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第二次世界大战

書城自編碼: 2894707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世界史
作者: 【英】康纳德?萨莫维尔, 伊恩?怀斯特威尔 著;尚亚宁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47040836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16-09-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368/38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59.7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HK$ 300.2
欲望与家庭小说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HK$ 98.6
惜华年(全两册)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HK$ 70.3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HK$ 99.7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售價:HK$ 244.2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售價:HK$ 177.0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售價:HK$ 61.6
佛山华家班粤菜传承 华家班59位大厨 102道粤菜 图文并茂 菜式制作视频 粤菜故事技法 佛山传统文化 广东科技
《 佛山华家班粤菜传承 华家班59位大厨 102道粤菜 图文并茂 菜式制作视频 粤菜故事技法 佛山传统文化 广东科技 》

售價:HK$ 221.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79.8
《日本近现代史.现代卷》
+

HK$ 60.9
《极简亚洲千年史:当世界中心在亚洲(618-1521)》
+

HK$ 54.0
《日本简史(思想者书系)》
+

HK$ 59.7
《遥远的帝国:两晋十六国风云录》
+

HK$ 117.0
《纳粹德国:一部新的历史》
+

HK$ 54.0
《向前走,不回头:去和这个功利的世界谈谈》
編輯推薦:
全球有61个国家和地区参战;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约9000余万人死亡
300余幅珍贵照片再现惊天浩劫
解密战争爆发始末
盘点分析关键战役
解析战后世界新格局
70年过去了,二战的影响还在继续

以时间为顺序,为读者清晰解读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发展和影响。
附有详细的作战形势地图、战略战术图以及当时的珍贵照片。图文结合让文字更具悦读性。
不论是普通读者还是专业人士,都能通过本系列进一步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始末!
內容簡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空前绝后的死亡游戏。迄今为止,历史上还从未有过一次战争像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样,给人类造成如此巨大的浩劫和灾难。在这次大战争中,有61个国家,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战火遍及欧洲、亚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及大洋洲;战线遍布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及北冰洋;约9000余万人死亡;钱财损失约4万亿美元;大量房屋受破坏,工厂、农庄、铁路和桥梁的损坏则难以估计。
本书汇集大量历史资料,完整重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过程,详细解读战争的前因后果。拨开迷雾,在重重谜团中还原历史真相,为读者呈现不一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關於作者:
【英】康纳德萨莫维尔(Donald
Sommerville)
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对战争史,特别是对一战和二战历史的研究有着独特的视角和观点。对史料的运用非常严谨,曾多次采访亲历战争的人,并拍摄照片,他的著作众多,其作品的特色是史料充足,图文并茂。
【英】伊恩怀斯特威尔Ian
Westwell
作为一名备受推崇的历史学家,伊恩怀斯特威尔著有大量文章和超过十五本著作,涉及了军事历史的方方面面。最近出版的著作有《秃鹰军团:德国国防军的训练基地》,《勃兰登堡:第三帝国的特种部队》以及《每天读一点儿一战史》。
尚亚宁
英语专业翻译,工作期间参加过数十种翻译项目,独立翻译多部引进作品。
目錄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年表 01

第一章 硝烟渐近
一战遗留问题 002
世界经济摇摇欲坠 005
法西斯强权与狂热纳粹 008
侵略欧洲和亚洲 011
多事之秋:美国和苏联自顾不暇 014
动荡不安:大战爆发前的西欧各国 017
欧洲大陆:战祸迫在眉睫 020

第二章 希特勒的扩张野心
占领波兰:二战爆发 026
铁甲坦克:19391942 029
波罗的海诸国与斯堪的纳维亚战局 033
重型巡洋舰 035
法国沦陷 038
轻型轰炸机、侦察机和通用飞机 041
不列颠之战与闪电战 044
战斗机:19391942 046
空中决战:飞行装备、飞行战术与王牌飞行员大比拼 049
不列颠全民总动员 052
中型轰炸机:19391941 055
大西洋海战:19391941 058
反潜艇护航舰队 061
地中海战场的较量:19401941 064
巴尔干与北非战场:19411942 067
鱼雷快艇与小型潜艇 070
美国与欧洲战场 073
纳粹德国称霸欧洲 076
巴巴罗萨计划 079
反坦克火炮:19391942 082
东线战场:战争的血腥与残酷 085

