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国死刑改革进程中的民意问题研究

書城自編碼: 286576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法律理論法學
作者: 张伟珂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11888785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7-01

頁數/字數: 374/350000
書度/開本: 16开

售價:HK$ 90.0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云中记
《 云中记 》

售價:HK$ 76.2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国古代生活丛书) 》

售價:HK$ 47.0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你的认知正在阻碍你 》

售價:HK$ 65.0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我们身边的小鸟朋友:手绘观鸟笔记 》

售價:HK$ 78.2
拯救免疫失衡
《 拯救免疫失衡 》

售價:HK$ 55.8
收尸人
《 收尸人 》

售價:HK$ 72.8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售價:HK$ 89.4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售價:HK$ 67.0

 

內容簡介:
本书其鲜明特点在于不是简单地从社会舆论、个体社会心理的角度形式化地研究死刑民意,而是基于民意的群体性,从当前公众社会心理形成的根源出发,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遵循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探寻历史、现实对死刑民意、死刑改革的影响,从而搭建了区别于既往研究成果的理论框架。
關於作者:
张伟珂,1983年生,河南许昌人,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警务实战训练部。2010年6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律系,获法学硕士学位;2013年6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获法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死刑制度、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公安执法规范化等。出版合著《渎职罪规范研究》,编著、参编《刑罚消灭制度》《防控与侦办:食品药品犯罪案件实证研究》《治安案件查处教程(修订本)》等十多部著作、教材,在《当代法学》《南开学报》《中国刑事法杂志》《刑法论丛》等刊物发表论文五十余篇。
目錄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思路
第一章死刑民意的哲理解构
一、民意内涵的理论界定
二、死刑民意的内在解构
三、死刑民意的外在分析
四、死刑民意的价值初探
小结
第二章死刑民意的经验分析
一、死刑民意的现状
二、死刑民意的成因
三、死刑民意的影响
小结 第三章死刑民意的理性应对
一、盲从与排斥:片面的死刑民意观
二、甄别与引导:理性的死刑民意观
三、死刑改革中应对民意的具体策略
小结
第四章死刑心理之民意引导
一、死刑心理的三维解读
二、死刑报应观念的弱化
三、死刑威慑意识的淡化
四、人道主义理念的培育
小结
第五章死刑舆论之民意引导
一、舆论引导的基础问题
二、死刑舆论的引导机理
三、死刑舆论引导的对策
四、死刑舆论的导入机制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內容試閱
重塑公众死刑观念助推中国死刑改革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公众参与社会改革的渠道、平台越来越多,民主意识即公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意识也越来越高。相应地近年来,党和国家多次明确要求加强民主决策,扩大公民依法有序的政治参与,完善专家咨询制度等,推动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在党的领导下,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内容,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所有这些变化,都为公众参与政治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可以说,今天的政治决策、立法活动、司法裁判在回应公众诉求方面有了显著提升,并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社会公众意愿表达暨民意俨然已经成为影响国家政治生活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死刑改革问题上,这一点表现得更为突出。
死刑在中国刑罚史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历史地位,甚至形成了一种延续千年的死刑文化而使公众对死刑有异乎寻常的依赖。这种厚重的死刑文化既提高了公众对我国死刑改革的关注度,同时也成为我国死刑改革难以逾越的藩篱。因为传统文化所塑造的死刑观念孕育了公众心目中浓重的报应意识和强烈地迷信死刑威慑功能的群体心理,迟滞了现代法治发展所要求的人道主义精神对社会公众的影响。也正是基于此,中国实现全面废止死刑的改革目标尚需时日,因为死刑已经成为多数公众在遭受严重暴力犯罪之后实现社会正义的最后寄托;它既是朴素的等价报应观的历史延续,更是公众心目中根深蒂固的死刑威慑意识的现实存在。这一点,不管是药家鑫故意杀人案,还是李昌奎强奸、故意杀人案,或是《刑法修正案(八)》创制中在老年人免死问题上所引起的舆论纷争,我们都能深深地感受到公众心中强烈的死刑意识。然而,作为刑罚人道化发展的客观趋势,死刑的废止也是必然的,中国也不例外。因此,面对当前似乎非常坚定的保留死刑的舆情民意,我们应该如何理性地去看待,改变社会上积存已久的死刑观念,既是一个社会现实问题,也是一个法律改革问题。
死刑改革与民意的关系问题是近年来死刑改革理论研究领域的重要话题。这不仅仅源于民意越来越强烈地渗透到司法个案,成为影响司法中立的现实问题,而且还在于民意的理解和支持是确保死刑改革稳定性和权威性的基石。毕竟,在我们推动死刑改革的内心期待和社会公众寄希望于死刑来维系社会正义与震慑犯罪的内心期许之间,我们必须正视如何去弱化公众对死刑的迷恋以支持我们为之奋斗的死刑改革。我始终认为,减少并逐步废止死刑已成为死刑变革的国际潮流,这也是我国人权保障、法治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基于中国公众在死刑问题上的传统立场,死刑改革必须遵从渐进式的法治改革模式,通过引导公众死刑观念的变化赢得民意对死刑改革的支持。因此,虽然当前民意在死刑改革的问题上趋向保守,对死刑改革的认识缺乏理性、不乏偏颇,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支持保留死刑的民意面前就能无所作为。一方面,民意有时具有情绪化、多变性、非理性等特点,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死刑改革的阻力,但这种群体意识的形成有其特定的社会原因,营造一种宽容的社会氛围不失为重塑民意的有利措施。另一方面,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慎罚恤刑、珍爱生命的文化传统是我们废止死刑不可忽视的文化财富。强化公众对生命的珍爱,弘扬公众内心深处的人本主义情怀,都有助于改变民众保守的意识、观念。基于此,在理性辨识民意的前提下,我们应当巩固民意中的积极成分,通过死刑立法改革及司法限制适用对民意进行积极引导,从而逐渐在社会中孕育出支持死刑改革的强大力量,重塑公众的死刑观念,并以此夯实死刑改革的社会土壤。
