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伟大民族:从路易十五到拿破仑的法国史(方尖碑)
》
售價:HK$
188.2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HK$
132.2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HK$
72.8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HK$
99.7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HK$
122.1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10.6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HK$
300.2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HK$
98.6
|
內容簡介: |
《合作与共赢:蜜月期的中国与美国》围绕20世纪80年代中国对美政策这个主题,全面地叙述和分析了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与互动,展示了这样一幅图景,即中国对美政策是在中国内部和外部诸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结构中形成和发展的。读者可以从中读到不少鲜为人知或过去没有被人们重视的中国政策的变化、中国决策层思考和行动的历史细节,其一方面可以丰富对这个历史进程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纠正以往因缺乏历史档案而造成的误读误判。
|
目錄:
|
第一章 序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论著的核心观点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的创新与研究意义
第二章 建交:中国对美政策的飞跃
第一节 战略关系及其局限性
第二节 新生动力的孕育
第三节 时间压力与建交谈判
第三章 间接同盟军
第一节 联美反苏战略的意外开启
第二节 对外政策争论与对美政策的稳定
第三节 联美反苏的政策红利
第四章 转变时刻
第一节 联美反苏的双刃剑效应
第二节 逼上谈判桌
第三节 边缘政策催生的战略调整
第五章 对美政策从争论到稳定
第一节 内部争论与双边关系的改善
第二节 近美远苏:中美关系的基础
第三节 战略的馈赠
结 语
参考文献 中文部分
英文部分
致 谢
|
內容試閱:
|
第四章 转变时刻
1979年底苏联入侵阿富汗,在全球战略上极大地刺激了中美两国的决策者,导致中美两国的对苏政策趋向强硬。正是在这一基础上,中国的联美反苏政策达到了顶点。这一外交布局让中国在对美政策上面临着
相互矛盾的境地。一方面,中国极力推行的一条线战略,使苏联在亚洲的战略扩张已经到了盛极而衰的地步,在战略上陷入了劣势境地。这在很大程度上使中国领导层认为中国在对美关系中的战略地位有所增强。另一方面,中国积极强调联美反苏的政策,使得中美苏大三角关系失衡。中国在对美政策中的回旋余地受到限制。总体来看,无论是在对苏政策,还是对美政策上,中国的战略筹码和外交上的回旋余地都被压缩了。
糟糕的是,中国外交的这种境况遇上了198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这意味着美国的对华政策很可能因总统的更迭而出现变化,而中国面对潜在的、不利的变化时,将会更容易依仗自我认定的战略价值发起外交攻势。
但问题在于,美国政府也认定自己在对华政策上具有外交优势。中国积极奉行联美反苏的对美政策,给美国政界和舆论造成了中国有求于美国的印象。这样,中美双方都认为自身的外交地位和筹码增强了,所以里根政府才敢于尝试在中美关系上突破台湾问题的既有格局。而正是因为觉得自身战略地位的增强,才使中国决策者认为有了反击的资本。总之,各不相让的局面已经无法避免。
中国一开始以较为自信的姿态反击里根政府对华政策的倒退,但是仅仅逼迫美国开启谈判就让中国政府花费了很大的力气。而谈判过程则显得更加艰难,对台军售问题尽管最终得以搁置,但与中国在建交时的期待相
比,仍有相当差距。整个谈判过程让中方意识到,中国在对美政策上缺乏要价资本,处于被动的地位。因而,无论是为了重新获得外交主动,还是为了彰显自身的战略价值,都需要调整对美政策,而这种调整将不可避免地牵扯到中国对苏政策,进而改变中国在大三角战略中的具体定位和整体的外交格局。围绕美国对台军售的谈判,中国政府意识到在对美政策中,自身处于劣势。只有明确了这个现实,中国才会愿意继续搁置矛盾,仍将主要精力放在发展中美关系上。也正是为了改变被动的处境,中国才需要防止美国继续坚持中国有求于美国的想法,所以中国压缩了与美国的战略合作,放弃了以联美反苏为核心的一条线战略。这既是出于谈判的策略需要,也是为中美关系的长远发展进行结构优化。
第一节 联美反苏的双刃剑效应
阿富汗事件之后,中国更加积极地推行联美反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