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乐道文库·什么是秦汉史
》
售價:HK$
80.6
《
汉娜·阿伦特与以赛亚·伯林 : 自由、政治与人性
》
售價:HK$
109.8
《
女性与疯狂(女性主义里程碑式著作,全球售出300万册)
》
售價:HK$
109.8
《
药食同源中药鉴别图典
》
售價:HK$
67.0
《
设计中的比例密码:建筑与室内设计
》
售價:HK$
87.4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看似平淡的坚持
》
售價:HK$
55.8
《
汉字理论与汉字阐释概要 《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作者李守奎新作
》
售價:HK$
76.2
《
汗青堂丛书144·决战地中海
》
售價:HK$
168.0
|
編輯推薦: |
开放式扶贫是减贫的重要理念,是开放和扶贫的辩证统一。在贫困地区发展道路上,开放和扶贫彼此融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开放能促进区域发展的硬环境和软环境改善,促进发展的机制创新,促进社会治理结构完善。实践证明,开放是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提高科教文卫水平的活力源泉,由此改善区域物质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就业、提升区域福利,同时为扶贫机制创新提供基础。开放和扶贫的辩证统一,是扶贫模式创新、提高扶贫效果、实现反贫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原则。实现开放式扶贫,将更有效增进社会活力、促进社区发展、增强社会稳定,为贫困地区形成更具开放性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提供支持。
|
內容簡介: |
本书汇集了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5)生态文明与开放式扶贫分论坛、2015年农村社会治理与开放式扶贫研讨会、中国农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年会(2015)暨第五届百村调查研讨会扶贫开发与社会建设主题论坛相关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并融合了部分专家学者的反贫困论述。本书的出版旨在推动反贫困工作领域的开放式发展、反贫困行动的多元参与、反贫困模式创新。
|
關於作者: |
吴大华,男,1963年6月生,侗族,湖南新晃县人。法学博士后,经济学博士后,二级研究员。现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长,贵州与瑞士发展比较研究中心主任,华南理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贵州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暨法律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理事、贵阳仲裁委员会副主任,贵州省人大常委会、贵州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室、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贵州省人民检察院咨询专家等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三届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全国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获教育部第四届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全国十大教育英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贵州省委、省政府核心专家。主要研究方向:刑法学、民族法学(法律人类学)、犯罪学、马克思主义法学、循环经济。
叶韬,男,仡佬族。贵州省扶贫开发办党组书记、主任。1974年9月参加工作,197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硕士研究生。曾在贵州省正安县五交化公司、县商业局、县财办、县农办、县政府办、县委办,绥阳县雅泉乡、县政府、县委,遵义市委政府,省乡镇企业局等单位工作。历任绥阳县雅泉乡党委书记、县政府办主任、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县长、县委书记县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遵义市常务副市长、市行政学院院长,省乡镇企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学立,男,1964年5月生,贵州大方县人。中共党员,贵州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南开大学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贵州省核心专家,贵州省首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黔灵学者,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贵州省高校教学名师,中国逻辑学会中国逻辑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贵州省逻辑学会会长。曾任毕节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曾在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奥地利、卢森堡、澳大利亚、墨西哥等国学习访问。