第三章 日本占领太平洋地区
太平洋战争迫在眉睫 090
偷袭珍珠港与日本的作战计划 093
战列舰与巡洋舰 096
二战中的美国 099
日本最初的进攻 102
日军捷报频传 105
珊瑚海海战和中途岛海战 108
航空母舰 111
盟军逆转战局:日军溃败 114
轻型巡洋舰 117
血腥残暴的日本帝国 120

第四章 欧洲战场的殊死较量
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会战 124
纳粹血腥大屠杀 127
野战火炮 130
斯大林格勒会战 133
步兵武器装备 136
苏联冬季攻势:19421943 139
突击炮 142
媒体宣传、艺术作品和大众文化 145
阿拉曼战役与突尼斯战役 148
轻型装甲车 151
火炬行动与北非战场的胜利 154
德军卷土重来:哈尔科夫战役和库尔斯克会战 157
对地攻击机 160
密码战 163
击溃希特勒海军:19421945 166
护航航空母舰 169
海军武器装备与电子设备 172
同盟国的宏伟军事战略 174
中型坦克:19421945 177
西西里登陆和意大利战役 180
步兵支援武器 183
战略轰炸德国:19391944 186
夜间战斗机 189
美军的战略轰炸:19421943 192
防空炮 195
重型轰炸机 198
众志成城,赶出德寇 201
重型火炮 204

第五章 纳粹德国的败亡
诺曼底登陆 208
诺曼底登陆专用装甲车 211
为诺曼底登陆而战 213
中型轰炸机:19421945 215
同仇敌忾抗击德军入侵 218
通敌与叛国 220
苏联压倒一切的胜利:1944 223
重型坦克:19421945 226
极权统治:德国和苏联 229
击溃纳粹空军 232
战斗机:19431945 235
飞机的武器装备与电子设备 238
从诺曼底到莱茵河 240
自行火炮 243
非装甲车辆 246
苏联红军进攻德国 249
重型迫击炮和火箭炮 252
德军报复性武器 254
突出部战役 256
喷气式飞机 259
反坦克火炮:19421945 262
西线和意大利战场的胜利 265
步兵反坦克武器装备 267
地雷和其他防御武器 269
攻克柏林 271

第六章 日本帝国的灭亡
新几内亚海战和所罗门群岛海战 276
水上飞机和海军支援飞机 279
中太平洋战役 282
登陆装备和水陆两栖车辆 285
马里亚纳海战 288
海军战斗机 291
潜艇与轰炸机 294
潜艇大战 297
占领缅甸:19431944 300
莱特湾海战 303
海军轰炸机和鱼雷轰炸机 306
反攻菲律宾 309
中国抗日战争 311
缅甸解放:19441945 314
运输机和滑翔机 317
硫黄岛战役和冲绳岛战役 320
驱逐舰 323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326
日本投降 329

