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售價:HK$
54.9
《
英国简史(刘金源教授作品)
》
售價:HK$
98.6
《
便宜货:廉价商品与美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
售價:HK$
77.3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2024年新版)
》
售價:HK$
77.3
《
乐道文库·什么是秦汉史
》
售價:HK$
80.6
《
汉娜·阿伦特与以赛亚·伯林 : 自由、政治与人性
》
售價:HK$
109.8
《
女性与疯狂(女性主义里程碑式著作,全球售出300万册)
》
售價:HK$
109.8
《
药食同源中药鉴别图典
》
售價:HK$
67.0
|
內容簡介: |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产业关联效应研究:基于制造业转型升级视角》为江苏高校现代服务业协同创新中心、江苏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校外研究基地江苏现代服务业研究院、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3080)的阶段性成果。《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产业关联效应研究:基于制造业转型升级视角》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主体地位、互动机理、研究方法、效率测度等中外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自身规模经济效应以及提升制造业效率的理论模型,明晰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存在性和作用途径,并提出了以人力资本为核心支撑,以两大产业链集聚为重要载体模式,以产业协同创新为核心动力,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产业关联和技术溢出的政策建议。
|
目錄:
|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2相关概念阐述
1.2.1生产性服务业内涵
1.2.2制造业内涵
1.3文献综述
1.3.1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主体地位关系
1.3.2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联机理及途径
1.3.3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联效应的研究方法
1.3.4生产效率测度及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趋势
1.3.5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关联研究的评价
1.4研究内容、创新点和技术路线图
第2章生产性服务业外部化及嵌入制造业效应的理论分析
2.1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机理分析
2.1.1基于价值链互动
2.1.2基于产业链互动
2.1.3高级生产性服务业(APS)与高端制造业
2.2生产性服务环节外部化条件
2.2.1为实现规模经济的生产性服务外部化
2.2.2为实现专业化经济的生产性服务外部化
2.3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化条件
2.4相关理论模型
2.4.1生产性服务业规模经济效应理论模型
2.4.2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制造业效率的理论模型
第3章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经验分析
3.1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描述
3.1.1发展水平与结构的国际比较
3.1.2发展水平与结构的国内三大区域比较
3.2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效率测度基于SFA
3.2.1问题的提出
3.2.2模型构建、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3.2.3实证分析结果及解释
3.2.4结论及启示
3.3本章小结
第4章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产业关联效应的经验分析
4.1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测度及分解
4.1.1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简介
4.1.2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4.1.3实证分析
4.1.4结论及启示
4.2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产业关联关系的描述性分析
4.2.1问题的提出
4.2.2研究设计
4.2.3产业关联关系分析
4.2.4结论及启示
4.3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产业关联效应的实证检验
4.3.1问题的提出
4.3.2研究设计
4.3.3面板数据模型简介
4.3.4实证分析
4.3.5结论及启示
4.4本章小结
第5章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检验
5.1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制造业的中介效应检验
5.1.1问题的提出
5.1.2研究设计
5.1.3实证分析
5.1.4结论及启示
5.2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调节效应检验
5.2.1问题的提出
5.2.2研究设计
5.2.3实证分析
5.2.4结论及启示
5.3本章小结
第6章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产业关联的思路和建议
6.1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产业关联关系的战略思路
6.1.1扩大市场需求
6.1.2提高市场供给水平和质量
6.2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产业关联的政策建议
6.2.1建立和健全法律法规制度,完善政府监督管理体系
6.2.2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发挥协调引领和自律作用
6.2.3深化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化改革,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6.2.4加强区域规划布局协调,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链式集聚
6.2.5加快多层次人力资源开发,促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
6.2.6促进创新系统协同发展,提升知识服务创新的嵌入能力
第7章研究总结与展望
7.1研究总结
7.2研究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从服务投入率的动态比较看,除了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带第一产业该指标有所增长外,其他产业的服务投入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环渤海经济圈和珠三角经济带服务投入下降幅度最大,表明较低的服务投入率进一步下滑,而高能耗、高物耗进一步加剧的严峻现实。长三角经济带得益于较好产业区域布局和政策优势,并实时推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协同发展战略,无论是国民经济整体还是各大产业的服务投入水平未出现大幅下降。珠三角经济带的高度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割裂了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天然联系,并在金融海啸爆发前夕进一步弱化。环渤海经济圈2002年的服务投入水平虽然较高,但由于生产性服务业内部构成中仍然以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无法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因此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服务投入水平于2007年大幅下挫。
综上看出,三大经济带虽然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生产性服务业结构呈不断优化趋势,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层次仍远远低于发达经济体,服务投入水平持续下降。服务资本品特征有所削弱,但为第二产业服务的主导地位不断强化。相对而言,以广东为主的珠三角得益于较早的改革开放政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发展层次均处于较高水平,但产业关联度较低,投入服务化程度较低,发展后劲不足。环渤海经济圈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工业体系较健全,国民经济对生产性服务的依赖程度较高,但生产性服务业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质量和层次有待改善。长三角经济带凭借区位和政策优势,生产性服务业在后期获得了快速发展,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并有效发挥着现代服务业润滑、助推国民经济的战略功能,大大促进了该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