黄承伟,男,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博士,博导。1986年7月、2001年7月、2000年8月分别毕业于广西农业大学农学系、农业经济系和中国科学院资源科学与地理研究所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分获农学学士、硕士和理学博士。曾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及国家外交部、财政部等部委,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资助的咨询、合作研究项目数十项。长期从事全球贫困与反贫困、国际减贫与发展合作等领域的理论、政策、实践研究。
|
目錄:
|
上编 论坛研讨
会前访谈/2
生态文明建设与开放式扶贫融合发展的根本出路在坚持改革【厉以宁】/3
开放式扶贫应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汤 敏】/7
扁平化社会需要每个人的赋权【何道峰】/12
开放式扶贫必须解决农村社区治理问题【毛刚强】/16
主会场部分/20
在生态文明与开放式扶贫分论坛上的致辞【谌贻琴】/21
阿兰诺德厚代表海伦克拉克女士致贺词并致辞【海伦克拉克 阿兰诺德厚】/23
在生态文明与开放式扶贫分论坛上的致辞【朱善璐】/26
生态文明建设与开放式扶贫相结合实现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5年年会生态文明与开放式扶贫分论坛上
的演讲【刘永富】/30
主旨演讲/33
新农村期待新文明【徐嵩龄】/34
气候农业【迈克尔海尔曼】/37
开放式筹集与开放式配置扶贫资源【叶兴庆】/38
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芮婉洁】/40
生态文明与开放式扶贫主题对话42
主持人:夏春平(中国新闻社常务副社长
副总编)/43
王春光(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社会政策研究室主任、教授)/43
高小贤(陕西妇女理论婚姻家庭研究会创始人)/44
陆德泉(香港港专学院副教授)/45
方 东(贵州省普定县县委书记)/47
李 海(招商局慈善基金会项目总监)/48
陈 亮(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社会价值投资联盟执行主席)/50
主持人小结/51
共识发布/53
促进开放式扶贫贵阳共识(2015)/54
2015
Guiyang Consensus for Open-ended Poverty
Reduction/56
贵州民族大学会场部分/60
生态文明与开放式扶贫分论坛贵州民族大学会场的致辞【王凤友】/61
讨论主题一:农村社会治理与反贫困/63
新路与底线的学习与思考【鲍世行】/64
扶贫开发和增能赋权【王春光】/67
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与开放式扶贫【雷 明】/70
生态文明建设与文化生态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杨庭硕】/73
通过绿色减贫带动乡村治理能力提升【张 琦】/76
社会治理背景下的开放式扶贫【向德平】/80
中国穆斯林生态自然观研究【丁文广】/83
城市化背景下的政策与学习问题【李秉勤】/85
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年会(2015)生态文明与开放式扶贫分论坛贵州民族
大学会场第一阶段的总结【黄承伟】/87
讨论主题二:反贫困、农村社会治理中的社会参与/90
农村社会组织如何建设社会资本以消减贫困【黄 洪】/91
乡村建设与美丽乡村【张兰英】/93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反贫困与农村社区治理【高小贤】/96
跨界中的反贫困创新【零 慧】/98
村规民约与乡村治理【梁 军】/101
提升实践者的对话能力【杨 静】/104
从推进创新理念来看待社会的参与机制创新【陆德泉】/106
艾滋病高发地区的反贫困实践与反思【侯远高】/108
建设反贫困智库,支持开放式扶贫【孙兆霞】/110
农村社区治理与反贫困理念创新主题研讨阶段总结【雷 明】/112
农村社会治理与反贫困研讨会总结【吴大华】/114
黔西南分会场部分/117
主题:山区发展与绿色减贫
生态文明与开放式扶贫分论坛黔西南分会场的致辞【汤向前】/118
黔西南州晴隆县扶贫开发案例分享【查世海】/120
兴义市则戎乡冷洞村扶贫开发案例分享【柯昌盛】/125
乌干达扶贫开发经验分享【Ruth
Frances
Atala】/126
科学发展,绿色减贫【雷 明】/128
远程教育的扶贫【胡友林】/131
重塑世界经济,构建黔西南生态扶贫【曹端波】/134
推进新世纪扶贫开发,实现思维转向【高 刚】/136
黔西南州生态智慧与开放式扶贫【孙兆霞】/139
山区发展与绿色减贫研讨会总结【王春光】/142
生态文明与开放式扶贫论坛会议综述张建【孙兆霞】/145
中编 专题研讨
农村社会治理与开放式扶贫研讨会/158
在农村社会治理与开放式扶贫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黄承伟】/159
农村社会治理与开放式扶贫研讨会开幕式致辞【张学立】/163
农村社会治理与开放式扶贫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吴大华】/166
农村社会治理与开放式扶贫【雷 明】/168
传统文化保护、开发与减贫【杨 波】/172
产业扶贫制度末端困境【曾 芸】/174