第七章 二战后遗症
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 334
惩处战败国 337
欧洲分裂 340
新政权的诞生 343
冷战格局的形成 346
內容試閱
第一章 硝烟渐近
第一次世界大战曾被称为一劳永逸的战争,其主战场主要集中在欧洲大陆,但是,一战不仅未解决欧洲大陆的任何矛盾,还挑起了新的矛盾,到20世纪30年代,欧洲的独裁者和亚洲的军国主义者企图利用新矛盾达到自己的目的,或者说他们企图一厢情愿地实现自己的阴谋,正是因为欧洲独裁者和军国主义者的别有用心,才引发了一场新的更加惨烈的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破环性最强,损失最严重的战争,造成了史无前例的人员伤亡和物力财力损失。一战的杀戮手段及贯穿战争始末的军工生产均已达到完全机械化和工业化程度。不仅如此,以往的武器使用惯例及对待参战国平民的人道主义标准已被参战国完全抛于脑后。一战出现的这些新趋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过之而无不及,更加走向极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称霸欧洲的野心和国力并未完全被真正摧毁。德国想要称霸欧洲的普遍意志不仅存在于希特勒及其党徒中,在普通民众中也大有人在。同样,无论是日本政府的头头脑脑,还是战胜的协约国一方都越来越觉得自己的国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而且其国家命运一直为欧洲和美国的种族主义所左右。此外,全球经济陷入严重危机,其他国家均无力应对种种难题。在彼此心照不宣重组军备竞赛的支持下,一些国家选择了孤立主义,一些国家则选择谈判协商,甚至推行绥靖政策。但是,如果任何一个好战国挑起战争,无论是孤立主义还是谈判协商策略显然都无法应对。
一战遗留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和平解决埋下了诸多隐患。前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迪南福熙元帅对《凡尔赛和约》的评价一语中的:这不是和平,不过是二十年的休战。
战胜的协约国一方在巴黎协商谈判,促成签署结束一战的条约,以杜绝再次爆发战争。然而事实证明,协约国提出的这些措施是极不明智的。协约国同意应与同盟国各成员国分别签署条约(即《凡尔赛和约》,但最后,协约国只与德国签署了条约)。尽管其他的协约国代表们都出席了会谈,但是,巴黎和会由三个最强大的胜利国(美国、英国和法国)把持和左右。
西方列强召开巴黎和会之际,俄国正进行一场内战:新建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与沙皇俄国正在进行一场破坏性极强的殊死较量,因此,俄国并未出席巴黎和会。其他战败的同盟国代表也未出席巴黎和会,因为这些同盟国代表们没有任何发言权,一旦巴黎和会取得一致协定,他们只能被迫签署。《凡尔赛和约》的最大不足在于:其他同盟国代表们均没有参加。因此,一战后的数年间,德国人普遍认为《凡尔赛和约》只是针对德国的凡尔赛强加令,当然会以不公平为由拒绝履行合约规定的各项条款。
重新划定的欧洲政治版图
《凡尔赛和约》重新划分了欧洲版图,这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奥匈帝国分解为奥地利和匈牙利两个新兴的独立国家,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两个国家也分别建立。罗马尼亚占领了匈牙利和保加利亚部分领土,大部分波罗的海周边诸国从俄罗斯帝国中独立出来,波兰也宣告独立,不仅获得了之前德国的一个州,而且更具争议性的是,还得到了位于但泽自由市且通往波罗的海的波兰走廊。波兰走廊将德国领土一分为二,把东普鲁士省与德国本土割裂开来。法国重新收回1870年1月普法战争中被德国占领的阿尔萨斯和洛林。
比利时和丹麦也分割了德国的部分领土。因此,德国共损失相当于战前13%的领土,其海外殖民地被协约国或独占,或瓜分。
德国的军事力量也遭到大大削弱,只有战前规模的极小部分。更让德国人无比愤怒的是,德国必须接受一项条款,该条款申明:一战的爆发完全是德国咎由自取(这与事实相去甚远),因此德国必须为战争的巨大破坏和巨额损失做出经济赔偿,具体赔款数额以后确定。
德国复仇主义情绪与日俱增
德国人认为《凡尔赛和约》对待德国极不公平,因此愤怒和不满情绪在德国人中间普遍酝酿和发酵。之外,一战又引起了其他许许多多的问题,几乎每个新兴国家的人口都不是单一的民族构成,而且多数国家都对重新划分的边界不满。英国和法国无疑曾是欧洲实力最强的国家,一战也让两国满目疮痍,国内问题频频出现,因此英法不愿在处理战后问题事务中承担带头作用。
为处理战后一系列事务,在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的竭力斡旋下,一个新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宣告成立。然而,国联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有待证实,遗憾的是,从一开始,美国国会就拒绝批准美国加入国际联盟,缺少美国支持的国联其作用也大打折扣。
