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小原流花道技法教程
》
售價:HK$
109.8
《
少女映像室 唯美人像摄影从入门到实战
》
售價:HK$
110.9
《
詹姆斯·伍德系列:不负责任的自我:论笑与小说(“美国图书评论奖”入围作品 当代重要文学批评家詹姆斯·伍德对“文学中的笑与喜剧”的精湛研究)
》
售價:HK$
87.4
《
武当内家散手
》
售價:HK$
50.4
《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售價:HK$
99.7
《
炙野(全2册)
》
售價:HK$
78.2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HK$
55.9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HK$
266.6
|
內容簡介: |
本书通过回溯公民社会的思想发展史,理清了公民社会的价值内涵:人本精神、个体独立、自由平等、自主自治和法制保障等。这些价值与中国现阶段社会管理的内在要求相一致,即与中国现阶段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和谐稳定、良序发展的价值追求相一致,与建立稳定与活力、秩序与自由、公平与效率等的社会管理内在要求相统一。鉴于公民社会与中国管理创新两者内在价值的一致性,本书提出将公民社会的公民为本、自由平等、民主参与、协调发展和法制保障等价值理念应用于中国社会管理创新。在现实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个体公民在社会创新中的自主精神和基础作用,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自治作用和中介作用,实现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引领和协调作用,最终建构法治统一下的社会管理交互主体,实现公民个体、社会组织和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良性互动。
|
關於作者: |
彭光灿,哲学博士,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管理哲学、政治哲学。主持广西大学社科基金中国社会管理公平正义建构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哲学的主要问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转型期管理理论创新的路径选择与模式建构:从福利特的管理思想切入,广西区(省)级社科项目语言学视阈下的意识形态;在《学术论坛》《理论月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10篇,其中《管理学与管理哲学的联系与区别》《理论月刊》,2012年第2期,被人大复印资料2012年第3期《管理学文摘》全文转载。
|
目錄:
|
目 录
摘 要 2
第一章 导 论 1
1.1选题意义 1
1.2相关理论的研究现状 2
1.2.1公民社会理论研究现状 2
1.2.2中国社会管理及其创新的研究现状 9
1.2.3治理理论和善治理论的研究现状 12
1.3概念内涵分析 16
1.3.1社会 16
1.3.2社会管理 17
1.3.3 社会管理创新 18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8
1.4.1研究方法 19
1.4.2创新之处 21
第2章 公民社会理论的历史考察 23
2.1.古代的公民社会思想 23
2.1.1亚里士多德的公民社会思想 23
2.1.2西塞罗的公民社会思想 26
2.1.3中世纪末期的城市公民社会 29
2.2近代的公民社会思想 33
2.2.1霍布斯的公民社会思想 34
2.2.2洛克的公民社会思想 37
2.2.3卢梭的公民社会思想 41
2.3现代的公民社会思想 45
2.3.1亚当弗格森的公民社会思想 46
2.3.2托马斯潘恩的公民社会思想 49
2.3.3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思想 52
2.3.4托克维尔的公民社会思想 58
2.3.5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 62
2.4当代的公民社会思想 69
2.4.1葛兰西的公民社会思想 69
2.4.2哈贝马斯的公民社会思想 74
2.4.3吉恩科恩与安德鲁阿拉托的公民社会思想 79
第3章 公民社会的内涵、实质及其对中国的适用 85
3.1公民社会的概念、要素、特征 85
3.1.1公民社会的概念 86
3.1.2公民社会的要素 89
3.1.3公民社会的特征 91
3.2公民社会的价值理念 93
3.2.1人本精神 93
3.2.2个体独立 95
3.2.3自由平等 97
3.2.4自主自治 99
3.2.5法治保障 100
3.3公民社会理论在中国的适应性及被制约性 102
3.3.1公民社会理论在中国的适应性 102
3.3.2公民社会理论在中国所受到的制约 104
第4章 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的价值理念 106
4.1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的总体价值理念公民为本理念 106
4.1.1中国传统民本思想 107
4.1.2西方人本思想 109
4.1.3社会管理创新的公民为本理念的实质 111
4.2公民社会活动的平等自由理念 112
4.2.1自由和平等的含义 112
4.2.2社会活动中平等和自由 113
4.2.3自由平等理念的实施要求 115
4.3公民、社会组织、政府共同参与社会管理的民主理念 117
4.3.1民主参与理论 117
4.3.2民主参与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 120
4.3.3民主参与社会管理的基本要求 122
4.4社会和谐稳定与个体发展相协调的价值理念 124
4.4.1社会和谐稳定和个体发展的含义 125
4.4.2社会和谐稳定与个体发展的相互共进 128
4.4.3 社会和谐稳定与个体协调发展的基本内容 129
4.5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制保障理念 131
