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宋瑞驻村日记(2012-2022)
》
售價:HK$
115.6
《
汗青堂丛书138·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
售價:HK$
127.4
《
人世事,几完缺 —— 啊,晚明
》
售價:HK$
115.6
《
樊树志作品:重写明晚史系列(全6册 崇祯传+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明史十二讲+图文中国史+万历传+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
售價:HK$
498.0
《
真谛全集(共6册)
》
售價:HK$
1156.4
《
敦煌通史:魏晋北朝卷
》
售價:HK$
162.3
《
唯美手编16:知性优雅的编织
》
售價:HK$
54.9
《
情绪的惊人力量:跟随内心的指引,掌控情绪,做心想事成的自己
》
售價:HK$
50.4
|
編輯推薦: |
本集刊以古代戏曲和俗文学研究为主要对象,以实证研究为特色,重视*手文献资料的发掘与利用,强调对基本文献的调查、编目、考释。较之一般戏曲研究刊物的以论为主而不免走向泛而无当者,尤其强调文献资料考证研究,不尚空论。亦即集中于作者考、重要事件考、版本文献考索、海内外藏家目录编集、稀见文献考述、新文献材料辑录考释等。同时,研究对象除戏曲而外,努力为中国俗文学文献的考订研究提供一个平台。而迄今为止,尚未有一本以俗文学为研究对象的连续出版物。戏曲、俗文学、文献、实证,便是本刊物有别于其他同类刊物的关键词。
此集刊设立的背景,一是因为中山大学是中国戏曲研究的重镇,二是黄仕忠教授为首的团队,长期致力于中国俗文学文献大系的编集工作,有一系列的工程正在进展之中。目标是打造一本该领域具有国际影响的核心刊物。
|
內容簡介: |
本书为中国俗文学文献的考订研究提供了一个平台。书中以古代戏曲和俗文学研究为主要对象,以实证研究为特色,重视第一手文献资料的发掘与利用,强调对基本文献的调查、编目、考释,尤其强调文献资料考证研究,即集中于作者考、重要事件考、版本文献考索、海内外藏家目录编集、稀见文献考述、新文献材料辑录考释等。戏曲、俗文学、文献、实证,便是本书有别于其他同类刊物的关键词。
|
關於作者: |
黄仕忠,男,1960年11月出生,浙江诸暨人。现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文献研究所所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1989年6月获文学博士学位。1989年7月晋升讲师,1992年11月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1999年6月晋升为研究员。1998年遴选为硕士生导师,2001年3月遴选为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元明清文学研究室主任、副所长、所长。兼任中国俗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兼职教授,中国图书馆学会目录学专业委员会成员等。曾多次赴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早稻田大学等处作访问交流。主要从事俗文学文献、中国戏曲史等方面的研究,现为主持有车王府曲本整理与研究全明杂剧编纂与研究子弟书全集等课题。
|
目錄:
|
本书为中国俗文学文献的考订研究提供了一个平台。书中以古代戏曲和俗文学研究为主要对象,以实证研究为特色,重视第一手文献资料的发掘与利用,强调对基本文献的调查、编目、考释,尤其强调文献资料考证研究,即集中于作者考、重要事件考、版本文献考索、海内外藏家目录编集、稀见文献考述、新文献材料辑录考释等。戏曲、俗文学、文献、实证,便是本书有别于其他同类刊物的关键词。
|
內容試閱:
|
发刊词
中国的俗文学,有着悠久的传统,其渊源可追溯至先秦,经唐代俗讲变文、曲子词到宋元话本,延绵不絶,明清以后,更蔚成大国:从通俗小说、杂剧传奇到地方戏曲,从北方的鼓书(长篇鼓词与短篇鼓曲,京韵大鼓、山东大鼓、乐亭大鼓等)、子弟书、快书、岔曲、单弦、马头调、赶板、琴书、坠子、道情等,到南方的弹词、滩簧、南词、平话、南音、木鱼书、龙舟歌、潮州歌、湖南唱本等,以及遍布全国的宝卷、善书等,成为研究中国文学、艺术、文化、历史、语言、风俗等方面的重要数据。
然而,由于俗文学非同于雅文学之关涉经国大业,故向来不登大雅之堂。晚至 20世纪初,由于西方学术观念的引入,俗文学纔开始得到了关注,并以郑振铎先生所著《中国俗文学史》问世为标志步入学术的殿堂。但在现代学术研究体系中,俗文学的研究仍然是举步维艰,迄今尚未能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获得自己的领地,并且面临着分化的局面:俗文学大家庭中的两个支柱古代通俗小说与古代戏曲,借助西方文学中小说、戏剧的崇高地位,以小说史与戏曲史的面目,获得了主流学术的认同,成为独立的学科;20 世纪 50年代之后,由于阶级与革命观念的引入,这两种文艺体裁更被认为主要反映了底层民众的声音,因而成为显学,如今已完成基本文献的调查、各类目録的编集、多种丛书的影印、重要文献的整理标点,以及各类史着的反复书写,其成就亦与传统诗文研究并峙,地位无可动摇。而俗文学大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如各类说唱文学和杂曲歌謡等,则依然处境艰难。由于说唱曲艺之遍地开花、蔚为大观,主要是在晚清与民国,时间相对晚近,故存世文献数量甚巨,收藏殊为分散,目前家底犹是未清,基础文献的整理编目尚未全面展开,资料利用颇多困难,令研究者望而生畏;又由于它们原属地方性伎艺,颇受方言、地域的限制,流播未广,影响多拘于一隅,既难以进入文学之主流,更遑论引领时代之风潮。它们在古代文学与 近代文学学科中,只能作为附庸而存在,而现代文学的学科概念又基本等同于用白话文写作的新文学,所以它们又被冠以传统文艺而婉拒于门外。在当下以学科为中心的大学科研体系中,或只能勉强列入民间文学一科,然而真正治民间文学者,又以为其主体乃是民间口头流传的文学。于是乎,除戏曲小说而外的俗文学,几无立锥之地。正是这种状况,极大地限制了俗文学研究的展开。
有感于此,我们创立《戏曲与俗文学研究》,希望能够为研究俗文学的同道提供一个发表的平台,以促进研究的进展。当然,戏曲本为俗文学之一体,今于刊物之名以戏曲二字领起,则是因为广州中山大学为戏曲研究之重镇,目前所进行的项目和所从事的工作,实以戏曲研究为多,所作积淀稍厚。
创设此刊,还有一个私念,就是希望借此刊物,倡导重视文献与实证的学风。在戏曲研究方面,以往学者所关注与讨论的问题,可谓已经题无剩义,重复老调者屡见不鲜,亟须借助第一手基本材料的研讨与发掘,来提出新问题与好问题;而说唱曲艺、杂曲唱本的研究,则仍处于梳理平整、概况介绍的阶段,似乎尚无关涉文学主流的问题可供讨论,故而更需要我们先做文献普查、编目、文本影印与校点整理等基础工作,使之作为文艺的一脉而进入文学艺术史的主流视野,争取一席之地,然后提出真正的关涉文学主流的话题。
谨此期待更多的同好加入本刊的行列,以共同推进中国俗文学的研究。
|
|