开放式扶贫与农村社区协作【毛刚强】/178
农村社会治理与开放式扶贫研讨会上的总结【黄承伟】/182
中国社会学会农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年会(2015)暨第五届中国百村调查研讨会/188
开幕式
中国社会学会农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年会(2015)暨第五届中国百村调查研讨会致辞
【张学立】/189
中国社会学会农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年会(2015)暨第五届中国百村调查研讨会致辞
【李培林】/192
中国社会学会农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年会(2015)暨第五届中国百村调查研讨会致辞
【张广智】/195
主旨演讲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民生福祉目标学习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李培林】/199
习近平扶贫思想与十三五脱贫攻坚【黄承伟】/208
中国社会学会农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年会(2015)暨第五届中国百村调查研讨会第
一阶段总结【吴大华】/228
论坛:扶贫开发与社会建设
主题一:党建扶贫光荣与挑战(贵州省人大常委会立项委托项目:《兴仁县扶贫开发
二十年注重体制机制的调查研究及对策思考报告》)/230
主题二:社会扶贫,担当与新路(中国移动对口帮扶望谟县实验区研讨)/258
以更强的责任感协力推进共建、共赢、共享社会扶贫模式的探索
在中国社会学会农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年会(2015)暨第五届中国百村
调查研讨会论坛之扶贫开发与社会建设上的总结发言【黄承伟】/277
下编 专题论文
新农村期待新文明【徐嵩龄】/285
贵州开放式扶贫的实践与探索【黄承伟 向德平 等】/290
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农村社会治理生态构建【雷 明】/298
生态文明建设与文化生态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杨庭硕 彭 兵】/322
中国穆斯林生态自然观研究【丁文广 禹怀亮】/335
以能力建构为导向的脱贫创新策略【萧琮琦】/345
家庭农场的资源配置、运行绩效分析与政策建议
基于与普通农户比较【赵 佳 姜长云】/368
优先申遗是保护、发展屯堡村落的战略选择【鲍世行】/376
后 记/381
|
內容試閱:
|
前言
一
反贫困是全人类、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是全球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全球反贫困的工作中一直扮演着积极而重要的角色。
针对曾经庞大的贫困人口,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而建立发展的、并获得不断完善的、系统性的反贫困机制与反贫困工作体系,取得了重大成效,成果有目共睹。中国的反贫困工作,正从经济建设、社会政策发展、行政管理与公共政策创新、社会活力与社会合作能力成长、企业社会责任推动与反贫困的社会参与等方面开始全面推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和重要经验。
贫困人口发展能力提升、地方产业发展与贫困群体可持续生计建设综合推进、全面推进基础教育与基本卫生健康服务、积极城镇化战略与贫困人口就业支持、逐步完善的城乡统筹下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城乡社区建设与社区服务体系完善、环境与农村产业可持续协调发展、社会参与扶贫路径探索与机制建设等,都成为中国反贫困工作的重要领域,系统性、开放性、综合性、多样性的反贫困工作体系正在形成。中国在反贫困领域的所有重要尝试,不仅有力地回应了本国反贫困工作的现实需求,也将为全球反贫困斗争提供重要的经验支持。
基于对整个中国改革开放与反贫困工作关联的总体判断和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开放和扶贫是彼此融合的,提倡用开放意识推动扶贫工作,在扶贫工作上运用开放政策。开放和扶贫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扶贫成果将是开放的新起点,开放可以使扶贫迈向新台阶。
我国山区面积占整个国土面积的23,中国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居住于西部山区农村,东、中部区域的山区农村也是该区域贫困人口的相对集中地,山区发展与中国反贫困工作有很大的重合。贵州基本上全省皆为山区,山区发展和贵州反贫困工作可以说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山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相对缓慢、可耕地资源相对贫乏、农产品市场化率总体较低、市场机制还有待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科学技术发展相对滞后、公共服务支持相对不足、社会政策供给水平相对低下、劳动力综合素质相对不佳、开放意识和开放能力相对不高,等等,总体上构成了山区贫困的基本表现。更加开放的经济和社会环境、更具创新性的政策支持机制,更加良性互动的人与自然关系,更加便捷的社会参与渠道和更加完善的社会参与机制,是当下山区发展与反贫困工作推进所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但从另一角度看,山区往往更具生物多样性、地形地貌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气候多样性、物产多样性等特征,又为山区特色生态产业、环境友好型工业项目、生态旅游业、养老服务业等的发展形成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也为企业参与、社会参与、区域间互动协作的共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参与动力和广阔的参与空间,而这些产业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亦能为山区劳动力就业提供重大支持,充分支持山区发展具有的后发优势,使得山区发展与反贫困工作的推进有充分的结合机会。