即便如此,如果没有德国民族仇恨的出现,上述种种问题或因素未必会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在战后受到的种种制裁和惩罚,激起了德国人普遍的民族仇恨,最终促使一个名叫阿道夫希特勒的退役下士,于1919年9月在慕尼黑加入了一个小型的激进政治组织德国工人党。
《华盛顿海军条约》
作为协约国,日本认为其在战争中的努力付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因为《凡尔赛和约》只是将德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小部分岛屿特权转给日本。到20世纪20年代初,日本、美国和英国之间展开了海军军备竞赛,三方都计划制造新型舰队和大型战舰,但是,没有哪一方真正愿意开展军备竞赛,也没有哪一方能承担起这场昂贵的竞赛。1922年2月,日、美、英、法、意五国签署了《华盛顿海军条约》,以限制各国未来的海军军备发展。日本极不情愿地签署了该条约,而且越来越认为自己公正合理的权利再次被英国人的种族主义阴谋所欺骗。尽管《华盛顿海军条约》及后来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在20世纪30年代末为限制军事装备发挥一定作用,但也为即将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另一个祸根。
世界经济摇摇欲坠
一战后,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背上了沉重的债务,造成世界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进一步引发各种矛盾和冲突,各国领导人都对国内的经济问题无计可施,也无法有效解决世界经济不平衡引发的种种难题。
一战刚刚结束的几年间,包括德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都经历了极其艰难的时期,也见证了诸多政治问题。同时,德国纳粹党和意大利法西斯主义开始抬头。之后一段时期内世界经济渐渐繁荣,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在1929年,美国的股票价格一路暴跌,引发了世界经济大萧条,再次导致世界各国政局动荡不安。
一战所有参战国的退伍老兵都应重新融入平民社会,但他们都很难找到工作;对于那些残疾老兵来说,他们的生活尤其艰难。
一战造成了成百上千万的战争遗孀和遗孤,贫穷对他们来说更是家常便饭。生活在社会上层的富人则担心俄国的共产主义革命会蔓延开来,殃及自己的国家。德国的右翼分子组成国民革命军与社会主义者和革命者相抗衡,在英国和其他国家,军队与罢工者和抗议者的冲突更是不断发生。
经济困难导致德国无法按时赔付战争赔款。为报复德国这一行为,法国和比利时军队于1923年1月占领了德国鲁尔工业区,进一步引发了德国的金融危机和大规模的通货膨胀。到1923年年底,德国马克对美元的汇率飙升至1300亿∶1。德国纸币成为毫无价值的废纸,许多中产阶级眼看着自己的积蓄凭空消失。
美国贷款
1924年,以美国银行家查尔斯道威斯(不久后当选美国副总统)为首的联合委员会制订了道威斯计划以处理德国战后赔款事宜,该计划(主要依靠美国贷款的支持)为德国经济带来了稳定与增长。除德国外,一战期间许多其他国家也向美国大量贷款,由于美国出台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造成国际贸易额大幅降低,因此这些国家也想方设法偿还美国贷款。
然而,此时的美国经济和股市却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在国际事务中似乎也出现了一些令人乐观的迹象。
1926年,德国加入了国际联盟,尽管国内的两大激进党派左翼和右翼都有众多的支持者,但德国的政局似乎已相当稳定。
1928年,经美国国务卿和法国外长的共同倡议,美、法、英等国家代表经过协商,共同签署了《白里安凯洛格公约》。签署国一致同意放弃使用侵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很显然,这一公约并没有达到制止侵略战争的目的,但在国际法中却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这一公约将作为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德、日两国主要战犯的重要法律依据。
1929年,美国另一位银行家欧文杨格提出了杨格计划,最终确定德国赔款的数目及期限。虽然与道威斯计划相比,杨格计划的条款对德国赔款的要求大大降低,但许多德国人仍然认为杨格计划过于苛刻,最终导致德国赔款问题不了了之。
世界经济崩溃
紧接着,1929年10月,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暴跌,保持美国自身经济增长和维持其他国家经济正常运转的贷款枯竭。很快,许多工业化国家大批人员失业,这为各国掌权者采取激进政策解决各种社会问题提供了可乘之机。
法西斯强权与狂热纳粹
先是意大利,德国紧随其后,两国多数党党魁领导了激进的政治运动,先夺取政权,接着主宰整个国家命运,将德、意两国重塑为好战、偏执、狂热的民族主义国家。

