疾,因为大多数教师都相信这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人们之所以对当今高等教育界不满,因为现在它充其量把创造力看作理所当然,而没有充分认识到创造力对学术成就和人类福祉的贡献。 创造力之于历史学或工程学的教师有何意义?这类问题燃起了我们的求知欲。我们的回应是,组织高校教师就创造力问题进行会谈,因为我们相信,只有通过会谈才能共享其意义并共创出新的理解。我们对这一问题的现有观点可概述如下。 第一,我们的问题是,创造力并非查无所踪而是无处不在。创造力被当作理所当然而被归类于居学术知识领域主导地位的分析性思维方式之内。矛盾的是,研究工作的核心事业新知识的产生,一般被看作是一项客观的系统的活动,而不是一项把客观的和更为直观的思维方式结合起来的创造性活动。有种观点认为,高等教育已非常重视创造力在学生学习中的地位,其最为核心的论据是:创造力居于所有学科学习和学业表现的核心位置,而这二者的最高水平通常是最具创造性的活动。4这样,我们的问题就变成了在不同学科的学术领域共创对创造力的这一理解的问题。 第二,虽然教学和课程设计被广泛地认同为创造力的基础,但是教师的创造力和创造性过程却太多是隐性的,很少被公众了解和赏识。教师们不愿意承认和展示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在英国,现已设立国家教学奖2National Teaching Fellows)和机构教学奖(institutional teaching fellowships,明确和公开奖励教师个人在教学和创新方面的成就,并建立了70多个优秀教学中心Centres for Excellence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3,奖励创新、高效的教学团队、部门和机构。这些举措开始改变上述情况。然而,要使每一位教师独一无二的创造性贡献都得到承认和尊重,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三,虽然人们都期望学生具有创造性,但创造力却几乎不是学习和评估过程的明确目标少数表演艺术和平面艺术方面的学科除外。以结果为基础的课程设计约束了创造力,学生已经被预先设定好将学习什么,而完全没有预期之外的空间或学生自行决定的空间。评估任务和评估标准同样限制了学生反应的可能性,是扼制师生创造力的重要因素。 第四,对于那些其动力主要来源于对所教科目的激情的教师而言,只有当创造力直接与本学科的教学实践和学术活动联系起来时,才有意义。很多教师发现,很难将创造力的通用语言和方法转换到自己的专业科目中。相反,很多高校教师有关创造性教学方法的知识非常有限,即使是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内也是如此。大多数高校教师不熟悉创造力研究,不懂得如何利用创造性思维方法去解决问题。因此,问题就变成了在学科内增进对创造力的意义的认识和理解,以及说服教师们:教授创造力与实现特定成果优质教学一样重要。 第五,尽管很多高等教育教师都承认增进学生创造力的内在精神价值,但当他们意识到要成功地实施更具创造性的方法需要额外的工作时,他们就犹豫不前了。此外,任何有关创造力的会谈都会增加很多组织阻碍和组织因素,它们会抑制或扼杀培养创造力的努力。矛盾的是,对有些教师来说,这些障碍本身却是创造力的催化剂。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