基于对中国几十年反贫困工作的回顾与总结,为回应新时期中国反贫困战略调整和反贫困工作机制的深化需求,支持中国反贫困体制机制创新与全球反贫困行动的重要关联,促进区域内实施开放战略支持扶贫开发与发展模式创新,在成功举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生态文明与反贫困分论坛2014年年会的基础之上,本分论坛2015年年会将主题定为生态文明与开放式扶贫。
二
开放式扶贫是开放和扶贫的辩证统一体。开放能促进发展的硬、软环境改善,经济发展的机制创新,社会治理结构的完善,在提高地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科教文卫水平的同时,改善区域的物质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就业、提升区域福利,还为扶贫机制创新提供基础。而扶贫工作的可持续推进和模式创新同时也能增进地方社会活力,促进社区发展和社会稳定,为更开放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提供支持。
(一)反贫困工作领域与工作目标开放
应充分认识贫困的本质和反贫困工作的根本目标,扩大反贫困行动的工作视野与工作领域。充分认识到贫困问题不只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同时也反映于环境、文化、社区可持续等方面,发展政策更具包容性和平等性等诸多层面。反贫困工作不只是单纯的经济发展和货币收入增加的问题,可持续、有效的反贫困工作,最终既体现于人民群众的现金收入增加、物质生活改善、拥有财产总额增大,也体现在贫困群体作为反贫困主体资格的充分落实、其平等发展权利得到更大程度实现、社会合作机制可持续成长、社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永续提升、贫困地区社会政策水平不断提高、社区社会资本得到持续增强等,还体现为有尊严、有价值、有保障的生活得到支持。
(二)反贫困行动模式开放
在积极总结以经济成长为主要目标、以产业发展为主要手段的过往扶贫开发工作经验的同时,亦要充分审视过往工作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反贫困工作的主要工作模式,需要从过往的政府完全主导扶贫开发工作向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社区、贫困群体多元主体参与的反贫困模式转变;要考虑从主要支持产业发展向支持贫困地区综合发展的方式转变;要考虑从主要支持大型项目向在支持大型项目推动的同时支持贫困群体的综合能力成长转变;要在产业带动的同时兼具考虑支持社会合作,增加贫困群体的社会资本成长;项目类型要从单一的支持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向包括社区福利成长、社区建设、社区公共事务管理能力提升的项目组合模式转变。
(三)反贫困参与机制开放
重新审视反贫困行动过程中政府与社会的合作机制,区域反贫困战略和规划的制定要充分考虑支持贫困群体和贫困社区作为反贫困行动主体;要考虑建设社会组织、企业便捷参与的渠道和机制;要在扶贫开发工作推进及区域反贫困行动中重视治理机制的建设,扶贫项目本身也需要建立良好的治理机制,要完善项目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各环节中的相关群体参与机制,充分调动参与方的积极性并保障参与方的参与权益。
三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开放和扶贫是彼此融合的,提倡用开放意识推动扶贫工作,在扶贫工作上运用开放政策。开放和扶贫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扶贫成果将是开放的新起点,开放可以使扶贫迈向新台阶。
相对于扶贫,反贫困概念更强调贫困群体的主体性角色,更强调治理视角,更侧重支持贫困群体的能力建设、支持其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并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获益。反贫困工作成效需要以贫困群体发展能力的可持续成长作为考量基础,这正是中国社会在借鉴发展援助经验的基础上、本土创新要解决的问题。
贵州是中国反贫困主战场之一,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抓紧抓紧再抓紧、做实做实再做实的指示要求,贵州在扶贫开发领域的机制创新、方法创新对于中国反贫困战役将具有重要贡献和特别意义。
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对内解决国内贫困及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对外协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建立发展共识,共同寻求全球市场正义和公平秩序,是当下中国该当承担的责任,也是中国软实力提升的重要支撑。