一战刚刚结束,意大利和德国就立刻动用暴力镇压了工人罢工和社会主义运动。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在血腥镇压中表现尤其突出,其党魁本尼托墨索里尼曾担任过记者和士兵。依靠党内众多暴徒(黑衫军),墨索里尼利用1922年意大利国内动荡不安的局势迫使意大利国王任命自己为总理。1922年5月,黑衫军暗杀了一名社会主义政治家,意大利进一步爆发国内危机,墨索里尼彻底放弃了宪法治国的原则,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
法西斯统治
墨索里尼极力鼓吹极端民族主义,并叫嚣说国家的利益应凌驾于个人权益和自由之上。他多次操控选举结果,最后干脆取消选举制并取缔依法存在的其他政党,取消言论自由;法西斯组织渗透到意大利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要求六岁以上(包括六岁)男童必须加入法西斯组织。墨索里尼则摇身一变,成为法西斯党党魁(或称之为领袖),并在宣传机器的支持下攫取了不容动摇的权力,完全掌控意大利政府,左右民众思想,法西斯党徒们高呼:墨索里尼永远正确。
希特勒攫取德国政权的道路与墨索里尼如出一辙,只是道路稍显曲折和漫长。希特勒建立自己的小型党派德国工人党后,将其更名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即纳粹党),将该党变为了当地一支重要力量。1923年希特勒在慕尼黑蓄意发动了一场政变啤酒馆暴动。行动失败后,希特勒被捕入狱,但他也因此声名鹊起。希特勒的同谋之一就是一战期间德军总参谋长埃里希鲁登道夫。
希特勒在狱中写下了自己的政治宣言,《我的奋斗》一书,清楚地阐明其法西斯信仰的核心内容:痛恨犹太人和反对共产主义,企图为德意志民族在东欧扩张新的领土(为德意志民族获取新的生存空间)。
纳粹攫取政权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前,希特勒及其党徒在政治舞台上一直扮演着配角角色。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希特勒开始与大财团相互勾结,并鼓吹说德国社会的一切诟病都是因为其他国家及《凡尔赛和约》的不公正造成,他的法西斯言论获得了新的广泛支持。
1932年纳粹党成为德意志共和国国民议会(德国国会)中人数最多的政党。紧接着在1933年1月的选举中,希特勒通过一系列政治阴谋迫使德国总统兴登堡任命自己为多党执政的政府总理。
兴登堡去世后,希特勒于1934年年底通过授权法等所谓合法的手段完全控制了德国政府和议会,摇身一变成为国家领袖,独揽总统和总理大权;取缔其他政党和团体的合法地位,建立盖世太保、秘密警察等极权国家的国家机器,并规定所有德军官兵都要对他宣誓效忠。
1934年希特勒通过长刀之夜清算行动,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极权统治。纳粹党左翼势力和冲锋队(又称SA或褐衫党)头目都在清算之列。这次清算活动后,由海因里希希姆莱率领的纳粹党卫队(SS)力量进一步扩大。1935年《纽伦堡法案》出台,剥夺了非德国人德国公民的多项权利,也使对犹太人的迫害合法化。此后,越来越多的犹太人受到法西斯的威胁与残害。
阿道夫希特勒
仅凭希特勒(18891945)一人不可能促成二战的爆发,但是与其他人相比,希特勒堪称发动二战的罪魁祸首。他的野心和阴谋左右着二战的进程,使其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残酷最血腥的战争。希特勒生于奥地利,后在德国陆军服役并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结束后不久,因不满协约国对德国的种种不公而登上德国政坛。在政治上大肆宣扬反共主义和反犹主义,认为自己理应统治德国,最终称霸全世界。他在德国的统治一团糟,随着时间推移,他的许多政令愈加疯狂。是他,在二战最初的几年间创造了德军战无不胜的神话,又是他,一步步将德国推向1945年彻底溃败的深渊。
侵略欧洲和亚洲
整个20世纪30年代,日本、意大利和德国先后通过军事手段寻求领土扩张。这三个法西斯帝国在国际事务中用罕有的野蛮行径和新型强大的武器装备肆意侵略他国。
有观点认为,1931年9月日本出兵侵占中国东北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标志。日本出兵中国东北是由日本关东军一些中层军官蓄意挑起,在日本占领的南满铁路上蓄意制造了一起阴谋。起初,东京日本内阁并不知情,但是日本关东军大举入侵东北三省后,日本政府却采取了默许和纵容态度。在日本发动战争的整个过程中,陆军和日本海军(包括军队头目)均无视日本政府的决定而独断专行,不断扩大战争规模。
1932年2月,日本一手操纵成立的伪满洲国实际是由日本政府完全操控的傀儡政权,其经济完全受到日本的剥削与压榨。1933年,国际联盟派出李顿调查团调查九一八事变始末,发布《李顿报告》指出,一切都昭然若揭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侵略行为。日本干脆退出了国际联盟,并扩大了国内军事预算。
纳粹的威胁
德国也于1933年退出国际联盟,表面上是因为其他国家拒绝将裁军规模达到德国裁军规模,但事实并非如此。希特勒在1935年恢复了义务兵役制,并宣布德国空军存在的合法性,这两项完全违反了《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制裁。英国、法国和意大利都只是虚张声势地对德国扩充军备行为进行了谴责。同年夏天,在未与法国商议的前提下,英国与纳粹德国签署了《英德海军协定》,明确允许德国海军扩张军备,建造U型潜艇。
紧接着意大利也采取了行动。鉴于国内资源短缺,墨索里尼上台后加强了对非洲殖民地的残暴统治,但是,墨索里尼在掌权的前十年并未积极寻求海外利益。但是到了1935年10月,意大利开始入侵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国际联盟轻描淡写地给予意大利轻微处罚,到1936年5月,意大利完全占领了阿比西尼亚。
受意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亚的鼓舞,希特勒不顾德军将领们的极力反对,无视《凡尔赛和约》规定的存在,于1936年3月派兵进驻莱茵兰非军事区。英法两国只是再次提出抗议,并未采取任何实际反对措施。事实证明,首次军事试探成功后,希特勒进一步加强对德军将领们的控制,并更加相信自己的军事判断能力。
1938年2月,希特勒解除了两名高级将领的职务,一位是国防部长,另一位是陆军总司令,最终接管了德军的最高指挥权。紧接着在1938年3月,奥地利纳粹党颠覆奥地利政府后,德国纳粹出兵越过德奥边境,吞并了奥地利。很显然,这并不是希特勒的最终目的。
中国战场
伪满洲国建立后,日军又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华北的军事行动。为进一步全面侵略中国,1937年7月,日军不顾东京政府的命令与中国军队在北京郊区卢沟桥附近交火。同年8月,日军与中国军队在上海交火激战数月,于12月进犯中国首都南京。日军占领南京后,实施了数周大屠杀,并伴随有抢劫和强奸等惨绝人寰的滔天罪行。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暴行在全世界进行了报道,并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谴责。
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无法阻止日军入侵,接下来的两年间日本向中国派兵超过一百万,并占领了中国华北和华东的大片领土。