4.5.1法制保障价值理念在社会管理中的实施现状 132
4.5.2法制保障价值理念对于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的一般适用性 134
4.5.3法制保障价值理念对建构社会管理主体关系的重要性 136
第5章 以公民权利公平实现为导向的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的任务 138
5.1个体独立前提下的公民权利协调 138
5.1.1公民权利协调的必要性 139
5.1.2公民权利协调的原则 139
5.1.3公民权利协调的方式 142
5.2自由平等基础上的社会行为规范 144
5.2.1社会行为规范的内容和职能 144
5.2.2社会行为规范的调节手段 146
5.2.3社会行为规范调节的对象 150
5.3人本精神为导向的公民权益整合 152
5.3.1公民权益整合的人性假设基础 153
5.3.2公民权益整合的原则 156
5.3.3公民权益整合的方式 160
5.4法治基础上的社会和谐稳定 161
5.4.1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含义 162
5.4.2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特征 164
5.4.3法治对社会和谐稳定建构的基础作用 167
第6章 自主自治与法治为基础的中国社会管理多元主体建构 170
6.1建构公民个体在社会管理中的自主精神和基础作用 171
6.1.1社会作为个体主体性发挥的结果 171
6.1.2个体在社会管理中的自主精神 173
6.1.3个体在社会管理中的基础作用 175
6.2建构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自治作用和中介作用 177
6.2.1中国社会转型期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 177
6.2.2构建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自治作用 179
6.2.3构建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中介作用 181
6.3建构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引领和协调作用 183
6.3.1政府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角色定位 183
6.3.2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引领作用 185
6.3.3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协调作用 187
6.4建构法治统一下的社会管理的交互主体格局 189
6.4.1公民个体与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关系 189
6.4.2社会组织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关系 191
6.4.3政府、社会组织与公民个体的交互主体关系 193
第7章 个体权利和法治基础上的中国社会管理机制创新 196
7.1平等与法治为价值取向的群众权益维护机制 197
7.1.1群众权益维护的内涵和必要性 197
7.1.2群众权益维护的理论依据 199
7.1.3建立和完善群众权益维护机制 201
7.2个体权利公平为价值导向的人口动态管理机制 204
7.2.1转型期流动人口的特点及人口管理的现状 204
7.2.2转型期人口管理存在的问题 206
7.2.3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创新措施 207
7.3以人为本与法治保障的公共安全监管机制 209
7.3.1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 210
7.3.2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制 213
7.3.3完善社会治安防范体系 214
7.3.4完善应急管理体制 216
7.4自治与法治相结合的舆论引导机制 218
7.4.1建立健全对舆论的综合管理机制 219
7.4.2以人为本,健全舆论调控全程引导机制 221
7.4.3规范自治,健全法制长效引导机制 223
第8章 权利平等和机会公平取向的中国社会管理具体制度创新 226
8.1就业权利平等的充分保证制度 227
8.1.1社会转型期劳动者就业领域存在的问题 227
8.1.2就业权利充分保证的社会价值和人本意义 229
8.1.3就业权利平等保证的制度安排 231
8.2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制度 232
8.2.1教育资源分配现状 233
8.2.2教育资源公平分配的含义及其影响 236
8.2.3教育资源公平分配的制度安排 239
8.3医疗保障资源的平等安排制度 241
8.3.1医疗保障资源分配现状 242
8.3.2医疗保障资源分配两极化的原因 243
8.3.3医疗保障资源平等安排措施 245
8.4基层管理的民主与服务制度 247
8.4.1基层管理体制的现状 248
8.4.2基层社会管理体制转型的自主本质 250
8.4.3基层社会管理制度改革措施 252
8.5社会保障的人性化制度 254
8.5.1转型期的社会保障现状 254
8.5.2以人性化为取向的社会保障的必然性 256
8.5.3人性化社会保障的制度安排 259
结 语 263
参考文献 265
致 谢 274
|
內容試閱:
|
