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HK$
122.1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10.6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HK$
300.2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HK$
98.6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HK$
70.3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HK$
99.7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售價:HK$
244.2
《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售價:HK$
177.0
編輯推薦:
《古代世界历史地图集》是当今世界zui专业,zui具学术性的古代世界历史地图集。它的引进不仅添补汉语学界的长期空白,而且对世界古代史及古典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
內容簡介:
《古代世界历史地图集》(Historischer Atlas der antiken Welt)是西方古典学界、古代史百科全书新宝利(德国)(Der Neue Pauly)系列的一种。《古代世界历史地图集》沿袭了新宝利丛书严谨的学术研究风格,累积了世界古代史各专业领域zui新且zui高水准的学术研究成果,以其深入浅出的扼要论证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被学界誉为是目前zui具专业性和学术性的一本关于古代世界历史的地图集,是世界古代史研究zui具匹配专业地图集,为读者提供了传统的和新兴的具有史地前沿性的学科成果,从中能看到西方史学界对古代世界的认知和探索的基本历史观以及这种史观对今天古代世界史研究的深刻影响。
作为迄今为止zui具专业性和学术性的一本关于世界古代历史的地图集,本书的zui大特色在于全书共收录161幅彩色地图与44幅插图,时间跨度从公元前3000年(古代近东)至公元15世纪(拜占庭帝国),涵盖了包括希腊、罗马、美索不达米亚、埃及、赫梯、巴比伦、腓尼基等在内的诸多古代文明地区,聚焦于古典时期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往和冲笑,不仅了展现了古代世界的地缘政治和军事历史,同时也构勒了古代世界的经济、宗教和文化等诸领域在古文明形成和发展的轮廓。特别是学界之前所忽略研究的,如爱琴文明早期、地中海中部和西部地区、古代晚期的历史发展状况。
较之西方世界之前出版的一些世界古代史地图集而言,本地图集特征鲜明:以直观的地图(插图)为经,以重大的历史事件为纬,辅之以专业且简明的文字阐述,把历史事件的时序投影到具体的地理空间,且通过合理的设计布局使历史和地理得以联姻,呈现完美结合。可以说,这是迄今为止在体例规模、研究深度更为精确、立体、详实的一部古代历史地图集。
關於作者:
作者简介:
A-M.威特基,德国图宾根大学古典考古学系博士。
E.奥尔斯豪森,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历史系教授。
R.希德拉克,制图专家,任职于德国图宾根大学地理学系。
译者简介:
葛会鹏,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讲师、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古代埃及史。
古原驰,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罗马史博士。
史湘洁,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希腊史博士。
王聪,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古典文献学硕士。
目錄 :
第一章 古代关于世界的概念和探索
埃及和古代近东地区人们的世界观
古代著作家视阈中的世界
古代世界的地理探索
第二章 早期高级文明时代(公元前3000前1200年)
