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HK$
121.0
《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英国观念论名著译丛)
》
售價:HK$
60.5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HK$
77.3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HK$
221.8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HK$
132.2
《
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让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
》
售價:HK$
77.3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HK$
80.6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HK$
109.8
|
編輯推薦: |
本书内容在国内尚属首创,内容系统全面,对油液污染控制和两相分离专业人员有巨大的参考作用。
|
內容簡介: |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油水真空分离过程中水分对润滑油理化性能变化的影响规律和影响机理,构建了科学合理的真空作用下的高效油水真空分离和优化决策系统的理论框架;介绍了油水真空分离的实验测试、理论分析、建模研究、机理分析、运动特征提取、知识发现及优化决策等方面的成果。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开设有关油液污染控制、两相分离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相关领域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
目錄:
|
第1章绪论1
1.1油水分离的研究背景和意义1
1.2油水分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5
1.2.1油液理化性能5
1.2.2油中水分检测方法6
1.2.3油水分离方法9
1.2.4油中水分污染评估18
1.3油水分离方法展望18
第2章油液的稳定性及其检测20
2.1油液的理化性能20
2.1.1油液的物理性能20
2.1.2油液的化学性能32
2.1.3变压器油的理化性能标准34
2.2油液的稳定性35
2.2.1油水实验样品的制备35
2.2.2油水分散系的稳定性37
2.3卡尔费休法检测油液中水分库仑法40
2.3.1测试方法与原理40
2.3.2测试结果分析41
2.4红外光谱法检测油中水分42
2.4.1测试方法原理42
2.4.2红外光谱测试及结果42
第3章油液的理化性能47
3.1油液的电气性能47
3.1.1油水实验样品电气性能实验分析48
3.1.2油水实验样品中红外光谱吸光度与电气性能数学模拟49
3.1.3油水实验样品水分含量与电气性能的ANFIS模拟51
3.1.4基于油水实验样品中红外光谱的综合ANFIS模拟54
3.1.5水分对油液电气性能影响机理65
3.2油液的流动性能66
3.2.1油液流动性能实验分析66
3.2.2油液中红外光谱吸光度与流动性能数学建模模拟68
3.2.3油水实验样品水分含量与流动性能的ANFIS模拟76
3.2.4基于油水实验样品中红外光谱与流动性能的综合ANFIS模拟81
3.2.5水分对油液流动性能影响机理93
3.3油液的氧化安定性能94
3.3.1油液热氧化前后氧化安定性能实验94
3.3.2油液特征波数与氧化安定性的数学模拟100
3.3.3油液水分含量与氧化安定性能的ANFIS模拟101
3.3.4油液氧化安定性能的综合ANFIS模型102
3.3.5综合ANFIS模型小结106
3.3.6水分对油液氧化安定性影响机理分析106
第4章油水真空分离的理论基础108
4.1油中水滴蒸发模型109
4.2蒸发速率的计算112
4.3计算结果与分析112
4.4小结115
第5章油水真空分离的数值模拟117
5.1数值计算模型117
5.1.1控制方程117
5.1.2雷诺应力模型RSM118
5.1.3蒸发模型119
5.2数值计算结果和分析119
5.2.1计算模型和边界条件119
5.2.2数值计算结果与分析120
5.3小结125
第6章油水真空分离实验127
6.1实验仪器及方案127
6.2实验结果分析130
6.2.1不通入气体时各个因素的影响规律130
6.2.2通入气体时脱水率的变化规律133
6.3实验结果综合分析136
6.4油水真空分离机理136
6.5小结137
第7章油水真空分离的影响因素138
7.1真空压力对油水分离的影响138
7.2温度对油水分离的影响142
7.3含水率对油水真空分离的影响145
7.4运行时间对油水分离的影响149
7.5气体速率对油水分离的影响152
7.6小结156
第8章油水真空分离的知识发现模型157
8.1含水油液的谐振信号157
8.2HHT包络谱分析158
8.3实验材料与方法160
8.4油中水分含量的HHT包络谱分析161
8.4.1含水率为0.10%的油液的HHT包络谱161
8.4.2含水率与油液HHT包络谱关系163
8.5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知识发现模型164
8.5.1实验数据处理165
8.5.2连续投影算法166
8.5.3结果与分析167
8.6LS-SVM模型的建立及其预测168
8.7小结170