前言 自20 世纪20 年代以来, 在西方, 公民社会理论作为一个思想上的范式 和讨论区域, 被许多研究者认为是治愈社会问题的一剂良方。在中国,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 公民社会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和客观条件逐渐成熟。因此, 从公民社会视角研究中国社会管理问题及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无论在学理上还是在现实上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回溯公民社会的理论和实践历史, 我们发现, 现代意义的公民社会有两个思想-实践 传统: 一个是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政治国家及其观念; 一个是中世纪的城市公民社会及其观念。这两个传统在近代合流后, 公民社会作为独立的领域开始与国家相分离。后经文化转向, 它成为私域与公域相区分、以社会权利制约公共权力的社会。本书以柯亨(Cohen) 和阿拉托(Arato) 为代表的公民社会的三分法框架为基础, 将公民社会定义为: 独立于国家政治和市场经济、并与它们并存的社会互动领域, 这一领域由独立于国家和市场的公民个体和各种组织所构成, 他们以自由、平等、自主、自愿、民主的方式相结合, 以保护或增进公民个体的权利和社会整体的利益或价值。它由私人领域、非官方公共领域、志愿性组织和社会运动等要素组成。笔者认为, 在实质上, 公民社会是多元化社会、以个体独立为基础的社会、建立在契约基础之上的社会和高度自治的社会。因此, 它包含着人本精神、个体独立、自由平等、自主自治和法制保障等价值理念, 这些价值理念对维护公民个体权利、增进社会整体利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作用。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经过长期高速发展, 社会进入重大变革的转型时期, 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社会资源的占有和控制呈现多元化, 个体独立性逐步扩大, 社会组织逐渐成为新的社会主体, 政府职能逐渐向有限政府转变。这些客观因素都为公民社会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同时,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中的群体取向、传统社会的父权政治和传统社会的崇德轻法等因素却制约着现实公民社会的成长和公民社会理论的发展。然而, 要解决社会转型时期所出现的社会利益格局和利益关系呈现复杂化、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日益突出等问题, 必须进行社会管理创新。这就要求我们以创新社会管理的价值理念, 以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谐稳定, 以及社会良序发展作为价值目标, 发挥公民个体和社会组织的自主创造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建立稳定与活力、秩序与自由、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社会管理制度。因此, 中国政府提出社会管理创新, 是非常及时的。笔者将社会管理创新定义为: 政府、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等多种主体以公民在一定的价值理念引领下, 依据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 尤其是依据狭义社会自身的运行规律, 对原有的社会管理模式及相应的方式、方法进行改进和改革, 建构新的社会管理制度和机理, 实现社会发展新的价值目标的活动过程。笔者认为, 公民社会的公民为本、自由平等、民主参与、协调发展和法制保障等价值理念对于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是基本适用的。中国社会管理创新要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谐稳定和良序发展, 就必须在个体独立的前提下协调公民权利, 在自由平等的基础上规范社会行为, 以人本精神为导向整合公民权益, 在法治基础上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并且将此作为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为了完成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 需要在调整政府-市场-公民社会 三者之间的关系基础上, 建构多元社会主体互动的社会管理格局。具体来讲, 就是充分发挥个体公民在社会创新中的自主精神和基础作用, 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自治作用和中介作用, 实现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引领和协调作用, 最终建构法治统一下的社会管理交互主体, 实现公民个体、社会组织和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良性互动。在社会管理机制创新上, 需要将个体权利、法治贯穿其中, 在管理机制层次上设定正义价值目标, 实现对平等与法治价值为导向的群众权利维护机制、个体权利公平为价值导向的人口动态管理机制、以人为本与法治保障的公共安全监管机制、自治与法治相结合的舆论引导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在社会管理具体制度上, 以权利平等和机会公平为导向, 探讨了就业、教育、医疗、基层管理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创新, 强调了实现秩序价值和活力价值、平等与效率相统一的必要性及管理制度创新的实现途径。社会管理创新本身是一个比较新的学术概念和研究领域, 在中国的研究刚刚起步, 在哲学层次上可利用的研究成果比较少, 再加上这又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和论题, 在哲学之外的其他学科可查阅的资料又太多, 无疑增加这一论题的研究难度和写作难度。另一方面, 笔者研究能力有限、研究方法不够丰富、学术认知和学识不够广泛, 致使书中有许多地方论述不够完备, 在具体论述过程中会有许多不成熟和不妥之处, 恳请专家学者不吝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