公元前3千纪下半叶的美索不达米亚
公元前17和前16世纪的古代近东地区
公元前15至前13世纪的古代近东和中东
古王国和第一中间期时期的埃及
中王国和第二中间期时期的埃及
新王国时期的埃及
赫梯帝国,公元前13世纪的哈图萨
青铜时代的爱琴海地区
爱琴海地区的迈锡尼文明
青铜时代晚期的地中海东部
青铜器时代晚期向铁器时代过渡时期
第三章 东部帝国时代(公元前12前6世纪)
Part A 东部帝国
地中海东部和古代近东地区(公元前12世纪前10世纪中叶)
希腊、爱琴海和小亚细亚西部(公元前12前9世纪)
希腊、爱琴海和小亚细亚西部(公元前9世纪后期公元前6世纪中叶)
安纳托利亚(公元前10前7世纪)
乌拉图和安纳托利亚东部(约公元前700年)
鲁维-阿拉姆语王国(约公元前900年)
巴勒斯坦(公元前10前6世纪)
美索不达米亚和黎凡特(公元前10和前9世纪)
美索不达米亚及其周边地区(公元前819前746年)
美索不达米亚及其周边地区(公元前745前711年)
美索不达米亚及其周边地区(公元前8世纪晚期公元前7世纪)
美索不达米亚及其周边地区(公元前7世纪晚期公元前6世纪)
新巴比伦帝国时期的Bābilu(神之门)巴比伦城(公元前76世纪)
第三中间期和晚王朝时期的埃及(公元前1080前332年)
地中海东部地区的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字母文字、音节文字的主要分布区域
第四章 东部帝国时代(公元前12前6世纪)
Part B 地中海西部的早期历史
伊比利亚半岛及其对青铜时代晚期和铁器时代早期的衔接作用
公元前10至前8世纪的意大利
拉丁语传播之前的古意大利地区诸语言
腓尼基人、希腊人和埃特鲁里亚人在地中海地区的殖民活动
地中海西部的腓尼基人和西腓尼基人迦太基人领地
迦太基
埃特鲁里亚核心领地
埃特鲁里亚人、西腓尼基人同希腊人的冲突(公元前6世纪约公元前400年)
哈尔施塔特文明(约公元前800前450年)
拉坦诺文明(公元前450年约公元1年)
欧洲中部的贸易关系(公元前8前5世纪)
地中海世界的商业与贸易(公元前76前4世纪)
第五章 地中海世纪的重构(公元前6前43世纪)
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6前4世纪)
希波战争(约公元前500前478449年)
希腊的城市发展与城镇规划
古风和古典时期的僭主政治
提洛同盟(公元前478前404年)
伯罗奔半岛战争(公元前431前404年)
希腊世界谋求霸权的同盟组织(公元前4世纪)
希腊诸同盟
马其顿王国的发展(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336年)
罗马共同体:意大利的4个城市部落与31个乡村部落(约公元前500前241年)
格拉古之前罗马在意大利的殖民情况拉丁城市同盟
《尤里安法》颁布之前罗马向埃特鲁里亚和翁布里亚地区的扩张(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9088年)
第六章 强权时代(公元前43前1世纪)
Part A亚历山大大帝和希腊化继承者政权
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战(公元前336前323年)
继业者王国(约公元前303年)
公元前3世纪的希腊化世界
希腊化时期的城市建设与教育机制(公元前4前2世纪)
公元前4至前1世纪的埃及
六次叙利亚战争(公元前275274前168年)
阿塔利家族的帕加马王国(公元前241约前185年)
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1世纪的博斯普鲁斯王国
公元前2世纪的希腊化世界
公元前2和前1世纪的叙利亚与巴勒斯坦
公元前2和前1世纪的印度-巴克特里亚的希腊化王国
希腊化时期的贸易路线(公元前4前1世纪)
第七章 强权时代(公元前43前1世纪)
Part B罗马崛起,成就世界霸权
罗马人统治之下的意大利:社会体系(公元前338前8982年)
第一、第二次布匿战争
罗马帝国在共和时期的领土扩张
罗马撒丁岛、科西嘉与西西里行省的发展(公元前3世纪公元56世纪)
罗马行省在伊比利亚半岛的发展(公元前2世纪公元5世纪)
罗马北非行省的发展(公元前146公元395年)罗马与朱古达的战争(公元前112前105年)
罗马在西方的战争(公元前206前101年)
罗马在东方的战争I(公元前214前129年)
罗马在东方的战争II(公元前214前129年)
罗马的殖民活动
同盟者战争(公元前91前87年)