第9章油水真空分离的决策系统172
9.1T-S模糊辨识原理172
9.1.1基于C均值模糊聚类的T-S模型前件辨识方法173
9.1.2基于最小二乘法辨识T-S模型后件参数173
9.2油水真空分离实验材料与方法174
9.2.1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174
9.2.2实验方法174
9.3真空脱水辨识模型175
9.3.1输入变量的选择175
9.3.2T-S辨识模型的建立175
9.3.3辨识模型的检测176
9.4工艺参数的影响分析和优化177
9.5小结180
参考文献181
|
內容試閱:
|
水分作为油液主要的污染物之一会产生酸类物质、沉淀物和胶质等有害污染物,使油液的理化性能劣化,降低油液的润滑性能等;油液性能的变化意味着在其使用过程中对机械设备本身和设备的运行状态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与此同时也影响到油液的使用寿命,进而加剧废旧油液的产生量,由此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据统计我国润滑油实际消费量的20%左右的废润滑油是由于水分污染引起的,给国民经济中石化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不利于当前我国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而油水分离方法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书从实验测试、理论分析、建模研究、机理分析等方面首先研究了水分对润滑油的性能变化的影响规律和影响机理,通过对油水混合液的电气性能、流动性能和氧化安定性能3类10项性能指标分析确定油液的均匀稳定性,结合油水实验样品中水分及添加剂物质在特征波数处的中红外吸光度值变化数据与理化性能数据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并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进行了模糊聚类分析,建立了水分含量与油水理化性能影响的ANFIS模型,获取了水分含量对油液理化性能的影响规律,为减少实验次数和人为误差,有效地获取油液的关键理化性能变化规律提供了理论支撑。
书中还综合应用多相流体动力学、知识发现以及数据处理等多学科交叉知识,通过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油水真空分离过程中油、水、气三相动力学模型,从理论分析的角度探讨在一定真空条件下,水分含量与水分蒸发效能之间的关系及其动态特征;重点研究油水分离过程中油水气三相流运动特征提取、知识发现及优化决策等问题,构建科学合理的真空作用下的高效气体辅助油水真空分离和优化决策系统的理论框架。为有效利用能源、节能降耗、提升油液使用寿命提供技术支撑,达到为油水分离过程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技术的目的。
本书共分9章。第1章介绍了油水分离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综述了水分对油液性能影响、油液中水分及理化性能检测技术以及常见的油水分离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2章介绍了油液的理化性能指标以及测试方法,分析了油水的稳定性及其检测方法。
第3章根据油液的理化性能测试以及中红外光谱实验数据,建立了水分含量、特征波数处红外光谱吸光度值对油水电气性能、流动性能以及氧化安定性能等理化性能的数学模型、ANFIS模型,并探讨了水分对油水性能指标的影响机理。
第4章从油水基本的传热传质过程入手,对油水分离过程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求解该模型,获取油水的真空蒸发动态特性。
第5章针对油水分离过程进行了非定常数值模拟,揭示滤油机油水乳化液在一定真空条件下的油、水、蒸汽的三相流体动力学特征。
第6章在油水真空分离基础上,提出一种气体辅助油水真空分离方法,并通过多因素实验,获得充气前后油水分离效率,探讨气体辅助方式对油水真空分离方法的影响规律。
第7章对于油水的真空分离过程,从基本的传热传质过程入手,分析了各个影响因素对油水分离效率的影响规律。
第8章利用HHT对油中水分含量的调幅信号进行解调,获取HHT包络谱,将油中水分含量的信息从复杂的谐振信号中提取出来,并且根据解调结果判断油中水分含量的数值,建立油中水分含量的检测的知识发现模型。
第9章针对油液真空脱水过程提出了一种TS模糊模型一体化辨识方法,构建气体辅助油水真空分离的决策系统,并根据所建模型分析和优化脱水工艺参数,实现对真空脱水效率较高精度的决策结果。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开设有关油液污染控制、两相分离等课程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涉及油液污染控制研究的科技人员的参考资料。
本书第1~2章及第7~9章由陈彬撰写,第4~6章由刘阁撰写,第3章内容引自所指导的武宏阳同学硕士论文的相关内容,在此表示感谢!全书由陈彬、张贤明进行统稿和定稿。
本书所引用的参考文献,作者尽大可能注明出处,并同时向这些文献的作者致以真诚的谢意!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同行与读者批评指正!
陈彬
2015年6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