《刑法修正案(八)》和《刑法修正案(九)》在死刑改革问题上已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的极大成就,向我们展示了死刑民意引导的可行性和积极价值;同时也告诉我们,公众反对废止死刑,只是反对当前废止所有犯罪的死刑而并不反对废止一些较少适用的非暴力犯罪的死刑。这些发展变化对于我们研究死刑民意进而采取合理措施逐步废止死刑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民意的复杂性和死刑改革的宏大议题,决定了死刑改革与民意的关系研究绝不仅限于此。在上述问题之外,还有诸多需要探讨的地方。尤其是药家鑫案、李昌奎案、吴英集资诈骗案等所引发的民意与司法的紧张关系,以及《刑法修正案(八)》审议过程中社会公众在腐败犯罪、老年人免死等问题上围绕死刑改革所产生的争议,都使我感到推动司法裁判与民众表达之间的良性互动,引导公众观念的积极改变,尚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可以说,在死刑民意问题上应当引导民意,已经获得了多数学者的认同,但是在立法领域和司法领域,如何理性地引导民意,或者将民意纳入政治决策、社会改革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深刻的政治学课题,也是在社会学、法学等多学科间尚存有较大争议的问题。当然,也正是因为民意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其本身与现代民主政治变革的密切关系,围绕民意进行死刑改革探索,不仅是国内学者关注的问题,也是国外死刑研究者持续探讨的领域。为此,在确定选题时,我建议伟珂博士围绕中国死刑改革中的民意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当然,由于学术界对于死刑民意尤其是民意与司法的关系已经进行了丰富的理论探索,因此将其作为博士论文选题并进行创新性研究颇有难度。但我相信他能够把握住这个选题,并进行很有价值的突破性分析。一方面,伟珂博士学习努力,勤奋刻苦,专业基础扎实,具备把握此类选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自他读博以来,一直跟随我从事死刑方面的研究,不仅参与了《刑法修正案(八)》的研究和讨论,而且在吴英案、李昌奎案等典型案件中跟随我做了深入的研讨,同时还参与了我主持的多个关于死刑改革研究的科研项目。这些研究经历都使他在死刑改革领域有了丰富的知识积累,为他完成博士论文奠定了专业基础。事实也正是如此,在博士论文写作过程中,他准确地把握了民意作为群体意识的表达这一本质判断,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对民意进行解构,并从民意的角度对死刑改革的路径、策略,以及如何引导民意进行了系统探讨。
本书即《中国死刑改革进程中的民意问题研究》是在张伟珂博士同名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该博士论文内容详实、资料丰富、论证严谨,不仅获得了答辩评审委员会的好评,而且荣获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第二届全国刑法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一等奖暨第三届京师高铭暄刑事法学优秀学术成果奖优秀博士论文奖一等奖,并被评为北京师范大学优秀博士论文。通过答辩以后,伟珂对其博士论文进行了系统修订,并吸收了最新的立法变化和研究成果,使本书内容更加完整。通览全书,其鲜明特点在于不是简单地从社会舆论、个体社会心理的角度形式化地研究死刑民意,而是基于民意的群体性,从当前公众社会心理形成的根源出发,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遵循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探寻历史、现实对死刑民意、死刑改革的影响,从而搭建了区别于既往研究成果的理论框架。从整体来看:(1)本书研究视角较为新颖。在既往的研究中,学者们往往从政治学、社会心理学、法学等角度来研究民意之于死刑改革的重要性,并探讨死刑改革和民意的关系。然而,本书突破传统研究的窠臼,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来进行分析,从而有别于既往对民意的笼统探讨,从群体意识(区别个体心理)的本质出发,将民意的本质认定为群体社会意识的表达,进而根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挖掘死刑民意的特点、形成、发展以及影响民意的历史因素,进而基于死刑改革的目标而确立应对死刑民意的理性态度和改革路径。(2)建构了相对完整的死刑民意引导体系。本书在社会意识的层次性上探讨死刑民意与死刑改革的关系,论证死刑改革关注民意的正当性,为死刑改革引导民意奠定理论基础。在研究过程中,本书努力挖掘民意反对废止死刑的深层次原因,是否仅仅缘于淡薄的人道主义观念,抑或尚需发展的社会精神文明程度。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于确定中国死刑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步骤具有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本书对死刑民意进行了层次划分,并对不同层次的民意表现特征等进行充分论证,提出了通过死刑心理和死刑舆论两个层面引导死刑民意逐步发生变化的观点,从而使死刑民意引导的理论体系更加完整。
死刑改革是当代中国刑法改革过程中最受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而死刑民意问题的研究又是死刑改革中最具现实特色的问题。虽然学术界关于民意引导的问题进行了许多研究,但是从群体意识的角度来进行探讨的成果并不多,因此本书在丰富死刑民意理论以及推动死刑改革理论发展上不失为一次很有意义的探索和研究。当然,本书在结构框架上也存在值得斟酌地方,书中的一些观点也有待推敲和商榷。但这些问题恰恰可以成为深入研究的动力和方向。张伟珂博士毕业以后,选择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继续从事刑法学研究,从而可以更好地在死刑改革领域进行深刻探索。作为他的博士生导师,我也希望他在科研上的执着、专注能够使他在这一领域收获更优秀的研究成果。
是为序!
赵秉志赵秉志,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暨法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会长,国际刑法学协会副主席暨中国分会主席。
2015年9月4日于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