罗马人与米特里达泰斯六世的三次战争(公元前89前85年,公元前8382年,公元前74前63年)
庞培整顿东方(公元前67前59年)
罗马统治时期的克里特与昔兰尼加行政史(公元前96年公元6世纪)
凯撒任职高卢总督(公元前58前50年)
罗马高卢行省的发展(公元前1世纪公元4世纪)
公元前49前45年内战时期的罗马帝国
公元前44前30年内战时期的罗马帝国
第八章 帝国时期的罗马帝国(公元15世纪)
罗马城
奥古斯都对罗马和意大利的分区
奥古斯都至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斯时期的罗马帝国诸行省(公元前27年公元211年)
埃及和阿拉伯的罗马诸行省的发展(公元前1世纪公元6世纪)
黎凡特地区的罗马诸行省的发展(公元前1世纪公元4世纪)
小亚的罗马诸行省的发展(公元前2世纪公元5世纪)
巴尔干半岛北部的罗马诸行省的发展(公元前1世纪公元4世纪)
南巴尔干半岛的罗马诸行省的发展
多瑙河中游的罗马行省的发展(公元前1世纪公元34世纪)
所谓的巴塔维亚叛乱和罗马内战(公元6970年)
不列颠的罗马诸行省的发展(公元1世纪公元410年)
罗马帝国的大道和道路
地中海重要的农业区域(公元12世纪)
罗马帝国的贸易路线(公元13世纪)
公元12世纪地中海到印度的陆上和海上路线
塞普蒂米乌斯塞维鲁斯统治时期的罗马帝国(公元193211年)
军团部署和罗马帝国的边界
不列颠尼亚、日耳曼尼亚以及雷蒂亚的边界
罗马帝国的东部与南部边界(公元13世纪)
公元1、2世纪的阿尔萨西德王国(至公元224年)
萨珊帝国(公元224651年)
士兵-皇帝时期的罗马人与萨珊人(公元3世纪)
帕尔米伦帝国(公元250272年)
高卢帝国(公元260274年)
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的行省管理
基督教集会的发展壮大(公元14世纪)
基督教会组织基督徒朝圣路线
日耳曼人居住区的文化发展
日耳曼民族迁移并入侵罗马帝国
西罗马帝国的日耳曼继承国
第九章 拜占庭帝国时期(公元515世纪)
查士丁尼统治下的罗马帝国(公元527565年)
拜占庭的军区制(公元79世纪)君士坦丁堡
拜占庭与萨珊王朝之间的冲突(公元67世纪)
前四任哈里发时期阿拉伯各部的统一与扩张(公元632661年)
巴兹尔二世统治下的拜占庭帝国(公元9761025年)
拜占庭帝国中期的经济
前三次十字军东征(公元10961192年)
拉丁帝国时期的东地中海世界(公元12041261年)
巴列奥略王朝时期的拜占庭帝国(公元12611453年)
附录
地图释文的补充(资料来源、参考文献及相关表格)
缩写表
本书作者
索引
內容試閱 :
奥古斯都对罗马和意大利的分区
区(regio)一词不仅在占卜术语中指天空中的某个其范围由神秘原则加以确定的区域,而且还涉指(与特里布斯(tribus)一词同义)4个城市区中的一个,据说罗马第六位国王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Servius Tullius)将城界(Pomerium)内的罗马城区划分为了这4个。最初的4个城市区分别是:1.帕拉提纳区(regio Palatina),2.科里纳区(regio Collina),3.埃斯奎里纳区(regio Esquilina),4.苏布拉纳区(regio Suburana)(参见第107页地图C)。
一、罗马城
奥古斯都于公元前7年进行了一次行政改革,在此改革下,罗马城区被划分成14个区。他用了一种看似随机的排序方式,把内城分为了10个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六区、八区、十区、十一区、十二区、十三区)(regio I, II, III, IV, VI, VIII, X, XI, XII, XIII),把塞尔维乌斯城墙(Servian Walls)外的城区分为了4个(五区、七区、九区、十四区)(regio V, VII, IX, XIV)。这些区接着被划分为了共265个维库斯(vici),即聚集成一种行政单元的房屋群。它们有时由房屋构成的整个街区组成,每个区列于晚期古代官方记录中的名称肯定直到公元1世纪末才出现。自王政时代后,由于罗马已扩张到一个非常大的面积,这样的改革显得尤为必要。4个古老的区已变得相当大。管理措施伴随或紧跟这些改革而来。因此,在公元6年,7支每支500人的消防队(cohortes vigilum)被组建起来用于消防。每支部队负责14个区中两个的火灾警戒。维库斯则发展出了在统治者崇拜中尤为重要的一个功用:奥古斯都将每个维库斯的拉瑞思(Lares)崇拜与奥古斯都之灵(genius Augusti)联系在了一起。