1938年德奥合并后,德军坦克队伍驶过维也纳。


日本吞并中国东北后向中国内地逼近
多事之秋:美国和苏联自顾不暇
20世纪30年代,美国和苏联两国均处于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巨变期。因此,美苏两国都疲于应付德国和日本的新挑战。
20世纪30年代,美国和苏联还算不上超级大国,直至二战结束,两国才真正成为超级大国。30年代的美国,经济困难缠身,对于如何应对欧洲大陆的战争,美国政坛一直争论不休:美国人还不能确定自己在欧洲战争中应起到什么作用:是全面参战,还是隔岸观火,置身事外更好?
20世纪30年代,苏联经济全面恢复,约瑟夫斯大林和苏联共产党的集权统治更加残暴,导致苏联内乱不断,国内局势一直动荡不安。
三十年代的美国
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宣誓就职时,美国产业工人有四分之一失业、国民生产总值仅为20年代的12。罗斯福新政包含一系列振兴经济的策略,如大力兴建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和贫困救助制度;整顿银行与金融体系等。在30年代后期,不论是罗斯福总统还是美国普通民众都认为应该首先解决美国国内问题。
一部分美国人因罗斯福新政获益而乐意支持他,而另一部分美国人对他则不以为然,甚至蔑视他。经济学家们仍然不确定罗斯福的这些政策是否有效,但是毫无疑问,罗斯福在许多方面极大地巩固了总统的权力与威信,这对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命运非常重要。
大多数美国人认为,美国1917年贸然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非常不明智的行为,因此应该避免未来战争,尤其是欧洲战场的战争。所以美国在1919年拒绝加入国际联盟,美国国会分别在1935年和1937年通过《中立法案》,防止再次卷入战争。归根结底是因为美国军事实力相对较弱。不过,美国却拥有很强的海军实力。按照《华盛顿海军条约》,美国海军的规模可与英国皇家海军规模相当。但是直到30年代末,美国通过一系列重整军备措施,其海军实力才达到该条约允许的规模。不过美国陆军实力却非常薄弱,在国际事务中影响甚小。因此,一旦爆发任何侵略战争,仅凭美军实力无法阻挡。
三十年代的苏联
在整个20世纪30年代,和美国一样,苏联也只一心注重国内发展,其国内动荡不安的局势比美国还要严峻。苏联政府推广并完成了工业现代化和农业集体化。一方面苏联建造了工业基地,有了这些工业基地,苏联才能在1941年有力地粉粹了希特勒的进攻,但是,苏联为建设集体化农庄付出了沉重代价,在广袤的农村地区有多达1500万人死于残害或饥荒。

显而易见,苏联有着巨大的军事潜力。苏联军队开展了一系列的超前练兵:先进行伞兵部队训练,后由苏联元帅米哈伊尔图哈切夫斯基于30年代创建了新型坦克部队,可与德国新型坦克部队抗衡。此外,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工业化进程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极大地改良了苏军的武器装备。
然而,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和多名高级将领,以及约一半以上的高级军官都在大肃反运动中遭到处决。而他们死后留出的许多空缺职位全由斯大林提拔的手下填补。这些人反应迟钝,不紧不慢地修复大肃反对苏联造成的创伤。结果是苏联根本来不及做好准备,不得不仓促应对即将来临的德国入侵。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