分论坛邀集联合国组织、国际非政府组织、国内公益机构、境内外社会发展与反贫困领域专家进行对话,分享全球反贫困工作经验、推进反贫困共识,探讨中国在全球反贫困行动中的角色与能力,支持中国在国内反贫困工作推进过程中探索全球责任承担,共创美好人类未来。
分论坛设置了以下四个议题:①以社会参与为基础的反贫困行动新战略;②企业社会责任与扶贫机制创新;③农村社会治理与反贫困;④山区发展与绿色减贫。
分论坛预期成果:①与会嘉宾就开放式扶贫的理论、工作模式、创新机制进行探讨,完善对开放式扶贫的总体认识,达成对开放式扶贫的基本共识。②形成生态文明与开放式扶贫2015贵阳共识并发布。③与会嘉宾对反贫困与治理的关系进行充分讨论,形成支持中国开放式扶贫发展的支持性建议。④与会嘉宾对贵州喀斯特贫困山区的开放式扶贫经验展开讨论,形成对经验的基本共识性认识。⑤推进参会国内知名基金会、知名企业支持贵州反贫困事业的初步行动共识,推动其与本分论坛形成长期合作关系,通过支持本分论坛的发展,与贵州相关地区及专业组织建立伙伴关系,支持贵州的反贫困工作。
四
2015年1月27日,贵州省扶贫办主任叶韬、副主任杨小翔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到贵州省社会科学院,与院长吴大华、副院长索晓霞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就筹备生态文明与反贫困分论坛事宜进行座谈交流。双方回顾了2014年分论坛举办过程中的做法、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认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组委会在总结中将我们分论坛作为优秀分论坛继续保留,这是对我们的高度评价。初步商定,2015年分论坛主题为生态文明与反贫困山地特色农业与开放式扶贫,主办单位为国务院扶贫办、北京大学、贵州省人民政府,承办单位拟定为中国国际扶贫研究中心、贵州省扶贫办、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民族大学及中国新闻社贵州分社,当时在场的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州长杨永英也表态积极加入,力争将分论坛打造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专业性分论坛。这标志着2015年分论坛的正式启动。
2015年4月17日,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副主任黄承伟研究员、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雷明教授、武汉大学中国减贫研究中心主任向德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张琦教授一行到贵阳,在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召开了分论坛第二次筹备工作会。贵州省扶贫办、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民族大学、中国新闻社贵州分社等相关领导与专家出席本次会议。经会议讨论决定,本次论坛主题定为生态文明与开放式扶贫。
本分论坛是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5年年会31个分论坛中的4个重点论坛之一,国家和社会各界对此寄予厚望,亦是全球关注此次盛会时瞩目的焦点之一。国务院扶贫办主要领导、联合国官员莅临,北京大学领导、贵州省委省政府领导出席,国际国内知名基金会代表、社会组织代表参会,知名企业代表、著名学者汇集,援外培训班非洲代表到会,贵州本土学者及企业代表参加。可以说,论坛理念、参会嘉宾、举办方式全方位、深层次凸显开放性。
本次分论坛由国务院扶贫办、北京大学、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由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省扶贫办、贵州民族大学、招商局慈善基金会、黔西南州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贵州分社、普定县人民政府承办。分论坛由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新闻单位、基金会、社会组织联合承办的举办方式,凸显了反贫困主体的开放性。
本次分论坛成果丰富多元立体,有政策建议的严肃性、有学术研究的深入性、有实践行动的可操作性、有慈善事业社会组织的公益性;本次分论坛为政策制定和实施寻找学术支撑,吸纳社会、市场资源;为社会组织、企业家找到参与反贫困的合理有效的渠道。本分论坛在推动政府高层有关扶贫开发工作的政策制定和调整,以及在推动政界、商界、学界、公益领域等多边合作方面将具有可预见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考虑到内容的相关性及分论坛影响力的持续性,经编委会商议,我们将对厉以宁、汤敏、何道峰、毛刚强等四位著名学界专家的访谈、农村社会治理与开放式扶贫研讨会、中国社会学会农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2015)暨第五届中国百村调查研讨会专家代表发言录音进行了整理,同时征集了本土有代表性的参会专家学者和一线工作者的论文与案例,形成了本书,留此存照。同时,也希望本书的出版,为各地反贫困工作决策者和一线工作者提供一些智力支持。
基于对与会代表及各位作者的尊重,本书所收录的文章大都提请作者审校,文章观点并不代表编辑团队的立场和认识。由于水平有限,在编辑成书的过程中错漏在所难免,恳请读者谅解并批评指正。
生态文明与开放式扶贫分论坛编委会
二○一六年五月一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