罗马城的14个区(亦可参见第173页地图)
一区:卡佩纳门区(Porta Capena)。该区以塞尔维乌斯城墙的这一城门命名,阿皮亚大道由此城门形成了它的南出城口。然而,卡佩纳城门本身并不在一区,而是在十二区,由此表明了各大区的命名并非官方行为,而是居民们自己所为。三区即伊西斯及塞拉皮斯区(Isis et Serapis)也是类似情况。
二区:凯利乌斯山区(Caelemontium)。其大部分地区位于凯利乌斯山(Mons Caelius)。
三区:伊西斯及塞拉皮斯区。该区位于凯利乌斯山和奥皮乌斯山(Mons Oppius)之间的山谷,奥皮乌斯山也包括在该区内。
四区:和平神庙区(Templum Pacis)。该区包括卢基娜之母朱诺(Juno Lucina)神庙和西斯皮乌斯山(Mons Cispius)在内。
五区:埃斯奎利艾区(Esquiliae)。该区有着塞尔维乌斯城墙至奥里利安城墙(Aurelian Walls)之间从北边的维米纳利斯门(Porta Viminalis)至希乌萨门(Porta Chiusa)到南边的阿斯纳里亚门(Porta Asinaria)的广阔区域。
六区:阿尔塔-塞米塔区(Alta Semita)。该区涵盖奎里纳利斯山(mons Quirinalis)、维米纳利斯山(mons Viminalis)和萨鲁斯特花园(Horti Sallustiani)的山谷,后来还包括戴克里先浴场(Baths of Diocletian)和禁卫军营(Castra Praetoria)。
七区:拉塔大道区(Via Lata)。该区涵盖马尔斯广场(Campus Martius)的东部区域和皮恩基乌斯山(mons Pincius)的西部区域。
八区:罗马广场区(Forum Romanum)或者大广场区(Forum Magnum)。除罗马广场外,它还包括帝国广场群和至善至尊朱庇特神庙(Temple of Iuppiter Optimus Maximus)在内的卡皮托利努斯山(mons Capitolinus)部分区域。
九区:弗拉米尼乌斯竞技场区(Circus Flaminius)。该区包括马尔斯广场的西部区域以及弗拉米尼乌斯竞技场和马尔科鲁斯剧场(Theater of Marcellus),还包括奥古斯都陵寝(Mausoleum of Augustus)。
十区:帕拉提乌姆区(Palatium)。该区包括帕拉提努斯山(mons Palatinus)以及诸多皇帝住宅。
十一区:大竞技场区(Circus Maximus)。该区包括竞技场本身、博阿里乌姆广场(Forum Boarium)和阿文提努斯山(mons Aventinus)东北坡。
十二区:普布利卡水库(Piscina Publica)区。它已一个兼做游泳池的老水库命名。后来卡拉卡拉浴场(Baths of Caracalla)也在这个区。
十三区:阿文提努斯区(Aventinus)。该区涵盖阿文提努斯山,其西南坡为一些市场和仓库,还涵盖特斯塔基乌斯山(mons Testaceus)。
十四区:跨台伯河区(Transtiberim)。它包括台伯岛在内的罗马城在台伯河右岸的整个区域。
二、意大利
奥古斯都也将意大利分为了若干区。它们的安排几乎全部遵循环境的地理原则。忽略传统的地理上的名称,最先这些区也只不过从一区到十一区这样被编号:罗马以南有一至三区(I-III),罗马以北有四至十一区(IV-XI)。那些几乎都由种族而起的名称时间上可能要追溯到公元1世纪后期。这些区的功能并不清楚。它们曾经可能在人口普查上起过作用。老普林尼对意大利的描述便以此系统为基础。
意大利的11个区
一区:拉提乌姆及坎帕尼亚区(Latium et Campania)。区域范围由北面的台伯河(TiberisTiber)至南面的锡拉罗河(SilarusSele)。拉提乌姆可分为两个地区:一为罗马和基尔克伊乌斯山(mons CirceiusMonte Circeo)之间的老拉提乌姆(Latium vetus)地区,另一个为该区至马西库斯山(mons MassicusMonte Massico)之间的大拉提乌姆(Latium adiectum)地区。对罗马供给很重要的港口奥斯提亚(Ostia)和普特奥利(Puteoli)以及军港米塞努姆(Misenum)皆位于该区的海岸。虽然罗马理所当然地比该区其他所有城市更为重要,但坎帕尼亚景色迷人且拥有众多属于罗马显贵们的庄园,可以说是帝国的陪都(second capital)(Plin.HN 3.56-70)。
