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化妆品学原理
》
售價:HK$
55.8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HK$
47.0
《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
》
售價:HK$
55.8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HK$
55.8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HK$
109.8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HK$
109.8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HK$
87.4
《
情绪传染(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88.5
|
編輯推薦: |
1.首次全面展示中原绘画风貌、传承、成就及特点。
2.通过对历代绘画理论文献、实地考察成果、绘画作品的勘正和分析,梳理出一套较为完整、详实的资料。
3.书中配有大量图片,这是郭泰运先生口述的补充和实际见证,使本书成为研究中国木版年画的重要参考文献。
3.对于建构新的中原画风的意识和探索,对整个中国画在传统基础上的开拓和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料。
|
內容簡介: |
本书通过对历代绘画理论文献、实地考察成果、绘画作品的勘正和分析,梳理出一套较为完整、详实的资料。全面展示中原绘画风貌、传承、成就及特点,从而找出与当代中国画创作的契合点,发现并推动当代河南中国画发展的原动力和精神指导。使当代河南中国画创作由中原画风到中原画派的跨越,助推河南文化两大跨越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发展和腾飞。
|
關於作者: |
李明,河南省书画院副院长,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河山画会会员,荆浩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荣宝斋画院特聘画家,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培训学院客座教授。
李东岳,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师从彭亚、席卫权。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
目錄:
|
第一部分 探索历程
中原美术的希望 94河南画家10人作品展随感/李明3
中原画风初探中原画风研讨会纪要/尤汪洋(整理)5
山水画承前启后的大师荆浩/李明12
仰林泉高致 承千古画风郭熙山水画艺术研讨会纪要/张国标 严双军(整理)15
中原山水画巨匠郭熙/李明20
中国画笔墨谈/李明(艺术主持)24
中原山水画风宣言首届中原山水画风探索展观后感/张同标 李明29
绿意幽思首届中原山水画风探索展感怀/杨振熙35
《首届中原山水画风探索展》之我见/常平安38
中原墨香润京华/方照华40
倡中原气象 树中原画风/李明41
走向辉煌的河南中国画/李明42
2004中原国画大盘点/李明44
中原国画 任重道远/李明47
为中原国画的腾飞营造和谐空间/李明50
中原画风中国画邀请展人物山水篇在郑州开幕/李明52
中原画风浅说/李明57
重铸青绿山水画的辉煌/李明66
永远的青绿/李明70
太行山水画的摇篮/李琰74
中原山水画的特点及其在全国山水画格局中的地位/李明77
写生永远的主题/李明80
长风破浪会有时写在河南省青年精英山水画展开幕之际/李明83
第二部分 画史回溯
荆浩《笔法记》的理论成就/薜永年88
从《五代名画补遗》细节看五代中原绘画以《广梁朝名画目》为切入点/李东岳99
荆浩:籍贯、北派山水、写生荆浩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联系/李东岳106
中原画风对五代、北宋绘画传统的继承及其现实意义从当下的画派热谈起/李东岳123
《笔法记》中神、妙、奇、巧的品评观/陈明131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荆浩《匡庐图》的新考察/林莉娜136
北宋国子监画学体制及教育机能考论/彭亚143
论影响李唐绘画风格的潜在因素兼与陈传席先生商榷关于李唐研究的几个问题/彭亚153
宋代翰林图画院的体制/彭亚163
清旷萧疏起沧桑浅探李成山水画艺术造化与心源/王亚伟170
神变灵根:河洛画道源流/尤汪洋177
|
內容試閱:
|
序
张晓凌
中原,为中华版图之中心,而河南又为中原之中心,其河岳形胜,包伊洛瀍涧,统泰华恒衡,摄制六合,吞吐八荒,此咽喉要地,堪称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在西周初期,所谓中国,实际上是对河南核心地区的一个流行的称呼,因而自古便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中原从上古至宋金时代,一直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其文化渊源,可远溯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观其文明炳蔚之盛,几多渊云墨妙,笔健才宏,数千年遗风余韵,长炳灯传,播惠九州,无远弗届,积淀为中华民族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由古及今,当今河南地域文化的风生水起,无不沾溉于此,其中绘事一途踵事增华,遂有中原画风的提出与打造这种植根于深厚历史文化土壤的新型绘画风格,鲜明地凸显了中原画家克绍箕裘、返本开新的整体性文化意识与美学追求。
中原画风概念的形成与提出,主要源自画家、史论家李明长期以来对河南地域画风的观察、思考和研究;广而言之,这一概念也是河南众多画家、学者精心培育,着意打造与集思广益的结果;从文化战略层面上讲,它还是河南省委、省政府实施文化跨越,文化强省策略,打造河南地域文化品牌与河南美术精品工程的结果。作为中原画家群落的中坚人物,李明于20世纪80年代末分配到《河南日报》任美术编辑起,即开始采写美术新闻和通讯,进而撰写美术评论,并参与策划重要的专题性美术栏目,《中原画风初探》专版即在此过程中横空出世。此后,该专版不断推出美术系列报道,逐渐引起了省内外各界的关注。这为首倡中原画风作了必要的学术准备。在河南美术界、新闻界的肯定和支持下,一批志同道合的画家、理论家如陈天然、王威、丁中一、马国强、方照华、李自强、李伯安、王乙丙、马岭、谢冰毅、杨振熙、袁汝波、杨健生、桂行创、李健强、彭亚、贾涛、张守剑、陈文利、连俊洲、席卫权等,坚持不懈、矢志不渝地深挖五代北宋绘画传统,寻绎打造中原画风的历史文脉与理论依据,以筚路蓝缕之志,积20年开拓进取之功,终成中原画风云蒸霞蔚之气象。而本书所裒辑之文字,均为中原画风形成、发展与演变历程的真实记录和反映,既辑录了当今美术理论家如薛永年、林莉娜、陈明等人旁搜远绍、阐幽发微的理论力作,也收录了河南省内专家学者如李明、彭亚、尤汪洋、王亚伟、李东岳等人灵裁别寄、妙手偶得的学术佳构。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对中原画风的源流、意涵乃至风格进行了剖析与阐发,因其在整体构想上与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文化强省策略相衔接,故声名愈发日盛,乃至万里之间,莫不风驰云辏。
作为一种地域文化战略,中原画风的建构毋宁说就是中原画派的打造,因为地域性画风的形成总是以特定的地域画派为依托的,离开地域画派而奢谈地域画风则无异于空穴来风。从这一层面上论,中原画风的缘起至少包括这样几个条件:(一)源远流长的文脉传承;(二)文化心理结构、审美风格的趋同;(三)志同道合的画家群体如从更高的要求来说,还当有德高望重的画派领袖。以此检验中原画风之目标,其形成之条件庶几近之。
就文脉传承论,北宋之后,中原文化虽随皇室帝都的南迁而渐呈衰颓之势,但五代北宋以前的画学精神依然旷世相传,其根基之雄厚,文脉之渊深,非一般地域文化可以相提并论。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彩绘,到先秦时期的壁画和漆作,再到秦汉时期的宫殿寺观壁画、墓室壁画、帛画以及画像石(砖)等美术遗迹,复到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文人卷轴画的勃兴,尤其至五代北宋,以荆浩、郭熙等为代表的北方山水画派更是别开生面,以开宗立派之势而使中原绘画臻于画史的巅峰。荆浩自谓吴道子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吾将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其画风为北宋三大家关仝、范宽、李成所师法追随;至于郭熙,《宣和画谱》则称他放手作长松巨木,回溪断崖,岩岫巉绝,峰峦秀起,云烟变灭,晻霭之间,千态万状。在某种意义上,中原画风的复兴,主要就是对五代北宋中原绘画遗风的传承与拓展。换言之,就是北派山水精神在现代中国画格局中的激活与重光。其策略是借古开今,在遥承古典正统北派山水画风的基础上,力求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合一,以此形成包前孕后的开创性画风。
在审美风格上,中原画风当以全景式大山大水的境界、形质并重的造型与援书入画的笔墨为美学追求之极诣。可以说,这种美学格调,既是中原阃域中夏,道里辐辏煌煌气象之复沓,又是历史上北派山水沉雄浩博气象之重彰就其精神底蕴论,其间既有儒家文化价值观之建构的诉求,又与当今中国崛起的大时代背景相通连,因而洋溢出蓬勃的时代气息,同时又不无道家超拔逍遥的精神取向。因此,所谓中原画风,乃是正大雄浑气象与超逸玄远品质的内在合一。就我的观察论,河南画家在整体性精神格局上大致赓续了中原画学中儒道合一的人格类型。郭熙《林泉高致》的第一章就堪称这种人格精神的宣言:直以太平盛日,君亲之心两隆,苟洁一身,出处节义斯系,岂仁人高蹈远引,为离世绝俗之行,而必与箕颍埒素黄绮同芳哉!镜鉴历史,乃能通古今之变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当今河南画家虽身居庙堂,却未苟合当下功利主义之颓风,而是在光风霁月的审美境界中追求中华文化的整体复兴,其人格风骨,用舍行藏,构筑了中原画风整体性美学格调与精神底蕴,造就了中原画风一体万象、一本万殊的盎然生机与审美取向。
基于上述所论,可见中原画风概念的适时提出,意义不可谓不重。小而言之,或可成为中原绘画重振与勃兴的契机与转捩点;大而言之,或可作为全球地域主义文化崛起的重要表征。
有鉴于此,我以为,《中原画风源流考》的出版,作为打造中原画风的重大举措,必将在中原画风中原画派形成和崛起的过程中,发挥出登高一呼的引领作用,尤具薪火相传之功。景行斯韧,大道可期,因感发于斯,故值该书付梓之际,置喙数言,权为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