二区:阿普利亚及卡拉布里亚区(Apulia et Calabria)。该区几乎与现在的阿普利亚地区(普利亚)(Puglia)相吻合,涵盖提弗努斯河(TifernusBiferno)与布拉达努斯河(BradanusBrdano)之间的区域,同时还包括迦尔加努斯山(mons GarganusPromontorio del Gargano)。港口城市他林敦(TarentumTaranto)位于(古时)卡拉布里亚(Calabria)的西南海岸,港口城市布伦迪斯乌姆(BrundisiumBrindisi)则位于东海岸,从罗马而出途径卡普阿(Capua)的阿皮亚大道(via Appia)的终点便是他林敦(Plin.HN 3.99-105)。
三区:卢卡尼亚及布鲁提乌姆区(Lucania et Bruttium)。该区涵盖锡拉罗河经由哈吉恩(RhegiumReggio di Calabria)至布拉达努斯河之间当今巴西利卡塔(Basilicata)和卡拉布里亚的区域。和一区、二区一样,各色希腊城邦分布其海岸,它们曾对这一区域的文化景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lin.HN 3.71-75)。
四区:萨莫奈区(Samnium)。这个区耸立着亚平宁山脉(Appenninus),其范围从纳尔河(NarNera)和台伯河延伸至沃勒图尔努斯河(VolturnusVolturno)上游流域,从阿特尔努斯(AternusAterno-Pescara)延伸至提弗努斯河,同时还包括在其他更小部落之中的萨莫奈人(Samnites)、萨宾人(Sabini)和马尔西人(Marsi)的土地(Plin.HN 3.106-109)。
五区:皮克努姆区(Picenum)。这个区拥有艾西斯河(AsisEsino)河口与阿特尔努斯河河口之间的海岸线。其内陆地区最远延伸至亚平宁山脉下(Plin.HN 3.110 f.)。盐路在皮克努姆的特洛恩图姆(Truentum)到达伊奥尼亚海。
六区:翁布里亚区(Umbria)。该区拥有阿里米努斯河(AriminusMarecchia)与艾西斯河之间的海岸区,在山区的范围从阿尔努斯河(ArnusArno)与台伯河延伸至纳尔河。塞纳伽利卡(Sena Gallica)和法努姆福图奈(Fanum Fortunae)皆为该区内的重要港口(Plin.HN 3.112-114)。
七区:埃特鲁里亚区(Etruria)。其范围在马克拉河(MacraMagra)与台伯河之间,内陆方向延伸至亚平宁山脉(Plin.HN 3.50-55)。
八区:艾米利亚区(Aemilia)。该区范围在阿里米努斯河与波河(PadusPo)之间,南部以亚平宁山脉为界。与其同名的艾米利亚大道(via Aemilia)贯穿全境(Plin.HN 3.115-122)。拉韦纳(Ravenna)便在这个区,它是重要性仅次于米塞努姆的意大利军港,从公元403年开始还成为了皇帝的居住地。
九区:利古里亚区(Liguria)。该区范围在瓦鲁斯河(VarusVar)与马克拉河(Macra)之间,内陆方向延伸至波河。该区的主要港口为热那亚(GenuaGenoa)(Plin.HN 3.47-49)。
十区:维尼提亚及希斯特里亚区(Venetia et Histria)。该区以亚得里亚海(Adriatic)为界,包括阿奎莱亚港(Aquileia),其范围从波河延伸至阿尔卑斯山(Alps),从奥利乌斯河(OlliusOglio)延伸至阿尔西亚河(ArsiaRaa)(Plin.HN 3.126-138)。
十一区:跨波河区(Transpadana),该区范围在波河与阿尔卑斯山之间,向东远至奥利乌斯河(Plin.HN 3.123-125)。该区众多重要城市中最为重要的当属梅迪奥拉努姆(Mediolanum),公元286至402年,它曾是皇帝的居住地。
原始文献
关于罗马城分为各区的最详尽的原始文献为《罗马城十四区资料集》(即所谓的《罗马城各区文献集》(Libellus de regionibus urbis Romae)),其主要内容的年代可追溯到君士坦丁一世统治时期(公元306至337年)。那块年代断在公元203至208年之间,大理石材质的城市详图(即所谓的《古罗马城图志》),虽已残缺,但仍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线索。
对罗马城以及意大利各区之间的边界只是作了简略的描述。它们的详细情况是一个连续探讨的主题。
意大利分区的主要原始文献来自于老普林尼(Plin.HN 3.47-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